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收养过一只流浪猫,它叫咪咪。它是一只虎皮猫,小的时候眼睛有毛病,带它去医院看,因此在我家住了几天。
从那以后,我和它有了感情,每天放学都会给它一根香肠,它也会磨着我的腿,好像在说谢谢。可去年的冬天到现在,我却再也没见过它,我不断让自己相信它还在,可心里还是有些失落……
它不会不告而别的!我相信它对我的感情!不可能的!这些想法在了我的心里,怎么也抹不掉。
忘了吧,忘了这些吧!
把咪咪忘了,尽管这样我很难过,但我想咪咪是受了何等大的痛苦、委屈才迫不得已的离开,我不该去为它想,也许离开才是它最好的归宿。
它也许去了另一个地方,或是去了另一个世界,但那都是上天的决定,我也不能阻止。也许去那儿对它好,那样我也心甘情愿。
它走了以后,我的心里很难过,我只希望咪咪能好好。从那次起,不管是什么动物也不能弥补我心中的悲痛。它对于我不单是一只普普通通的猫,更是一位重要的朋友。
忘了,我要把咪咪的离开忘了。可每当我脑中浮出咪咪的样子,就忍不住想起了它的离去。可我知道,咪咪肯定不会再回来,即使它又回来了,它也许也不会记得我了。
现在,我一直在欺骗自己,它一定会回来,也一定会记得我。
忘了吧!忘了它的离开,生活还要继续,我不能久久坠入伤感,只要记得与它的美好时光就够了…
秋瑾曾说过“中国陆沉人有责,天涯漂泊我无家。”身为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现在我们祖国是在发展,可是你们是否发觉,我们的母语正在被遗忘呢!我们身为炎黄子孙,有责任维护母语这一民族的生存发展之根。
还记得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吗?我忘不了韩麦尔先生在失去教授母语机会时那张惨白的脸,我忘不了不懂事的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的痛彻心扉,更忘不了我深深爱着的母语,是她让我第一次发出了“妈妈”的语音,是她让我与周围的人自如交流。是她让我了解到我们民族的博大精深,是她带给了我美的享受,是她让我到方块字的妙不可言……
《最后一课》之所以引起全世界的共鸣,就是因为韩麦尔先生在课上发出的超越民族界限的声音:“法语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语言。”这句话可以换成:“任何语言都是最漂亮的语言,而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的母语——汉语,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语言。
我们有孔孟哲学,有百家争鸣,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杜甫,有号称诗仙的李白。有宋词元曲,有《西游记》《红楼梦》。雄浑壮阔、简简单单的汉语告诉我们的竟是如此宽广的胸襟。传达给我们的竟是如此深刻的道理!怎么能让她被遗忘呢!
如果一个民族不重视他的母语文化,势必回走下坡路,在英语流行的今天,我们疯狂的学英语,却淡忘了自己的母语——汉语。如今毛笔大概成“稀有之物”了,拿过毛笔的人很少,会写毛笔字的人更是少的可怜。可是,连日本都每周会有一节毛笔字课,而我们自己的国家都没有,难道我们不该反省一下吗?这样做我们对得起“炎黄子孙”这个称呼吗?
在这里,我要对那些能左右我们母语发展的大人先生们疾呼,重视英语没错,但请切记我们的母语才是最伟大的,请不要将英语和母语等量齐观,更不要将英语看得比母语还重,请观察汉语的现状,规范汉语的使用。救救我们的母语。不为别的,就因为“炎黄子孙”这个称呼,就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
身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拾回对母语尊重和热爱。将他的精髓发扬光大。
索菲亚罗兰曾经有句名言:不要为任何为你哭泣的东西而哭泣。当然,她说的是保险柜里失窃的钻石。而西方谚语中也有“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这样的话。基本上,都是讲得失心的。
据说牛奶打翻了之后,普通青年会拿抹布把桌子擦干净,文艺青年则仿佛看见青春如这些乳白色的液体飞溅之后颇为感伤,在满是牛奶的地上打滚的毫无疑问就是2B青年了。当然你要说,牛奶是没有感情的呀,但换成活生生的人就说不定了。
分手之后,要不要做朋友,这个话题简直就是乌托邦可以不可以在巴黎建成的那个笑话:当然可以,但没必要。何况,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和平分手的,有的是鸡毛狗血的言情剧故事——掺杂了欺骗、背叛桥段的分手,总有一方会受伤害。爱转恨、夹杂巨大的挫折感,还有沉没的成本和未来的茫然,好像发疯都值得原谅似的。
