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真的很便宜。雪中得炭,雨中有伞。饿时有一碗能够充饥的饭,冷时有一件可以御寒的\'衣,生病时有人精心照料,那就是莫大的幸福。
这也使我经常想起童年的往事。那时候,一根二毛钱的水果冰棍就甜透了我的心。一件地摊上买的塑料发夹竟让我爱不释手。三毛钱一小碟的凉粉,酸辣可口,我舍不得一下吃完,便慢慢地一点点地品味,真是开心无比。有一次在床下意外发现了一毛钱,我买了两粒花生糖跟弟弟分吃,一份快乐就变成了两份快乐,至今记忆犹新。小时候最喜欢过年,穿上妈妈做的新衣裳,兜里装着瓜子、糖果,就觉得快乐无比。原来,这就是幸福。心理欲求越小,幸福指数越高。
幸福真的很便宜。房子够住就行,钱够花就行。衣服够穿就行。工作开心就行。父母健在就行,亲人平安就行。一句话,最幸福的生活其实就是最平常的生活。一个人,想吃什么就买什么,想玩什么就去玩。有小小蜗居可以栖身,有二三知己可以小聚,家中有花鸟鱼虫可以怡情,枕边有音乐书籍可以养性。白天认真地去工作。晚上平静地进入梦乡,这就是极大的幸福。
幸福真的很便宜。只要拥有一颗知足常乐的心,幸福就会陪伴着你。
亲们,拥有一颗积极向上那个的心是快乐的,可是千万别忘了一路上的美丽风景,开心幸福最要!
农夫把金斧子拿回去,换了许多米,分给了很多穷困的人家。
后来一个财主知道这件事后,赶快跑到河边,把自己的斧头丢进河里然后大哭起来,忽然,一位老人出现在他面前,老人跳进河里,捞出一把金斧子,说:“这是你的斧子吗? ”财主一把枪过斧子说:“ 这是我的斧子。”老人说:“你是一个贪财的小人。 ”老人说完就不见了,金斧子也变成了一滩泥,哎!财主说:“ 真是偷鸡不成,倒失把米。”
现在,财主走到哪儿,就回被被人嘲笑
有一种分寸,需要我们把握,这种分寸来源于人类的道德,告戒我们不能触犯道德的底线;有一种分寸需要我们把握,这种分寸来源于国家法律的规范,规定我们不能触犯法律准则;有一种分寸需要我们把握,这种分寸来源于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把握分寸,就是要我们以小心谨慎的态度思考社会,面对人生。
与他人相处,行事处世,要把握分寸,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当刘备寄于曹操篱下的时候,每天只是在菜园种菜,在田中小憩,给别人一种胸无大志碌碌无为的形象。这样,终于使曹操放松对他戒备。后来,刘备借口平定地方叛乱,请求曹操给他一支人马,趁机逃走。试想,如果刘备没有一定带兵打仗能力,曹操能给他军队吗?如果刘备不是隐藏了自己的大志向,曹操能放松对他的戒备吗?刘备正是把握好分寸,拿捏得当,时刻小心谨慎,才会有日后的的蜀国。反观关羽,心高气傲,在行事处世上把握不当,傲慢无礼,会见东吴使节竟然动了***念,以至客观上破坏了孙留联盟,最后自己败走麦城,身死人手,毁英名于一旦。所以,在分寸的把握上,需要时刻警惕,用心面队,认真把握。
时刻提醒自己,把握分寸,不能越过。一代名臣李斯,在面对赵高的压迫与利诱下,不能在百官面前揭露其篡改圣旨的阴谋,竟然与他同流合污,***害忠良,自己最终也被处以腰斩。李斯的下场,正说明在原则和利益的面前,如果把握不住分寸,不仅仅害了自己,更能乱国害民。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在金钱和美女面前,没有能把握分寸,贪污腐化,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可见,在权力和利益的诱惑面前,我们要把握好分寸,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会坠入万劫不覆的深渊之中。
做人难,处世难。可是,如果我们把握好分寸,不论和他人相处,还是自己独处,只要我们不因为强权压迫或者诱惑而失去分寸,不迷失自己,有自己的原则,有做人的底线,我们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那么,做人处世何难之有哉?
