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认为,实用理性是中华文化又一个特征,在《论语》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那么,什么是实用理性?先生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阐述:这是一种理性精神或理性态度,坚持人的价值本位,并且具有极端重视现实实用的特点,不在理论上去探求讨论、争辩难以解决的哲学课题,并认为不必要进行纯思维的抽象。实用理性从文化层面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实用理性强调对现实的关注和经验的传授。例如对“仁”的解释,“仁”是《论语》的核心思想,出现109次。孔子的弟子问何为仁,结合具体语境,孔子每次回答都是不同的,告诉世人应当如何行事,并没有在逻辑上对“仁”进行理论分析。所以黑格尔就嘲笑说《论语》就是一本处世格言。但是这些“处世格言”却有关乎人作为本体存在的价值体认(李泽厚语)。正如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正是人探索自身价值的具体表现,没有通过严密的逻辑形式来展现,而是讲授经验,就好像和蔼可亲的老者对着年轻人说起自己的人生经历,气氛自然而活泼。
极端重视经验的积累和现实的实用,使得实用理性缺乏探索精神。理性不会越界超出经验之外,缺乏严格的形式推理和抽象的理论探索。这就使民族获得和承续这中庸心理:不狂暴,不玄想,贵领悟,轻逻辑,重经验,好历史等等(李泽厚语)。所有这些,给民族文化、哲学体系、行为方式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特别是在科学技术层面,实用理性在适应迅猛发展的科学之路上显得步履蹒跚。
实用理性强调现实效果,对民族性格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孟子离娄上》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淳于髡问孟子:男女授受不亲符合礼法么?孟子回答:符合礼法。又问:如果嫂子溺水,该怎么办?答:应当出手援救,不救人与豺狼无异,应当权变。这种权变使得中国人变得圆融、灵活,却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为了达到现实效果,不可避免要进行变通,导致中国人对规则的淡漠。在古代社会实用理性巩固了人治基础,并不适应现代法治建设的进程。这样就又回到了“解构—重建”的问题,先生强调:“保持和发展实用理性中那种乐观而韧性的人性态度,去重建那超越伦理的准宗教的心灵境界。这样,我们或许能够突破绵延至今的政教合一,克服目前日趋严峻的道德颓丧和信仰危机。”
解构与重建,总结与展望,钻研与引申,李泽厚先生通过《今读》以其现代视角传达了千年智者内心的声音,帮助我们找到了失落已久的精神家园,让我们知道做一个中国人原来是这么美的一件事情。同时先生也清醒地看到传统文化之于现代社会的消极影响,提出了“解构—重建”的理念,警惕“民粹”对现代社会的破坏,更好地实现中华文明的转型,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
孔子与《论语》所代表的儒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内核的“心魂”所在。千年以来,对《论语》的解读浩若繁星。步入现代,今人对《论语》解读最有分量的是李泽厚先生(以下简称先生)所著的《论语今读》(以下简称《今读》)。这本书不是对《论语》进行快餐式、布道式、鸡汤式的误读,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认认真真读过一遍《今读》,尽管有不明白的地方,却足以让读者找到作为人本个体和民族共同体的`价值认同,真正地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同时,先生还从文化的角度剖析现代社会的问题的成因。因此,《今读》不仅是对《论语》的解读,还融合了先生对中华文化的深入思考。本文就对先生的主要观点以自己的理解进行简要梳理。
