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梭,韶光易逝。毕业前的这些日子,我们心中虽有万般不舍,却还是无能为力。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我们像是新生的演员,执行着剧本上的每一幕。毕业答辩,散伙筵席,举手话别,各奔东西,人生就是如此,纵有千言万语,也不忍说出口,只让它默默留在心底。
我们抓住一切机会,只为留住记忆中你的模样,看一看你今天的样子,想一想四年前你如何迎来稚气未脱的我们。走了四年,似乎又走回到了起点。突然觉得,四年的同窗、身边的朋友,都如此可爱。茫茫夜色更添几分温柔与恬静。
请允许我们,再看一看:
图书馆里有多少求知若渴的身影为了只争朝夕的梦想前进;
学子桥上经过无数步履匆匆的师生,历尽日夜的喧嚣和忙碌;
读书岛边坐着莘莘学子,清风拂过绿叶,犹如母亲的关怀;
窗外的晾衣绳,飘荡着不知哪个宿舍落下来的白衬衫;
插着爱护花草牌子的草坪,记不清何时已经被抄近路回宿舍的同学踩出了一条小路;
明德楼自习室依旧开着,走进考研时鏖战过几个月的那个屋子,一直对那段埋头苦读的日子心存感激,不论结果如何,它让我获益良多;
精工楼里的实验室,我们挥汗如雨只为探寻科学之硕果,回头看仍历历在目;
运动场上湿透的白衬衣,成了最好的回忆;
可立与泽凡的糖水,是否又能分清楚呢?
一幕幕的场景就像一幅幅绚烂的沙画,串连成一部即将看完的绘本,记录着我们的快乐和忧伤,承载着我们的青春和过往,也见证着我们的友谊和爱情!
来到这片校园之前,想象大学生活是白色的。高中时常听别人说大学是座象牙塔,纯净而自由,被繁重学习困扰的我们,迫不及待地踏入心中的美好。
大一的时候,觉得生活是红色的。太多新生活扑面而来,新鲜而灿烂,热情而紧张。红色的记忆里,有第一次见到知名教授的激动,第一次加入社团的好奇,第一次牵手的甜蜜。许多的第一次在初来乍到之时萌芽。
大二的时候,生活是绿色的,青春拔节生长,旺盛得像正在生长的树,梦想渐渐接近现实。跟老师讨论问题时,看见他脸上满意的微笑;参与各种比赛也不再怯场,开始熟悉校园里任何一处美食,挑灯夜读也已成家常便饭。
大三的时候,生活变成蓝色。我们冷静了下来,明白自己离未来究竟有多远,并要为此做出选择:出国,考研,还是工作。所有与这个决定相关联的一切都可能会变化,包括我们的爱情,那还年轻没经历过风雨的爱情。
大四的`生活,笼罩着一层薄薄的灰色。我们在各种选择里彷徨,每一个人都忙忙碌碌,一切仿佛一首没写完的诗,匆匆开始就要匆匆告别。
但那灰色里,却有记忆闪闪发亮。岁月如歌,在忙碌的日子里,它们是我们的资本,也是我们的慰藉。
五月,看似平常,我们如往年假期一般收拾行囊,踏上回家的旅途。但这次告别,却是永别。整个宿舍楼在几天之内变回空楼,一切的欢声笑语都在时光中穿梭,同时也被封存在校园里,收藏进内心的匣子。那是我们的黄金时代,也是我们的独家记忆。
未来就像天空中一朵飘忽不定的云彩,而我们,从毕业这一天起,便开始了漫长的追逐云彩的旅程。明天是美好的,路途却可能是崎岖的,但无论如何,我们都有一份弥足珍贵的回忆,一种割舍不掉的友情,一段终身难忘的经历。
又到毕业季,很多象牙塔里的同学们即将成为社会新鲜人,离开母校,他们内心自然百感交集。对老师同学的不舍、对生活的回忆、对自身前途的迷茫……五味杂陈,统统涌上心头。对母校,心中装满了太多太多的不舍,无论走到哪里,母校在他们心中都是最好的。
有人说,从军训服到学士服,那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有人说,从相遇到相知,他们一起携手了四年;有人说,从一起逃课一起吃饭一起打球一起畅谈梦想到一起说散就散仿佛隔了一个青春。这就是大学。所以,无论是对老师、同学还是朋友,想说的话、想做的事,都要在离开之前完成,不为将来留下遗憾。
要做到情感真切充沛,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事件真实,有感而发
有的同学在写作上下了很大功夫,可是写出来的作文却不感人,主要原因是叙述的事件不够真实。只有真实的事件,才能有感而发,才能引起读者共鸣。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中,所写的蔡芸芝老师就是实有其人,文中所叙述的七件事也都是真实发生过的。因此,作者在叙述过程中,才能不时被这些事所感染。叙述第一件事“她从来不打骂我们”后,作者写道:“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这种学生爱老师,老师爱学生的感情就显得非常真实。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们在写记叙文或小小说的时候,也可以虚构,但这种虚构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即生活中这样的事确实存在过或将来会发生,也非凭空编造。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即是如此。普鲁士军队侵占了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强迫这些地方的学校改学德语,这样的事情是真实存在的。
