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一匹小马,他的名字叫布瓦,他与爸爸,妈妈一起生活在美丽的大草原上。
布瓦天生喜欢奔跑,刚学会走路的时候,他就开始奔跑啦。布瓦越长越大,也越跑越快。
爸爸常说:“嘿,看我们布瓦,多棒的小伙子啊!”
妈妈常说:“我们的布瓦跑起来像风一样快。”
大家都说:“没有谁能比布瓦跑得更快!”
草原上要举行一场马拉松比赛,奔跑高手们都跃跃欲试,布瓦也参加了。
“看我腿上肌肉多健壮,我肯定能拿第一名!”袋鼠骄傲的说。
“我们兔子动作灵活,行动迅速,冠军一定是我的!”兔子骄傲的.说。
布瓦什么也没说,他心里想在:“我是草原上跑得最快的,冠军一定非我莫属!”
叮叮叮!爸爸正忙着做一个小柜子。
“只有这样精致的小柜子才配得上放布瓦即将赢得的冠军奖杯!”爸爸一边想一边快乐地哼起了小曲。
妈妈正忙着准备各种美味佳肴。
“要多做几道菜,请大家都来参加布瓦的庆功宴!”妈妈一边想,一边露出了期待的微笑。
听说布瓦要参加马拉松比赛,邻居和好朋友们纷纷赶来为他鼓劲儿,加油,他们都认为布瓦一定能拿冠军,并提前准备好了精美的礼物和祝福的话。
终于到了比赛的日子,布瓦带着满满的祝福和自信站在了起跑线上。
“砰!”裁判打响了开始比赛的枪声,选手们争先恐后地奔跑了起来,布瓦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了起跑线,他拼尽全力,越跑越快——
在一片呐喊和欢呼声中,比赛结束了,大家一起举行了隆重的颁奖典礼。
第一名,第二名,还有第三名选手都登上了颁奖台,捧起了奖杯,大家簇拥着他们,欢呼雀跃。
怎么回事?布瓦不在颁奖台上。他既不是第一名,也不是第二名——甚至连第三名也不是。
“天啊,布瓦没拿到名次!”
“哦!怎么可能?太让人失望了——”
“多么糟糕的消息!”
大家议论纷纷。
爸爸看着精致的小柜子生闷气,“布瓦真是不争气,哎——”
妈妈看着一桌丰富的饭菜,不禁伤心落泪“布瓦真实可怜,哎——”
比赛结束后,布瓦感觉又羞愧又失落,他正一个人坐在池塘边发呆呢。
“哎,我连第三名都不是,真是没用!我以后再也不要奔跑了,我根本不是这块料——”布瓦伤心地想。
“你为什么不高兴?”鱼姐姐听到布瓦的叹息声,关心地询问起来。
“我——我连第三名都不是。”布瓦垂头丧气地说。
青蛙小弟听见了,跳起来问:“那又怎样!”
“我从小就喜欢蹦跑,大家都以为我会拿冠军,可是——我连第三名都不是——”布瓦委屈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路过的鸭大婶听见了,停下脚步对布瓦说:“那有什么关系,一场比赛说明不了什么,如果喜欢,为什么不继续奔跑呢?”
“可——我连第三名都不是。”布瓦说着,掉下眼泪来。
这时,一直在树上看着这一切的猫头鹰先生忍不住大声说:“孩子,不要灰心!以前我也飞得很低,很慢,可我从来没有想过放弃飞翔,因为我喜欢飞翔,虽然现在我能飞得像山一样高,像箭一样快,但我仍然不是草原上飞得最快的,即便如此,我还是喜欢飞,因为飞翔对我来说是天底下最快乐的事,这就足够了。”
听了猫头鹰先生的话,布瓦突然觉得不那么伤心了。
“那,我以后可以跑得更快吗?”布瓦对自己还是没有信心。
猫头鹰先生飞到布瓦身边对他说:“孩子,你只是喜欢跑,而不是比赛的名次,对吗?坚持下去,你会知道答案的。”
布瓦听了这些话感觉心里不在那么难过了,他站起身,朝着天边的夕阳奔跑起来,他要找回奔跑的快乐。
爸爸看到现在的布瓦,欣慰地想:“在我心中,布瓦永远是冠军!”
妈妈也觉得,能够快乐的奔跑比冠军的头衔更重要。
邻居们看见奔跑的布瓦,有的说:“哇,布瓦跑得比以前更快了。”有的说:“再快又怎么样,他又不是冠军。”
布瓦不管别人怎么说,他只知道,奔跑使他快乐。
一天天过去了,大家忘记了比赛,忘记了“冠军”。
只看到像风一样奔跑的小马——布瓦。
我觉得这是一本将“亲密关系”归因的书,但在字里行间对如何处理亲密关系给出了方向性的指导。具体如何处理,目前我仍然认为NVC是实用性最好的方法,两者结合着参考、印证、理解让我收获很大。
总体感觉书中蕴含了很多个体心理学的影子。作者也表露出亲密关系只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他也希望大家通过梳理亲密关系,最终达到自身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我觉得这点与个体心理学的最终目标不谋而合。
作者将亲密关系分为五个阶段——月晕、幻灭、内省、启示、灵魂。我分为三个任务——择偶、交流、升华。无论是五个阶段还是三个任务,都存在一条看不见的线将它们串联起来——原生家庭/童年经历。原生家庭、童年经历都是客观存在的,而这些客观对我们主观形成的影响后果——信念,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亲密关系中的“问题”几乎都是双方行为碰撞出来的,行为是由信念指引的,信念是由我们对经历进行诠释后得出的结论。按照这个逻辑,解决“问题”的终极秘密武器,最终将导向重新审视儿时的经历以及当时自己所做的决定。有意思的是,只有当自己的某些意识苏醒,并接纳和承认某些“真理”后,才能进入“审视”阶段;同时坚持“审视”状态也是个需要练习的技能。
作为家长,我们都知道阅读的重要性,读书不仅可丰富知识,更可能让人变得快乐,积极向上。
在孩子两、三岁时,我就买了很多简单的故事绘本,让孩子自己看,培养她爱看书的习惯,闲暇时读给她听,书上生动多彩的画面吸引着她,对书非常喜欢,产生了深厚的读书兴趣。每天下班回家,她总是缠着我给她讲书中的故事。于是我每天给孩子读10 分钟的故事,她有很多很多的问题问我,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词汇量都有了明显的增长。后来她自己看到图书上的动物和人物的表情,能说出他伤心了、高兴了、哭了。
区幼儿园开展了阅读妈妈,我踊跃的报名了,选择的故事是培养孩子情商的书《输了没关系》,经过园长妈妈对我们小组的培训,教会了我们的动作、表情、声音的变化等等,让我对于给孩子讲故事的方式方法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点点班讲故事时,老师考虑到孩子们的专注性、好动性等,只安排了10个小朋友让我与他们分享故事。我首先给小朋友们做了自我介绍后,告诉他们认真地听,接下来会给他们提一些问题,跟他们一起思考故事的内容,分析事件的起因,孩子们开始很乖,一会就不听招呼了,无法把握场面。当问问题时,小朋友都很积极的参与,回答问题,对于回答的好的小朋友进行表扬,他们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通过这样的方式既锻炼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是满足孩子好奇心和了解新鲜事物的一个极好途径。积极地让孩子多说,多讲是为了培养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和孩子一起阅读的过程中,我也有一些心得,孩子3、4 岁时,听故事应短小、情节简单,画面感要强,最好有适当的重复,角色也要少。
我们作为家长应多一些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多和孩子一起朗读,是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最好办法。愿我们和孩子一起进步,共同成长。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