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16年5月才在国内第1次印刷出版的新书,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拿到豆瓣8.5分的高评分。
1、检视阅读——本书架构
1.1 整 体
本书是一本自我管理类的工具书,没有过多的理论介绍,更多强调实践运用,以作者的个人经历以及一些成功案例来讲述习惯养成的阶段、步骤、重点及注意事项等,本书内容简小精悍,却干货满满,值得每位读者去践行。
1.2 结 构
本书可归纳为两大部分“理念篇”与“方法篇”
2、拆解一本书—抓住核心
2.1 习 惯
2.1.1 将重复的行动自动化的过程。
即:由有意识到无意识。
2.1.2 本质——复利
重复一个小行动,长期积累会产生爆发式的惊人效果。
2.1.3 阻力——习惯引力
(1人性的弱点(原罪:对抗新变化、维持现状
(2类似于发射火箭的过程
“火箭升空的最初几分钟、几公里耗费的能量远远高于后来几天、几十万公里所耗费的能量,一旦穿过大气层,摆脱地心引力的影响,火箭只需要很少的能量在太空中前进。”
2.1.4 种类不同,培养习惯的时间也不同
2.2 习 惯 养 成
2.2.1 培养习惯的农业眼光
(1播下不同生长周期的种子,以获得丰富的果实;
(2不同生习惯长周期,即:短期习惯、中期习惯、长期习惯。
2.2.2 用N项习惯清单——建立“年度计划”
(1N项习惯清单:从六大方面建立,如:身体、素质、社交、家庭、工作、兴趣。
(2填写“习惯年度计划”
2.3 行为习惯—三阶段(1个月
每天行动、持续30天
阶段一:反抗期(第1~7天
特点:困难重重、很想放弃
关键:撑下去
原则:
1、只培养一种习惯;
2、行动规则越简单越好;
3、忽略行动的数量与质量;
对策:
1、以婴儿学步的方式进行
(1降低标准
(2从一项小行动开始
2、简单记录
(1忌讳过于繁琐
(2每天记录
阶段二:不稳定期(第8~21天
特点:容易受到环境影响
关键:建立习惯机制
对策:
1、模式化
(1恢复原计划的标准
(2固定(时间、地点、内容
2、设定例外规则——应对突发事件
(1活用“婴儿学步”的标准;
(2补偿,如:第二天弥补等;
(3设定特别的日子,如:每周可中断一次等。
3、设定持续开关
功能
糖果型-产生快感
惩罚型-回避痛苦
阶段三:倦怠期(第22~30天
特点:提不起劲、感到厌烦
关键:加上变化
对策:
1、加上变化
(1改变(时间、地点、形式
(2使用“持续开关”
2、计划下一项习惯
(1从已经拟定的“一年习惯清单”中挑选;
(2定期检查“一年习惯清单”的优先级;
(3拟定之后不执行
学校是我们学习的天堂,学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这里也是文明的圣地,文明时时刻刻都在我们心中。
我,湖北省枣阳市第三实验小学四(4班的一名普通小学生,在学校举行的“文明在我心中”活动中,被评为“文明小卫士”。
我每天去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垃圾桶内的废纸、塑料袋等倒进垃圾箱里去,好让同学们再往里面扔。倒完垃圾后,我又来打扫教室,我用塑料袋把地上的纸装起来,放进桶里,再把桌椅摆齐。这时,同学们也陆续来了,他们有的抢扫帚扫地,有的擦黑板,还有的倒垃圾,个个有说有笑。
一天早上,我依旧在楼梯道捡垃圾,正当我走到三楼时,迎面走来了一位大哥哥,把嘴里吃的泡泡糖随口吐在了地上,我见了连忙跑了过去,拦住那位大哥哥,说道:“大哥哥,你不应该这么做!”“我这么做怎么了,你管不着。”我说:“请赶快把泡泡糖捡起来。”他说:“你算老几。想让我捡,哼,没门!”我反驳道:“大哥哥,如果我们学校每一个人都像你一样,那么你想想我们的校园会怎么样呢?”他看我一本正经的样子,口气也缓和了一些,说:“嗯,有那么一丁点儿道理,好吧,我认了。”他用手捡起了泡泡糖,扔进了垃圾桶里。这时,有一位老师正好经过这里,夸我说:“你做得真好!”我摸了摸头笑了。
每当我看到我胳膊上的文明徽章,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令我惭愧的事来。那次我在校门口买了一支新钢笔,拆开包装袋,便顺手把塑料袋扔到了地上,正当我美滋滋地欣赏着钢笔时,一瞬间,我看见了它——鲜艳的徽章,脸不由得红了,赶紧弯腰捡起那个袋子。那红艳艳的徽章,时刻跟随着我,鞭策着我,让我离文明更近,更近……
在我们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我们学校被评为“十佳文明校园”的光荣称号,这是我们的骄傲和自豪。
