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和妈妈姐姐还有小表哥一起去宽窄巷游玩,听说宽窄巷是成都的两条脐带,能游览这么有名的景点,我高兴极了!我们坐了好久的公交车,终于到了。
宽窄巷其实是两条巷子,一条宽的,一条窄的,最边上还有一条井巷子,是一个小吃街。我们先到宽巷子玩,一进去就看到了许多房子,都很古老,现在都装修了一番。往前看,只见一大堆人挤在一个地方看着什么,我很惊奇,跑了过去,好不容易才挤了进去,睁眼一看,蛋雕艺术?这是什么呀,我往下一看,哇塞!好漂亮好精美,在下面的玻璃柜中,整齐地排着一个个蛋雕,蛋雕就是在蛋壳上用刻刀刻出精美的图案,柜子里有许多图案,有地球仪、渔船、有森林,甚至还有京剧中的关公脸,关公脸上还刷着颜料,蛋雕中主要由鸡蛋壳、鸭蛋壳、鹌鹑蛋壳和鹅蛋壳雕出,蛋壳都很脆弱,在雕刻过程中,只要一不小心就会把蛋壳弄碎,前面的成果将被摧毁,所以这项工程不是那么容易完成的,我真佩服那些人的功夫!
看完了蛋雕艺术,我接着往里走,见到了许多“猫头鹰”。我赶紧走过去一看,原来是用毛线和树枝做成的猫头鹰,看上去很像,眼睛是小珠子做的,羽毛是一条条毛线粘上去的,尾巴是枯树枝做的,非常逼真。一会儿,我们走到了一间最古老的房子,门前有两个大鼓,上面写着是清朝的官宅,怪不得鼓那么古老,我们走进去看见一层浅浅的水,这是千年老泉水,我们踩着石头走过去,看见水潭里有许多硬币,是现代人投进去的,我们还看了地下挖掘现场,有一个玻璃罩着,地下的土中还有一些碗的碎片,真让我吃惊!
这次游玩宽窄巷,我很高兴,也很荣幸,能游玩成都的两条脐带,以后,我要游玩更多的地方,参观更多的景点!
某高校开设种田必修课,学生夜里打手电种油菜,新闻一出,立刻引发热议,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更有抨击者,但无论何种反应都体现了大众对高校教育、对人才培养的一种关注、一种思索。亲历劳动,方知奋斗。学校的良苦用心是值得大力称赞的。
农场劳动,不单是一门必修课程,是毕业的通行证,更是一种观念、一种品质的培养。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未来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素质”的竞争,而劳动素质又是人才素质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但令人叹息的是,有许多的网民,却反对高校的这种做法,质疑这种做法的真正意图,或许是因为他们觉得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专业知识,应该把时间更多地放在精进自己的专业水平上,不能也没有必要去做“普通农民”所做的“农活”,然而,这个理由不过只是个幌子,是个借口,何况精进专业知识,也不是“不问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就能达成的,再说,闭门苦读就一定能够学好专业知识吗?更深层的原因,恐怕是大众内心对“农”的鄙视,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对“读书人”的崇敬与膜拜:认为田间劳作是没有文化修养或修养较低的'农民***,文化人,既然已经跳出农门,就不要也不必再碰农活了。他们主观上认为“读书人”与“农民”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身份,而这种认识,又恰恰是长期以来由阶级的差距衍生出的优越感而催生的。爱劳动,才会生活;学会劳动,才能学会生活。
高校开展农场劳动必修课,不仅可行,更有深远意义。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会一些理论性的东西,还需进行各种各样的实践劳动,只有二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农场劳动,除了能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让学生更接地气,还能让学生在获得劳动的切身体验中,认识到粒粒皆辛苦,尊重劳动人民和劳动成果,更能让学生在艰苦环境的磨炼中,培养一种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事实上,人的很多优秀的品质,都可以在劳动中形成。