把握分寸,将社会责任置于脑海中,勇敢地前行在人生的道路上。
把握分寸,将法律铭记于心中,拒绝各种违法利益的诱惑。
把握分寸,将天地乾坤扛在肩头,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
把握分寸,在举手投足间!世界是五彩缤纷的,观看全世界永远会是我们人生路上前进的动力。学会把握分寸,才能有所看,看人世间美丽的风景,看世界耀眼的光明。
把握分寸,才能看到生活的精彩。日子如潺潺的流水平淡地流淌。芸芸众生,大多数人都在过着枯燥平凡的每一天。然而,学着把握分寸,别总沮丧地盯着眼前无味的生活,来看看孩子们嬉笑玩乐的欢欣;学着把握分寸,别总泄气的独对繁忙的工作,来看看运动场上的年轻人们朝气与活力;学着把握分寸,别总麻木地凝视着琐碎的事情,来看看情侣们相依相偎着遥望日落的温馨……
把握分寸,才能看到成功的曙光。失败的可怕在于它善于击垮人的意志力。面对挫折的时候,请抬起头来,学着把握分寸,想想比尔盖茨额上的汗水,想象他工作至深夜马不停蹄的毅力;学着把握分寸,想刘璇在平衡木上优美的身姿,想象她那粗糙如农夫的手中蕴含的艰辛;学着把握分寸,想想施利华获得“泰国寸大优秀企业家”时灿烂的笑,想想他烈日下坚持在街头兜售三文治的执着……每一个成功的事的背后总有着失败与困难的磨炼,而正因为他们懂得把握分寸,他们总能目睹胜利的曙光,他们知道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如何把握分寸才能奖希望化为一股力量的源泉,然后,助自己一路飞跑!所以,他们总是有辉煌!
把握分寸,才能看到人生的风浪。上帝是公平的,他把世人放在相同的一片海上,让人们面对同样凶险的浪涛。人,没有平顺的一辈子。当我们站在人生某个小小的山头上时,请把握分寸,别让巨大的荣誉轻易地摧毁成功。学着把握分寸,看那些身无分文四处流浪的肮汉;学着把握分寸,看那些失败后自甘堕落的弱者;学着把握分寸,看那些金银满宝却在金融风暴中一无所有的富翁;学着把握分寸,看那些分光过后锒铛入狱的腐败干部……失败隐藏在阴暗的角落,随时随地给你致命的打击。身居高处时,我们应该懂得把握分寸,看清人生大起大落的风浪,然后保持着警惕和努力!
微妙而复杂的一生,我们总在无规则地循环,学会把握分寸,才能看大自然的神奇和壮丽;学会把握分寸,才能看历史长河的起伏和雄奇;学会把握分寸,才能看社会洪流的激越和热情……
对金先生这番话,笔者起初不大以为然,甚至有些愤愤然——世界上没有跟钱有仇的人,谁不爱钱?谁离开钱能活命?如果说老外艺术家不爱钱,那些天价艺术品,那些五花八门的画商、画廊、经纪人、拍卖公司……是谁发明的?如果画家都不要钱不卖画,那些画廊、拍卖公司岂不早就关门了?那些画商、经纪人岂不早就饿死了?再说了,外国即便有不爱钱的画家,也是因为他们不缺钱,别墅住着,汽车开着……中国画家爱钱,是因为我们穷怕了,穷够了。穷则思变,穷则思富,人之常情,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但是,当冷静下来再仔细咂摸金先生的“逆耳之言”时,笔者的愤怒渐渐消退了——人家批评的没错啊!罗列的现象也完全是我们美术界的事实。再细想想,其实金先生还没说全,当代某些中国书画家早已经拥有了票子、房子、车子,但仍然“疯狂地追逐金钱”,甚至不惜“流水作业”“批量生产”,丢人啊!
毋庸讳言,我们的确是穷人乍富,好不容易有了发财的机会,心态失衡可以理解,爱钱也没有错,但是要成为真正的艺术家,成为大师,确实就不应按普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仅仅把攫取金钱、获得物质享受作为“最高理想”和“终极目标”。因为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追求,思想境界庸俗,人格低下,其作品必定很难达到陶冶心灵、美化生活、匡正世风、流传后世的高度和水平;而一个国家的艺术界,如果整体沉溺在追逐金钱、满足物欲、铜臭弥漫的状况里,就确实是严重的病态了,如不痛下决心根治,最终必然要遭到国际社会以及子孙后代的鄙夷、嘲笑、批判和唾弃。
一方面,艺术家也是肉身凡胎,不可能完全抵御金钱物质的诱惑;另一方面,纯粹的艺术创作又天然排斥“唯利是图”“金钱挂帅”。那么,艺术家究竟应该如何正确、妥善地处理艺术与金钱的关系呢?