文明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会不经意地流露它,有时文明离我们有几十公分的距离,有时可能只有十几公分的宽度,又有时就只有一张纸的厚度,就看你愿不愿走近它。文明在我心中,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为建立和谐家园作出自己的贡献。
核心内容
独特观点:把“坚持”这件事本身也变成一种习惯,任何习惯就都能培养。
第一、坚持不下去的真相
第二、习惯坚持的三种类型和三个阶段;
第三、坚持下去的其他技巧

第一、坚持不下去的真相
1.习惯引力
所谓习惯引力,是指身体保持在固定的状态会感受比较舒适,发生变化则被视为是一种威胁。
每个人都受习惯引力的影响,让身体天然有“对抗新变化、维持现状的倾向”的倾向。
2.习惯引力的两个功能
抵抗新变化:若要将某项行动转化为习惯的话,必须克服习惯引力;
维持现状:一旦突破前一个阶段的习惯引力的阻碍,养成习惯后,大脑就会把这种行为认为是日常功能,就会拼命地维持这种行为。
第二、习惯坚持的三个种类型和三个阶段
1.习惯的三种类型
行为习惯:指动动手就可以做到的\'习惯,比如写、整理家务等。
一般一个月左右就能养成。
身体习惯:是指要让整个身体发生变化的习惯,比如减肥、早睡早起等。
可能需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
思考习惯:指像创意思维、批判性思考能力等习惯。
这种习惯养成需要更长时间,可能半年,甚至一年两年才能培养起来。
举例:“21天培养习惯”这个方法为什么有的人适用?有的人不适用?
2.培养习惯的第一个阶段,反抗期(一般1-7天
症状:身体抗拒改变,只有三分钟热度
反抗期最容易失败,是因为“习惯引力”在作祟,你想改变可是你的身体在抗拒。
对策一:以“婴儿学步”开始
“婴儿学步”是指像小宝宝学走路那样,从小目标做起。
让要改变的行为对身体的影响尽量减小。跟之前节目《微习惯》中介绍的方法是一样的,
不过本书给了我们全新的启发,微小的习惯培养,更重要的是用在身体反抗期。
比如5分钟整理,阅读15分钟;读两页书,写一页日记等微小习惯做起。
对策二:简单记录
就是把培养习惯的过程刻意地记录下来。
记录其实是调动理性的力量,去消除“随意”的感觉,客观的掌握事实,让自己和身体的习惯引力更有效的做斗争。
比如记录每天读了多少书,减肥期间每天吃了多少食物等等
3.培养习惯的第二个阶段,不稳定期(一般8-21天
度过身体反抗期之后,身体慢慢就接受了这个新习惯,接下来就要提高习惯培养的强度,而这时习惯引力又开始阻碍我们,从而进入第二个阶段。
症状:因各种突发事件导致失败,半途而废。
要度过不稳定期,就要增强身体养成习惯的稳定性,建立能够持续的机制。
对策一:让行为模式化
就是把想要培养的习惯尽可能弄成固定的模式,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行为。
比如读书习惯,固定在每天晚上8点。
对策二:设置例外规则
先假设可能发生的例外状况,也就能提前考虑好应对措施,让计划保持弹性。
比如加班晚了,在路上听一段《每天听本书》来代替每天8点的读书计划。
对策三:引入奖惩机制
进一步从外部的环节来强化前两个对策,“行为模式”和“设定例外规则”,加强对身体
不稳定期的支撑作用。
比如实现了连续七天的读书目标,给自己买个礼物奖励自己,如果没达到就罚自己做
30个俯卧撑。
4.培养习惯的第三个阶段,倦怠期(一般22-30天
症状:提不起劲,感到厌烦而前功尽弃。
克服倦怠期,需要“玩点新花样”,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变化
对策一:添加新变化
一件事情重复做,做久了肯定很厌烦,人都有喜新厌旧的毛病。所以要主动给自己添加
变化。
案例:日本著名相扑选手贵乃花,成功减肥的方法。
对策二:计划新习惯
在倦怠期,计划下一项习惯就是为了建立习惯的连贯性,就像通关打游戏一样,提出一
个新目标和新愿景,有助于你把这个习惯坚持下去的。
第三、坚持下去的其他技巧
1.每次只培养一个习惯
不要同时培养多个习惯,比如运动或者控制饮食选其一,这样成功概率会提高。
2.习惯的行动规则是越简单越好
把一个复杂的习惯拆成一些简单的习惯来培养,行动越简单才越好坚持。
3.不要太在意结果
注重习惯培养各个阶段的节奏。
在《习惯的养成与改变》这本书中,作者王晓春老师认真的解释了习惯这个概念。所谓真实的习惯,是指“诚于衷而形于外”的表里如一的习惯,是指非常稳定的、几乎自动化的、无须假以思索的习惯。这种习惯,不大可能完全是靠权威要求和外部训练形成的。它往往是“培养”“养成”“生成”“预设”等各种因素互动、整合,最后形成的一个结果。它是化合物,或者换个说法,它是一种人的遗传信息与早期教育、学校训练共频的现象。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学校的行为训练恰好和学生的个性特点、家庭教育倾向发生了共频共振,那就能够形成教师希望得到的习惯,反之就不能。你的训练不能引起学生灵魂深处的共鸣,他就只好在表面行为上顺从,或者干脆就反抗。
