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嘶!”我情不自禁地倒吸了口寒气,实在是大巴上的温暖和车外的寒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想大概是空气也想让自己暖和点,所以就拼命往我怀里钻,所幸目之所及就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湖镇。
湖镇,最好玩的地方就是老街了。老街又名通济古街,建于清朝,全长一千米,被解放路分成了上街和下街,今天要重点介绍的正是下街。下街街面由一块块方形石头砌成,街两边店面都挂着极具古代特色的旗子,旗子上标示着他们的身份――正宗清朝馄饨店、酸辣粉店、清明?@店……通济古街的大部分房子还保留着以前的特色:精美、别致,房子全是木头结构,屋顶覆盖着的是一块块黑的发亮的瓦片。但是最特别的还是门,上面挂着一个锁,这个锁通常是两个圆环绕在一块,交叉的地方挂着个沉重的锁,你开了锁,还得把门板一块一块拆开,这样才算是真正打开了门。
从通济古街出来,再向东走,便是舍利塔了。舍利塔又叫舍利寺、社阳寺,高29米,有七层,每层六面,有六个佛龛,每个佛龛里都有一尊佛,佛前供奉着水果。
参观完上下街和舍利塔,老师带着我们来到一家美食店,美食店老板给我们示范了包馄饨。我对着馄饨皮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想要展示我的技艺,我将肉馅放在薄薄的馄饨皮中间,再轻轻地一捏,没让馅漏出来。
馄饨煮熟后,同学们在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中结束了这次快乐的湖镇之旅,我们深感满足。你是不是也想来感受下百年老街,品尝下真正的清朝馄饨呢?
早上8:00,我们便乘车来到了这里。
灰色的石门上雕刻着“高淳老街”几个醒目的大字。我跨过石门的高槛,座座古色古香的平房映入我的眼帘,脚踩青砖,我疾步向前走去。
这时,门口的一个摆摊吸引了我,走近一看,哇!红色的'绒布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有铜币、元宝、玉石等各种新奇玩意儿,尤其是那枚铜币,土黄色的面孔上,还让我感到一股古老的浓郁气息呢!我用祈求的目光看着爸爸,爸爸上前问了问价,只见他回过头来无奈地向我摇了摇头,我知道肯定买不成了!嗨!真是“出师不利”啊!我只好放弃了。
再往里走,便是长长的商业街了。我们进了一家名叫“上上街”的店铺,里面有许多高淳的土特产,例如锅巴、糕、缠着绳子的咸鸭腿等,把我看得眼花缭乱,早就听说这儿锅巴好,但一直不知是什么味儿。“锅巴大王”——爸爸,一下买了一千克的锅巴,摸着这硬邦邦的锅巴,我一点胃口都没有,但在爸爸的“巧言吝啬”下,我勉强撇下一小瓣吃,可没想到,这硬邦邦的锅巴一到口中,便流露出一股香喷喷的味道,脆,香,还有那点点淡淡的甜味,把我陶醉了,深深地陶醉了!我立即从袋子里拿了个大块的。这高淳的土特产锅巴,果然名不虚传啊!
