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师,我们的班主任。她那黑得发亮的头发里掺和着几根白发,她有一张唠叨的嘴。说起她,我会用各种糖果形容她。
牛奶糖
一年级开学第一天,我对张老师的印象很好。这个老师挺温柔的,并不像传说中的老师,令人不寒而栗。张老师笑眯眯的,像一颗甜甜的、美味的牛奶糖,使我时常沉醉其中。
水果糖
开学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张老师有了改变。一次语文课时,有两个“调皮鬼”在老师眼皮底下讲话,看到这场景,张老师突然变了“味儿”,边讲边瞪着他们。开始,他们一点儿也不在乎,到了后面,他们觉得张老师的眼神,似乎有点儿不对劲了,想了想,才开始好好上课。下课时,张老师把他们叫到办公室,进行了一番教育:“下不为例,事不过三!”他们听了点点头,羞红了脸,一起走出办公室。从那以后,再也没人敢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了。
这时的张老师就像一颗水果糖,有甜,也有酸。
姜糖
渐渐地,张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我们班对待作业的态度不是很好,于是她想出来一个好办法:抄课文。有一次,班里有个同学的作业写得很乱,而且字很潦草,很多题目都空着或只写一两句。张老师批评了他,还罚他抄两篇课文,才算解气。那位同学被张老师教训过后,再也不敢这么做了。
现在的张老师像一颗爽口、刺激的姜糖。
瞧,这就是我的“糖果”老师,无论她是什么糖,都值得我们回味。
首先我想谈谈信仰马克思主义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我认为,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研究宗教不同,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我们的研究对象,还是我们的信仰。研究宗教不一定非要信仰,或者说为了更客观地研究宗教等问题,为了得出更科学的结论,置身事外的非信仰状态更理想。但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不同,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信仰马克思主义不矛盾。研究马克思主义首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相信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信仰共产主义;但同时,这种信仰是“我知道我相信”的理性信仰,是建立在前人和自己的研究基础之上的,不是非理性的盲目迷信。盲目迷信就可能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与坚持马克思主义反而背道而驰。
边阅读,边思考。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主要途径就是阅读。但是马克思一生著述太多,卷帙浩繁。有人说如果马克思有什么缺点的话,写得东西太多算是一个缺点。文字多,如何阅读便成为一个问题。地毯式通读当然是全面、也是必要的,并且,一些经典篇目是要反复熟读、精读的。在熟悉经典篇目的基础上,我个人更倾向于专题式阅读,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这样阅读效率会高些,大脑也处于活跃状态,有所期待会更容易激发灵感、获取有用信息。当然,阅读与发现问题是互动的循环,通过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动力将阅读导向深入,很难说先有阅读还是先发现问题,这似乎是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
精一点,兼其他。这其实也就是博与专的关系。我个人认为研究马克思主义要具有广博的视野。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这又涉及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什么、也就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理论界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界定一直存在分歧,目前存在的理解和判断有这样两大类:
第一类是从外延角度,把马克思主义分为原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引申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本人创立的科学理论体系,列宁曾经从这个意义上运用马克思主义,他说:“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引申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他们创立的原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与不同时代特征和不同国家国情相结合提出的新理论。列宁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此种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类是从内涵角度,学者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作出不同的界定。第一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世界观体系;第二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第三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说;第四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的科学;第五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应该说,五种对马克思主义本质的界定都有其合理的一面,都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本质,但是任何一种界定都是对另一种界定的否定,都带有片面性,从而也就难以全面反映马克思主义的本质。
我个人比较赞同从整体性意义上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是一个整体,按照列宁的说法,马克思主义包括哲学唯物主义、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和阶级斗争学说“三个组成部分”。而且三个组成部分是一块整钢,将任何一个部分割离出去都会影响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尽管人们对列宁的这一说法有一些不同看法,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内容的确还包含许多丰富的因素,但总体而言,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说法能够一定程度上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整体性。
