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材料到论据
——例证法写作训练
【学习目标】
1、能指向鲜明地概述事例。
2、学会通过议论分析揭示事例与观点的必然联系。
3、在学习写作方法的同时,激发自身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话题】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感受,以“气节”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论述片段。
【写作导航】
一、审题:
1、说一说你所熟悉的关于气节的:
2、结合话题思考:哪些例子与此话题有关?此例什么地方体现了本话题?
3、找出你想到的例子的共同点,有一句话谈谈你对“气节”的理解。
二、例证法
(一)材料的选择:
(二)对事例的表述:
1、读下面文字,认真对比、分析素材与举例的差别,总结表述时对事例的处理方法。
【素材】
不为五斗米折腰
东晋诗人陶渊明在泽做县令时,有一次,郡里的督邮到彭泽检查公务。郡里派人送信给陶渊明,要求他做好迎接准备,也就是备好礼品,备好美食佳肴,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迎来送往。陶渊明气得将信撕得粉碎。他大声说:“我决不为小小县令的五斗米薪俸,就低声下气地向那家伙献殷勤?”说完,脱下官服,摘下官帽,交出官印,坐下来写了辞职书,辞官回家。
【举例】
南山之侧,清菊丛中,满腔浩然正气。
清流河畔,星月之下,一副铮铮铁骨。
当身为彭泽县令的陶潜被郡府命令“迎接”督邮时,他毅然做出决定:去官归隐。他将郡府的书信撕得粉碎,褪去官服,交出官印,一纸辞呈便离开了黑暗浑浊的官场,留下一句掷地有声的回音:不为五斗米折腰……
方法归纳:要使事例更好地为观点服务,应如何表述事例?
2、牛刀小试——从所给材料中选择一例,对体现观点的内容作指向鲜明的叙述。
(三)对事例的分析:
1、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论证中存在的问题:
【事例论证】
悠悠清溪,淡淡菊香。那悠扬的琴声,荡尽五柳先生心中的苦闷。
当年,陶氏家道已中落,陶渊明好不容易才得到一个彭泽县令的职务,常人一定认为他应该好好珍惜,当上级借考察之名来敲诈时,他可以剥削农民来贿赂上级,保住自己的官位,但他没有这样做。他愤然脱下官服,交上官印,石破天惊地喊出让后世钦佩不已的“不为五斗米折腰。”
所以,气节是人不可缺的'一种可贵的精神力量,我们要坚守气节。
【问题】
【我来修改】
方法总结:
2、课堂练习:
给你刚才写的事例表述加一个分析段:
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自己总结一下例证法的写作方法及应注意问题。
《从材料到论据——例证法写作训练》教案教学设计
从材料到论据
——例证法写作训练
【学习目标】
1、能指向鲜明地概述事例。
2、学会通过议论分析揭示事例与观点的必然联系。
3、在学习写作方法的同时,激发自身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话题】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感受,以“气节”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论述片段。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二、审题指导
1、说一说你所熟悉的关于气节的名言:
2、结合话题思考:哪些例子与此话题有关?此例什么地方体现了本话题?
3、找出你想到的例子的共同点,有一句话谈谈你对“气节”的理解。
三、关于例证法的写法
(一)材料的选择:
真实,与观点一致
(二)对事例的表述:
1、读学案上的文字,认真对比、分析素材与举例的差别,总结表述时对事例的处理方法。
思考:(1)哪些内容体现了观点?将其找出来。
(2)其他内容你打算怎么处理?
2、多媒体展示有问题的事例表述,大家共同修改。
3、牛刀小试——从所给材料中选择一例,对体现观点的内容作指向鲜明的叙述。
4、学生展示,师生共评,教师适当点评常用方法。
(三)对事例的分析:
1、读学案上的一段文字,找出论证中存在的问题:
2、学生修改,老师出示修改示例,进而总结实例分析的方法。
3、多媒体展示另一片段作示范,指导学生思考:
(1)画出文段中的关键词。
(2)思考作者是如何分析的?
