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到情感真切充沛,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事件真实,有感而发
有的同学在写作上下了很大功夫,可是写出来的作文却不感人,主要原因是叙述的事件不够真实。只有真实的事件,才能有感而发,才能引起读者共鸣。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中,所写的蔡芸芝老师就是实有其人,文中所叙述的七件事也都是真实发生过的。因此,作者在叙述过程中,才能不时被这些事所感染。叙述第一件事“她从来不打骂我们”后,作者写道:“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这种学生爱老师,老师爱学生的感情就显得非常真实。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们在写记叙文或小小说的时候,也可以虚构,但这种虚构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即生活中这样的事确实存在过或将来会发生,也非凭空编造。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即是如此。普鲁士军队侵占了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强迫这些地方的学校改学德语,这样的事情是真实存在的。
二、抓住细节,精心雕琢
朱自清的《背影》何以如此动人?那是因为作者抓住了父亲几次“背影”的细节,尤其是为“我”买橘子过铁道时的细节,作了细致的描绘。如:“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是对父亲外貌和动作的细节描写,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父亲的拳拳之心,和父亲不顾年迈亲自为儿子买橘子的深沉的爱。生活中每个人的外貌和动作等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抓住这些细节作精心描绘,你的情感也就自然地融入其中了。
三、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与景总是不可分割的。有时候我们只要把景物描绘出来,情感和心情也就表现出来了。如鲁迅的《故乡》开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这几句深冬荒凉景色的描写,就将“我”悲凉的心情融入了其中。
此外,还可以融情于事,即在事件的叙述中,不动声色地融入自己的情感。
只有灵活、恰当地掌握创新构思的方法,才能写出有新意的考场佳作来。一般说来,的创新构思,可有下列切入角 度。
一、从话题的另一意义的角度切入
许多中考话题都具有多义性,若只盯住其本义或其常用义,则构思很难出新,写出的作文虽不跑题但也显得一般化,若撇开其本义或常见义,转而从其引申义或 其比喻义的角度切入,构思定能出新。如黑龙江省2001年的中考话题是"水",若从自然界之"水"这个意思层面上去理解,把"水"当成名词,则构思很难出 新;若把"水"理解成形容词,如"这个人很水",在这个层面上理解"水"的意思,则其拟题、行文都会很有新意。
二、从缩小话题内涵的角度切入
有许多中考话题的意思非常宽泛,若给话题加上一些限制语或修饰语,便缩小了话题的内涵,有利于考场作文出新出奇。如海南省中考话题是"第一次",便应 缩小其内涵,才有利于构思选材,考场作文才能出新出奇。这里要强调的是:添加的限制语或修饰语,必须避开众生皆谈、人云亦云的误区,要从自己的材料库中那 许多不为人知的人、事、景、物着手。这样,新颖、独特的作文内容就会流于笔底,并能紧紧地抓住阅卷老师的眼和心。
三、从话题的逆向思维角度切入
围绕话题,自我多方设问,多方求答,用以开启思维,立意选材,这是众多考生的一般作法。然而,绝大多数考生只知沿着话题正向发问,而很少有逆向发 问的。如江西省2001年中考话题"尊重",考生可以提出"何为尊重"、"谁尊重谁"、"为什么要尊重"、"谁可做尊重或被他人尊重的典范"等等问题,这 些都是从正面发问,没能跳出常规思维的圈子;若舍弃"正向",从"逆向"角度思考发问,"为什么谁不尊重谁"、"不尊重他人好不好,为什么"、"不尊重的 事例或现象有哪些"、"怎样消除不尊重现象"等等,如此这般的提问思考,文章的构思、选材就避开了老调,步入了新境。
四、从话题的另一时空的角度切入
围绕考试话题,写自己经历的事,写自己身边的事,从家庭时空、从社会时空、从学校时空范围去立意选材,这本无不可。但这都是从话题的"现实时空"去构 思的。若能启动联想、想象或幻想,从话题的"过去时空"或"未来时空"角度去构思,只要联想、想象或幻想的人、事、景、物合乎情理,不管写的是话题的"过 去时空"或"未来时空",只要能含蓄、曲折地反映话题的"现实时空",便能写出颇具新意的考场作文来。如四川省德阳市2001年的中考话题"初三生活", 若一般人可能都会写自己或同龄人的初三生活,若启动联想、想象或幻想,写爷爷、奶奶的初三生活或几十年以后自己子孙的初三生活,只要合乎情理,则定能让阅 卷老师耳目一新,从而拍案叫绝。
麻雀栖于枝头,得过且过,只图求能翱翔于蓬蒿之间,因此一生彷徨,从未见天之苍苍。而老鹰自高峰飞起,俯视众生,心向苍穹,从而才看到了天蓝云逸。
与我们也是如此,只有向着远方执着地前行才能抵达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如果只汲汲于眼前的风景,安于现状,又如何能发现更美的风景呢?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就曾感慨“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所谓“志”亦可谓目标,“景”亦是人生高度,没有寻景之志何来美景,没有长远的目标如何能达到人生的新高度?因此,目标决定了你的高度。
纵观古今,未有成功者不先立志。宋朝宗悫在幼时被叔父问及理想,脱口便是“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果然,他少年得志,军功卓越;秦时项羽,目视秦王,敢直呼一句“彼可取而代之。”数年之后,便入咸阳,焚阿房,何其壮哉!而今亦有怀志而成大业者——加西亚马尔克斯,他曾说过:“从写《枯枝败叶》的那一刻起,我所要做的唯一一件事,便是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作家,没有人可以阻拦我。”其目标虽似天高,但以此为志的他果真在1982年凭借一本《百年孤独》荣膺诺贝尔文学奖。虽然这与他的文学造诣密不可分,但你能否认他的目标对他的推动作用吗?
