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记忆中有这样一条绿化带,山环水绕,树荫遍地。白日里,鱼儿成群结队。夜晚,音乐响起,燕儿低飞。这条绿化带,是城市de 久违,是动物的天堂。
然而,这一切,都已经成为回忆。当我和父亲又一次在夏夜漫步时,环境依然美好、舒适。我期待与美丽的鱼儿有一个重逢。我不禁向水中望了望,我向水中望了望!鱼儿都去哪里了?
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不,不可能。这里不是明令禁止垂钓的吗?为此,我曾经特意问过保安。他的回答斩钉截铁:“对呀,这里的鱼是不可钓的。”
可是,现在这里的水边石头上有穿着绿色制服的保安。那个年长的手里握着的就是海竿。那竿顶的铃铛不知敲响了多少鱼儿死亡的钟声。也不知道引来多少闲人观看,之后效仿。这清脆的'铃声震破了自然的和谐。震怒了游客的心灵。玷污了保安职业的神圣。他监守自盗,没有了良心。
沿着河堤走下去,尽是执灯,举网,诱捕鱼儿的。在灯火中,仅存的鱼儿寻光而来,它们哪里知道这是陷阱?
没有鱼儿的水,是死一般的寂静。夜的黑可以一块一块地割下来。
我的眼前又浮现了那个海竿,那个血迹斑斑的鱼钩,仿佛听到鱼儿的哀求和保安的笑声。
今天是20xx年3月27日,一本李开复的自传《世界因你不同》到今天被我读完。
这本书是李开复的唯一一本自传书。书中介绍了他从小到大所经历的事情,然而书中大部分还是他的大学生活(包括读研和做博士)以及他从苹果到SGI,再到微软,最后到Google,这些全球知名企业里工作的状况。
当读完这本书时,合上书本,有三个部分让我记忆最深,第一个是关于中国教育和美国教育的对比。尤其是大学那一部分,就如开复说的那样:“非常感谢哥伦比亚大学灵活的转系制度,它给了学生一整年的时间,一边在基础学科里学习,一边寻找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学生大都在兴趣指引下,有激情地学习。而在中国的教育体系里,我很遗憾地看到,高校设置了非常难得转系制度,而且,还有服从调剂制度,让很多孩子去学习不喜欢的专业,这对于人才的培养是个弊端。”
对于这一点,自己也颇有感触,中国现在的教育问题的确令人堪忧,很多学生都以赚钱成为自己的人生最终目标,或以加官进爵成为自己的根本动力,这些人的思想似乎都被当今这个社会扭曲了!同时“教育”也成了现在中国三座大山之一(住房、医疗)。
昨天中午吃饭时,在食堂听见坐在隔壁的2男1女在讨论公务员的事情,那是听到最多的就是“油水”两字,然而当我听到那个女生对坐在她对面的一个男生(应该是男女朋友)说“如果你当了县长,我就跟你。”当我听到这句话时,为我们的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感到悲哀。
中国教育难道一直在走下坡路吗?
