不知不觉中,时间已经过去三年了。自打上回渔夫与桑娜收养了西蒙留下的遗孤后,日子就变得更加艰辛了。
如今,孩子们都长大了不少。瞧,那浪花一个又一个地扑腾起来了,这七个小家伙却一点儿也不害怕,仍旧拉着小手在沙滩上玩儿着游戏。桑娜看着孩子们嬉戏的身影,不由得叹了一口气,如今米缸已经见底了,面粉袋子里面的面粉也快吃完了……
“哎,不知道丈夫今天捕到什么大鱼没有?否则,今天晚上的食物就不够这几个小家伙吃了。他们可正在长身体呀!”桑娜一面自言自语,一面在胸前画着十字“上帝啊,保佑他今天捕到大鱼,救救我们,开开恩吧!求您了!”
远处,一只小船艰难地在海上行驶着。魁梧的渔夫屹立在船头,如同一座山。他理了理头发,抹了一把汗,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一个小浪扑腾上了小船,可渔夫顾不了那么多了。
他吃力地双手摇着桨,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船驶到了岸边。夕阳亲吻着海面,亲吻在这零零星星的几条鱼上面,闪闪发亮。
七个小家伙立马围了上来,懂事地帮爸爸把鱼筐拖回家。一阵阵炊烟从烟囱里冉冉升起,桑娜在厨房里忙得满头大汗,却顾不上擦一擦。
饭桌上,这七个小家伙以风卷残云般的速度席卷了餐桌上面所有好吃的东西,却还嚷着自己没吃饱。可是没办法了,家里所有能吃的东西都已经吃光了,这可怎么办呢?以后的日子还怎么过呢?
望着一望无际的大海,桑娜和丈夫思绪万千,他们各自叹了一口气,无奈地咽下了这些残羹冷炙……
手棒一本《文化苦旅》,随着作者的笔触在字里行间中游历了大半个中国。旅行结束,本应陶醉于祖国的壮丽山河、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然而我却无法使自己陶醉,心头莫名地涌出一种苦涩的感觉。我一直对《文化苦旅》中的“苦”字百思不知其义,起初认为无非是指旅行的劳苦,现在才发觉这实在过于幼稚的理解。其实,苦于身无所谓苦,苦于心才实为苦。作者曾感慨:“文人似乎注定要与苦旅连在一起。”我以为,这乃是文人最大的财富。苦涩过后总会留下一丝回味——对历史的感悟,对文化的理解,对人生的思索,全部融在这苦涩后的回味中了。
秋雨先生说:“如果说人生是一条一划而成的线,那么具有留存价值的只能是一些点。”是的,人生无非是漫长历史的一个缩影。历史从古代走到今天,还要继续走下去。历史的足迹却成了无数人一生的执著追求。历史的魅力便在于它的足迹总是隐藏在山水之间,难于寻找。所以没有博大的历史情怀,深厚的文化内涵的人是永远不会找到这些无价之宝的。无疑,余秋雨教授是“探宝”的胜利者,他的收获便是这本《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带领着我在历史长河中漫游。我们面前出现曾在历史舞台上演出过的一幕威武雄壮的活剧,一个个伟在大的人物出现了,他们的身上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良知和高尚的人格,但他们中的多数还是逃脱不掉那悲剧性的结局。我的心被打碎了!但这破碎的心却真的读懂了中国文化。当莫高窟出土了大批极具研究价值的敦煌文物时,人们在为历史喝彩。然而历史却上演了一幕极其荒诞的闹剧,让外国人大摇大摆地将一本本一箱箱的珍贵文物搬到了他们的博物馆里。或许历史是要故意磨砺一下那些过于执著的历史学家们,让他们只能凭借外国博物馆提供的微缩胶卷来研究生长在中国的敦煌学。啼笑皆非的同时,我们不得不反问历史,这种磨砺的代价是否太大了?当然,这部历史更多地留给我的是对人生的思索。
“对历史的多情总会加重人生的负载,由历史沧桑感到引发出人生沦桑感。”这是作者的感叹,也是对读者的启示。人的一生也是一段历史。人生之路是弯弯曲曲;回头看一眼留下的足迹,自豪的同时难免感到一丝惆怅。因为无论你拥有多么辉煌的.成功,却总会留下这样或那样的遗憾。作者在山水之间跋涉是为了录求历史的足迹,文化的灵魂;我们在生活中跋涉则是为了录求人生的真谛。
阳春三月,春光醉人。
一天,诗人贺知章养病在家,心情很烦闷,便打开苹果电脑想上网聊天,一解愁绪。突然,收到一封电子邮件,内容如下:贺兄,我乃好友李白,小弟独居家中很是无聊,特请贺兄前来饮酒作诗,共度春光。贺知章看罢,烦闷顿消,病情皆无,便开新买的奔驰车前往。
因要和好友相聚,贺知章心情格外舒畅,一路上他一边喝着小调,一边欣赏着路边的景色,青的草,绿的叶,艳的花,真是心旷神怡。半路上,贺知章眼前豁然一亮,情不自禁地说:“好美的柳树!”于是,他减小油门,放慢车速,慢慢欣赏起来。只见清澈湖中的水面上,一只伶俐的小燕子,一会贴着湖面,一会窜向空中,好不快活。岸边,一棵棵柳树如同碧玉翡翠装扮成的,贺知章陶醉其中,忽然脑中有一灵感出口:“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他反复读此诗,感觉非常不错,忽然手机响了一下,一看原来是好友李白催他快去。
