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傣族民俗作文

关于傣族民俗作文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4-11-19 06:42:31
关于傣族民俗作文

关于傣族民俗作文【一】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是啊!我们中华民族地大物博,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五十六多民族之花竞相开放,美不胜收。下面,我就想大家介绍一只美丽的“花”——傣族。

在傣族的众多的风俗习惯中,最吸引人的就是傣族的饮食。

傣族以大米为主食,尤其喜欢吃糯米。以竹筒饭为代表。傣族把一节竹子一端挖通后装米。这些米要洗干净泡水后才能装。再用竹叶把竹筒口塞紧,要使米掉不出 来,但同时也要留些空隙,才能使米更柔软。装好以后,放温火上烧烤,待竹筒表面烧焦后饭也就熟了。剖开后是香喷喷的竹筒饭。用酸菜、酸笋配上这带有竹子香 味的米饭,百吃不厌,令人满口留香。

除了主食竹筒饭以外,傣族人的副食酸味儿食品、水产和昆虫菜也是别有风味。

酸味食品是傣族人的最爱,像什么酸笋、酸菜、酸蚂蚁……这些几乎每家每户都有。

而水产,如鱼类、青苔、蛙类也是傣族人无法割舍的食品。

最特别的是昆虫菜。这一特色符合傣族人的一句话:“只要是静的都是菜,只要是动的都是肉。”无论是较小的田鳖、蜘蛛、蚂蚁蛋,还是较大的竹虫、蝉、沙蛆、竹蛆只要一加佐料就能立刻变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

傣族的食品还有苦瓜、苦笋,甜米酒,槟榔、酸肉、狗肉……而且个个美味无比。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已经垂涎三尺了呢?那赶快去傣家的竹楼中好好过瘾一番吧!

关于傣族民俗作文【二】

古代有一个爱国大诗人,名叫屈原。因受奸人挑拨,被皇上驱逐。但他仍然爱自己的国家。最后投江自尽。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便有了今日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地方的节日特色已经不复存在了。可是闽南一带却还有着浓浓的民风民俗。

上午,大家都会去割艾草。割来的艾草都被挂在门前屋后。整条街都是绿茫茫的一片,仿佛有千万条绿色的丝巾迎风飞舞。这艾草寓意驱蚊除虫,驱灾避邪。

艾草驱邪的民俗流传至今,而十二点的光阴更让人难以忘怀。

正午十二点。家家户户都端着盆子,到河边取水。用晶莹剔透的水来冲洗脚或脸,洗走自己身上的晦气。之后,人们还会聚集在河边跪拜祭祀。不仅是跪拜,在贡台上还供着不少供品,有鸡鸭鱼肉、美酒果蔬等。当然,更少不了最重要的棕子。最后,将其中6个棕子投下河去喂鱼虾。(好让屈原的遗体继续安息于海底祭祀便完毕了。其余的贡品便可以自己带回家食用,以求沾一些福气,带来好运。

午后,端午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采莲。由一个打扮不堪入眼的醉汉为导,抬一尊木雕龙头。龙头雕刻的栩栩如生,眼睛炯炯有神,有一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威严。身后跟着锣鼓队、花童等。这个游行队伍要进入每家每户舞旗拂尘。主人则要行待客之礼,送一些糖果饼干给他们。队伍十几米长,上百人组成。鞭炮声持续不断,锣鼓声响彻云霄。气势真是不同凡响!

在端午,小孩子最高兴的莫过于得到一件礼物——香包。它的色彩多以红黄紫为主,表面细绣着一些美丽的图案。据大人们说,香包里还有许多好东西。喻吉祥如意,带有长辈们对孩子的美好祝愿。

闽南的端午总是那么别具特色,那么令人难以忘怀!

关于傣族民俗作文【三】

说起我的家乡湖北的风俗,那可真不少呢!比如,鱼面炖肉,是湖北人家家饭桌上的一道必不可少的美食。今天我就给你讲讲鱼面的那件事。

有一次,我们一家回家乡过年,碰巧赶上家里在置办年货。只见门前摆放着几只大盆子和大水桶,里面有好几条大肥鱼。大概是鱼儿大多了,显得盆子太小,它们拥挤在一起,层层叠叠,转不动身了。大姨见我看得入神,告诉我这些鱼儿是用来做鱼面的材料。

随后,姨夫把大木板架在两条木凳上,大砧板搭好了。姨夫从身旁的盆子里捞起一条大鱼,用刀麻利地刮去青鱼身上的鳞片,取掉鱼腮,再划开鱼肚,扯出内脏,很快就把鱼清洗干净了。姨夫用刀劈开鱼背,一分为二,经过一番行云流水的操作,他顺利地剔除鱼刺,将鱼肉取了出来。然后,我们将鱼肉剁成了肉酱糊糊,倒入大碗中。我根据大姨的教导,在碗里加入一定比例的淀粉食盐,用灵活的小手将它使劲揉搓在一个大面团,再抽一抽,扯一扯,拉一拉,大面团就四分五裂,变成一个个小面团啦!最后再把它们用擀面仗擀成蒲扇大小的面饼,再卷成卷,初始步骤就做好了!