发扬光大该校的这一做法,或许我们可以有更好做法,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劳动实践的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不局限于田间劳作,更无需用“必修”的形式,来强制学生,为完成学分临时抱佛脚而在临近期末时连夜冒雨打手电种油菜。“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热爱劳动、崇尚劳动。
张海迪就是其中的一个。在普通人看来:残疾,可能连自己的生活也无法照料,更别说是为社会做一些有益的事了。可在张海迪看来,残疾,并不会成为自己正常生活的阻碍,反而会使自己更加顽强。张海迪是一个下肢瘫痪的残疾人,但她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反而更加顽强不屈,她由于下肢瘫痪,所以她不能好正常人一样的学习和生活,但她为了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就躺在床上,在床头放了一面镜子,利用镜子的反射自学了整本英文字典,并自学了好几门外语。
霍金也是一个敢于向命运挑战、充满自信的人,他患了脊髓灰质炎,医生说他最多只能活两年半,但他用自己坚强的毅力,向命运挑战。他坐在轮椅上,十根手指只剩下两根能活动了,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用那两根手指在自己的轮椅上安装的“语音复合器”上敲打,来与人进行沟通和发表论文,他还写出了震惊中外的《黑洞学说》,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学者。
我不禁由此想到了我自己,我在日常的学习中,有时不够自信,这个题明明自己是对的,却还要与同学对答案,或者请教家长和老师,但我自从读了张海迪和霍金的故事以后,明白了人要对自己有信心,遇到困难时不能退缩,应该迎刃而上,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成了我的至理名言,它时刻鞭策着我,让我勇往直前!
早有耳闻,成都的宽窄巷子是著名的景点,这次过来也不容错过,吃过晚饭妈妈说带我去那边,我们就迫不及待的出发了。
刚到巷子门口,就有一股凉风吹拂着脸颊。哇!好凉快啊!宽窄巷子地处繁华的都市中,却保留了明末清初的建筑,洁净的青砖黛瓦旧式的木制门窗,老墙边的栓马石。街檐下的老茶馆,浓郁的梧桐树和古老的银杏树,还有碧绿的青藤迈上了屋顶,这些古韵明澈的'物象与城市的喧哗,隔了一道音墙,就显得格外幽香。
里面有许许多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金发碧眼的老外朋友们,他们纷纷举着相机贪婪的拍着,拍着相片,都想留住这里美好的回忆。
巷子两边卖的东西都是那么独具特色,有当地的名小吃,还有传统的手工艺品,尤其是吹糖人,一位阿姨用冰和糖混在一起一捏一揉就做成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有的站着,有的趴着,有的坐着,有的像要跑似的......晶莹透明,既美观又精致。剧院门口有位帅哥吆喝着,游客们进去看川剧演出,川剧是我国的文化艺术精髓,在这里还能看到这么精彩的演出,真是倍感荣幸啊!我也偷偷的好奇的进去看了一眼,只见舞台上的演员穿着明艳的戏服,戴着华丽的桂冠,那神情,那动作,那特有的音腔,一板一眼,真是让人一饱眼福。
太多的景点,让我陶醉,成都是一个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不愧是古往今来被人们称赞的“天府之国”啊!