乐感文化是先生在1985年春在一次题为《中国的智慧》演讲汇总提出的,收录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由于中国氏族血亲传统,加以小农经济不断巩固的社会结构,使中华文化更关注现世,最终成为中华文化的一种性格和中国人特有的一种心理结构。
《论语》开篇首章便体现了这种性格与心理结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用白话文来讲,就是学习有益的知识并时常实践,收获一种快乐;与远方来的朋友一起畅谈人生理想,交流经验也是十分快乐的事情;没有人了解自己,并不烦恼怨怒,这不才是君子么?(李泽厚先生译)从文义来看,因为学习并时常实践,所以感到快乐,让人的感情升华。作为群体当中的个体,与其他个***流精神感受,也感到快乐。在人群中,虽然没有人知道,但是也没有感到不开心。该篇向世人展示的是一种乐感的生命的存在方式,这种存在强调人的主体,立足于一个世界、现实世界,赋予人在自然中的本体地位,培育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乐观积极的心理结构和民族性格。先生指出中国人很注重现世的努力和幸福:“从古代到今天,从上层精英到下层百姓,从敬酒礼仪到行拳猜令(酒文化),从促膝谈心到摆龙门阵(茶文化),衣食住行都展示出中国文化庆生、乐生、肯定生命和日常生存中去追寻幸福的特征,尽管深知人死神灭,犹如烟火,人生短促,人世无常,中国人却仍然不畏艰难而生活。”
立足于现实世界、一个世界,是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诸如日本“耻感文化”、基督教世界“罪感文化”最大的不同。孔子的世界观就是立足于现实世界,承认一个世界,因此孔子“不语乱、神、鬼、力”,也总说“敬鬼神而远之”,却一定告诉大家要敬祖敬贤。后世儒家对“天”的探讨止于“感应”,更玄的道家虽然抬出一个无所不能、视万物为刍狗的圣人,但最后还要实现“天人合一”。而基督教世界的“罪感文化”设定另外一个世界,人有原罪生来是赎罪的,还创造一个人格神祗。比如,一个人犯了罪去教堂找神父忏悔,经历了一些仪式后,罪就被上帝知道并且将心灵“净化”了(这是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激烈批判的,宗教裁判不能代替世俗裁判,如此正义得不到实现)。可见,基督教世界的人们可以将自己的精神寄托于另一个世界的人格神祗,根据宗教教义,人格神祗已经为世人指明方向。并且,另外一个世界变成“葬心之地”,可以在这里将精神、心灵中不纯洁的东西放下。所以基督教世界的人们在精神层面是相对轻松的。
这样来看,“乐感文化”又不总是那么喜乐,精神负担比存在人格神的文化沉重得多。在中华文化中,没有人格神祗向世人展示最终目标。最终目标是什么,需要人自己去追寻,正如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追求“仁”是要靠自己的,难道要靠别人么?)而人在追寻最终目标过程中,依己不依他(人格神祗),无依无靠,没有什么可以救赎,只有靠自我不断探索,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内心悲苦,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忧从中来,正在于此。也由于此,塑造了中华文化讲求坚忍不拔的文化性格,于实践中见真知,于平凡中见伟大,从现世的人生追求精神的升华,赋予人生积极的意义。中华文化也因此得以代代相传,不曾断绝。
