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久了满月光华,对于残缺的孤独的月亮感到陌生;感受久了团圆和谐,对于分离悲痛的离别感到惋惜失落。但一直不变的是我心依旧……
此时的我已是一名高中生了,离家十分地远。每每来此,都会十分想家。终于快到中秋节了,回家的欣喜溢满心头。我沉浸于和谐的过节氛围中,幻想着可以和家人在银碎的`月光下促膝长谈的美好画面。可这消息却犹如当头棒喝,令我不知所措。家是回的,但中秋节当天就要过来。
一个人的归途,失落又有愉快。
回到家,母亲打点了一切,还是家里好啊,安心且舒适。可快乐的时光总是转瞬即逝的,我就要离开了。临走前,母亲拍了拍我肩头:“孩子,天冷了,多穿点衣服。第一次不在家过节,好好照顾自己。”我顿时泣不成声。我的母亲,我的家,知不知道我有多爱你们,人走了,可我心依旧……
一个人的又一次旅行,仿佛落得一世纪的尘。那是诉说的殇。
到了学校,每个人的脸上似乎都没有往日的光彩,神色中游离着一丝忧郁。渐渐地,夜幕笼罩着天空,开始上晚自修了。
那晚特别安静,那些忧伤的思绪却没有平复下来。若有所思地望向窗外,此时,皎洁的白月光倾泻于大地上,零碎于枝桠上,微风袭来,叶片“沙沙”作响,像在倾吐我在中秋这天无尽的思念与感伤,是如此的真切,扣人心弦。远处正放着礼花,绚烂的色彩在黑色天幕的衬托下显得异常美丽,但却如此短暂,一如我现在的幸福。在这一声声礼花中,我仿佛看见一大家子正幸福的吃着月饼,望着月亮。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令人羡慕的笑容。一个小女孩还在父母的膝下撒娇,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那不就是我小时候的情景吗?现在的我却要和这些没有感情的函数、文字打交道,感受不到一点家的温暖,何其悲哀!不知不觉,两行热泪流下了,我再也忍不住了,伏在桌上轻声哭起来,终于深切地感受到什么叫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了,短短十字,那是饱含了多少离家的悲痛啊!清寒的月光下,我自给的安慰:月亮的那一头一定也有人在思念我吧。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第一次离家的中秋节,无论多远,我的思念依旧,我心依旧,在那一片属于我的故土之上!
尊敬孝顺老人一向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了配合学校”日行一善“的活动,我们几位家长把焦点放在过节时更需要关怀的老人身上,于是大家达成一致,去油田敬老院看望那里的老人,给她们带去节日的问候和孩子们的关爱。
为了让孩子们”爱----就是付出和给予,爱能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们让孩子们从压岁钱里拿出20元钱作为爱心基金,到超市给老人买礼品。在挑选礼物过程中,孩子们明白老人年龄大了,要吃些营养丰富,更易吸收的芝麻糊,莲子羹,麦片,奶粉等等。在孩子们叽叽喳喳的争论中,一袋袋沉甸甸的爱心礼物就这样带着稚嫩的爱心送到老人的手里。
给老人的拜年是孩子们精心准备的,当我们问孩子们要表演什么节目时,他们立刻围成一圈商量去了,还神秘的不让大人听见什么内容。在给老人拜年时,他们在没有排练的基础上,表情,声音和虔诚的心情焕发出巨大的爆发力,每一个节目都精彩绝伦,孩子们脸上散发出天使圣洁的光芒,声音如同从天籁传来一样动听,老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有的眼角泛起亮亮的泪花,那一刻,我的内心深处柔软的被触动了,那是爱的力量在呼唤,那是心灵和心灵的对话,人与人之间呈现的处处都是春天。
我的内心是骄傲的,因为在物质极其丰富的今天,孩子们还能用自己的行动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在我看来,如果每人都能主动献出一片爱,油区的春天一定会姹紫嫣红,满园飘香。
不以善小而不为,孩子们,加油吧,献出爱心一小步,迈进道德一大步。我看好你们,一个有爱心的人,
必将在人生路上走得更加稳健和从容。