(3)你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4、课堂练习:
(1)给你刚才写的事例表述加一个分析段:
(2)大家共同点评。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自己总结一下例证法的写作方法及应注意问题。
五、思维拓展引导
有大语文意识,多观察多体悟,勤思多练。
水,这种地球上的基本物资是多么的值得我们赞美啊!是她,孕育了大千世界,芸芸世生;是她,为生命提供能量,让生命能够存活;还是她,使生命继续发展,越来越兴旺,越来越发达。所以说,"水,是生命之源"毫不夸张。但,水是取舍不尽,用之不竭的吗?我们可以肯定的回答:不是的。虽然地球70、80%的面积被水覆盖,但97.55%的水是海水,既不能直接饮用也不能灌溉。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人类真正能利用的水还不到世界淡水总量的1%。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地球上可供饮用的水资源并不多。在中东所有资源中,最容易引起危机的是水,中东的水比石油贵。在我们中国水资源也十分匮乏。西部地区有许多地方,每人只有一杯水可供使用。
你们看到这些数字,是不是很惊讶!是啊,节约水资源迫在眉睫。那么,我来教给大家一些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方法:淘米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或浇草;洗衣服的水可以用来冲马桶;洗脸的水可以用来洗脚;洗头的水可以用来冲自行车……
我们在刷盘子的时候,要把水龙头拧小一点儿,刷完以后要把水龙头拧紧。
我相信大家也有一些节约用水的方法,我听大人们说,水资源还可以循环利用,比如:将排放的生活用水净化后可以浇灌城市道路两旁的花和树,还可以冲洗车辆等。
节约水资源,靠大家一起努力。
在一个发展迅速的国家,资源是不可缺少的,而有一些贪心的人,却滥用资源,导致排泄物多,又将工业水排入河流,可他们又曾知道这对人们,对水源,又造成了多大的伤害。
可能大家会说,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这些资源还有很多,数不尽数呢。据统计,人们如果还照现在的速度开发资源,中国的资源40年后将一无所有。到那时你们还会快乐吗?人们的贪心就是毁灭中国的罪魁祸首。
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开始。让我们改变你们,让中国改变世界。想一想四十年后中国的资源别采光,人们没有生活来源,移居国外,但国外生活水平有天太高,连自己都养不活,凭什么养活家人,到那时家破人亡,妻离子散。难道变成这样你们就幸福,开心吗?再想想没有被采光资源的四十年后,一家人走在幽静的小路上,说说话谈谈心,是一件多么惬意,令人向往的事呀!
是呀,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的家与国家才是最幸福的家园,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家园,被自己亲手毁掉。我身为一个中国人真是为你们感到惭愧和耻辱,难道你们不为这种行为感到脸红吗?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唯一的家园,我们应该好好爱护我们的地球妈妈,而不是去个人利益的字眼去敷衍它,伤害它。他总是无私的,默默地为人类服务,哺育着每一个生物。地球在叹息,大自然在呼唤:请人们节约资源。
就让我们一起来保护、节约资源,让自己的下一代平安的生存繁衍吧!
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是“三段论式”,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那么,设置分论点也可以从这三个角度来进行。
(一)、角度一:阐述内涵。几个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属性和思想意义的揭示与阐发,是作者对某一论题思索认识的结果。主要是回答类别和性质方面的问题。即:是什么? 例1中心论点:舍弃一些东西,人生会更加美好。
分论点:①舍弃,是寄情山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飘逸之风;
(诗仙李白生性自由、寄情山水、不同凡俗、遗风长留的事实)
②舍弃,是悠然心会、自得其乐的和谐之风;
(陶渊明放弃官场、回归田园、寄情山水、自得其乐的经历)
③舍弃,是重振旗鼓的豪迈之风。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挫而弥坚,重整旗鼓,复国雪耻的历程)
(诠释“舍弃”的内涵)
可以使用的句式:
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语+是(就是)??
例2 中心论点:要敢于到班门去弄斧
班门弄斧:在鲁班(古代有名的木匠)门前摆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分论点:① 班门弄斧,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
② 班门弄斧,是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
③ 班门弄斧,是一种永不言败的激情。
例3 中心论点:人要坚守良知
分论点:①坚守良知,就是坚守自己的一份理想。
(陈晓兰冒着生命危险揭露医药行业潜规则,她代表了这个社会核心价值的方向。② 坚守良知,就是坚守心中的正义,不向恶势力低头。
(中国人战争受害者索赔要求,日本律师团团长尾山宏 )
③坚守良知,就是敢于承担过错,减轻良心上的重负 。 )
(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首都华沙,于众目睽睽之下,扑通一声下跪,全世界为之大哗。 )
练一练 题目《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
原意:爬上这一座山,觉得那一座山更高。比喻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或环境不满意,老认为别的工作、别的环境更好。
中心论点:这山望着那山高
分论点:①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
②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③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进取开拓的精神;
④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
(阐释内涵)
(二)、角度二:即问一个“为什么” 分析原因,揭示作用、价值、地位。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即:为什么?
例1:中心论点:人要有意气
分论点:①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
②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
③人有意气才能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
可用格式:关键词+能(才能、就能)??
练一练中心论点:微笑是最美的符号。
分论点:①笑是最美的符号,它能化解人们之间的矛盾。
②微笑是最美的符号,它能安抚人受伤的心灵
③微笑是最美的符号,它能给人以自信,激起人们前进的火花。
(分析理由)
主要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通过用“为什么”来设问达成,在论述过程中,阐明几个并列的理由,证明应不应这样做。也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三)、角度三:提出策略。主要是回答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途径。这些具体措施和途径往往就是文章的分论点。 即:怎么样?
可用格式:关键词+需要??
