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家乡的民俗作文题目(关于我的家乡济宁文化的作文)

济宁家乡的民俗作文题目(关于我的家乡济宁文化的作文)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4-11-18 16:24:17
济宁家乡的民俗作文题目(关于我的家乡济宁文化的作文)

济宁家乡的民俗作文题目【一】

济宁有一首春节民谣是“三祭灶,四扫屋,五蒸馍馍六***猪,七八,呯趴,九十过年了。”这倒也不错。

腊八到了,这天早晨,家家都要熬腊八粥,还要泡腊八蒜,等到过年时和饺子一块儿吃。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确切一下,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大人放炮,小孩子们也凑热闹,拿着自己那小的可怜的鞭炮,在“二雷子”升天之时,也扔过去瞎凑热闹,这样的现象绝对不少吧! 接着而来的就是除夕了。家家门外贴上红红的,迎接新春的到来。在快到12点时,家家都点起了鞭炮,鞭炮声震耳欲聋,为新年增加了新气象。除夕夜家家灯火通明,从不间断,直到凌晨六点,似乎还不尽兴。

正月初一静的让人害怕,这宁静似乎是想告诉我们:没有今日的宁静,哪能显出昨日的热闹?小孩子们起来了,拾昨夜没有点燃的爆竹。这天,小孩子们是高兴了,因为他们可以去磕头,有人会说:“磕头有什么好?”但这哪能是重点呢?哪个小孩子不想要压岁钱呢?

初七来临,要送火神了。小孩子们都拿着用高粱桔、稻草等东西绑成的火把,上面还插着小鞭炮。他们聚在一起,三五成群,一路有说有笑,给这寂静的麦田增添了几分趣味。就要到头了,火把里的鞭炮霎时间全部响了起来,好生热闹。到了头,把火把仍在火堆里,燃起熊熊大火。

元宵节来临,又一个春节的高潮来到了我们的身旁。晚上,孩子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打着灯笼,东家窜了西家窜,可是要窜够八家呢!这天还要吃元宵,那可是我最喜欢吃的东西之一。我哪年吃不了一碗?不过,属核桃味的我最喜欢吃。

一眨眼,春节过去了,正月十六到了,大人照常工作,小孩照常上学。我们农村虽没有城市条件好,但我们的春节也一样有声有色!

济宁家乡的民俗作文题目【二】

我的家乡过春节时有很多习俗,现在我就给你们介绍一下好吗?每年到了要过年的这一个月,就成为腊月。到了腊月就要过年了,遇到的任何一个节气都和过年有关系。

腊月初八的这一天,就是喝腊八粥的日子了。这一天每家都要做一种粥,而且都要在粥里放八样东西,有红豆、绿豆、江米、麦仁、黑米、莲子和百合,还有好吃的葡萄干,熬出来的粥稠稠的、甜甜的,好吃极了!不但要喝粥,每家还要泡腊八蒜呢!听奶奶说,喝了腊八粥就要花钱准备年货了。

还有到了大年三十这一天,要贴红红的和放长长的鞭炮。知道为什么要贴对联、放鞭炮吗?这有一个传说故事。传说,有一个叫“年”的头生独角、凶猛异常的怪兽,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就要出来捣乱,夺走了很多人的性命。当它最害怕声、光和红颜色。一天晚上,“年”又出来吃人了,他在一家人门口看见这家人正在用竹子搭起的火堆取暖,燃烧的竹子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把“年”给吓跑了,人们兴高采烈地欢呼起来。这就是过年贴对联、放鞭炮的习俗。

这就是我的家乡过年时有趣的习俗。

济宁家乡的民俗作文题目【三】

南池公园

南池公园位于济宁市中区小南门外西南约一华里,原名“古南池”,即王母阁湖,系唐代开元、天宝年间(公元713年——756年)南池遗址,盛唐时即为游览胜地。古代“济宁八景”之一的“南池荷净”即指州城下的南池美景。

唐代诗人杜甫于开元二十五年驻足济宁期间,畅游南池,留下诸多诗篇,其中以《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诗流传最广。曾留下了“晚凉看洗马,森木乱鸣蝉”的诗句。康熙和乾隆皇帝南巡时亦曾为南池赋诗题字。地以人名,池因诗传,“南池”名留于世,千载不衰。