信步向前走,我们在一家百货摊前停下了脚步,你猜猜,是什么,钩住了我的心呢?猜不到了吧?是那不起眼的角落里,一堆漂亮的鹅毛扇钩住了我的眼球,瞧!多漂亮啊!有白色的、黄色的、绿色的,还有粉色的!更令我兴奋的是,扇子的把儿上,还画着一只即将飞离水面的白天鹅呢!那天鹅画的栩栩如生,我仿佛看到一只天鹅在我眼前展翅飞翔……
前方,还有绣花鞋店、旗袍店、茶楼等许多老街的美景等着我去参观、欣赏,我当然一个都不会落下,也一个不会忘记。
这次老街之行,令我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位于壶瓶山镇泥市的一条老街,是条名副其实的老街。
老街不宽,也不是用水泥铺成的,而是用大块的青石板铺砌成的;老街的房屋不是高楼大厦,也不是钢筋水泥结构,是一块块木板钉成的木板房,老街不喧闹,不像大街上车水马龙,人头攒动,只偶尔有几位行人匆匆走过。
老街独自静卧在这个镇的一角,依山傍水,景色秀丽。老街的尽头便是我们的学校,在上下学的时候,同学们的嬉笑声便回荡在老街的上空,这时的老街最热闹。
下雨时,雨淅淅沥沥地敲打着青石路,把青石冲洗得非常光滑。老街旁的房屋上,滴着水,一滴、两滴、三滴……久而久之,石头都有了雨点留下的痕迹,“滴水穿石”的道理在此可见一斑!雨后,起了雾。雾轻轻地吻着老街的每一块土地,给老街增添了一份神秘感。这时的老街是最美的。
太阳光下,老街仿佛披上了一件金黄色的风衣,让太阳拥抱它的每一寸肌肤。被雨水冲洗得发亮的青石板反射着太阳的光辉,映照在每一个路人脸上,给他们带去欢乐。这时的老街是富有活力的。
每当我独自走在老街,我便会用心地享受这少有的宁静与恬美。只有在这儿,我才能忘却人世间一切忧愁,一心去欣赏老街令人永不厌倦的美。
参差不齐的青石板路,窄窄的小巷,低矮又古老的砖瓦房,歪歪斜斜长满藤蔓的墙壁,沿河边一个个石砌的河滩,还有那河滩上洗衣洗菜的人们……那是一条掩藏在繁华街道尽头的小巷——湘城老街,一个充满爸爸童年美好回忆的地方。
今年十一,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走上了这条老街。我们一边走,一边听着爸爸有关老街的童年回忆。小时候,爸爸最开心的事就是上老街了,因为那时爸爸住在乡下,每到丰收的季节,家家户户都会摇着满载粮食的船儿上老街河对岸的粮库卖粮。那时的热闹啊,河面上全都是来来往往的船只,船上装满了堆得像小山似的粮食,大人们用力地摇着橹儿,还时不时欢快地吆喝几声。孩子们则坐在船头,或玩水嬉戏,或伸长脖子看看是不是要到镇上了。好不容易总算到达了目的地,粮库的河岸边停满了大大小小的船只,足足有好几里。那时,我们可要眼明手快,见缝插针,赶紧把船往码头上靠。上了岸,可就更热闹了,码头上人山人海,有的运粮食,有的称粮,有的验粮,小朋友们也跑前跑后,或帮大人装粮食,或帮大人拿筹码……经过了一天的忙碌,总算换来的丰收的成果,那时爷爷奶奶会拿着卖粮换来的钱带着爸爸上老街了。
这时,这是爸爸,也是爷爷奶奶们最开心的时候了。老街上可热闹了,还有许多好吃的和好玩的,爸爸可以好好地解解馋,大饼、油条、麻饼、绕绕糖……奶奶也可以剪上一块布,买上一些家里用的东西。爷爷呢,可以去点心店吃上一碗阳春面……我正奇怪着,这儿哪有什么店,什么超市呢?爸爸告诉我,那时可没有超市,沿街的一间间木板门房子就是那时的小店,这一家是点心店,这一家杂货店,这一家是豆腐店……在老街上我还 发现了一家古老得不能再古老的理发店。据爸爸说,那理发店里的椅子跟我爷爷的年龄差不多呢,可真古老!