贺知章收起苹果手机,心想:我呀不拿此诗与李白兄小酌呢?想罢,便加大油门,驱车疾驰。
庄子的《秋水》乃是庄子外篇中的巨制,洋洋三千余字。在那个刀雕竹刻的时代可算是非常长篇的东西。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这句话引起了全文。河伯的自大也是有道理的,毕竟“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了嘛,他有他骄傲的本钱。
但是,很快,这个河伯就知道自己错了。因为他看见了大海,看见了不见水端的北海,他被吓坏了。于是,河伯这个孺子开始接受教育。若便是他的老师。
其实,作为一个职业上接触教育的人,我深深被若的态度所折服。现在的老师,往往是站在制高点上对学生灌输各种的结论和观点。其实,你的那些东西,学生未必就买账。要是学生不买账而被迫地接受。这样的教育我看存在很大问题。我看,假如可以像若那样,让自己的学生将自己的劣根性全部展示出来、暴露出来,这个时候适时地给学生看一点真理的外观,让他们被真理的宏大所折服。让他们自己产生探索真理的冲动和***的时候,这个时候,老师才开始教育。我想,这样的教育一定会效率更高。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对于规模化的教育,这个成与不成,我不好说。
接下来,他们开始进入到虚与时的关系的论述上。夏虫不可以语冰,是因为冰雪对于它们来说太虚妄了。井中的青蛙也不要和它谈论天地,对于井蛙而言,天大也太过于虚妄了。其实,对于教育,尤其是德语教育来说,这样的虚妄的东西在我们身边还真是太多了。于是,就要怪呀学生会说一套做一套了。不要怪呀学生不遵守包括交通规则在内的许多规则了。
我们再往下读。他们已经开始关于大小的讨论了。天地算是大的,然后比起宇宙来真是沧海一粟。牛尾算是小的,然后比起更细微的东西来说它可算是高山大丘。这样的论证很有意思。教师对于学生在学问上算是天地了吧,然而相比大师,教师又逊色很多。学生就像是牛尾吧,但是相比婴幼儿,他们知之甚多。然而大师却要学习婴幼儿,学习他们最接近天堂的纯真和无邪。比如教育心理学就是从学习婴儿开始的。儒家的争论比如人之初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也是从婴儿开始的。所以,老师也没有可以骄傲于学生的东西。自然,学生因为理论知识的缺乏也更没有可以骄傲于老师的本钱。于是,教师和学生的相互提携,共同进步就不是一句虚言了。我坚信一句话,好的学生是自己学好的。而好的老师都是学生养成的。如此说来,老师更加依赖学生的。也就是大的更加依赖小的。我想太阳虽然大,一个个微不足道的离子都剥离掉了,大概也就只会剩下一个空壳的概念吧?
接着,他们又对贵贱、为与不为、道天人等等观点进行了论述。洋洋洒洒,我想不想多滴感慨了。前人已经说了很多,我也不打算在这里多费言语。总之,老庄式的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观点在这里横行其中。然而,《秋水》文笔抑扬、气势汹汹,让人目不暇接,还是让人非常手不忍释卷的。然而,最让我最让我感悟的还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这段。
这段话当属全文的精华。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由无数相互隔阂的个体构成的,我不可能是你,于是我就不知道你的痛苦和快乐。我以为你的痛苦和快乐其实是我臆想的。比如,我看见你皱眉,以为你很不快,其实很难说你不是在沉思。看见你笑,也许以为你在快乐,其实可能你在伪装。
虽然“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然而我会融入你的身心,就像水,紧紧包裹住鱼儿,就会产生“我在你的心里,你在我们的梦中”的境界了。这样的交流和融通,就算自己不是鱼,也能够知道鱼的苦乐的。
固然,《秋水》的这一段是精华,然而是反面的精华,是庄子小国寡民相互隔绝的精华。我们这个世界就要交流、就要沟通,就要“我非鱼,也当知鱼之乐。”。作为教师,就更得如此了。不如此,教育的职能是不可能发挥正常的。
日子就这样过去了,渔夫家的日子越来越苦,甚至现在连黑面包也吃不上了。
丈夫又出家打鱼了,桑娜坐在温暖的火炉旁,缝补着衣服。窗外有时海浪呼啸,而小屋里却很宁静,很令人温暖。餐具上还放着半块黑面包。这是给丈夫留的。这时的桑娜又害怕又焦急,她心想:“丈夫什么时候回来啊,千万别有事啊,家里以后就却靠它了呀。唉,我的病也只能在拖一拖了,现在,面粉也快吃完了,鱼也打不到。看着丈夫一天天瘦下去,我可真心疼啊!”
