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天天成长,令人进退两难的事也渐渐多了起来,也许这是成熟的表现吧。要么放弃,要么继续,难道只有这两个极端,就没有中间的路了吗?我在走出校园的路上寻找选择。我想,当真正有了正确的选择时,我也就真正成熟了。在校园里,我们永远是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眼里,我们永远也长不大……校园就像是我们的乐园,她容纳了我们的酸甜苦辣,让我们永保天真,天真固然美好,但是成熟更为可贵,我应该选择天真?还是成熟?我无从断绝。也许,在下一个春天栀子花会给我一个答案。有时候,仔细一想,长大了就成熟了,就是大人了,什么事都不用大人们管,我可以自由了,但到那时连自由也会受限制。
还不如珍惜我美好的童年,一张张可爱的面孔在学校里绽开笑颜,一声声欢笑在校园的上空久久回荡,那是一种天真的成熟,顿然,一种美好而莫名其妙的情感尤然而生,还是孩子好啊!走出校园,是一种美的感受,感受着无限明媚的阳光,总有一天,我们会走出校园,创自己的天下,但到那时,我们会不会出奇的想念起我们那些朝夕相伴的同学和蓬勃热烈的初中生活?脑袋中会不会因为闪过“天下无不散之筵席”这句话而给我们原本伤感的心情增添了几分沉重。这一切怀念的让人又喜又痛,喜的是我们心中积累了沉甸甸的.情感,毕竟曾经拥有过痛的是时间的飞逝,让我们来不及收集更多的欢喜。都说生命在于密度而非长度,那么我们应该知足!因为我们曾经一起享受过那份天真,如果没有当年的天真,怎么会有将来的成熟呢?天真是为成熟作铺垫的,而我们进入校园和走出校园则是二者之间的过程。当我们走出校园的时候,身边缺少了老师的呵护和同学们的陪伴,可能我们会看到眼前的道路满布荆棘,高山如果可以在一天之内登峰造极那也便不能称之为高山,大海可以在一日之间干涸那也便不能称之为海。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坚持到底,我相信我们在人生路上的成熟一定会为曾经拥有的天真划上圆满的叹号!我想,当我们走出校园也就成熟了吧……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中考愈来愈近,想起刚刚进校园时,那时候的我们,还是个不懂事的小孩啊,那时的我们只想着快点毕业,然而现在想想,感觉时间过得好快啊,眨眼间的功夫,马上就中考了。
我清清楚楚的记得我们刚进校门的模样,有些开开心心进入了校园,而有些望着学校大门,凝视许久才肯进入校园,当然还有一些走到学校门口就唉声叹气:什么时候才毕业啊?要待三年啊,可现在没有人抱怨什么,也没有人再像以前那么无所事事,每个人都紧张起来,每个都开始复习,教室里再也没有初一时的喧嚣,没有初二一样打闹的同学了。
我也清清楚楚记得毕业那天,每个人嘴上却说着终于毕业了,好开心啊,可当他们看到陪伴了他们三年的老师,同学时,再也笑不出来,心里有许许多多说不完的话,可那时,早已说不出话,因为眼泪已经代表了所有语言。“哭吧!大声的哭吧!把你们这三年所受的委屈全部哭出来吧”老师对我们这样说着,我想大概老师应该知道我们为什么哭吧,只是不想说,走进学校有笑的,犹豫的,可当我们走出校园时,却只剩下不舍和心酸了。
是啊!三年啊,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再重新来,可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还有其他事情啊!
早晨,金色的阳光铺满校园,小鸟在树梢欢快的歌唱,似乎在向大地宣告:“春天来了,春天来临!”静心园里的'小草们都伸出了小脑袋,好像在亲切地对我们说:“朋友们,一年之计在于春,你可要珍惜时间用功读书啊!”迎春花开满了整个静心园,这一簇那一簇,星星点点无不流露出生命的活力。
夏天来了,同学们都穿上了凉爽的夏裙,像朵朵美丽的花儿在校园里飘逸。静心园似乎也不甘落后,花坛里百花争芳吐艳。烈日当空,桂花迎着骄阳怒放,它似乎在说:“来吧!该死的太阳,让我经历又一次成长。”整个校园都浸泡在桂花的清香之中。水里的鱼儿也不甘落后,不厌其烦地吐着小泡泡,似乎是在感叹:“住在静心园真好,它替我们挡住了夏的炎热。”小朋友们穿梭在静心园中快乐的嬉戏,勤奋的同学们都带着书来到这里背诵。来到静心园,息心而坐,读书声,欢笑声带走了一切的烦恼和炎热,留下的只有那凉爽的风。
秋风阵阵拂面,吹走了炎热的夏天,带来了凉爽。走在静心园那石子铺就的小道上,只见到处是落叶,把通往后操场的小路铺得严严实实,似乎下了一场树叶雨。树妈妈似乎很伤心,但树叶却说:“亲爱的妈妈,不要伤心。明年我还会再长出来的。”看到这一情景不得不让我承认秋天也是一个让人感动的季节。
冬天来了,静心园似乎是一个避冷的好地方,因为只要和朋友们坐在那儿畅谈,仿佛所有的寒冷都会消失。小朋友们追逐打闹着,欢笑着,就连太阳也忍不住露出脸蛋来看一看。
这就是静心园的四季,我最爱的地方。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人赋予桥以风景,抑或是人与桥各成风景?映衬是美,独立也是美,映衬与独立给人以全然不同的美学体验。
