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时间、地点、人为因素,故意造成人物之间的误解,为行文推波助澜,丰富情节的戏剧性。如习作《期望》写“我”整天沉醉于武侠小说的刀光剑影之中,成绩急剧下降。而没有文化偏想培养出一个文化人的母亲见“我”整天抱着厚厚的一本书“用功”,心中有几分欢喜。“我”则为自己的瞒天过海之术而得意。直到一个风雪肆虐的日子里,母亲一大早起来,踏着冰雪,忍着饥饿,来到二十里外的学校,给我送来“我”常念的厚书——《神雕侠侣》时,“我”才流下了悔恨的泪水。文章用误会法,写母亲因“我”学习用功而欢喜,又用误会法,写母亲错把“我”常看的武侠小说当成教材,冒着风雪严寒饥饿到二十里外的学校送书的感人情节。突出了母亲的善良和盼子成才的热切心情,也表现了“我”的忏悔和惭愧。
升格文波澜的形成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兴波技巧的采用,对父亲的描写,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故事叙述上,注意“紧张”与“舒缓”的结合;情节的设计上,在结尾处设计一处“陡转”,一扫全文压抑之气,变得开朗快悦。二是融入生活细节与场景描写,语言生动有表现力
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来,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贫寒凄苦的中年乞丐,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找他,可是来到南大街,已不见了他,于是我在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都没有找到,最后我来到丁字街,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交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于是我把防寒服披在这位贫苦老人的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稍稍回升。我由此想到,亚洲的穷人,非洲的穷人,全世界的穷人,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一转身,他们到哪里去了?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轻轻拉起那褴褛的衣襟,或者握起那空空的手,仔细看看他们的眼睛?他们到哪里去了,一转身?
作者记叙了自己在一个冬天拿衣服去送给乞丐的事情,在记叙中发表议论,表达对穷困的看法和对文明的思考,精湛而深刻,大大增强了文章的理性色彩。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