忽然,小屋的门开了,桑娜猛地一惊,立刻站起身来。“是不是丈夫回来了?但愿如此,丈夫一天也没有吃饭呢,可是饭却只有黑面包,这可是最后一口粮食啊。”桑拿正在叹气地想时。忽然,一个人近了小屋。他骨瘦如柴,留黑的皮肤衬托着高大的身躯。他一进门就赶紧对桑拿说:“嘿,桑娜,你看我抓了什么。今天可真是大丰收,不过这天气还真可怕呢!”桑娜站起来,看着渔夫手里拿着的一条大鱼,也很高兴。心想:“这下孩子们终于有吃的了。”
可是,只有鱼也不能过日子啊。过几天,鱼吃完了,家里这时已经空空如也。丈夫从那以后再也没有打出来一条鱼。孩子们也饿了一顿了,连声叫饿。桑娜狠想去找邻居蒂娜借点粮食,可是,要知道,人家的饭还不够呢,怎么会给我们呢,唉,就在这时,忽然有人敲门,本以为是丈夫。桑娜走上前,打开门就说;“丈夫,今天鱼打的怎么样?”可是说完才发现原来是蒂娜,之间他手里提着半袋面粉地给了我们,然后什么话也没说就走了。桑娜很感谢蒂娜。“孩子们终于有吃的了。”桑娜一边提着面粉,一边走进屋去。
白色的帐子缓缓拉开,渔夫在小马灯微弱的灯光下,看见七个碧青色的脑袋排成一排睡在这张床上,他们的小脸蛋都红扑扑的,看起来可爱极了。渔夫看到两张陌生的脸,一愣,又马上恍然大悟,脸上露出微笑。他拍了拍桑娜的肩膀,故作轻松地说:“这没什么!以后我多打点鱼,你在家里多干些活。咱们就算自己挨饿,也要将西蒙的孩子抚养大。一定可以挺过去的!”桑娜看着丈夫坚定的目光,也轻轻点了点头,露出一个十分苦涩的微笑。她已经知道,从此以后,这个家会因为这两个小家伙的存在而更加捉襟见肘。
桑娜和这些人挤在一起睡下,她躺了没多久,又起身,侧耳听听屋外吼叫的狂风,双膝跪地,两手在胸前合什,虔诚地说:“上帝,帮帮忙吧!保佑我们一家和西蒙的孩子,让这几个可怜的孩子永远得到快乐吧!”当晚,她梦到了西蒙,身旁还站着两个健壮的男孩,三个人的脸上都绽放着如秋后菊花一般的笑容。
第二天,桑娜目送着渔夫黝黑的脸上挂出一个阳光灿烂的笑容,然后挥手向她个别,向那波涛汹涌的无情大海走去,心中暗暗为他祈祷,两手在胸前不断画十字,直到看不到渔夫的身影时,她才回家,来照顾那七个刚起床的孩子……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样的日子持续了15年。渔夫和桑娜的脸上都留下了岁月划过的痕迹,七个孩子都已经长大了,它们勇敢,聪明,正直,让人怜爱。他们经常去帮渔夫打渔以减轻他的负担,渔夫已经把他们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这七个孩子也都亲密无间,西蒙的两个孩子也把渔夫当成了自己的亲身父亲。他们现在仍然非常穷,有时甚至连食物都难保,但是因为他们都有着善良且乐观的心,即使一无所获,也从来不会伤心,沮丧,他们的笑声经常盘旋于天地之间,引来了无数渔夫的欣赏和羡慕。八个乐观的人就在照顾令人沉醉的海上快乐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正在不远处,桑娜在门前倚靠着破旧的门,遥望着神秘莫测的大海,她脸上的笑如春风,以感染许许多多的人,她心里也有一个笑,正如她15年前,看着一排天真可爱的孩子一般。她期待着丈夫与孩子的回归,期待着他们回来后看到只有鱼的晚餐却还是狼吞虎咽时的笑,期待这种神仙般安逸的生活永远也不到头……
春天的一天,有一位诗人来到了湖边。
当他到湖边时,一片美丽的景象展现在眼前。
一棵棵柳树更是吸引着他,那树叶像一片片玉片,那柳枝好像是柳树姑娘的长丝带。很多的枝条都垂了下来。诗人看到这景象还不知道这么多细叶是谁剪裁出来的。一阵春风吹来,才知道是春风***。诗人顿时吟出了几句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唉,太美了!
后来这首诗成了千古名诗。而这个人就是大诗人贺知章。这首诗便是《咏柳》。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