所以,第一次晚自习下课,我第一个冲出了教室,在学校的大广场那里等他。过了好久,他没有来。本来熙熙攘攘的校园,因为学生的慢慢离开,渐渐的安静了下来。而我一个人站在还算明亮的路灯下面,想借着那昏黄的灯光,给自己一点勇气。终于听到了一阵跑步声,然后从夜色中隐约可以看见一个人朝着我的方向跑来。看到那高大挺拔的身影,我的直觉告诉我:就是他。他不是一个人先走了,而是一直忙到现在。他气喘吁吁的跑到我面前,喘着大气告诉我:“不好意思,让你等这么久。我是班长,估计以后都会这么晚。”看到他面满脸的歉意,我笑了笑说:“没什么,我也是刚出来。”就这样,两人结伴行走在昏黄的灯光下,他的健谈使我有些紧张的心情得到了舒缓。或许就在那一天的晚上,我就已经对这个比我大几个月的男孩产生了好感。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每天晚上他依旧来的很晚,但我并没有因此而晚出来半分钟,仍是第一个冲出教室。我似乎喜欢上了这种在夜色中等待的感觉。在等他的过程中,满脑子都是他的优秀:会想到他在球场上挥汗如雨,会想到广播站播报他的文章。而我似乎也只能这样安静的想着他的好。不过,这样,我已经很满足了。想着想着,我就会陷入幸福的幻想。想到入迷时,忽然看到他就在我身边,我就像一个秘密被发现的孩子,一脸的.害羞。还好是晚上,他看不到我脸上的羞涩。(故事说到这,菲告诉我,这不是一个美丽圆满的故事,然后给我一个淡淡的笑容——编者注。)
二暧昧委屈靠近你就靠近了痛苦,离开你就离开了幸福。我站在暧昧的地方,深情的望着你,给你我的爱,练习着我最美的微笑,来掩饰我受尽冷漠委屈而依然爱你的心。中考后,我没有立即回家,而是一个人在房里呆着。一个人太无聊,我就去他家玩。他父母都外出上班了,就他一个人在屋里看球赛。看到我进来,他说道:“过来了,坐吧!”然后递给我一个阿尔卑斯原味棒棒糖。而我是不喜欢吃糖的。他给我剥开,递给我并说:“心情不好就吃原味阿尔卑斯。”我接过来并问:“为什么?”他一笑,露出可爱的虎牙并说:“因为我就是这么干啊!”我把糖放入口中,真的好甜。聊着聊着,就聊到了中考的情况,他轻松的说:“反正该答的都答了,给不给分是老师的事。”又说:“你肯定考的不错,不用担心,你学习那么好。”的确,最后一段时间,我成绩提的挺快的,但他不知道的是,正是他的优秀我才努力向他看齐的。××年6月30号(编者注:菲见我惊愕的表情,解释到,这一天我就是记得特别清楚并笑着强调,这不是早恋),我在他家玩,我坐在床上,他坐在凳子上我们在看电视并随便聊着天。他问我:“你什么时候回家?”“再过几天就走”“哦!等你走了,我在去学书法。”“你学书法?”“是啊!从小就学”突然他一点点的靠近我,我心跳加速,但也不动声色,他盯住我的眼睛说:“你喜欢我吗?”我当时脸就红了,脑子一片空白,缓了一口气说:“喜欢啊,这个世上所有人我都喜欢。”他的目光缓缓离开我的视线,落寞的说了句“你可真博爱。”
傍晚两人在小区里不期而遇。两个人坐在花园的凳子里聊着未来,我出来时穿来的是吊带衣,夏天的蚊子特别多,咬得我浑身发麻。而我就手里拿着他拿过来的玉珠手链,摆弄着说,相转移我浑身发痒的注意力。突然一不小心,手链被我扯断了,珠子散了一地,找了好久,最终还是少了两个。但是,也已经深了,我们不得不回去了。第二天早上天刚亮我就跑出去找珠子,终于在一个花盆底旁找到了,回去又补一个觉。起来后我就去找他,在他面前伸出手,手心里是两颗我找到的珠子。“不是丢了吗?”“早上我又把它找回来了。”他又盯着我的目光。让我浑身十分地不自在。我突然想到,昨天晚上回去身上全是包,在身上抹了好多牙膏,是不是没洗干净啊?就在我在我想问原因的时候,他抱住了我。这是我第一次被男生抱。我当时都懵了,等我稍微清醒一点,才确定这是真的:他抱了我!“为什么?”他的理由竟是“你的衣服真漂亮!”“我坐明天的火车离开。”他什么也没有说,而我一直在回味那个拥抱:他的胸膛好温暖、好舒服。但当时紧张的心情却没有让我好好的去享受。以后的日子,我想着了魔一样,不管做什么事情,脑海里总是浮现那个画面,然后镜子中,自己的脸上都微微在发烫。第二天,我就坐车回家了,我多想他能对我说些什么,可是他什么也没有说。他背着书法用品朝南走,而我却是一路向北。就这样,手里提着很重的行李,站在那里望着他的背影。然后,转过身,背对着背,越走越远,我们两个的距离,也注定要这样吗
