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久没翻开那本相册了呢?半年,一年,甚至更长,掸去封面那层浅浅的灰,翻开,是记忆里扬抑的色彩。老旧的照片上,浮动着岁月的痕迹。从那些泛黄的相册页里,飘出一缕缕七年前的笑声,十年前暖金色的阳光,白驹过隙般的光阴,陈旧的味道。
看这一张老照片。上面那个头发没几根,眼睛深黑色,穿着一件白色蓬纱裙的小丫头真的是我吗?照片上的我,置身于还未改建的体育场里。尽管穿着一件及膝的裙子,调皮好动的我却还是很不顾“淑女形象”地用胖胖的手指抓住体育场里那锈迹斑斑的双杠,做了不太标准的“引体向上”,两条腿看起来像是在空中乱蹬着。看着这张照片,幼年时期的细碎片段轻松地被抖落了出来。记得爸爸跟我说过,在我小时候,因为家附近就是体育场,所以父母经常带我去体育场玩。体育场里有很多健身器材,偏偏我是个“穿着裙子学投篮”的假小子,一到体育场便围着那些个头比我高的体育器材爬上爬下。那时,父母总会在一边静静地看着,时不时抓住几个镜头,举着相机“咔嚓”来个特写。数数看,一张,两张,三张……相册里有很多照片都是有关幼年时,体育场里种下的欢声笑语。想一想,那时的我,不过也就五、六岁吧!
指尖拨动一页页,思绪穿梭在一段段的时光里,那熟悉的笑容挑起记忆的点滴瞬间聚成汪洋。老照片上的爸爸坐在椅子上闲适地看书;老照片上的妈妈,坐在冬日阳光笼罩下公园麦金色的草坪上;老照片上的我,穿着一身粉红在海边无忧无虑地嬉戏……每一张老照片,就是一份见证,见证日升月落、斗转星移中,那不变的记忆温暖。
这是一张老照片,是2015年7月10日的一个上午照的,为什么我记得那么清楚呢?因为这个照片背后有一个故事让我至今都记忆犹新。
那一天上午,妈妈、舅妈、表哥和我一起去南京东路步行街上玩儿。南京东路步行街上,两边的商场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街上的游人可谓是,人山人海,人们个个都兴高采烈地、悠闲地逛着街。我和表哥看到此景十分的兴奋。
妈妈、舅妈、表哥和我一起在步行街上走着走着,这时来了一辆观光游览车,表哥是第一次见到观光游览车,就好奇地拉着我的手想上前去看个究竟,我们一直追着观光游览车使劲地跑呀跑呀,跑到人累的实在是受不了了,才肯停下来。这时回过头来一看,却连妈妈的影子也看不到,我一下子慌了神,不知道该怎么办好,我和表哥跑回去找呀找呀,人群中那么多的人,我哪里找得到呢?我心里既紧张又着急,还有点儿害怕,找不到妈妈怎么办?遇到坏人又该怎么办?想着想着 突然想到了警察,于是我拉着表哥在人群中找警察,终于找到了一个开着巡逻车的警察,我连忙快步的走上前去,跟警察叔叔说了我和妈妈走散的情况并告诉了妈妈的电话号码,警察叔叔打了一个电话给妈妈,这时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总算看到了希望。
警察叔叔带着我和表哥一同去找妈妈,我和表哥坐在警车上既高兴又紧张,我环视着四周,生怕车子从妈妈身边掠过,可这样的事情没有发生,最后在警察叔叔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妈妈。我的心终于踏实了。
为了记住这一件事,我们特意去商场照了这张照片,所以,每次看到此照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此事。
那天,我翻看家中的影集。无意中看到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那是一张拍摄于上个世纪九十年末期的一张家庭生活照。照片中一家人围坐在圆桌旁,圆桌上摆满了丰盛的.酒菜,更为显眼的是圆桌中间还摆放着一个大大的生日蛋糕。
这张照片是奶奶62岁生日时拍的,许多亲朋好友都来庆贺,就连远在黑龙江多年未归的舅爷也回来了。奶奶乐得合不拢嘴,照片上两个小女孩紧挨着奶奶,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左边稍高点的是我的大姐,右边的是我的表姐。一个大约三四岁的小男孩,身穿一件绿色的小花棉袄,紧挨着爷爷坐着,他的椅子垫的高高的,手里拿着一双筷子,嘴里塞的鼓鼓的,那就是我。在我们身后的镜子里,还可以隐隐约约的看到我的大姑,大伯,伯母。他们有的在向拍照的我们张望,有的忙碌于厨房和餐厅之间。照片中不见爸爸妈妈的身影,大概是在厨房里忙碌吧。
