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鲁讯——牛
鲁讯先生曾说过:"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他又在一首诗中写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法拉第——烛
物理学家万克尔·法拉第一生勤奋,对实用电学的三大分支都作了贡献,并在晚年写成《电学的实验研究》,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科学遗产。他希望自己:"像蜡烛为人照明那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忠诚而踏实地为人类伟大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3、居里夫人——蝉
"镭的母亲"居里夫人献身科学,是世界上唯一两次获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她很赞赏蚕的精神:"那些蚕细心地工作着,不懈不怠,令我大受感动;我看着它们,觉得我跟它们是异物同类……"
4、诺贝尔的永恒奉献
诺贝尔是安全炸药和无烟火药的发明人。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用在研制炸药上。研制成功后,赢得了大量专利权,积累了许多财富。1896年,诺贝尔逝世前决定把3300万克朗作为基金,用每年的利息,他奖给世界上杰出人物,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服在遗嘱中说:"这奖金不论国籍、人种和语言,只发给确实对人类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的人。"诺贝尔为科学奉献了一生,诺贝尔奖则永远地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5、达尔文心系造福事人类
达尔亠的后半生体弱多病,仍然坚持实验和著书。他曾说:"对于科学的热心使我忘却,或者赶走了我日常的不适。"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病逝。他在自传中写过这样一段话:"我曾不断地追随科学,并且把我的一生,献给了科学,我相信我这样倚靠是正确的,所以不会感到悔恨,但使我感到遗憾的是:我没有使人类得到直接的好处。"这些话充分表现了达尔文造福人类的伟大抱负。
6、无私捐赠
徐悲鸿逝世前捐赠毕生珍藏的文物。郑振铎捐赠毕生珍藏的7万多册善本典籍。巴金色捐款数万元并献出他珍藏的现代文学史料充实现代文学馆。范曾将在日本举行书画展览所得的120万人民币全部捐献给国家,作为建设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大楼之用。纺织女士杜芸芸,将本该归她所有的10多万遗产交给国家,支援建设。上述捐赠,表现了他们"富贵于我如浮云",一心为国为人民的崇高精神和可贵品德。
7、叶圣陶三易遗嘱
叶圣陶老人的遗嘱,全文不过130字,然而却写了三次。第一次写于老人重病之时的1979年12月11日,老人嘱咐家人丧事从俭,只"在《人民日报》自费登个广告,告别相识的`人,说我跟他们永别了"。第二次是1980年12月21日,老人补写遗嘱,写道:"非但不要开追悼会,别的什么会他不要开。像我这样一个平凡的人,为我开无论什么会都是不适宜的。"第三次是在1984年2月12日,老人再次补写遗嘱,表示要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医学院(北京医院按照老人的遗愿将老人的遗体作了解剖)。短短遗嘱,数年而成,两次增补,发人深思。
8、猫耳洞精神
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中越边界的一场战争中,我军战士为坚守阵地,修挖了防炮洞,他们形象地称之为"猫耳洞"。地处热带山林丛林地区的"猫儿洞",外边爆炸着敌人打来的炮弹,里边是摄氏三四十度的闷气,雨天满洞是水,日夜蚊子横飞。战士们觜干唇裂,衣衫浸透了汗水,身上被蚊子咬起一个个大包。在如此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他们为维护祖国的尊严,保卫人民的利益,艰苦备尝,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英勇顽强地夺取了战斗的胜利。战士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向全国人民奉献了可歌可泣的"猫耳洞精神"——"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
9、华罗庚毅然回国
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不知道火柴燃烧时有没有过回头,不知道流星划过时有没有过回头,不知道烟花闪过时有没有过回头。生活中,少不了奉献。
马路边,停着一辆无私献血车,红色的十字标志在阳光下闪耀着,就如同一颗颗献血人的`爱心。或许,这份爱心可以拯救一个垂危的生命,或许可以唤起病人家属的一丝希望,给悲伤的人们一丝温暖。这一份默默的奉献是伟大的,在阳光下,闪耀着人性的光芒,即使是在地狱,奉献也是一朵绽放的花。
生活需要奉献,而生活中又有那样多默默奉献着的人。静谧的黑夜,老师迎着灯光备课,老师的奉献点亮了学生的心烛,开启了学生内心的大门。边疆站岗的士兵,强忍着寒冬的冷酷与春节的孤独,独自一人坚守在自己的岗位,遥望故乡那一片灯火阑珊,士兵的奉献保卫了国家,保证了人民的安居乐业。
洁白的医院中,医生为了病人不辞辛苦地奔波,病人的痛苦使他们心碎,病人的悲伤使他们痛心,医生的奉献点亮了病人的一丝希望,减轻了家属的悲伤难过。这一群一群的人,传达着一个唯一的信念,就是——奉献,默默地无私地为这个社会而燃烧自己,点亮这个世界,又默默无私地为了他人而尽心尽力,为了他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传递着这个奉献的火炬,使星星之火在中原大地上燃烧、放亮。
火柴燃烧是为了点亮一方土地,它可以不顾一切;流星划过是因为承载着无数人的心愿与梦想,它可以不顾一切;烟花闪过是为了给夜空披上华丽的彩衣,它可以不顾一切。生活中,需要奉献!
