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的主要特点之一便是“文体不限”,打破了命题作文规定体裁的单一要求,让学生有广阔的选择文体的余地。但是在实际写作中,同学们却容易陷入两个误区,必须引起高度注意:其一是把“文体不限”当作“不要文体”;其二是不顾实情,一味而上,看到什么文体吃香就不顾自己的能力如何,一窝蜂似的都用这种文体。因此,在话题作文的文体选择上,变随意为理性,变无序为有序,变不自觉为自觉,准确地选择好能整合自己智能优势,充分展示自己写作才能的.文体,是写好话题作文的重要基础。要做到这一点,宜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结合自身优势、扬长避短
文章是写作主体与客体互动的产物,面对同一话题的作文,写作者主体素养的高低对文章的成败往往起决定作用,但主体素养千差万别,体现在作者的理想情趣、性格气质、学养专长、生活阅历等许多方面。
文本天性,所以宜顺性为文。有的人性格开朗,激情洋溢,喜欢影响他人,适合选择开放性的文体,如议论文、等;有的人性格文静,波澜不惊,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适合自我倾诉的体;有的人善于叙述,长于交谈,适合选择记叙文或书信;有的人想象丰富,善于虚构、则亦选用童话、寓言或短篇小说。当然,性格与文体的对应选择也是相对的,后天的学习,可以使人移情更性,也可以便人擅长多种文体,这样,选体的范围更大了。
同时,个人生活阅历的不同,积累的素材不同,适应的文体范围也不同。因此,在选择文体时,应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角度。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表达最真挚的情感。
(二)正确理解题意,体裁上要扬长避短
这一点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审题准确,切合题意,而不仅仅是“符合题意”或“基本符合题意”,更不能偏题;二是在正确审题的基础上,确定主题,然后根据主题的需要和作者主体的优势,选择恰当的文体。如果想直陈观点,发表见解,宜采用议论文;如果要针砭时弊,激浊扬清,宜采用杂文;如果要抒发感情,情理交融,宜采用散文;如果要写人叙事,借事明理,宜采用记叙文体。总之,以最能表现主题为选择文体的基本原则。
在确定题目后,紧接着就是确定文章的体裁。在对话题作文确定体裁的过程中,容易陷入两个误区,必须引起高度注意:其一是把“文体不限”当作“不要文体”。话题作文一般是不限制文体的,目的是淡化文体,最大限度地激发学
生的创造性。但这并不意味着话题作文就不要文体。相反,只要确定题目后便必须考虑应选择何种体裁最合适,体裁一旦确定就必须按照规律写作,“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比如,确定“初三生活的烦恼”这个题目后,就要考虑选择体裁,这个题目可写成记叙文、议论文或散文,但要写成说明文就不太合适。如果你确定写议论文,就必须按照议论文的体裁特点写作,即要亮出论点、安排论据、周密论证。切忌写出那种“四不象”的文章来。其二是不顾实情,一哄而上。每个学生的写作水平、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等情况各不相同,但只要看到什么文体“吃香”,便不顾自己的能力如何,一窝蜂地非用这种文体不可。这样便走进了另外一个误区。其实,话题作文最重要的是创新,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一味的模仿不可能取得成功,学生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体裁写作。形象思维强的学生可选择散文、记叙文、散文等体裁,抽象思维强的学生可选择议论文、说明文等体裁。对高考中已出现的戏剧、、病历等体裁,初中学生由于知识面、思维能力、语言功夫等因素的限制,最好不要盲目跟风,一定要注意:作文,必须量力而行,量体裁衣。
话题作文中的话题,范围一般是非常宽泛的,在考场上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面面俱到,把话题中的方方面面都想到、
写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构思、选材上下功夫,尽量做到以小见大,于“一滴水中见世界,一粒沙里说乾坤”。即最好采用小小说的创作方法,通过一件事、一个片段、一个瞬间、一个角度或一个细节来反映社会、塑造人物、表现性格。记叙性文体叙述的情节、场面应尽可能细,议论性文体论证的切入点应尽可能小。不要幻想在六七百字的考场作文里去表现多么宏大的场面,论述多么全面深刻的道理。即使要表现这些,也要通过具体细致的描述、形象严密的论证来解决问题,而不要好大喜功、贪多求全。以小见大的方法可这样操作:首先用前面谈到的“加词法”拟定题目以缩小范围,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构思、选材,然后采用最有趣、最能表现题旨的一两件事情进行具体、生动、形象的描写。举例而言,当你选定九年级生活的烦恼这个题目后,并不意味着构思、材料都已确定。因为“九年级”这一时间跨度有三百多天,所处空间包括学校、家庭、社会,面对的人物有老师、家长、同学、朋友等,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有很多;“烦恼”也可能会有很多,如学习中的烦恼、生活中的烦恼、朋友误解的烦恼、父母训斥的烦恼、老师施压的烦恼、同学嘲笑的烦恼等。因此,在选材、构思上仍然还要注意选取二到三个恰当的角度,有意义的事情,典型的情节来表现自己某一方面的烦恼,进而紧扣话题的要求写出对这种生活的“感受”,这样方能真正做到以小见大。切不能全面撒网,
否则,就变成了“王大妈的裹脚,又长又臭”。
在排比概括列举古今中外的典型例子时,可以概括摘取生活中或新闻报道中的事件的实例,可以概述作文题本身所提供的材料,用“由此我想到……”“它给我这样的`启示……”“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这些事例难道它们不正在向我们诉说……吗?”等等句式,引出中心论点,做到开门见山、高屋建瓴、旗帜鲜明,发挥其提起一纲而振起全文的作用。