现在的南池景区重建于2010年6月,重修后的南池公园景点有王母阁楼、古南池、南池桥、南池荷净、晚凉亭、九龙叠水等12处,阁坊叠起,森木幽幽,奇花异草,美不胜收。

湖水四周,现代化的建筑一座座拔地而起。可以说是城中有湖,湖中有……波光粼粼,杨柳依依。荷叶田田,芳草萋萋。游人三三两两,或行或坐,吹徐徐凉风,听枝头蝉鸣,闻洞箫悠扬,享盛世安康,真是其乐无穷。

济宁家乡的民俗作文题目【四】

每到中秋节,我们一家三口都要到奶奶家吃月饼,然后去公园赏月。

记得一次,奶奶给我们准备了许多月饼,有豆沙馅的,有牛肉馅的,有凤梨馅的……看得我直流口水,我飞快地拿起刀和叉,左右开弓,不一会儿我的两个腮帮子鼓鼓的,像两个小气球。没过多久,一盘月饼就被“消灭”光了。

还记得一次,我们一家三口在日湖公园赏月,那次的日湖公园与众不同,有儿童、有大学生、有成年人、还有老爷爷、老奶奶,都聚集在日湖公园里赏月。我抬头望去,“啊!”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月亮真是皎洁明亮,像可口的月饼,又像王母娘娘的瑶台镜,还像白玉盘。真是美丽极了!看着看着,我不禁吟起了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啊,中秋节既能吃月饼,又能赏月,我好喜欢!

济宁家乡的民俗作文题目【五】

端午节有许多的习俗,如吃棕子、赛龙舟等。在我妈妈的故乡——三明就有一种“插茱萸”的习俗。

茱萸是一种草,它细细长长的,又是绿油油的。每到端午节,当地的老人们就会在自家的每一个门的两旁都插上一秼茱萸,以求神灵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见外公搬来一节长梯,在门的旁边(门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秼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词,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细找这门边的裂缝,等到找到了裂缝之后,再把那一秼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来。

我们和外公在远处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门上被我们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风徐徐吹过,门旁的茱萸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身体,好像笑这对我们说“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端午节习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随这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少人会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议:大家要保持这种习俗把古老又悠久的习俗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济宁家乡的民俗作文题目【六】

“第四届闽南民俗文化表演”在同安区举行!我和爸爸、妈妈匆匆忙忙地赶到了体育场——表演场地。

舞台上,六十多岁的爷爷 、奶奶 跳起了欢快的车鼓弄,唱起了动听的南音;年轻的阿姨 转起了一百多个的呼啦圈;10岁的丁丁表演了优雅的柔术……其中,我最喜欢的是10岁的.可可那精彩的独轮车表演。

如此艰难的“独轮车技”都能学会了,那可可还有什么不会的呢?瞧:她拿起了一根绳子,要干嘛呢?原来,她要骑着独轮车跳绳!她的脚十分了得,又没涂胶水,可是一直就“粘”着独轮车—— 一边甩绳,一边夹起独轮车跳。

“1、2、3、……”我不由得开始数数,10秒钟竟跳了25下,实在是厉害!

不过,精彩的还在后头,她又拿了几个小路障,就地排得紧密。

只见她“刷”地一下,前后仅用几秒钟,马上就绕过了所有的路障,就到了另一边!接下来,她拿了八个饭碗,把一个碗放到了脚上,一踢,饭碗就完完整整地顶在了头上。

可是,当她顶起第三只碗的时候, “啪”的一声,不听话的碗摔到了地上。

大家睁圆双眼,嘴巴成了个大“O”。

“啪啪啪……”有一位观众看见可可开心的表情立马变得暗淡下来,便带头鼓起掌来。

接着,掌声雷动——这是一个个观众地真心鼓励!看:可可恢复了自信,双眼噙着泪花,骑上独轮车又开始了表演。

“有志者事竟成!”剩下的五个碗都稳稳当当地顶在了可可的头上,她又赢得了一阵阵喝彩!

“闽南文化表演”真有趣!它不仅让我目睹了表演者精湛的演技,还让我知道了更多的闽南文化……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