三初吻,迷茫?我为前世的约定而来,却怎么也走不出你的视线。我把所有的瞬间和过程结合起来,看透了世事与红尘,却怎么也看不透你的心。处于迷茫的边缘,我不知是进还是退?中考成绩出来了,我们两个的分数相当,但却没有过了那个省的分数线。但我的户口在农村,有补助政策,所以我上了那所省级高中,而他最终还是上了一所县级高中。巧合的是这两所高中,中间就隔着一条马路。虽然高中学习很紧张,但我们仍然会经常碰面。日子平淡的过着。直到有一天,学校的一个痞子C追求我。虽然我一直在躲避,但令我害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一次放假,我没有回家,和同学一起出去买东西,回来的时候时间已经是傍晚了。突然同学接了一个电话:是C。C问她“菲是不是和你在一起啊?”同学吓了一跳,看了看我,然后说:“不在!”电话那边传来冷笑,“我已经看见你们了!”我的心猛地一紧,虽然快到宿舍了,但路两旁是一片小树林。如果C就在树林里,我向树林里看了看,虽然天色有些暗,但我还是看见C了,并且在C的周围还有几个男生。我和舍友都很害怕,舍友问我“怎么办?”我说:“不能会宿舍,万一他们堵在那里怎么办!跟我走。”然后我们就往校门口跑,给他打电话,他说他在外婆家,问我有什么事情吗?我急中生智的说:“我想借书,想写作业。”这是我抓住的唯一的救命稻草,我不想也不敢松手。还好他外婆家里他家不远,很快他就回来了。他父母都在外婆家,所以他家没人。
我一脸担忧的和同学站在他家里看他找书,内心说不出是什么滋味。我只知道我好害怕、好害怕。找到书他递给我说:“一本够吗?”我点点头,想极力掩饰内心的恐惧,拉住同学的手,躲避开他的目光说:“谢谢你,我先走了。”他说:“我送你回学校。”夜晚的天很凉,再加上我的恐慌,我有些哆嗦,他拉住我的手放在手里,然后放在口袋里,一直握着没有放开。到了校门口,舍友借故先走了,就剩下我们两个,他问我:“你是真的来借书的?”面对他关切的目光,我不想说谎。我好想把我的恐慌和无助告诉他,但我只说了句“有男生堵我,我害怕。”然后泪水就不争气的留了下来。他拥着我往校内走了走。快到宿舍门口的时候停下了,停在了一个宣传栏旁。我还是不停的哭,他把我拉入怀里,轻抚着我的头发说:“傻丫头,有人追是好事啊,哭什么啊!”我没有说话,一直在他的怀里哭。但,此刻,我的心不再恐慌、不再无助,他温暖的怀抱给了我停止哭泣的力量。“天黑了,你回去吧!”就在我话音落下的那一刻,他俯身吻了我。这是我的初吻,这一刻,世界变得那么的安静,我可以听到两颗心正在加速的跳动声。我不知道吻是什么感觉,但我却清楚的知道:我是真的喜欢上他了。当双唇分开之后,他什么也没有说。但我的心里明白,我们的关系更加的紧密了。回到宿舍,舍友问我,“他是你男朋友?”我本想摇头的,可一想到那个吻,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不是你男朋友,会主动送你回来,人挺好的。”听到这句话,我的心里满溢着幸福和甜蜜,但我不敢确定,我们恋爱了吗?四对不起把你的名字写在烟上,吸进肺里,让你留在离我心脏最近的地方。你的“对不起”不是我爱你的拦路石,因为爱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我的宝藏,我要用一生来开采他。
某一天晚上,我们走在路上。他突然问我,“你喜欢我,是吗?”我没有回答,但他却说道:“你不用否认,你所有的心思都写在脸上。你的感情表现的太明显了。但是,对不起,我有女朋友了!”那一刻,我的心是说不出的痛。泪,徘徊在我的眼眶。我仰起头,故作轻松的说道:“终于有人要你了啊!”“她是我的初恋,我喜欢了她8年。”这一刻,我多么希望路灯可以再暗一点。这样,我就可以让泪流出来,让痛流出来。“不能做朋友吗?”“不能!”“为什么?”“因为我疯狂的爱过你!”“可是为什么?”“不合适!”“为什么?”“你太好了!我配不上你!”这句话,我一点都不信,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我从他躲闪的眼神里可以看出,那不是理由。“你的这份感情太沉重了,我还不起。”我没有再说什么。回去后,我哭了一夜。然而泪水很快就没了踪迹,但我的心依然是那么的痛。之后,他去上了大学。而我因为经常生病的缘故,父母给我配了部手机。然而我的手机费全用在了打给他的长途上面:他心情不好,只要一个电话,我就会陪他,一直到他困倦了。直到他心情舒畅了,睡着了,我才会挂断电话。我的手机就放在枕头下面,在几乎没有厚度的枕头下面,调成最大的震动。我只想在第一时间知道他的一切。(编者注:我说:“手机放在枕头下面对身体不好。”她说:“我知道的,可就是不舍得。”她的眼睛里泛着泪光,可她始终在笑。也许,回忆对于她来说,是一种美好和幸福吧。”)