那么,万一不幸被分手,到底应该如何表现才是得体的?我觉得女性在这个层面看起来还满吃亏的。前几天听了一个故事:某女在结婚前夕惨遭劈腿,被勒令马上搬出新居,对方飞快的和新欢结婚蜜月。她当时受了巨大伤害无法排解,整个人性情大变,干脆就夜夜笙歌、不醉不归的过着乱七八糟的日子。而在其他人眼里,并不会觉得这就是你因为爱情忠贞纯洁而应该表达的态度,而是觉得这女的受刺激了变神经了。这真是在牛奶地上打滚啊……
后来,那位某女出现在其他朋友的msn上,问候之余,表示自己已经结婚生子,现在日子过得很幸福。而该名嘴贱心善的朋友则回答:如果你是想让我转告他这句话,我认为毫无必要。因为……这样他只会如释重负!他终于觉得自己没什么对不起你的啦。所以,所谓婉转的对着一地牛奶表示“你看没有你我也可以很有营养、甚至比以前气色更好”之类的,无非还是文艺的哭泣一种。
牛奶打翻,就应该随时擦掉,你当然可以心疼地毯或沙发,但跟牛奶本身已经没什么关系了。示弱和打鸡血都是不正常的,安安静静善后才是个理智冷静的态度——你以为已经打翻的牛奶还会怀念你吗,你以为它也会深切表示遗憾或忏悔吗?所有的情绪,在男女关系中都可以归纳成午夜梦醒辗转时的一声叹息,太阳出来的时候一切都像没有发生过。所以,把自己的生活擦洗干净吧,归于平常,该哭泣追忆缅怀也都是午夜叹息,可是那种姿态,就应该好像你从厨房拿出一条抹布一样正常。
因为他太可怕。夜晚,一个让我丢失了珍贵的东西的“东西”;夜晚,让我无数失眠的”东西”;夜晚,独自一个的恐惧。
我不记得曾经在这个时刻丢失了多少,只记得,那也是一个恐惧的夜晚,20xx年9月30日,只是一个来不及的拯救,和一个不碰巧的触动带走了外公的性命。那天夜里出奇的静,我只能用被子蒙住自己的头,低声哭泣,真的'是太静,让我感到周围的夜幕像魔鬼似的爬到床上。我不记得当晚所干过的事,只记得周围的“鬼”和窗户外的景——那东西似乎一闪而逝,那或许就是流星吧!可我又哭了,流星落了,只不过落得慢了,但心还是碎了,我知道,外公他回不来了。青木和我说过:一颗流星的消逝就等于一颗生命的陨落。真的,我恐惧夜晚,从这时刻起。
我无数次回想起外公离世时,我的伤痛。无数个夜晚我梦到外公那慈祥的面孔。外公不会回来了,我的心里似乎空了一块。夜晚太黑,太黑,几次回忆,几次痛苦。
“忘了吧!”我对自已说。夜晚没什么好怕的,只不过我的内心拥有一种对死亡黑夜的恐惧罢了。流星的缓慢也许是它也想多待一会儿,他也想看熟悉人、陌生人最后一眼,再与他们交谈。那晚,我望着那颗流星,彷徨觉得它在跟我说话,就像外公跟我说话一样:不要害怕死亡,它只不过是人生的一场经历。
嗨!我是一滴水,来自四面八方的河流中。哦,对了,我有许多份工作,这些工作成了我不可缺少的责任。
现在的我在一条河流里,那里面住着我的很多朋友,在那我们可以尽情的唱歌跳舞。
刚刚风伯伯向我吹来一阵风,原来是风伯伯要带我去旅行了!我闭着眼睛,紧紧跟在他的后面,不一会儿,我碰到了小草妹妹,她用轻柔的声音给我打招呼。我知道小草妹妹因为有了我的`存在而更加美丽,动人,我一蹦一跳地进入了小草的怀里。
瞧,我正和小伙伴玩得开心呢!天上的云阿姨对着我大声地喊道:“小不点,快上来吧!人类需要你,赶紧上来和你的姐妹一起下场雨,把干枯的土地冲洗一下,浇清那枯萎的花草,让它们茁壮成长。这都是你的责任。”听了云阿姨的话,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骄傲与自豪。因为这是我的责任,我的责任是多么的高尚啊。为了人类的繁荣富强我愿意牺牲自己。说着,我便如剑般飞速地前往天空,跟随我的同伴一起降落人间,为人们及时洒下了渴望已久的甘露。用我们的生命去延续动物植物的生命,换来一个永久的生命命州。我会用甘甜的水来灌溉良田;让水果树结出甜甜的果实,让苹果树结出红彤彤的苹果,让梨树结出金灿灿的小娃娃来。
我是一滴水,我一定管好我的兄弟姐妹,让他们乖乖的待在家里,在大海里倘佯,在江河里跳舞,在小河里散步,在小溪里嬉戏,不再让人类害怕我们,而是用赞赏的语言夸奖,我要用自已的能源,送给发电厂,发出干净环保电力能源。那样,机器转的更快了,小孩读书更认真了,大人们工作更加努力了,老人们在灯光下看电视更加开心了。
现在我又来到了生活区,开始了我的另一种生活。人们洗刷都会用到我。我的身体在家家户户的水管里流动着。还偶尔学学小朋友坐着滑滑梯玩一玩呢;今天我要完成最后一项任务了,不过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有一个小朋友生病了,我和姐妹们煮沸之后,要为他服用药材。我已经进入了杯子,这时,我嘴边浮起一些微笑,幸福地闭上了眼睛。