笔者认为,无论在何种背景、何种条件下,要求艺术家人人做到“重义轻利”或“重艺轻利”都是不现实的,但是如果在艺术界遵循“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原则,提倡“重利重义”“重利重艺”,号召艺术家“爱钱不忘爱艺术”“爱钱更要爱艺术”,应该是既符合人性又切实可行的措施。
“重利重义”“重利重艺”,即是对待金钱与艺术二者并重,互不矛盾,互不排斥。具体到书画家个人,可以聪明,但不可以精明;可以经商,但不可以做商人。书画家与购藏者是特殊的买卖关系,出售的作品一定要物有所值,性价比合理,即让顾客花钱买到好东西。在这方面,许多中国古代艺术家做出了正面榜样,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就是一个突出的.范例——他痴迷艺术,甚至弃官从艺,作书作画精益求精,水平登峰造极,但他也绝不讳言自己爱钱。在那篇著名的《润格》中,郑板桥不仅开列出真金白银的书画价码,还特别强调“要现钱”。实践证明,顾客掏钱买了郑板桥的书画,无论在当时,还是留传给子孙后代,没有一个人是吃亏上当的。
郑板桥重利,但更重义。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时候,郑板桥毅然选择“舍利取义”——他曾郑重宣布自己的画是“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农夫乃为天地间第一等人”。普通劳动阶层的朋友虽然少钱或没钱,但如果真心喜欢他的字画,他不仅绝不再坚持“大幅×两、小幅×两”,还经常无偿赠送。
当代画家吴冠中先生是爱艺术胜过爱金钱的典型——他在物质享受面前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清高和淡泊,尽管作品价值连城,名声如日中天,却甘愿终生布衣蔬食,居旧屋陋室,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地画画、写文章,绝对堪称金兑庭先生所说的“对艺术无比虔诚敬畏”“一心一意在做自己内心里的事情”的“纯粹”艺术家。
但愿我们中国艺术界里少一些“疯狂地丢了魂一样地追逐金钱、房子、名车”的人,多一些郑板桥、吴冠中这样“爱钱更爱艺术”或“爱艺术胜过爱金钱”的艺术家。
曹雪芹先生“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留给我们一个红楼幻梦,而我在大观园里游荡、徘徊,空发出感叹,不为“宝钗合婚,黛玉归魂”的悲剧结局,不为金陵十二钗的悲惨下场,只为两个小人物的两种结局。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皆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在大观园形形色色诸多人物中,晴雯虽着墨不多,出现时间不长,但她恐怕是不引人注目都不可能。作为宝玉房内四大丫环之一,她锋芒毕露,不仅因为她非同一般的美貌,更是她的`待人接物的方式。小丫环偷东西,就连平儿这个不在宝玉房内的人也懂得息事宁人,照顾大家颜面,偏偏妥善处理后,尚处重病中的晴雯一得知,也不管任何人(包括宝玉的劝阻,坚持揭露并把小丫环赶走。有人说她刻薄,说她倚大欺小,但其实她只是恨铁不成钢啊!处在卑贱的地位,她却嫉恶如仇,她希望她的姐妹们能够洁身自好,不要落人话柄。她的本意是好的,只是采取如此极端偏激的方式,让自己病上加病,又平添园中多少双敌意的眼睛。
最后在大观园的检查中,不就有人在王夫人耳边多说几句,“就看不惯她那荡样”,“穿红抹绿,这是给谁看啊!”王夫人是以晴雯太过美丽、举止不端的罪名将她赶出园,但若不是她平时待人处世太过偏激,太过直接,不顾别人颜面对做法,又怎会招致最终落得个虚名悲惨死去的结局?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同为宝玉房内四大丫环之一的袭人,与晴雯却是另一个极端。袭人做事举止得当,待人处事总是谦恭有分寸,无论对贾母,对宝玉,对园内众位小姐,甚至对下面的小丫环,她总是处处为别人考虑,因此就连王夫人也对她另眼相看,放心让她伺候宝玉。在那次大观园的抄检中,也正是她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她免遭。
只是,她谦卑太过以致没有自己的原则。宝玉出家后,她下定决心终身守节,却因没有名分而不能得偿如愿。她决意殉死,念及贾府的恩情,她不想给贾府添乱;到哥哥家中,想到哥哥对自己的好,不忍添愁;等到嫁人后,又因在新婚之夜新郎对自己的好不忍让他人财两空。最后就这样过完一生。我不知她是否会幸福,是否会想起自己当日的誓言而痛心不已。
悲晴雯,待人太过尖锐以致丧命;叹袭人,待人太过圆滑以致失去自我。她们都没有把握好一个“分寸”,以让自己安然无事又能保持自我。这是两种不同的悲剧,其根源却是一样,让人叹惋,让人深思。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