接下来,把卷好的面饼放入蒸笼二三十分钟就可以出锅了!揭开锅盖,一阵鱼香扑面而来,馋得人直咽口水!姨夫切了一小段给我,说:“快,趁热吃!”我咬了一口,嗯,真是美味呀!姨夫把余下的几个肉卷均匀切好,说是一次吃不完,晾干后可以分几次做鱼面炖肉。听妈妈说,这道菜曾经被孔子吃过了呢!当天饭桌上就上了这道鱼面炖肉的大菜,炖好的鱼面,看起来比面条粗,吃起来味道鲜美,口感爽滑不腻。

听姨夫说,以前家里条件不好的时候,只有过年才有机会吃到鱼面,而且鱼面炖肉也只用来招待客人的,客人走了后自家人才能吃。如今家家户户都有条件自己做鱼面了,而且都做得多,晾干存放,平时想吃的时候也可以拿出来做菜。现在每次回乡过年,我们都会带回一大包鱼面给爷爷奶奶吃。

怎么样,你想不想也来尝尝我们家乡的美食呢?

关于傣族民俗作文【四】

孔雀舞是凡喃诺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舞蹈。舞者身着饰有孔雀美丽的翅膀、尾羽、雀身的服装道具,模拟孔雀展翅、理翅、摇身、开屏、游泳等各种动作,展示孔雀的美丽。西双版纳历来被誉为“孔雀之乡”、“白象的乐园”,这里生长着许许多多羽毛绚丽的绿孔雀,成群结队的野象。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孔雀性情温和,是美丽、善良、吉祥,是幸福美好和爱情的象征,对它怀有特别崇敬的感情。人和自然、人类和动物的长期和谐共存,孔雀那美丽的羽衣,优美的舞姿,高雅的体态,逐渐就成了民间艺人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傣族人民以跳孔雀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理想,歌颂美好的生活。孔雀舞成为傣家各类活动不可缺少的表演性舞蹈。在种类繁多的傣族舞蹈中,《孔雀舞》是人们最喜爱,最熟悉,也是变化和发展幅度最大的舞蹈之一。傣族民间传统的《孔雀舞》有着很长历史,并被纳入了宗教的礼仪之中。因此,每年的佛教节日和迎接新年时,都一定要表演《孔雀舞》。孔雀舞是傣族人们最喜爱的民间舞蹈,在傣族聚居的坝区,几乎月月有“摆”(节日),年年有歌舞。在傣族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赶摆”等民俗节日,只要是尽兴欢乐的场所,傣族人民都会聚集在一起,敲响大锣,打起象脚鼓,跳起姿态优美的“孔雀舞”,歌舞声中呈现出丰收的喜庆气氛和民族团结的美好景象。

孔雀舞是傣族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傣族的许多村寨都有擅长于跳孔雀舞的人。由于代代相传及民间艺人的精心创造,形成了各具特色,不同流派的孔雀舞。孔雀舞的内容,多为表现孔雀飞跑下山、漫步森林、饮泉戏水、追逐嬉戏、拖翅、晒翅、展翅、抖翅、亮翅、点水、蹬枝、歇枝、开屏、飞翔等。感情内在含蓄、舞蹈语言丰富,舞姿富于雕塑性,舞蹈动作多保持在半蹲姿势上均匀的颤动,身体及手臂的每个关节都有弯曲,形成了特有的三道弯舞姿造型,手形及手的动作也比较多,同一个舞姿和步伐,不同的手形和手的动作,就有不同的手感和意境。孔雀舞有严格的程式和要求,有规范化的地位图和步伐,每个动作有相应的鼓语伴奏。除模拟孔雀生活的各种动作外,也表现神话故事。流传于云南得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孔雀舞》,历史最为悠久。在明代的《南诏野史》上,就有“婚取长幼跳蹈,吹笙为孔雀为雀舞”的记载。民间传统的《孔雀舞》,傣语称作“嘎洛涌”和“嘎楠洛”,可以独舞,双人舞或三人舞进行表演。孔雀舞多表现一只孔雀在森林里被恶魔或国王抢走,另一只飞跑找寻的情景,西双版纳的孔雀舞则多取材于民间传说《如召树屯与楠木诺娜》中王子与孔雀公主再次相会的情节。表现神话故事的舞蹈中,即有金鹿、猴子、大象、猎人等出场。傣族群众常把孔雀作为自己民族精神的象征,并以跳孔雀舞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歌颂美好的生活。孔雀舞的动作优美曲雅、柔韧内在而又轻盈敏捷。其中又包含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表现在膝部柔韧的起伏。这是傣族民间舞蹈的共同特点,也是孔雀舞的特点,在变化万千的动作过程中,膝部始终是带韧性的起伏,但这种起伏又不是机械的平均起伏,而是随着内在和外在的感情变化而变化的。如主力腿立直时稍快,而下蹲时期稍慢;在膝部稍直和半蹲的起伏中是带韧性的。这样,使孔雀舞显得非常优美内在。