例:未来就在你脚下,只要你坚持前行,便有那一步又一步的辉煌。欧姆从小在父亲的制锁作坊里练出一双巧手,后来在一所中学教书,一直忙于教学工作,在工作之余,自己动手做了大量的实验,终于导出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欧姆定律。然而这一欧姆为之付出了十年心血的研究成果公布后,并没有引起科学界的重视,反而受到一些人的怀疑甚至攻击。在德国只有少数科学家承认欧姆定律,其中有位叫施威格的给了欧姆很大支持,为欧姆发表论文,并写信给欧姆:“请你相信,在乌云和尘埃后面的真理之光最终会透射出来,并含笑驱散它们。”英国皇家学会1841年授予欧姆以开普勒奖章,这是当时科学界的最高荣誉,从此欧姆的工作才得到了普遍承认。
自信是成功的催化剂,是开启人生和未知世界大门的金钥匙。欧姆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有信心,就能把成功必须的事情坚持下来。
讲析:
段首:以“未来就在你脚下,只要你坚持前行,便有那一步又一步的辉煌。”领起分论点。
中间:以欧姆研究“欧姆定律”为例论证。
过渡段:分析论据论证了论点。
在写作中,过渡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克服文章结构不清晰、条理混乱、中心不明确、叙事啰嗦的毛病。
“我就喜欢”是麦当劳的广告语,可有些人就是不喜欢那洋玩意儿,因为你“就喜欢”的是山东煎饼卷大葱蘸豆酱,一想起就亲得慌。要你写“麦当劳”,你是一点情绪也没有;要你写“煎饼”,你会“关不上闸门”。好了,就写你的专利事。看看2013年北京市中考佳作《在好奇中成长》中的精彩片段:
爸爸一个个为我剥花生,我一个个狼吞虎咽地吃。突然,我脑海里浮现出一个怪念头:既然嘴巴能吃,鼻子能吗?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选了一个跟手指差不多大的花生小心翼翼地塞入了鼻孔中,刚放入,我没有丝毫反应,就又拿了一颗塞了进去。过了一会儿,我感到不对劲,有些喘不上气来,便“哇”的一下子哭了起来,一旁专心致志剥花生的爸爸看见我的脸色变得苍白,急忙让我用气息把花生挤出来……我这时才知道:鼻子是用来呼吸的!
看完后我们真佩服作者小时候的好奇心,这危险的实践得出的真知是一辈子都不会忘掉的。只要是你的专利事,写起来就会文采飞扬,感染力超强。
从现在开始,我们应始终记着一点,所谓写作文,就是要写出我们自己的感受,那么,我们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作文高手。因为我们的作文,是凭借着真实、真诚、真切的情感打动别人的。而好作文就是那些能够让人动心的作文!什么是自己的感受呢?这就是同学们在选材上的一个特色要求。当谈到作文要选取最有特色的材料来写时,同学们很为难。其实,你自己个人的,就是有特色的内容。你想一想,世界上能有两个面貌完全相同的人吗?所以,要想文章有特色,内容上不和别人撞车,最好的捷径就是选取自己的故事来写,选取自己的所见所闻来写。只要我们用心采集生活中闪光的珍珠,摄取有典型意义的特写镜头,并用心去感受去思考去整理,我们肯定会写好作文的。
话题作文中的“话题”,常常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范围,要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篇幅中将其阐述清楚是不太现实的。而我们的有些同学为了节省时间或不愿动脑筋,却经常直接将话题作为文章的标题。这样一来,在写作过程中就会出现作文题目过大,不知如何下手的问题。因此,必须给“话题”拟一个合适的标题。所谓“题好文一半”、“万事开头难”,如果题目取好了,一方面可以迅速打开作文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印象,获得较高的“印象分”。那么,该如何给话题拟一个巧妙、新颖的标题呢?
1、加词法。所谓“加词法”,即在话题的前面或后面尽可能多地加上一些修饰、限制、补充性词或短语,将宽泛、抽象的话题具体化、形象化,再选择自己熟悉的方面确定写作范围和作文题目。如:?读书的秘诀?、?书是我的终身伴侣?等等,这种方法可使话题由大化小,避免了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重点。
2、想象法:
引导学生由所给的话题想象开去,让学生的思维在虚幻的世界里自由翱翔,从而拟出新颖独到的题目。如22世纪的书天书等。指导学生运用想象法拟题,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使写出的文章富有新意,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3、拟人法
就是指导学生把所给的话题拟人化,拟出人性化的题目。以上话题可拟题为:书与笔的对话书的自白,这样的题目使文章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4、引申法
就是在话题原意的基础上,分析它的引申义,由引申义来确定作文的题目。如“书”可以引申为对人类文明或个人历史的记载,“读书”可以理解为了解人生等。由此,可尝试拟题为:读书使人明理、读书破万卷。这些题目挖掘了话题的深层含义,使文章立意新颖,主题深刻。
5、引用法
即引导学生引用与所给话题有关的、诗词、歌词或对它们加以变通作题目。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从中提炼出精练、含蓄、韵味十足的题目来。可将话题的题目拟为:书山有路勤为径、好读书,不求甚解、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使题目更具吸引力。
6、悬念法
即指导学生巧设悬念,拟出能充分激起读者阅读兴趣的题目来。如将以上话题拟题为:书告诉我们……、尽信书不如无书、我的第一本书,这样的题目颇具悬念,能使人产生不读不快之感。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