《三字经》里的第一句便是: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本为善,只是有些人的内心深处被这人世间的金钱或***所迷惑,从而滋生出恶念头。
善良,不是容颜的闭月羞花,不是举止的温文尔雅,不是财富的腰缠万贯;更不是权势的叱咤风云。善良,是黑暗凄冷中的一点星火,是干涸枯竭时的点滴甘露,是迷惘徘徊时的一句点化,是沉迷无助时的一把搀扶。真正的善良是来自心灵深处的真诚同情与怜悯,无私的关爱与祝福。付诸善良,收获的是纯洁心灵的感恩回报。
我曾经在一本书中读过一篇文章。那是一次慈善捐助会,到场的都是社会上的权贵名流或是有着亿万身价的富翁。而在大会开始之际,一个小男孩手[捧一个罐子和一位老妇人站在大门口,他们也要求想要进入会场,但保安看见他们的打扮,便拒绝了。就在这是,一位身穿西装革履的男士来到他们面前,和蔼地询问了情况。原来是这个小男孩在听到南部受灾的情况后,便叫上奶奶,捧出自己所有的积蓄也想要尽一份力。男人听后,在保安耳边说了几句话,就让他们进来了。
事后,有人问这企业家为何让他们这种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竟也参加上流人士的捐助会,企业家只是淡淡一笑,说:“善良的心是无价的。无论他具有怎样身份,也不论他捐助的多少,他们也都传达出善意了,代表他们所有积蓄的这些钱,就足以说明一切。”
是啊,善心无价,爱的力量超越一切,只要善在心中,你就是最富有的人。高尔基曾说过:“善良——人所固有的善良,这些东西唤起我们一种难以摧毁的希望,希望光明的,入道的生活终将重生。”善良,不需要太多的诠释,它是寒风中的一只火把,失意处的一句安慰,痛苦中的一丝爱抚,无助时的一点支援。让我们珍爱善良,拥有善良,洒播善良。让善永住心中。
“普通人如何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封面语在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如磁石般吸引着我,翻开扉页,有这样一句话,“现在就开始吧,开始写,写到骨头里”瞬间给我注入了一股力量,让我内心生出一股喜悦,仿佛看到了写作这条路上一点微弱的曙光。
《写出我心》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诗人、画家、作家、书写教练娜塔莎·戈德堡的经典著作,出版后,立刻成为北美教授写作及写作治疗的人必读,必引述的经典。
这本书的主旨便是,“写作跟修行一样,都要学会信任自己的心,以专注、创意和开放的态度,回到当下,洞察生活的细节,正视内心真实的模样。”
有评论说,“这本书谈论的不只是写作,更是生活哲学,生命智慧。通过写作给生活赋予光芒、色彩和故事,使我们再次审视这趟凡尘之旅,为平凡的生活心醉神迷。”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假如因为各种琐事打断了我的阅读,我便会心生烦躁,我多想一口气把它读完,对,它就是有这样的魔力。
我仿佛是在聆听一位关于写作的精神导师的教导,她平和睿智,幽默风趣,一些甚至比较枯燥的理论经她一叙述,都变得浅显易懂,甚至让人捧腹大笑。
用心阅读和聆听的过程中,心中的困惑一次次豁然开朗,它坚定了我写下去的信念,给了我不管写得多差都要不停写下去的力量。
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用心倾听自己的声音,并要坚信它是最美好的,最独一无二的旋律。
这是这本书给我的写作打开了心结的地方。
无数次我对自己的写作产生过极度的自我怀疑。当我写某些感悟的时候,我会怀疑“你的感悟真的好奇怪,别人会认同吗?别人看了会觉得很好笑吧?”当我阐述一个观点的时候,我也会想,“你的经历如此单纯,你对世事的了解如此肤浅,你对人性的认知是多么止于表面,这样的你写出的观点有力量吗?”······
凡此种种,在我开始写作的一段时间里,像恶魔一样深深攫住我的灵魂,它嘲笑着我,阻挠着我,有无数次我看到自己的文字便深感厌恶,不知道该如何继续完成一篇自己本来雄赳赳气昂昂地想去写的文章。
可是,娜塔莎的想法让我开始试着勇往直前。