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一个有趣的地方——“宽窄巷子”。你们想知道这里多么有趣和好玩吗?如果你们想知道,那就让我慢慢道来。
“宽窄巷子”位于成都市青羊区金河路口,宽窄巷子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这里是川西古老民俗文化的集中体现地。“宽窄巷子”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城市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群落组成,是成都著名的旅游文化街区。
“宽窄巷子”里分布着民俗商店和美食区,商品真是琳琅满目啊!这里有“卖琉璃的、卖银饰的、卖皮影的、卖泥人的、卖年画的、卖蜀绣的…”,在美食区有“三大炮”、“吹糖人”、“糖画”和各种不知名的小吃,巷子里还有邮局和真人乔装的铜人。在美丽的琉璃会上有用琉璃做的如意、项链、戒指。在艺人做“吹糖人”时,我很好奇他的整个做法,喊妈妈给我买一个,让艺人“吹马”,他先在调和好的白色糖块上吹出马的身形、再捏出“马头和鬃毛”,然后搓一条绳子吹起来再捏“马脚”, 再把吹的地方剪掉捏一下“马尾巴”就做好了,艺人最后用蛋糕的颜料为马画上眼睛和描色,用木棍挑起来一匹栩栩如生、向前奔跑的“马”就呈现在我的面前了。在我边走边欣赏“马”的时候,看见不远处有一个铜人雕像,左手提着鸟笼、右手拿着扇子,当我走近时突然发现铜人雕像在动,看见铜人脸上挂着微笑,我吓的跑向一边,我随后才知道是真人乔装的,是“行为艺术”。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自己怎样走好第一步的道理。正如故事所述,开始轿夫尚在“小心地躲避着泥水”,力求一身清白,然而,当他“一不小心踩进了泥坑”之后,便破罐子破摔,“不再爱惜自己‘’,直至“全身上下没有一点干净之处”。可见,这“一不小心的一脚”,最终造成了恶劣的后果。这个故事告诫人们,要小心谨慎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特别是第一步。
人的'一生,是有很多“第一次”的。它们有的是有意义的,是值得纪念的,如第一次考试,第一次义务劳动,第一次受表扬;也有的是“泥坑”,是落后的开始,像第一次开小差,第一次偷窃,第一次赌博等。分清第一次的是与非,并不需要什么高深的知识,只在于他的本质品性与良知。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上要对得起国家和父母,下要对得起朋友和后代,他应该慎重地走好自己的第一步。
我们中学生正处在学习求知的阶段,人生之路面临着许许多多的第一步。我们更应该牢记父母师长的谆谆教诲,认真走好自己的第一步。面对学习、生活道路上的那些“污水”、“泥坑”,要以清醒的头脑,时时避开,永远避开。
也许你一直认为,穿旗袍的女子她的眉眼应温润灵动,她的脖颈应纤秀颀长,她的腰肢应在轻削中起伏一份丰润……
而这些,她都没有。她年逾古稀,双鬓斑白。她拥有的,只有一个人生信条:把生命里的每一步,都当做第一步。
她拥有一间小小的作坊,接受旗袍的定制。她手艺精湛,袅娜精致的成衣已制好挂作一排:圆领无领竹叶领水滴领,对襟开襟琵琶襟凤仙襟的旗袍,散发着古典韵致的清香。花纹也是多样的,茉莉芙蓉粉色蔷薇,都在旗袍的'衣摆处姣好地开着。
而她,从来只穿牡丹款的。
牡丹的美,从来是富贵雍容的。她已年迈,却依旧将大朵繁盛的牡丹缀于胸前,款款移步。那一刻,她仿佛从不曾老去,时光凝滞在她身上。
“您老真是越活越年轻啊!”人们不禁赞道。“老了,老了,有什么办法,不过把剩下的每一天当做第一天,每一步当做第一步罢喽!”她的神情颇有些骄傲,衣摆处的盛期牡丹不遗余力地高贵地盛开着。
我于是成了她小作坊里的常客。那些印花棉布、金玉缎、古香缎、绸缎的料子堆砌着雅致的时光。我们不多言语,周璇的《四季歌》在昏黄的角落略带沙哑的唱着。老人的后园种了许多牡丹,她这样钟爱着这花儿。
一日风起,老人絮絮念叨着:“牡丹要落花了。”便扯着我疾疾地去看。我终于目睹了一次壮大的消亡:一阵风吹过,大朵的盛期牡丹突然整朵整朵地跌落,像被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华丽羽毛般,娇嫩的花瓣落了一地。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尘土。即使死亡也要奉上华丽的舞蹈。
老人的声音在耳畔响起:“这不是牡丹的最后一步么?可她却把它当做生命的第一步精彩地走完。”
我回头望她,风中,她的发髻依旧整齐,用精致的银簪斜斜插入,仿佛还是年轻时少女的模样。
也终于明白,委顿消弭是一步路,精彩纷呈也是一步路。她的生命已然无声逝去,剩下这一步,何不走出第一步的华彩绚烂呢?
我站定,脚下这一步,俨然成为生命的第一步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