墙角的花,自赏孤芳,也有其独特的风韵。每个事物都注定有其独一无二的美丽,需要人们以一颗审美之心来悉心呵护。
鲁迅先生笔下的过客在经过一处房舍打听前程时,得到了这样的回答。老人说前面是一片坟,可同住的小女孩却说:“不,不的,那里有许多野蔷薇,我常去那里玩的。”前方是坟还是花丛,终究需要人去亲自感知,以一颗独立的审美之心来观照,方能发现生活所蕴藏于不经意之间的美丽,发现自己的独立风景。周作人常忆起“打蓬的雨声”,川端康成营造出“雪国夜空下的一片白茫茫”,独立之美是万物各有其美,人人独立的审美体验构造出人心心中独立的风景。
满屋的水晶灯的光彩之美,不因其一盏的光彩夺目,却是在灯光相映间尤显璀璨,孤立看事物固然各有其美,却永远也难以感知整体映衬的恢弘磅礴。高山流水,因答谢知音而分外动听;运斤成风,失去惠氏的庄子徒然留下“吾无与言之矣”的怆然;盘踞山顶的黄鹤楼,不仅是其形制的美,更是三山半落,二水中分的雄奇之景的映衬,与历代文人墨客的舞文弄墨的掩映,使其流传到今天。映衬之美,是一种整体之美,它在独立的花朵间积聚了宝光,于无声处迸发出惊人的美丽。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那时的春江花月,留给后人无尽的遐思和怀想。江夜因花月明而更显美感,抑或其有各自独立之美,只需要一颗审美之心,于独立中见映衬,于映衬中看见独立,方能真正梦回那个如梦似幻的华美时代,而这一切皆是源于身心的体悟。
“我们汲汲以求生之美的同时,倘若过分倔强于生,反而恰可能背离了我们生之大美。”映衬与独立各有其美,正如三岛由纪夫所述,何必倔强偏执于一,生和死的和谐方是真正的大美。
记得第一天上学,我梳着妈妈给我梳的“冲天辨”,兴冲冲地背着书包拉着妈妈的饿手往学校走。在路上,碰见许多送孩子的家长,他们一看见我就说:“个子这么小,能背动大书包吗?”听后我挺直了身体。我那时虽不足90厘米高,可书包是完全能背得动的。
从一年级到三年级,都有人送我上学,有一次,妈妈试着让我自己走,可却暗中“跟踪”我。老师知道后,在周一的“卫生纪律大比评”中,在我的名字上贴了一颗大大的红星。
上四年级时,我一个小女孩喜欢上了足球,天天跟爸爸看足球赛,有时还出去踢两脚,嘿!老爸干脆管我叫“儿子”,直到现在还是。
上五年级时,我转学了,临走的那天,我哭了。我的好朋友,以及全班的女同学都哭了。晚上,我坐车去新家时,她们把我送到车站。从那时起,我懂得什么叫不舍之情。
上六年级,妈妈把我送到“净士”来学习,学了一阵,作文有了不少得进步。妈妈说,要一直在那儿学,上中学时作文就不用愁了,还能学会怎样做人。
再见了,老师,我向你们鞠个躬。
再见了,同学,北京相聚。
再见了,美丽的108,愿你永远辉煌!
知了在窗外不停地叫着,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同样的天气,那天却发生了一件令我永远难忘的事情。
暑假的那天,我和妈妈去上海玩。路过一座天桥。天桥上人来人往,天桥下车辆穿梭,在这一曲美妙的乐章中,我听到了一个很不协调的声音,沙哑、凄凉,那是……
循声望去,只见天桥一边的地上坐着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紧闭双眼,正忘情地拉着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他似沉浸在音乐的天堂中,但仔细观察后,感觉有点儿不对劲。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开着盖的铁盒,里面零乱地躺着几个钱币。原来是一个乞丐。
天桥上人来人往,竟没有人愿意驻足聆听二胡地乐曲,也没有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来帮助他,二胡的声音不断地哽咽着,似在诉说着什么……
这时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拉着她妈妈的手,在那老人的面前静静地听他拉完了一曲。
“妈妈,给这老爷爷一点钱吧!”她晃着那妇女的手哀求道。只见她妈妈狠狠瞪了她一眼,说:“你装什么好心?你看这盒子里有多少?”
“我们为何要跟别人一样?这老爷爷看上去的确是挺惨的。”“小孩子没见过世面就别瞎说。你知道现在有几个乞丐是真的?”女孩换来的只是妈妈的又一次瞪眼。但这一刹那,我看见那乞丐的脸上有了稍许变化,那就像一种委屈与无奈。
那妇女拉起女孩的手正准备离开。女孩却使劲挣脱妈妈的手,在自己的衣服口袋里摸了半天,终于摸出一枚纪念章,放进铁盒中,并对老人是说:“爷爷,我只有这个了。”这时,乞丐抬起头,仍是闭着眼睛,“看”着小女孩,我从他的眼中捕捉到了感激的目光以及几滴晶莹的泪水。我这时也才明白,原来他是一个盲人。
天桥又恢复了热闹,二胡声也跟着响起来了,唯一增多的,只是小女孩留下的那一颗纯洁、善良的心灵。
那天的我已经无心逛街,思绪一直定格在天桥上的那一幕,那小女孩离开时的背影……
那天的我虽然没有在学校内,但是也上了一堂受益匪浅的课。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