目标引领我们走向更高之处。王勃于《滕王阁序》中叹道“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无论你现在的处境是怎样的,只要你心向高处,你的目标便会像启明星一样,在命途苍茫的晓色中闪耀,引导你一步一步跨过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所以,现时之穷又有何妨?你看那三尺高的树苗,终有长成参天大树之时。如留恋此岸之景,又如何赏得彼岸花开,你看那卑微的斥鴳,屈居于树枝,纵有翅翼,也飞不出方寸之地。
朋友,愿你我以更高的目标出发以赏到高处的风景。诚如泰戈尔诗云“尽管走下去,不必逗留着,鲜花会在你所有的道路上兀自开放。”
面对看上去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如果我们给自己一个目标,并放在不远处,努力朝着那个方向去奋斗、前进,相信我们一定会成功的。
——题记
放学了,手伸进兜里一摸才发现,我只剩下一个一元的钢蹦。从这个地方要想坐车回家,至少要两块钱,我发觉我的脸色在一瞬间变成了紫茄子。10公里的路,叫我怎么办呢?我现在才明白什么叫“一文钱憋倒英雄汉”。
事已至此,只好走到一半的时候再坐车回家。只要5公里,只要5公里而已!这么盘算着,我手握一元的钢镚踏上了回家的路……
火辣辣的太阳高高悬挂在我的头顶上,把我烤成了一个“烧鸡”——全身直冒油。骄阳似火,这该死的太阳,连着一个星期不出来,偏偏在我遇难的时候出来了!如果我是后羿,非得把它给射下来,幸灾乐祸的家伙!
走不动了,坐在路边树下歇一歇。我使劲攥住手里想坐车的那一元钢镚,劝它再忍一忍,等走过前面的那个路口。
我一点一点地挪动着干尸般的尸体。走啊走,一辆“公车”停在我的旁边,几个乘客上上下下,我捏着钢镚要走上车,脚到了车门又停了下来,耳边响起一个声音,“上车了,一块五啊!”
我只好尴尬地把迈上的一只脚缩回来。毅然决定地转会身子,继续往前走。
本来已经没有了力气,本来已经再迈不动一步,但那紧紧握在手里的那一块钱却为我添了劲儿——我的身体是累,但是我心里却有底。因为爸爸曾告诉我“如果在人生道路上,你在为你自己的目标而奋斗的同时,因为休息而停滞不前的话,别人就会超过了你”。这个信念激起了我奋勇前进的步伐。
走,再走,终于走完了一半的路程。掏出一元钱,想坐车了,但是手又伸回来。一半的路程走完了,剩下的路程也能走完。
当我头晕目眩,身体轻的像要飘起来的时候,停下脚步,抬起头,忽然我已经到了家门口。
我手里还攥着那一块钱。它是我创造奇迹的动力,它是我为自己目标而前进的动力。贝多芬因为有了目标而写了那么多交响乐;托尔斯泰因为因为有了目标而成为了文坛的传奇人物;海伦·凯勒因为有了目标而努力去与黑暗作斗争。因为有了目标,我感到无比荣耀。
目标的力量在于即使身处逆境,亦能帮助你鼓起前进的船帆;目标的魅力在于即使遇到险运,亦能召唤你鼓起生活的勇气;目标的伟大在于即使遭遇不幸,亦能促使你保持崇高的心灵!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