懂得了责任,才会自立;一个人自立了,才会自强、自尊。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在别人心中如同一座高高的山,不可逾越,不可挪移。我终于懂得了责任,一种无声的诺言。
可曾见过悬崖上跃起的雏鹰?在风雨中,它为何敢奋力前冲?那是因为在它的身后有母亲的叮嘱和鼓舞。
可曾见过春日里生出的新笋?在阳光下,它为何能日高盈尺?那是因为在它身下有经年的老根为它吸收营养。
我们也正在长大。年少轻狂的我们总认为我们自己什么都行,什么都会,不愿意听父母那善意的唠叨,不理会老师那谆谆的教诲,不理解社会那繁多的规定,贸然上路。起初心怀颇多梦想,幻想着自己的伟大、勇敢和成功。而踏上行程之后总觉得一切过于平淡,与梦想差得太远。于是心情不再热烈,梦想渐渐消散,行程终于变得枯燥。无奈,失落,感叹现实的乏味,以为自己已经大大地摔了一跤。而真正的挫折和不幸却最容易在这时悄悄向我们靠近。当我们突然看到挫折那狰狞的面目时,我们已经来不及防备,来不及躲闪,于是倒下了,倒得那么彻底,只落下一个被打得遍体鳞伤的下场。
这时,我们的思想似乎才开始真正运转。父母为什么总说“你要做行动的巨人,而不是语言的巨人!”老师为什么总要我们领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意蕴。社会为什么总是在倡导“理论要联系实际”。回顾我们的成长经历,从牙牙学语时我们就被母爱包围着;从蹒跚学步时,我们就被父爱笼罩着。老师在悉心教导,社会在百般保护。我们一路走来,竟然学会了任性,忘记了理解;学会了苛责,忘记了给予;学会了自大,忘记了听从。于是走了弯路,摔了跟头。
这时,父母不会责怪,只会给我们付出更多爱心;学校和社会不会旁观,定会为我们提供机会。而我们该从每一次摔跤中汲取些什么呢?
学会成长,学着聆听父母的唠叨吧,因为那唠叨里饱含着他们对我们的眷眷深情!
学会成长,学着理解老师的教诲吧,因为那教诲其实是我们今后做人的基本道德!
学会成长,学着适应社会的规矩和习惯吧,因为那些规矩和习惯在调节我们与他人的关系!
有句话说得好:“少年强则国强。”于是乎,现代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青少年的身上。青少年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备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注,但这引发了一个更为严峻的问题:这些平日备受呵护的青少年们在跌倒之后,还能否凭借自己的力量重新站起来?我们的成长是否已然失重?
或许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根本没有人曾想过要青少年们自己站起。家庭、学校、社会无不是在孩子刚一跌倒之时就立刻把孩子扶起,唯恐他们受到丝毫伤害。久而久之,这一代青少年已然失去了独立站立的能力,已然失去了战胜挫折的勇气。当青少年们在跌倒后不能自己站立起来时,这一代青少年的成长,无疑是一种失重的成长。
不知你是否留意过上学和放学时的小学校门口,那是颇具“中国特色”的一类景观:孩子的家长把校门口围得水泄不通,家长们都顶着烈日或是迎着寒风,“翘首期盼”着自己的孩子。那情景,怎么看都让人那么感动,同时又那么无奈、那么辛酸。家长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牵着自己孩子的手过马路,以至于许多小学生连一条马路都不能独立走过。如此“呵护”导致如此失重的成长,不知是当代少年之幸事,还是当代中国之悲哀。
中国的青少年缺乏自理能力和自立精神,已被世界所公认。在中、日、韩、美四国合办的夏令营中,中国孩子的一些表现实在令外国学生们难以理解。比如把自己的脏衣服带回家让父母洗或干脆扔掉,比如不会支帐篷,不会用木柴生火……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可悲的事。
但以上种种只归咎于青少年显然有失公正。青少年缺乏自立精神与整体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
我们的社会高喊着“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于是乎,全社会的关怀都倾注到了孩子身上,难以自立的青少年们就在这关怀下失重地成长。由此观之,中国的青少年们各个成绩优秀,但中国大学培养学生的成才率却是世界倒数,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代的青少年们需要一种跌倒后能自己站起来的能力和一种自立的'精神。请家长和社会放开你们搀扶的双手,让青少年们远离那样一种失重的成长,而是以自己坚定的脚步,迈向明天。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