她说,“要是你每一回坐下,都期待着要写出伟大作品的话,写作带给你的,永远只有大大的失望。此外,那份期待也会让你迟迟无法动笔。要学会信赖自己的心灵和身体,并培养耐性和不具侵略性的态度。艺术的世界何其辽阔,一首诗或一篇短篇小说根本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写作的过程和人生。”
我越来越到,学会信任自己的声音所拥有的力量,让自己的声音自由地倾注于笔端,让自己的思想在写作里自由放飞,不要束缚它,不要嘲笑它,不要轻视它,那是你自己的。
世界上没有两条相同的河流。同样,我走过的路,我有过的情感,我对世界的认知都是独一无二的,哪怕我和别人嗅过同样的花香,看过同一片树叶,听过同一首音乐,我的感觉也不会和别人一样,我的感受也是这世界上再也没有谁会拥有的珍宝。
珍惜这份独特,信任自己的感觉,倾听自己内心最真切的声音,把它写出来,“用如同禽兽在痛苦哀嚎般的笨拙粗糙文笔开始写,你自会找到你的智慧,言语和声音。”
如果能做到相信自己,接下来便会有太多的题材可写,而每一个写作者都需要做的是坚持不断地练习,笔耕不辍。它是在写作路上越走越远的指路明灯。
这是这本书又一个给我的写作打开了心结的地方。
书中说,“只管写,写,写。在这世界的中央,踏出积极的一步;在一团混乱的中心,采取明确的行动。只管写,持肯定的心态写下去,时时保持觉察。只管写、写、写。”
我想每一个写作者,特别像我这样刚刚踏入写作这一宏大领域的小白级别的写作者,可能会有无数个瞬间产生过干扰继续写下去的念头,比如,“我的时间真的不够用”,“这样写下去的意义在哪里”,“我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文字根本得不到大家的认可,人家甚至连瞥上一眼都不愿意”······类似的想法会无数次阻挠着写作路上前行的步伐。
但是,娜塔莎还告诉我们,“如果想写出好作品,就必须做三件事:多多阅读、仔细深刻地倾听,以及多多地写。只管听、读和写便是。慢慢地,你会逐渐接近你需要说的东西,并且用你的声音把它说出来。”
日本的俳句大师芭蕉曾说过,“欲知一树,走向彼树”。要想写出好作品,不停地练习至关紧要。
书中说,“写作就像是一个不断堆肥的过程,我们必须持续堆肥,一旦你的写作从这这堆垃圾和堆肥里开花结果,花朵便会持续稳定地绽放。”
堆肥便是一个持续输入、不断练习的过程,是多多阅读、仔细深刻地倾听,以及多多地写的漫漫长途,它需要你耐心地、不厌其烦地写出一篇又一篇的文章,哪怕这些文章入不了任何人的法眼,也一定不要放弃,如果就此放弃,便永远写不出更好的作品,永远超越不了内心里那个自己无法认同的自我!
就如作者所说,“每一本问世的书背后,说不定有成千上万本无法出版的书。”
就如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的她的精神导师片桐老师说的,“要是有人把你打倒了,你得站起来。要是他们再一次打倒了你,你要再站起来。不管你被人打倒多少次,都得再站起来。”
写作亦是如此。
所以,假如真的爱上了写作,那就倾心聆听自己内心最深处的声音,并信任它,释放它,让它在自己的文字里放声高歌,跳起最狂野的舞蹈,然后就写吧,写吧,持续不断地写吧,写到自己的骨头里,写到海枯石烂,写到天荒地老!
片桐老师说,“我们都是佛,我看得出你是佛,但你并不相信我,等你看到自己是佛,就会醒觉了。”
相信自己有一个很美好的内在,并努力通过文字让心底的美好散发出宁静而平和的光芒,忘却自我,让写作来完成写作。把自己抽离出来,便会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自我,更加澄澈的心灵。
终于有一天,我第一次看到了它的花儿。那是一个晚上,星星都被镶嵌在了天空,在这星星的陪伴下,昙花也像害羞的姑娘,趁没人的时候来展示自己的美。那种美,不是外在的美,而是它的性格美。
它是多么的弱小呀,孤零零的在这院子里,没有人陪它。可它仍然靠自己的毅力开放了,那么自然,那么美。
在这漫长的黑夜里,没有蜜蜂来,没有蝴蝶来,也没有其他花儿在开放。但它好像什么也不管,我觉得它是对的,因为即使你开在万紫千红的世界里,又怎样呢?说不定你也会被冷落的,不过它恰好开在黑夜里,虽然很少有人看到它,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它开它的,我开我的,不也很好吗?