陶渊明,晋代诗人,喜欢随其自然。
他穷得有时吃饭都成问题,有时冬天还穿着单衣,却怡然自乐,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他当过一个小县令。一次郡守派人来视察。县吏提醒他要去迎接,他正在饮酒赏菊,有些不情愿。县吏又提醒他要穿官服,系冠带,不可违了体统。陶渊明长叹道:“我怎么能为了五斗米的俸禄,而屈身呢?”就辞官回家了。
他家有七八间草屋,门前有五棵柳树,他就自称“五柳先生”。
他喜欢读书,但不抠字眼,只要领会意思就可以了(“不求甚解”)。他在《五柳先生传》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写的诗就象他的为人,平淡、自然,如同天成。
“不求甚解”现在却多指学习不认真,或不深入了解。不过“求甚解”的却很少有谁写出陶渊明那样的诗来。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而那过去的就会成为亲切的回忆。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真心的付出换来的只是叹息,假如人情的冷漠让你灰心丧气,也许,你将听到天使的声音在说——有些美丽不会消逝,有些感情,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褪色。
柏拉图曾说:“你可以用爱得到全世界,你也可以用恨失去全世界。”既然可以得到全世界,为何依旧有人选择后者呢?
圣爱克苏佩里曾在《小王子》中写道:驯服就是建立关系。狐狸告诉小王子:“一旦你驯服了我,我们就相互依赖了。在我眼里,你是这个世上独一无二的。对你来说,我也是世上唯一的……”当你与周围的人建立了关系,对于你驯服的对象,你永远负有责任。
但是,他也告诉我们:“一个人被驯服,是冒着流眼泪的危险的。”因为在这个粗糙的世界上,有很多麻木的不愿思考的人。于是,善良和热爱都会遭到风雨的洗礼,经受焚烧的考验。
小王子最终明白了人生的真谛:“人,只有用自己的心灵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光凭眼睛是看不到的。”我也明白了,若这个世界上真的已看不到关怀的举动,温暖的话语,只是因为,人们越来越听不到别人的心声,内心被一再地放大。看不到快乐的人,只是忘记了用心去感受外在的东西。
人们不该总是埋怨上帝的不公平,因为上帝从不埋怨人的愚昧。人的愚昧便在于,他们总是忘记自己是渺小的一滴水,却总是妄图称霸整个海洋;他们总是将自己的一切看得很重,却忘了自己其实与周围的一切都是有关系的,并不能我行我素,并不能否定一切,割断一切。
也许,怯懦的朋友在叛离之后,会成为最凶残的仇敌。但,若你的耳朵像一台过滤器一样,去掉批评的言语,只留下赞美之词,那么你的心也会越来越软化,甚至不能承受生命中小小的挫折。
原谅伤害你的人,也给你的心一片安宁。
人与人之间最恰当的距离,不就是彼此互不伤害,又能保持温暖吗?
其实,当你知道自己能够做些什么的时候,这说明你已经在不断地成长了。知道自己不能够做些什么,这说明你在不断成熟。无法改变周围冷冷的一切,那就始终在内心存放着孔子的那句话吧: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相信你又会重新发现世界的温暖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