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也知道“习惯性防卫”这个词,但在自己的思想中,只知道把它运用在和双方沟通时,当我和别人意见想左,而他又比较激动时,我就有可能会和他说:“你现在的状态就是在习惯性防卫。”但只要把场景稍微变化一下,自己就不会想到,就好比成甲老师在书中举例的迟到后的习惯性防卫,这自己以前就没有想到过,在这个场景中,也有习惯性防卫在作祟。真的是把学到的知识做到了一个萝卜一个坑,当时在学到一个知识的时候完全没有想着去举一反三。以使自己陷入了一种固定思维的模式。成甲老师说学习临界知识,第一个所要具备的心态是建立绿灯思维,我个人感觉成甲老师的所说的绿灯思维,和就事论事意义上差不多,不知道我理解上是不是有误,这点还希望成甲老师能指点一下。
第二个需要具备的心态是以慢为快,在这点上我深有感触,我在得到上订阅了5个专栏,微信中还有好几个每天必读的公众号,所以,自身就会感觉非常的焦虑,恨不得这个专栏结束,立马开始下一个专栏的阅读。但这样的状态持续一段时间后,自己回顾时,发现自己什么也没有得到。这时,自己才有些开窍,领悟到自己“绝对”要使用成甲老师所说的“结硬寨,打呆仗”,不能一味为了学而学,以为自己知道,但其实不知道。
预期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大额开销可以根据时间段投放对应的债券型基金。长期持有的可以考虑股票型基金,简七尤其推荐股指基金。
但无论选择哪款基金,都要记得,投资一定是有风险的。
这个技巧与前面提到的记录是一脉相承的。当你的记录积累越来越多,你就有了可供定期回顾的资源。回顾是一个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回顾过去能够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看到更多事件后面的本质。比如“吃亏是福”,当前看可能是不合算的,但是过一段时间,当你再回首,就会发现自己的'付出有了回报。
回顾可以分为几个层次进行,比如每周回顾,每月回顾,每年回顾,多年回顾等等。短期回顾让你看到微观层面的问题,长期回顾则更能够直达事情的本质和根源。
已经介绍了两个技巧,这里插入一个软件推荐——印象笔记(为知笔记、有道云笔记等工具均可。这些APP可以帮助你实时记录声音、图片、微信、文字等等,而且自带各种记录模板可供选择。所有数据随时随地汇聚一处,这简直是太棒了!
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于我刚好是一场及时雨。来的太早,自己体会不深;来的太晚,就会是浪费时间。以前只知道要学以致用,但现在更知道的是,在学以致用后面,还跟着一句话,叫“反思不止”!
看完了金钱的书,下一本该调调心性了——
《行动瑜伽》。
读完《好好学习》最大的收获是认识到了反思的重要性。反思这个道理小时候就在听,但小时候哪懂这里面所具备的含义。而直到了去年,在罗辑思维遇见李笑来老师,看了《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后,才对反思这一从小到大听了无数遍的道理有一点点的感触。而后来在订阅了笑来老师在得到的专栏,笑来老师在讲元认知能力时,说反思是刻意训练元认知能力最高效的手段时,才真正的开始重视这个道理。
但自己开始写每日反思,那也是20xx年xx月xx号才开始的事了。而自己也只是写到xx月xx号后就停更了,在写的这两个月也是时不时的三天捕鱼两天晒网。到昨天在给自己日程本上写每日事项时,都差点不想写反思这一项任务了,但最后还是把它加了上去。现在回头看自己的每日反思就是在写流水账,而且这流水账还是一个套公式的流水账:“琢磨一下自己的想法有没有逻辑谬误?琢磨一下自己的想法从何而来?又缘何走了那么个思路?有没有其他可能的思考结果?琢磨一下自己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琢磨一下那些影响因素究竟有没有根基,有没有道理?”
但现在看完成甲老师的书后,发现自己现在正在走的这一小段路程,其实都是别人已经走过的路,别人都是如此挣扎着走下来的,那自己又那来的脸面轻言放弃呢!尤其是在练完这一项功夫后,好处还如此之多:
(1)反思帮助我们发现知识的误区;
(2)反思可以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
(3)反思可以督促我们检查学到的新知识是否用了起来。
而且成甲老师在书中还给出了训练反思能力的`三个方法,这就更使得我有动力去做这件事了。同时我发现,以成甲老师所说的方法去践行反思这一道理时,真的不会怕没有东西可写,真的是生活中处处是自己值得写的事,也体会到了,为什么成甲老师每天的反思晨修都需要2~3个小时的时间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