需要指出,在谈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时,其组成部分与涉及的学科是两个问题,如果将两者混为一谈,人们立即就会质疑,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三个组成部分,还应该包括政治学、社会学,甚至还包括人类学、历史学、宗教学等。如此理解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成了无所不包的知识大杂烩,而且潜含着使马克思主义面临被肢解的危险。早在1980年,海尔布隆纳就在其著作中批评说:“从一开始,马克思信徒们的著作的一大特色就是把马克思的著作加以可悲的分割,对其作出了种种相互抵触的解释。而在最近这些年来,这种分割则日益明显,解释也更加分歧,确实很难找到把整体统一起来的因素。”这是由知识论的致思取向所导致的后果。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整体,对于这个整体的任何知识论的肢解和折衷都是对其整体性的损害。对于这种整体性,晚年恩格斯在一封通信中指出,“马克思的东西都是互相密切联系着的,任何东西都不能从中单独抽出来”。
但是,目前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现状确实存在学科分立、各自为营的现象,专业划分非常明显。我不想过多谈这个问题,这不是今天的主题,但我个人认为研究马克思主义要在本专业领域精耕细作的同时,拓宽视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学科所涉及的问题都要关注一些,文学、历史、社会学等也要读一些。从生理上而言人是杂食动物,精神上也应如此。我个人做得也很不够,但这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钻理论,联现实。我们常常强调研究学问要理论联系实际,研究马克思主义尤其如此。因为马克思主义本身就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一条马克思早就说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我们今天重新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当然要密切联系现实,这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也是实现理论创新的生长点。
其实,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很多问题,既是重大理论问题,也是重大现实问题,因为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实践性质,很难将理论与现实分割开。比如,当前热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能说只是理论问题,与现实不相关吗?再比如,现时代,如何理解马克思意义上的“无产阶级”概念?是不是像西方学者所说,是马克思创造出来的一个神话呢?如果是,承担解放人类的革命主体都不复存在了,马克思的历史观立即就面临被解构的危险;如果不是,又如何根据马克思的文本回应这些挑战和攻击?我认为这些问题既是理论问题又与现实密切相关。如果通过深度阅读原著,能对这些问题作出彻底的、具有说服力的解释,将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要问我们班的数学成绩怎么样,同学们一定会异口同声地回答:“非常棒!”你也不看看我的数学老师是谁。对啦,忘了告诉你她是谁啦,她就是孙雯静老师。
她穿着打扮很讲究,也很时尚。她喜欢穿粉色、黑色或白色的衣服,很衬她白白的皮肤。她眉清目秀,鼻梁高高的,一张不大不小的嘴巴,常常涂着口红,非常漂亮。
她的教学技术精湛、穿着讲究并不是重点,她的特别之处是非常“爱管闲事”。
一节课间,我去给韦老师送作业本,耽误了一点上体育课的时间,正巧碰见孙老师从楼上下来,她问我:“怎么还不去上体育课?”“我去给英语老师送作业本,耽误了一会儿。”“哦。”只见她在经过四(10班、四(11班时,分别径直走向了这两间教室,“啪啪啪”地把灯扇关了,嘴里还叨咕着:“去上室外课也不把灯扇关了,真浪费!”
接着,我们一前一后去洗手间。洗手间里有一个水龙头在滴水,仿佛在流眼泪。孙老师一步走上前,准备关上水龙头,可就是关不上,原来是滑丝了。只见她拿起手机,拍了一张照。我问她:“拍照干什么?”“我要汇报学校负责人,找人来修啊!这样一天得浪费多少水啊!”原来孙老师的“爱管闲事”是勤俭节约的表现啊!
“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成由勤俭,败由奢。”这些警句都是她告诉我们的。受她的影响,我们也渐渐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这就是我的数学老师,一个“爱管闲事”的人。
弯弯的眉毛下是一双明亮会说话的眼睛,炯炯有神,笑起来就像弯弯的月亮。她还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自然的垂在后背,就像一道黑色的瀑布。这就是我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顾老师。我很喜欢她,我觉得她是一个既漂亮又有气质的老师。
顾老师的声音很好听,就像电台的主持人。每天我们都期待着上语文课,顾老师用美妙动听的声音,幽默生动的语言,眉飞色舞的讲解,饱含深情的朗读,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乐在其中,醉在其中。
顾老师的眼睛是令学生生畏的,也含着火一般的热情,她的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就像天空中闪闪发光的星星把我们引进一个广阔奇妙的时间
顾老师不仅课上得好,hai非常负责任。她每天一早就来到教室,开始一天的工作,有时别的老师都下班了,她还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记得有一次,我的作业本落在教室了,那是天色已黑,我拿完作业本后发现办公室的灯还亮着,我敲了敲门,走了进去,看见顾老师还在灯下批改作业,于是我问:顾老师您怎么还不下班啊,我晚饭都吃完了。顾老师微笑着说:我还剩几本就批改完啦,已经很晚了,你先回去吧。刹那间,我觉得顾老师的笑容是天底下最美丽的风景。
顾老师还特别关爱同学。有一次,一个同学骨折住院,顾老师不顾自己身体不适前往医院看望,那天我还清楚的记得,顾老师从医院回来后一直在咳嗽,可她顾不上休息,又一头扎进工作中去了。
正是这样一位幽默风趣的老师,唤起了我对知识的渴望,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她就像一颗大树关爱着我,让我茁壮成长。我爱可亲可敬的好老师-----顾老师。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