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报了一所离他还算远的学校。他在吉林,曾经,吉林就是我的目标。但现在,我想远离他。我报了海南三亚,最南方的一个学校。只是那个学校没有录取。而我又报了西安的高校,来到了外事。十一放假,我回家。谁也不明白:来回七十多个小时的路程,我为什么要回去。但我的心里却明白:我想见他。四个小时的电话通话,解不了那一种相思;然而见了面,只是一个象征式的拥抱。我也知道,我们没有未来。但我想在他还没有女朋友的时候陪着他。直到他的另一半来到他的身边,直到我消失在他的世界。(编者注:这不是一个无言的结局,而是一个依然在继续的故事。一个为了她的爱,全心全意投入的女孩,一个只想要给她的那份爱幸福的女孩,一个为了她的爱,只问付出不问结局的女孩。)
在最后,她说:“在现在这个时代里,为了一份没有结果的爱,全心全意付出的人,不那么多了。但她会一直坚持下去……
学生时代的我,对“之乎者也”的国学望而生畏,但是读李泽厚先生的《论语今读》是越读越有味,听李泽厚先生侃侃而谈,娓娓道来,以微言释大义,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令人颇有感悟。我想,很多读者应该和我一样,不在意它是不是纯粹的孔子的论语,在意的是,这本书带给我们大家思想上的冲击——“礼”、“仁”。
联系自己的教学育人工作,有所触动。《论语》的真谛是要告诉我们,怎样才能获得心灵上需要的快乐。全书主要讲述了孔子的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立身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孔子的言论、配以李泽厚先生的解读,书中每一个片段都使我们在处事做人上有所启迪。
孔子一直十分重视学习。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这表明着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默默的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这也是当今社会所推崇的,所适应这瞬息万变的世界所必须具备的。孔子对于学习也提出了很多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些话已是我们从小背到大的名言名句了,其所蕴含的道理已不用多说。子曰:“我非生而知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李泽厚在记中重点说了这个“敏”,体现了孔子对于知识对于学习的渴望,不断努力追求的精神也一直被中国文化所赞赏和实践。
“学而时习之”,孔子的全部著述讲过,我们对孔子的思想了解了,就知道什么叫作“学问”。普通一般的说法,“读书就是学问”,错了。学问在儒家的思想上,不是文学。学问不是文学,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的知识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做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那么学问从哪里来呢?学问不是文字,也不是知识,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做人做事上去体会的。这个修养不只是在书本上获得,随时随地的生活经验都是我们的书本,都给我们教育。