读到这里,我心中升起了一丝释然。以前总是觉得自己的教育很可悲,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就被要求要每天按时完成家庭作业,这个要求一直持续到了高中,甚至大学。按理说一个要求持续了这么长时间,总能形成学生的习惯了,但是总有一部分学生会忘了做作业,甚至总有一部分学生拒绝做作业。而手机这么一个他们接触不久的事物却轻而易举地让他们养成了每天给手机充电的习惯。甚至这个习惯有可能会持续终身。
从前的我不明所以,现在弄清楚了习惯是怎么养成的,我才弄清楚其中的关键。要求学生每天做作业并不一定能与学生的个性特点、家庭教育倾向发生共频共振。反之,只会有极少数的学生发自内心的愿意做这件事情,所以想要让自觉按时完成作业变成一种习惯简直是难上加难。而手机内或者说互联网上信息量极其庞大,其中总有信息能轻易引起学生灵魂深处的共鸣,所以,使用手机就能非常轻易地变成他们的\'习惯。
所以,做为教师的我们,该干什么干什么,但要放弃幻想。尽管去创定和执行适当的规则,但不要打着“培养习惯”的旗号,也不要幻想这些东西一定能内化为学生的真实习惯。能形成良好的习惯,很好;不能,我们也不必焦虑,因为这并不是我们所能完全掌控的。我们不要患上“习惯培养强迫症”,徒然给自己增加心理负担,失败连连。我们的任务只是积极提供各种情境帮助和指导学生成长。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哪些是好习惯,哪些是不好的习惯,至于他们能形成哪些具体的习惯,不是我们可以决定的。
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强大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生,可以主宰人的命运、未来。在青少年时期,必须养成一种优良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人一旦养成一种习惯,就会自觉地在习惯的轨道上运行,良好的习惯让你奔向远方,走向未来,终生受益,甚至改变命运。反之,则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你一辈子,甚至恶习膨胀,走上人生的歧途!
有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和鸡一样地啄食、嬉闹,它以鸡的习性生活着,成长着,它以为自己就是一只鸡。等这个鹰长大了,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在一起,养成了和鸡一样的生活习惯,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无济于事,最后主人把它带到了山顶,一把将鹰扔了出去,鹰像块石头一样掉下山去,慌乱中,鹰拼命地打开翅膀,终于又开始飞了起来!鹰变成了鸡习,难以起飞;鹰改变鸡习,拼命打开翅膀,回归鹰的习惯,重又展翅翱翔。习惯改变命运!
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则实验:在一个鱼缸里训练大鱼吃小鱼,大鱼在相对自由的鱼缸,面对一群小鱼,逐渐学会了吃小鱼的本领。后来在鱼缸内放置了一块透明的玻璃,大鱼透过玻璃看见隔开的小鱼猛的冲过去,结果被撞了回来,多次地冲撞之后,也就没了吃鱼的.***。实验人员把透明玻璃拿开,小鱼在大鱼的眼皮底下自由地飞跃,大鱼此时已没有了任何反映,再也不会吃小鱼了。为什么?习惯改变了,它变成了一条温顺、善良、和谐相处的大鱼!
可见,习惯的力量多么巨大。它主宰鹰的一生,主宰鱼的一生,何况不主宰人的一生呢?***同志在风雨如磐的年代养就了疾恶如仇、敢于斗争的习惯,把“我以外无所畏之,有之亦推之”的斗争精神种植在神经里,所以才能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鲁迅先生课桌上“早”字,形成了他不迟到、超过别人的习惯;我校杨令霞同学勤奋、认真、细心的习惯,铸造就了她高考状元的战绩。反面讲,小偷小摸的习惯,也会把人推向抢劫、盗窃的境地,恶习膨胀,会毁掉一生!
因此,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命运。必须在青少年时期养成一个优良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