我之所以读开复的书,因为他一直关心着中国青年的成长,致力于帮助他们成为国际化的人才。
第二个是关于管理方面的,开复的一句话道出了从技术人员出身的管理者的不足:“作为技术出身的管理人员,既有好处也有弊端,好处是技术人员可以看出一个产品的发展趋势,预测它的未来,而弊端就是技术人员喜欢追求真理,而忽视整体运营,注重智商,而忽略了管理中需要的情商。而作为一个管理人员,情商比智商要重要得多。”管理人员,情商比智商重要,我认为所说这个“重要”,是在两者都重要的条件下,再进行对比的,如果你的智商很差,那么情商再高,也很难成为一个好的管理者。情商就像一家公司的软实力,智商就像这家公司的硬实力,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而现在的我,智商明显很低,专业知识短缺,甚至可以说是没有,而情商,自认为挺高(只是未到大千世界走一走,走过之后,情商比自己高很多的人很多),所以有的时候我会感到迷茫,有的时候会表现出傲慢,这些正侵蚀着我的整体素质。
所以我认为,要让情商发挥出来,或要发挥得淋漓尽致,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个是关于“墓志铭的测试”,就像大学里的一位教授说得:“每个人都应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墓志铭是什么,一个墓志铭代表了这个人一生的意义,留下了他这一生对世界的最大贡献。”在我看来,“墓志铭”上面要写的东西应该是一个人精神上所追求的,是自己的价值观的体现。而我的墓志铭是什么——“一个成功人士,他的行为感动了全国,帮助他人走向更好地生活,让他们远离贫困,一位慈善家,一个孝子,一个值得被尊敬和爱戴的好官员,一个好丈夫,一位好爸爸。”——你心里所想的才是你真正想要的。
然而在我现在的学生工作期间,又去体会了另一句话:“人生在世时间非常短,如果你总是不敢做想做的事情,那么一生过去了,你留下来的只有悔恨,只有懊恼。”
很多时候,对于工作方面,我有很多好的想法,但很多都没有实施,仔细一想,更多的是不想做,一小部分是不敢做,因为害怕出错,害怕被别人拒绝。
我现在可以慎重地告诉我自己,如果现在不想做或不敢做,出了大学校园,你就没有这么好的机会和平台了,因为在学校里,允许你犯错,但要在犯错后知道悔改和总结,而进入社会实行淘汰机制,犯错,不仅拖公司的后腿,而且也会把自己置于不被看好的情境中。
所以,告诉自己,想做就要敢做,敢做同时要敢当。
同时,这个学期完成开复的另三本书也是必需的,读后感也是要写出来分享的。
今天写这篇感想心情很舒畅,完全没有强迫自己写下来的成分在里面。
有的事情应该让自己处在最舒服的情境下去完成,如写作。
每个人的命运都是把握在自己手中的,生命亦是如此。我们要相信人定胜天,生命的音符等待着我们去谱写。我们首先要有自己的理想,为自己的理想不懈努力,用充满一颗希望的心期待明天。我们作为祖国的希望,祖国的的未来更应该努力学习,为自己的理想奠基。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同学这样做了,也做到了,但是还有部分同学认为自己文化课学也学不好,便自暴自弃了起来。整天有着消极的念头。他们是可怜的,自己的大好人生还未开花,便注定无果。不过我想劝他们一句,只要我们付出了都会有回报,但是如果我们不付出就永远不会有回报。因此,我们不要因为文化课学不好而自暴自弃,只要我们能够努力学习,不放弃自己,总有一天心中理想也终将实现。生命如歌,让我们共同谱写这首生命之歌。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我们每个人都因所具备的宰相胸襟。宽容他人,宽容亲人,宽容自己。我们都应学会宽容,忍一时风平浪尽,退一步海阔天空。凡事何必那么斤斤计较。人总是会难免犯错的,哪怕有时会危及到自己的利益,但是我们都应予以其一次宽宥。对待亲人,我们更应给予理解。父母常常对我们是约法三章。给我们设置一个又一个的“框子”有时我们会很懊恼,我们长大了,为什么还要有这么多的禁锢。其实不然,这些是父母出于对我们的保护,这些都是他们积累多年的人生。我们对父母的这些做法只能是理解理解再理解。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我们也要会善于宽容自己。我们对自己要求严格固然正确但是人无完人金无赤金,对自己的过失不要一味的自责,更应该做的是把危害降到最低。面对自己的缺点而应努力改正,把自己最完美的一面展现出来。宽容之心,人皆有之。生命似海,让我们多一点宽容,让世界多一点爱。
宽容并不是指一味的妥协。我们宽容也是有原则的宽容。不然我们的宽容就会助纣为虐。不论是朋友、亲人、还是自己,如果做了法律,道德所不容的事,我们就应劝说他们回头自岸,努力承担其所犯的罪责,去公安局自首。把他们引导向正确的道路。只有这样我们才算是做到了真正的宽容。
生命像一座座顶天立地的高峰。抬头仰望无边无际。其实,高峰再高也有尽头,而我们的生命正好弥补了这一点。在生命之峰中,生命是永恒的,是无限的。所以我们要懂得虽然人的光阴只有短暂几十载但是他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无限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灵魂、生命又得到了传承。只要我们肯努力,尽自己最大的力为这个社会发光发热,那么我们对社会、对人民那份热忱的心意就会作为我们生命新的载体,与时空永恒。生命像一座无顶之峰,最高之处恐怕也和我们的生命一样变得永恒。
努力吧!奋斗吧!生命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让生命充实,让生命无限,让生命永恒……记住生命只会因你而变得精彩!