时间一晃过去了七年,爷爷奶奶的身体还象当年那样硬朗,只不过头上又增添了许多白发。照片中的两个姐姐也由当年的小女孩长成了大人,并且先后考进了名牌大学。而我也由当年顽皮,不懂事的小男孩,变成了一个小男子汉,坐在了中学的课堂里。
这张照片不仅是我们这个大家庭和睦、幸福、团圆的历史见证,还记录了我们这些少年的成长历程。象这样的照片我家还有很多,每当我翻看起这些老照片,就会勾起我对童年美好的回忆。
闲暇之余,老妈总爱翻看老照片,有时甚至会和手中的照片自言自语。我笑她太怀旧,她却总是低着头,笑而不语。
有次,我一时兴起,翻开了相册,不过只是为了看看自己的小学毕业照罢了。无意中,发现地上有张照片,或许是从相册的夹缝里掉出来的。我弯腰捡起,仔细一看,照片的背面早已泛黄,也不知道是什么年代的老照片。
我看着老照片中那个满脸稚气的`小女孩,忍俊不禁,却又丝毫想不起这是谁,我想肯定不会是自己。于是,我便急匆匆跑过去问老妈。老妈看着那张照片,不禁大吃一惊,说找了好久都没找到,我说兴许是从相册的夹缝里掉出来的。
接着,老妈又像欣赏名作似的看着照片。她说,你看看你小时候,多调皮。“什么?这是我?!”我听后不禁大吃一惊。“又大惊小怪的,这毛病就不能改改。”老妈在一旁训我。她说,我当时也就三四岁的光景。那时家里人都爱养花,尤其是奶奶,每次逢集,都得带回来一盆,或大或小,放在一个大花池里,旁边的小水缸里还养着荷花。一到春夏,院子里的香气可浓了。老妈说我,不爱别的,唯独钟爱那缸荷花。我不解地问为什么,她说,“你忘了啦,那是水缸里还养着金鱼。你呀,一趁没人就爱把小手伸到水缸里,捞金鱼玩儿。后来,这金鱼也长记性了,专在水底呆着。你不罢休,捞不着金鱼,就挽起袖子,把半个身子都浸在水里,弄得满身的鱼腥味,我为此还训了你好多次,后来,奶奶干脆就把金鱼放在房顶上养。”
我正听得津津有味,老妈突然不讲了,一个阵儿的冲着我笑,我在一旁催她快讲。她说,“后来你爸就发现,缸里的荷花还没等开就焉了。一次我躲在门后看你,你一看四周没人,蹑手蹑脚地走到缸前,把刚开的荷花都揪了下来。兴许是怕被发现,玩儿完后,又把荷花给放了回去。我觉得好笑,拿着相机走了出去,又故意训了你一顿,倔强的你嘟着小嘴,就是不肯认才错。我一抓镜头,就拍了下来。”
听完故事,我也像老妈一样仔细端详起这些老照片,望着天真无邪的自己,突然有了不同的感触。老妈说,没事翻翻老照片挺好的,看看以前的自己,今天是否变了样。
或许,在人生旅途中,前方会有无数个唯美的时间定格在等待着你。你急于去发现它,却不知不觉在匆忙的脚步中自失。为何不暂时停下,翻开那本尘封已久的相册,在老照片中回忆、沉淀,找回的,无论是青涩,率真或热情,那都是最真实的你。
第一种:总分式(最常见的全文结构,也称“总分总式”
论说文的全文总体结构一般都是这种结构模式。在论说文的写作中,往往围绕文章的中心论点或议论的中心问题,展开层次,逐一阐述,最后得出结论,要遵循由“是什么”到“为什么”再到“怎么办”,即我们常说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个过程。这种全文的论证过程是由人们认识事物时思维的自然过程决定的,不是人们主观赋予或规定的。
论证方法,一般都要在中心论点的统率下,确立几个从属于中心论点的、即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分论点,然后通过对分论点的逐一阐述,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有力的证明。
因而论说文全文结构,往往是“总—分—总”式。
同样是议论文,有的侧重理证,有的侧重例证;有的横式并列论证,有的纵向深入论证;有的一事一议,有的借题发挥,有的比喻论证。
【例文借鉴】
第二种:并列式(比较常见的论证结构
并列式,也叫“横式”,也叫排比论证。它常用于议论文的论证部分,其特点是,论证的层次作横向展开,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也就是分论点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对中心论点或论述的中心问题展开论证,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多管齐下、齐头并进的格局。并列式的各个分论点,其先后次序有时是可以前后互换的;它们看起来是各自独立的,其实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