《论语》文中还多处提到了仁爱,可见,在孔子的心中仁爱的重要性。它也无声地提醒着我们:对学生要充满仁爱。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更要以仁爱之心对待学生。教学要重启发引导,实施启发诱导教学方法必须抓住合适的时机、把握好“度”,针对那些“似懂非懂、似会非会”的东西因势利导、启发点拨,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迫切地希望通过主动学习来掌握它。另外,还要不断学习,完善自我。只读书学习而不会积极地思考问题,就会茫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读死书,死读书。反之,如果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不解,精神疲惫,就成为“纸上谈兵”。
《论语》中还有着诸多关于做人、人格塑造、治国安邦等至今看来仍然睿智无比的描述。我想其中的做人、处世与学问这些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非常大的指导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授业、还要传道,既要教书,还要育人。我们教师作为文化传播者,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担,就让我们追随圣人的足迹,牢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训导,抱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从事好自己的教书育人事业。
相信只要我们深刻体会《论语今读》中孔子的精辟言论和李泽厚先生的解读,并将其作为行动准则,不断努力学习,不断创新、实践、反思,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妈妈近来憔悴了不少。是啊,为了这个家,她太疲惫了!
妈妈工作很忙,家务活又重,再加上我上初中了,更让她操心不已。放假了,应该让妈妈好好地休息一下。为此,我一直在想:我能为妈妈做点什么呢?
四处一望:衣服,妈妈已洗得干干净净;地板,妈妈已擦得能够照出人影来;饭菜,妈妈也早已买好、洗好、切好,就等着下锅了。唉,我是什么忙都帮不上了。我无所事事地躺在沙发上,随手拿起了一本杂志,漫不经心地翻着,突然一行小字映入我的眼帘:“梳头可活血脉,消除疲劳,提神醒脑。长期坚持梳头,有益身心健康??”
“消除疲劳?”我一看顿时来了精神。对呀,为什么不给妈妈来个“对症下药”呢? 我拿着梳子神秘兮兮地走到妈妈跟前,说:“妈,我知道您这一段时间够累的,快坐到沙发上歇歇吧,我来给您梳梳头,书上说,梳头可以消除疲劳。”妈妈顺从地靠在沙发上,幸福地闭上眼睛。我拿着梳子顺着妈妈的头发,从中间向两边轻轻地梳着,突然间,我惊讶地发现,妈妈乌黑亮丽的秀发中,竟夹杂着几根刺目的银丝。这是怎么了?要知道,妈妈还不到四十岁呀!哦,这都是为了我们这个家呀!拿着梳子的手一点儿都不听使唤了。细心的妈妈显然觉察到了,赶忙问:“宝贝,你怎么了?”我赶快用手揉了揉眼睛,说:“没,没什么,有一根头发碰着眼睛了。”说完,又继续梳了起来。
“哎哟!”妈妈忽然轻轻地叫了一声,声音很小,但我还是听见了。原来,梳子绞住了妈妈的几根头发。我赶快放慢节奏,用心慢慢地梳着,梳着;妈妈闭着眼睛,完全沉浸在这一份无比温馨的气氛之中。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伸了伸懒腰,刚想说:“好了!”可看到妈妈那舒服、满足的神情,我不忍停止,于是又俯下身子轻轻地梳了起来??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当亲情——这一人世间最甜蜜的纽带逐渐成为一种奢侈时,我从心底里呼唤:孝敬父母不容等待,哪怕是一次洗脚,一句暖语,一次梳头。
为妈妈梳头,我的心里总是美滋滋的。
心里美滋滋的
绿叶在雨露的滋润下,显得越发鲜亮;红花在阳光的沐浴中,变得更加绚烂。而当沉浸在家庭的氛围中时,获得的更多是成长———美在心中的成长。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