《世界因你而不同》是李开复唯一的一本自传,字里行间,是岁月流逝中沉淀下来的宝贵的人生智慧和职场经验。在推荐的书目录里,我把那些书名都看了一遍,但是最后我还是决定先看这一本书,因为这本书的书名让我觉得很感兴趣。其实在生活中我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无论你做什么,时间一样会流逝,其他人的生活一样要过,地球照样是再转,不会因为你而停止转动的。所以我对这本书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这本书我觉得真的很有意思,它不像其他自传那样枯乏无味,这本书的内容虽然也是讲述了作者的一生,但是不会像其他自传一样,只记载了自己的光辉事迹。书中讲述了他如何从一个调皮捣蛋的“小皇帝”,11岁的留学生,26岁的副教授,33岁的苹果副总裁,谷歌中国的创始人,一直走向全球化的职业经理人,成为员工们喜爱的开复总裁,成为学生们尊敬的开复导师。作者的人生经历真的可以说是多姿多彩,有多少人能够像作者如此活得那般的精彩。有多少人可以26岁当上副教授,33岁当上苹果的副总裁,又有多少人能够创造一个那个多人使用的浏览器。我认为作者的一生可以说得上是一个传奇。
而且这本书也让我获益匪浅的,在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当时年仅28岁的我是卡内基-梅隆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只要再坚持几年就可以得到tenure(终身教授)的职位。这意味着终生的安稳,可以在世界排名第一的大学计算机系中作研究。但是苹果公司希望我放弃这一切,我清楚地记得当时苹果公司的副总裁戴夫-耐格尔对我说的话,他举着一杯透亮的自酿葡萄酒对我发出邀约:开复,你是想一辈子写一堆像废纸一样的学术论文呢?还是想用产品改变世界?”这句话直击我的软肋,点燃了我多年“世界因你不同”的梦想。“Makeadifference”——“让世界因我不同”,一直是我在哥伦比亚大学时期的哲学老师最为推崇的人生态度。我觉得这一段话很有意义,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既然生活在这个社会上、这个世界上,我们一生的时间是那么有限,我们应该要让我们自己活得精彩一点,而不是为了生活而放弃自己应该去追求的目标或理想。我们要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出不一样的精彩人生,不仅要影响自己的一生,还要影响世界,让世界因你而不同。
我认为作者的一句话,大概意思是非常感谢谷歌这四年带给他的美好回忆,他觉得他的身体里已经存留了一份“小飞侠”的天真,让他能够一往无前的继续前行。我也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这份“天真”的,这让我们勇敢地前进,不会畏惧艰难困苦,而且在面临困难的选择时,我们要学会聆听我们自己的心声,不要被外界的其他因素扰乱自己的想法,要下定决心去完成自己觉得应该要做的事情,不要轻言放弃自己追求的未来。
我们不仅可以成为“小飞侠”,我们还能变成“蝴蝶”,创造“蝴蝶效应”,让世界因我而不同。
没有过多的粉饰,只有石板路,青瓦房,砖瓦间的滴滴旧时光。江南的乌镇被雨敲醒,我持伞而行。
石板路像错落的墨点,勾勒出安宁的气息,延伸到我还未到的远方,远方的景色模糊成一团青色,雨飞逝掠过。有蓝衣女子撑着花伞,穿着素衣,站在某个巷口,等待故人相约。她可能只有等待的'资格,当身边的人都各寻事业,离开故土时,她独留乌镇,每年同一时刻,翘首相盼。
目光触及青瓦房,它们在朦胧的雨雾中棱角不清,但像一名绅士,给予落雨温柔的拥抱。
瓦是雨的落脚点,虽有残破,有稀缺,却又成一种意韵,在不知名的婉柔中,回忆着乌镇里的段段故事。
我透过木门的缝,瞧着门后四四方方的院,粗壮沉稳的树,屋窗亮起的光,光中映着的人。他看样子很老了,我猜测已过七旬,他已经昏花的眼,一定见过乌镇所有的街坊邻居,已经驼下的背,一定曾撑开一片家的天空,他走不动的腿,一定曾为了家而不停四处奔波。他的命运,年轻时锋芒毕露,中年时一帆风顺,到晚年之时,才发现官场浮夸虚假,只有故土的小桥流水让他找到归属感。我沉思:“命运弄人也怜人,常使我们忙碌不知方向,当我们天真的以为自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时,有些东西却失去了。但是!不去抓住命运的尾巴,枉然一生!”