其二,孔雀舞的特点还通过手臂手腕、手指柔软刚韧的运用而表现出来,上述三个部位的动作柔软而不松软,具有刚韧的内在力量。手上每个舞姿的变化柔软而刚韧。这样的动作韵律,把孔雀温顺、善良、稳重的性格牲表现得十分完美。

其三,孔雀舞的特点还通过小腿动作的快速、敏捷、眼睛的灵活运用而充分表现出来。

其四,孔雀舞以表演者的身体各部位组成优美曲雅的三道弯造型。如:右五位侧提腕立掌手,加拾左勾脚旁掖腿,那弯曲的膝部、肘部、,提起的腕部,送出的胯部,稍弯的腰部,微倒的头部等,这种别具一格的曲线形图案,再现了孔雀窈窕的体态。孔雀舞三道弯的造型与其他民间舞稍有区别。一般送出的胯部与倾斜的上身方向是相反的,关部多用顺倒,即倒向上身倾斜的方向。

孔雀舞的语汇也是非常丰富的。摹仿孔雀的一举一动,真是千姿百态。如手上的动作有:五位提腕手,四位摊掌立掌手、一七位按掌手,等等。手势可用掌式、孔雀手式、腿式、嘴半握拳式、扇形手式等。脚下的动作有踮步、起伏步、矮步、点步、顿错步,还有很多的抬前、旁、后曲腿等优美的典雅的舞姿。肩部往往配合手脚用柔肩、拼肩、拱肩、碎抖肩、耸肩等等。丰富的舞蹈语汇,描绘出孔雀的活泼、灵利、美丽。

世界上能有什么动物能用妩媚、婀娜、千娇百媚和目眩神迷来形容呢?也许一千个人会有一千种答案,而我的答案是傣族舞蹈。舞蹈之美,美在尽力展示了人身体形态之美、意境之美,可谓指间传情、步步留意。傣家人历来女性窈窕、男子健美,加之傣族服饰表达美的天然条件。而傣家的舞蹈,琐碎的现实和凡俗的表情都被剪裁掉了,只剩下了美丽、纯净。人在舞蹈中可以是一棵树、一尾鱼、一只鸟、一条蛇,在与表现出自然的一点沧桑,凭空创造出一个深化世界,有鸟语花香,有飞禽走兽……它像天宇下的一丛花,在野地里自自然然的生长着,微笑着。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孔雀舞只是这文明之河中一朵小小的浪花。然而即使之于沧海,每一滴水都有其闪闪发光的宝贵价值。如何使这朵浪花不致湮灭、如何使这一滴文化之水不会消亡,同样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努力。只有根植于华夏文明积淀的历史土壤,以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审美观和世界观为理想和意境,以保护、扬弃和创新为手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类文明与科技的最新成果,才能使祖国的文明、文化和艺术之树万古长青,并绽放出最鲜艳的花朵,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关于傣族民俗作文【五】

傣族不仅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宗教、历法,还有大量与之密切相关的文学艺术,如叙事诗《兰嘎西贺》、《孔雀公主》,还有赞哈、孔雀舞、光舞,以及叙事歌、悲歌等歌舞艺术形式。在节日、庆祝丰收或其他集会的日子,傣家人往往踏着起伏的节奏翩翩起舞。傣族舞蹈优美恬静,感情内在含蓄,手的动作丰富有致、纵横开阖。傣族民间舞蹈风格浓郁,特点突出,优美、灵活、朴实、矫健,感情内在含蓄,舞姿富于雕塑性,下体多保持半蹲姿态上,重拍向下的均匀颤动为其基本动力特征和节奏的特征。舞动时一般全脚掌着地,但不强调有力的踏和跺,相反落地时要轻轻放下。傣族舞蹈除下肢有丰富的步伐外,手和上身舞姿的丰富也是其特色之一。傣族舞蹈中有多种手势,同一姿势、同一动作,手势不同,就有不同的舞蹈形象和含义。“三道弯”是傣族舞蹈富有雕塑美的典型特征。从立起的脚掌至弯曲的膝部,从膝部到胯部,从胯部到倾斜的上身是三道弯。手臂的动作也是三道弯:指尖至手腕,手腕至肘,肘至臂。这种体态造型是与他们生活在亚热带地域,与姑娘着紧身上衣、长筒裙与他们视孔雀为圣鸟而极为喜爱等颇有关系。体态的婀娜优美在曼妙的葫芦丝和巴乌中淋漓尽现。所以,傣族舞蹈既有韵律美又有造型美;既有动态美又有静态美。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较高的审美价值。傣族舞蹈的这些内涵及其形式风格特征,是和该民族居住在河谷坪坝的临水地区,海拔平均在500至1300米之间,风光丽、土地肥沃,人民的生活和心态都比较安恬平稳,所居竹楼空间有限,加之长期以来小乘佛教对其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影响甚大,所以,表现在人体动态的一面就是柔美、轻盈、平稳,这也就形成了该民族舞蹈的\'基本特征。从我国西南所表现的各种舞蹈形式来看,目前流传最广的傣族民间舞要算是孔雀舞和象脚鼓舞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