我真的'很佩服昙花,虽然它很弱小,但它凭借自己的力量。展示了自己。它不依靠任何人,靠着自身的努力,终于在某一个夜晚展示了自己,虽然很少人看到,可是也不是很好吗?难道真的要把自己和别人比,但是只是你真有能力,那么,就算你给孤单一人,但你的美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展现出来。
还看过一篇文章,也是写花的,作者在文章中说:花儿,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人也一样。昙花虽然只是一现,但带给人们的却是消不去的印象,不是因为它的美,而是因为它的坚强,坚持。既然一朵花都可以这样,那我们就更没有理由不能够像花儿一样坚强。的确,世上的确有这样的人,他们只是一味的追求结果,却忽略了最重要的,充满着个中辛酸和汗水的过程。
愿我的心如花儿一般,不怕困难、挫折。
愿我的心,如昙花一般,从不自满。
愿我的心,如昙花一般,让过程来展示自己的美。
盛夏,最美不是生机的花儿草儿,而是那漫天的璀璨繁星。我们这些小丫头片子,最喜欢到庭院的槐树下听爷爷讲故事。听那些古老新奇的故事,或者有趣好玩的报纸上的事件。迎着舒适的晚风,看着星星,再吃几块奶奶的金枣,别提多惬意了。一次,爷爷突然很严肃地谈起古事与未来,爷爷说,以往与如今相差甚多,主要便是创新,创新改变了未来,但是有一些人却忽略了以往的本质,所以不知道创新究竟好不好......在那个夜晚里,天上的小星星们也不再调皮地眨眼睛,当然,那时懵懂无知的我们还不懂其中深沉的.含义,但是如今我也明白了……
第二个同样繁星闪烁的夜晚,我们还是来到了大槐树下。看着虚掩着的红漆木门,我小心翼翼地拉开门,再蹑手蹑脚地走进古色古香的宅院里,一切很宁静。爷爷会不会是去邻居家探门,忘了锁门。可刚想完,最里头的小卧空发出了响亮的婴儿哭声,我立马奔向了房间,爷爷坐在小床边,手里抱着的是——一个小婴儿,正轻轻地摇呀摇,此时小婴儿早已停住了哭声,甜甜入睡,地板上散落着拖把。爷爷把小婴儿放在床上,然后抓住拖把,与我来到院子里,“丫头们,你们邻居阿嬷跟你们奶奶出去看高甲戏了,留下个小孩儿跟我大男人待在一块,这孩子真敏感,我走拖鞋发出的声音都会吵到他,要是能有双不会发出声音的鞋多好”
我们几个姐妹伙伴们听了马上有了兴致,凑在一起开始进行奇思妙想,方法倒是很多,你一言,我一语,就是不知采用哪一个,最后决定用我的方法,做一个“懒人拖鞋”,就不知道能不能成功,我望向一言不发的爷爷,他看我笑着,是那么地慈祥可亲,我突然想到爷爷昨晚对我们的一番长篇话论,不免坚定了我的想法,我立刻找来一毛毯,剪下与拖鞋底差不多大小的一块,然后把它缝在拖鞋底下,一双“懒人拖鞋”出炉啦!我穿上这双肥大的拖鞋在布满灰尘的瓷砖地上愉快地跳着“华尔慈”转眼间,地板变得一尘不染,又没有出声吵醒小婴儿,真是一举两得,爷爷立即夸我能干。
夜空下,爷爷还是一如既往地给我吗讲故事,他那慈祥的脸庞还是那么可亲,他告诉我们,创新,不是改变一切,而是让生活更便利,更美好。我们要发挥想象力,不怕能不能做到,就怕敢不敢大胆去做……我沉思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