乌镇是我沉淀了心绪的地方,一条条交错的巷道,正如人生中不同的命运。
我在天青色的乌镇等烟雨,而未来的命运在等我自己。
江南,因有了乌镇所以精彩;我因那时的烟雨,而恍若如悟。
读了《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之后,我觉得开复叔叔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目标,而他也一直在不断的努力向自己的目标靠近。我觉得李开复就是因为勤奋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首先,开复叔叔有一股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精神。在他刚到美国的时候,并不熟悉英文,但是,他却勇于面对现实。只要他没有听懂的,就站起来请老师再讲一遍;同学中有人说的,他不懂得时候也会请教同学们。当他找到了自己的目标、自己的喜好:研究电脑后,他就踏上了自己的人生的旅程。李开复叔叔经过的是无数次实验的失败和无数次恢复信心、重新振作。我觉得李开复叔叔是在无数次跌倒中“成长”的。
当李开复叔叔中终于真真正正的踏上人生的征途时,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中国。他始终在想,能为中国做些什么,贡献点什么。因为,他记得,那里是他的祖国。就在他去微软公司的时候,收获了意外的惊喜:他得到了一所建在中国的微软公司的研究院!对于一心想要报国的他,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答复!心中的愿望实现了一半,让他越来越有干劲。在中国研究院中,他取得了巨大的收获,并且被召回总部,可以为中国提供更多有意义的帮助!
每一个人工作的时候,都是要签订一份“职业保密条约”的,要为原单位保守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当然,李开复也不例外。当李开复要跳槽到GOOGLE的时候,微软就告他带走了商业秘密到GOOGLE。可是,李开复并没有把商机机密泄露出去,所以,后来官司打赢了。我觉得李开复之所以把这场官司打赢了,是因为他始终坚持了“诚信”的原则。“诚信”不仅仅是李开复心中的一种信念,同时,在这个信念的牵引、指引下,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符合这个原则的。同时,他不仅是这样要求自己,同时还以这个标准来要求其他的员工。在微软中国研究院的时候,来应聘的大学生中有一个人悄悄的对李开复说:“我带来了一些商业秘密,如果我加入你们,你们会收获很多。”但是李开复当并没有录取他,因为,他觉得,做生意要的不是投机取巧,要做就正大光明的做。
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我觉得,要想成功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要勤奋努力,不断的去靠近向目标。或者可以把一个大目标拆成无数个小目标,一个一个的去实现它,最后积少成多,你离你最终的目标就不远了!
一个世界有你,一个世界没有你。让两者的不同最大,就是你一生的意义。世界没有什么稀奇的,因为,世界因你而不同!