不知不觉中,我们走出了这条与世隔绝的老街,在老街的尽头,树着一块“文保界碑”,人们已将这条古老的街道保护了起来。虽然,老街已不再像昔日那般繁华,但那古老的街道,弯弯的石拱桥,一排排的木板门似乎还在显现着她曾经的繁华。
又是一个年头过去了,转眼间我已从一个调皮的小顽童转变成一个快要步入初中的'女生。
那时,与母亲去买了水果回来的路上,走过一条接近于古老的巷子,那边摆着一些摊子,补鞋的,补衣服的,修家电的,都忙忙碌碌,看着他们手上的工具,布满了历史的痕迹。
我不禁陷入了无限的沉思。
小时候,家里做一些炖煮的食物时便会用上煤饼炉,所以煤饼也是我们家的生活必须品之一。“卖煤饼喽!卖煤饼喽!”听到这声音,我便知道卖煤饼的人来了,妈妈必然会去收购一些煤饼。“煤饼佬,等一等,这里要买!”妈妈吆喝住煤饼老人。“吱扭”一声,煤饼车便停了下来,妈妈赶紧下楼,我也一蹦一跳的跟着下去。老人穿着一件灰不溜丢袍子,戴着袖套,估计是不让煤饼沾上衣裳吧。老人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一看他的手,脏兮兮的全是灰,手指甲里还有黑乎乎的泥,我不禁有些厌恶。“老板,这煤饼怎么卖?”妈妈询问着,老人回答:“三角钱一个。”妈妈说:“那给我70个吧”。“好嘞。”话音刚落,老人便从车上把煤饼搬下车,放进妈妈的框子里。夏日炎炎,穿着长袍的老人,早就汗水滴答,拿手一抹,满脸都是煤灰。“好了,总共是21块钱,我就收你20吧,省得找。”煤饼老人说着。妈妈说:“算了还是给你21吧,你们赚钱也不容易,氡氡快去拿一块钱下来。”老人说:“不用了,反正也是一块钱,做生意嘛,就要大方一些才有客人的。”妈妈说:“那就谢谢了。”这时我已经拿着钱下了楼,只见煤饼老人说:“这框煤饼这么重,我帮你抬进车库吧。”妈妈说:“这怎么好意思,还是我自己来好了。”老人说:“没事,小意思,不费力的。”说着搬起煤框向我们家的车库走去。老人离开了,可是一元钱还在我的手里,妈妈便让我拿这这一元钱去买冰棍吃。
随着生活的改善,煤饼炉也是很少有人用,煤饼老人也是许久未见,也许他已经转行了,但是煤饼老人的吆喝声却烙在了我童年的记忆里。我忘不了老街上的煤饼老人,也忘不了那沁人心脾的冰棍。
我回过神来,看看这些老街上的那些人,他们并不是我的亲人,但是却见证着我的成长。
那是一条名符实在的老街,瓦砾上布满了青苔,那些已不知年龄的树,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老街,是如此的`清幽,除了那几声飘渺的鸡啼和远远的鸟叫。
就是这样一个与世无争的地方,曾带给我无穷的欢笑。
那些自由得潇洒的日子,在老街,留下我最美好的回忆……
还依稀记得那一天,我和小飞在街头捡到了一个硬币,我正兴奋地打算把它拿往小卖部买东西吃呢,小飞却对我说:"笨蛋哟你,当然要把钱种下来,等它长大以后,就会有很多很多钱呀!"我恍然大悟,拉着小飞跑到老街的大榕树底下,在张奶奶家门口拿了一个小铁铲,就把钱给种了。张奶奶出来问:"两个小家伙在干嘛呢?""我们在种钱,奶奶,等钱树长大了,我们分一些钱给你。"张奶奶不禁笑了,我们看到张奶奶笑,也大声地笑了起来,开朗的笑声,一直回荡在老街里。
老街,似乎洗往了世俗的羁绊和丑恶,留下来的,只有宁静和美好……
可我万万没想到,在我离开的这些日子里,家乡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几年后。当我重返故土时,老街那儿,却成了一家家宾馆!老街呢?我的老街呢?
"孩子,老街拆咯,政府说要发展旅游业,所以起了好多宾馆。"老态龙钟的张奶奶拄着拐杖,轻轻地说道。
什么,老街,拆了?
变了,变了,一切都变了,曾经的人,曾经的事,还有那曾经的欢声笑语……
坐在榕树底下,老街似乎又出现在我的眼前,我轻轻地抚摩着老榕树的根须,眼泪不禁落了下来,似乎在那儿,有我已曾丢失的过往……
难忘老街,老街,再见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