1、 追问办法法
中心论点:学会欣赏别人
提炼:围绕“怎样学会欣赏别人”提出解决问题的三个具体做法(即三个分论点) 分论点: ①学会欣赏别人,需要自己有胸怀坦荡、虚怀若谷的作风;
②学会欣赏别人,需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并借鉴,不嫉妒贤能; ③学会欣赏别人需要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 追问结果法-----即问一个“会怎样”
中心论点:这山望着那山高
分论点:①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永不满足;
②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进取开拓;
③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力争上游。
小结:从“能带来怎样的结果”入手
可运用:??,才能??;会使??,能够??,可以??等等表示能带来好处或危害的连词。
练一练中心论点:把微笑作为名片
分论点:①把微笑作为名片,你的心情会格外舒畅;
②把微笑作为名片,别人的心情会充满阳光;
③把微笑作为每个人的名片,世界也会因之和谐。
(四)角色分解法(范围、职业、性别、地域)
论证中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似文章结构中的总分关系。
例如:中心论点:“关注你身边的人”,写三个分论点。
① 学会关注生活中平凡的人,看他们淡泊宁静的处世态度,让他陶冶我们年轻的心。 ② 学会关注生活中贫穷的人,看他们为维护尊严而坚挺的傲骨,我们会变得更坚强。 ③ 学会关注生活中成功的人,看他们为理想而拼搏洒下的汗水,会让我们更有斗志。
将不同人物(生熟、敌友、文武、仕隐、贫富、穷达、贵贱、智愚、成败、好坏、失意得意、悲观乐观)引入思考范围,讨论其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练一练 中心论点:“要懂得赏识”
① 赏识超出你的人,因为他提高你的目标。
②赏识反对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你的智慧。
四、课堂小结
1、分论点拟写的五种方法
类——是什么内涵阐释法
因——为什么 分析理由法
果——会怎样揭示结果法
法——怎么做探寻方法
谁——对象 角色分解法
2、分解中心论点时应注意:
①、分论点不宜过多,两三个、三四个即可,他们的内涵要与中心论点有本质的联系,把分论点内容总合起来要能揭示中心论点的基本方面和基本内涵。
②、分论点应从统一分类标准划分,他们之间在内容上不能重复和交叉。
③、分论点之间有时是并列关系,有时是递进关系,其排列应符合一定的逻辑顺序,不可随意放置。
④、分论点最要好以首括句形式放在段首,首句标目,段意明晰;各个分论点的句式如能一致更好,如不能一致,不必强求。
⑤、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字内。
⑥、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中心论点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⑦、几个分论点应尽量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个问题,重点解决其中一个问题。
3、分论点的表述注意的问题。
要求:扣得住、分得开、排得顺。
①、扣得住——所列的几个分论点应从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不能一个从“类”的角度,一个从“因”的角度,造成逻辑混乱。
②、分得开——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没有包容关系。这样能够使作文内容更充实。
③、排得顺——分论点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例如:人——集体——国家,物——人。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健康离不开水,人可以几天不进食,但是不可以几天不喝水。
你们知道吗?世界水日是哪一天?是每年的3月22日,为什么会有这个节日,是因为世界上能饮用的水资源正在慢慢的减少。而且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但是现在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工农业生产污染和城市的发展,对有限的水资源及水的生存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全球的范围内,水质的污染、需水量的迅速增加和人们对水的不合理应用,使水资源进一步短缺。
为了唤起人们对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建立一种更为全面的,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会议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的《21世纪行动议程》中提出的建议,确定自1993年起,把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
其实水质的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十分常见,举一个例子:我家住在下沙天元公寓,家门口以前是一条富有生机的小河,通往钱塘江。但是自从人们搬进了这片开发区,就无节制的向小河里乱扔垃圾、排放污水。小河不再是以前的小河了,它变得黑了,而且还有一种气味。这就是人们污染水资源的证据。如果我们不曾污染它,现在依旧可以在小河里嬉戏……但现在一切都变得不可能了。
节约如同燕衔泥,浪费就像河决堤。节约点点滴滴的水是我们点点滴滴的责任。同学们,保护水资源,让我们一起行动吧!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没有了水,一切都是脏的;没有了水,人的生命将会中止;没有了水,地球上的一切都不复存在。
今天,我跟随着红晚小记者的工作人员走进了农博会的展厅,当走到设施农业站台,看到在桌子上一个奇怪的柱子在不停的伸缩,我立刻就被这奇怪的现象吸引住了。我凑上前去观察这个柱子。我发现:这根柱子在伸出来的时候还喷洒着小水滴,滋润着旁边的植物。它的伸缩及其有规律,每次伸出来还必定伴有小水滴。
经过工作人员细心的讲解,我知道了这根柱子叫喷灌,一个完整的喷灌系统一般由喷头,管网,首部,和水源组成的。
喷灌是借助水泵和管道系统或利用自然水源的落差,把具有一定压力的水喷到空中,散成小水滴或形成弥雾降落到植物上和地面上的灌溉方式。使用这种喷灌方法非常的节约水,因为喷灌可以自由的控制喷水量和均匀性,能保证所有植物都可以吸收到水,喷灌比漫灌节省水量大约在百分之五十左右,省水还意味着节约动力,降低灌水成本。
听完工作人员的讲解我一直在想,如果全国人民都在用这种喷灌系统呢?会有多少节约下来的水呢?如果是这样,多少喝不上水的偏远地区能喝上甘甜,解渴的水呢?我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设计出比这更节约水资源的灌溉系统。让全国人民都过上不缺水的生活。
节约水资源吧,水是我们生活总必不可少的东西,我们也只有一个地球,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