教师,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个苦行僧,应该剥去所有被刻意美化过得标签和意义,回归教育最本质的内容,就是一个真实、脆弱的灵魂对另一个真是脆弱灵魂的`触碰。无需他牺牲家庭、牺牲自我,教育应该在双方都能够真实自由地做自己的过程中完成。在我看来,老师,与这世上许许多多平凡琐碎的工作并无不同,无需赋予其太多高贵的意义。电影中霍兰的教师身份在不断地强化,而最初的音乐人、作曲家的身份却在弱化,我只是想,霍兰如果只是一个老师,他会吸引这么多的学生为他而来吗?一个老师,首先是人,他的人格魅力才是吸引学生的最重要的东西吧。
电影结尾处那一场盛大的演奏会,与我们现实中的反差很大,(现实中有许许多多优秀的老师,在他们的职业生涯谢幕时,我们只能看到他们沉默坚定的背影。他们没有这样隆重的谢幕,而事实上也并不需要这样的落幕。寂寞是哲人世界的常态,也是知识人的本分,花团锦簇、烈火烹油的世界是属于权势精英的。而真正的“英雄”,从来无需这种梦想,他们只想进一步,再进一步,不求生命是否有那种极致的壮丽,只知进一步便有一步的欢喜。
《生命因你而动听》,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 。她横跨人生三十年,描写一个音乐家从走上音乐教育岗位之初的不喜欢、得过且过发展到热爱教育事业并为之倾其一生,最终“桃李满天下”的平凡故事。所不平凡的是这部电影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在西方乃至现在的神州大地上是具有代表性和先进性的——传授知识和引导。从中可以看出:教师是一份需要全身心投入的职业。
与大多数人的看法一样,贺伦曾天真地以为教师是个闲职,所以才决定用四年的时间扩充财源,同时利用“余暇”作曲,只为完成自己的乐队梦想。当教师不过是他的权宜之计,是达成梦想的跳板,是为了日常生活的妥协。这时候的他对于教书,不过是应付而已,正如后来海伦雅名校长批评的那样,学校里再也找不到一个教师或学生在放学铃声响起后比贺伦更快冲向停车场的。如此心态,上课时学生“睁眼睡”、班级测试一团糟也是必然。
经校长批评后,原本就不喜欢教书的贺伦正打算放弃,可妻子***了。生活告诉贺伦,要保住这个铁饭碗,因为还要靠它来赚奶粉钱。于是,他开始反思,开始摸索,开始把心思放到音乐教育事业上。不论是课堂上的教学,还是课外给薄弱学生的辅导,他都亲力亲为,为学生的进步而不遗余力。他沉浸其中,发现时间完全被教书所占据了。
想成为一个好的老师,拥有一颗真挚热忱的心是必备的条件,但却也是远远不够的'。影片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雅各布校长所说的一句话:“教师有两个职责:给年轻人灌输知识,但是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使用这些知识的方法。”这似乎与中国的一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些类似。一开始的时候贺伦老师因为生活而无奈的当起了音乐教师,他的课堂死板,无趣。一味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可是学生对那些离他们自己生活很远的说教根本没有兴趣,所以这样的学习往往都是不成功的。正如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所说,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自我构建知识的过程。老师所教,只是一个表面的灌输。而学生头脑中真正的知识,是他们自己构建起来的。所以教师必须让知识生动有趣,让学生投入到知识的获取与加工中去,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把所学变成所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掌握知识。好老师会根据自己的教学成果进行反思,这一重要的步骤会不断的改善教学,使教与学相互促进。
就我而言,老师的生活中,学生与家庭似乎是永恒的话题。为了尽到责任, 老师像陀螺一般的旋转着。可是老师们不是陀螺,他们也会疲惫,他们的精力是有限的。很多时候老师们会找不到平衡点,如果给学生的多了一些,那么留给家人的势必就会少了;给家人的多了些,就会觉得对学生做的还不够;全部都给了学生和家庭,却又忽视了自己……但如果要做到面面俱全,似乎又不太可能。父母是孩子的老师,老师是千千万万学生的父母,身兼两种角色的人,要努力地在这两者之间寻求平衡,绝非易事。但是这就是生活,我相信只要是怀着一颗真挚的心,无论做到什么程度,老师们也都不会心怀愧疚。
再次回味了这部影片,决心好好珍藏。每次看到最后贺伦老师动情的指挥乐队演奏时,我都会泪流满面。这将会是我将要走的路吗?或许我已经在行进的路上了。路途或许会坎坷,或许我也会走不下去,但是贺伦老师会是我的榜样。即使生活遭受了再大的打击,我仍然有我的学生,我的寄托。每个学生都是教师生命中的一个音符,都是教师人生乐章中的一部分。用心教学,意义就在教学本身。我会用我的真心,谱写一首动听的生命之歌。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