二、抓住细节,精心雕琢
朱自清的《背影》何以如此动人?那是因为作者抓住了父亲几次“背影”的细节,尤其是为“我”买橘子过铁道时的细节,作了细致的描绘。如:“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是对父亲外貌和动作的细节描写,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父亲的拳拳之心,和父亲不顾年迈亲自为儿子买橘子的深沉的爱。生活中每个人的外貌和动作等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抓住这些细节作精心描绘,你的情感也就自然地融入其中了。
三、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与景总是不可分割的。有时候我们只要把景物描绘出来,情感和心情也就表现出来了。如鲁迅的《故乡》开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这几句深冬荒凉景色的描写,就将“我”悲凉的心情融入了其中。
此外,还可以融情于事,即在事件的叙述中,不动声色地融入自己的情感。
七月是一曲欢乐的舞,七月是一支七彩的歌、七月更是孩子们感恩成长的季节。为了让孩子们留住在幼儿园快乐生活的最后乐章,7月19日上午,西林区幼儿园2016年大一班毕业典礼在幼儿园多功能厅隆重举行,来自大一班全体师生和家长共同见证了孩子们梦想启航的美好时刻。
毕业典礼上,园长寄语,教师感怀,家长心声,将成长、爱、感恩、留恋、欣喜、祝福、期望汇聚在一起。孩子们用真挚的语言、欢快的舞蹈、美妙的歌声,回忆着在幼儿园成长的点点滴滴,传达着对园长妈妈、老师真诚的谢意和对幼儿园生活的无限眷念。
伴随一曲深情的《同一首歌》,于丽梅园长和韩洋老师向即将毕业的小朋友们赠送了精美的礼物,并颁发了毕业证书,让孩子们人生中的第一个毕业典礼,获得的第一张毕业证书别具意义,为孩子们的幼儿园生活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期盼每个孩子们在今后的成长历程中都能保存这份美好的记忆。
毕业典礼是短暂的,但幼儿园生活的回忆却是甜蜜而长久的。让我们衷心祝福这群可爱的孩子们,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展开双翅飞得更高更远!
只有灵活、恰当地掌握创新构思的方法,才能写出有新意的考场佳作来。一般说来,的创新构思,可有下列切入角 度。
一、从话题的另一意义的角度切入
许多中考话题都具有多义性,若只盯住其本义或其常用义,则构思很难出新,写出的作文虽不跑题但也显得一般化,若撇开其本义或常见义,转而从其引申义或 其比喻义的角度切入,构思定能出新。如黑龙江省2001年的中考话题是"水",若从自然界之"水"这个意思层面上去理解,把"水"当成名词,则构思很难出 新;若把"水"理解成形容词,如"这个人很水",在这个层面上理解"水"的意思,则其拟题、行文都会很有新意。
二、从缩小话题内涵的角度切入
有许多中考话题的意思非常宽泛,若给话题加上一些限制语或修饰语,便缩小了话题的内涵,有利于考场作文出新出奇。如海南省中考话题是"第一次",便应 缩小其内涵,才有利于构思选材,考场作文才能出新出奇。这里要强调的是:添加的限制语或修饰语,必须避开众生皆谈、人云亦云的误区,要从自己的材料库中那 许多不为人知的人、事、景、物着手。这样,新颖、独特的作文内容就会流于笔底,并能紧紧地抓住阅卷老师的眼和心。
三、从话题的逆向思维角度切入
围绕话题,自我多方设问,多方求答,用以开启思维,立意选材,这是众多考生的一般作法。然而,绝大多数考生只知沿着话题正向发问,而很少有逆向发 问的。如江西省2001年中考话题"尊重",考生可以提出"何为尊重"、"谁尊重谁"、"为什么要尊重"、"谁可做尊重或被他人尊重的典范"等等问题,这 些都是从正面发问,没能跳出常规思维的圈子;若舍弃"正向",从"逆向"角度思考发问,"为什么谁不尊重谁"、"不尊重他人好不好,为什么"、"不尊重的 事例或现象有哪些"、"怎样消除不尊重现象"等等,如此这般的提问思考,文章的构思、选材就避开了老调,步入了新境。
四、从话题的另一时空的角度切入
围绕考试话题,写自己经历的事,写自己身边的事,从家庭时空、从社会时空、从学校时空范围去立意选材,这本无不可。但这都是从话题的"现实时空"去构 思的。若能启动联想、想象或幻想,从话题的"过去时空"或"未来时空"角度去构思,只要联想、想象或幻想的人、事、景、物合乎情理,不管写的是话题的"过 去时空"或"未来时空",只要能含蓄、曲折地反映话题的"现实时空",便能写出颇具新意的考场作文来。如四川省德阳市2001年的中考话题"初三生活", 若一般人可能都会写自己或同龄人的初三生活,若启动联想、想象或幻想,写爷爷、奶奶的初三生活或几十年以后自己子孙的初三生活,只要合乎情理,则定能让阅 卷老师耳目一新,从而拍案叫绝。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