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攀登过风景优美的香山,也攀登过枫叶似火的百望山,但我觉得,家乡湖南省衡阳市最有名的衡山是最漂亮的。
衡山,又名南岳,是我国五岳之一。海拔米。由于气候条件较其他四岳为好,处处是茂林修竹、终年翠绿、奇花异草,四时飘香,自然景色十分秀丽,所以有“南岳独秀”的美称,衡山还有“江南第一庙”、“南国故宫”之称。中华祝颂词“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南山”只的就是南岳衡山。
山上有许多植物:金钱松、红豆杉、伯乐树、银鹊树、香果、白擅、青桐以及常绿的香樟、神奇的梭罗、火红的枫林、古老的藤萝。金钱松深为园林家所钟爱,成为江南地区园林观赏树种。枝分长枝与短枝两种类型,长枝上的叶螺旋状散生,短枝叶数十枚簇生,平展如铜钱,故名金钱松。
还有一个令我留连往返的是七十二群峰。七十二群峰一眼看去仿佛一支翩翩起舞的蓝色孔雀正在开屏。太阳一照蓝绿相间、流光溢彩。我多么希望我的照相机能真实的反应这美景,可是照出来的就是没有真景好看。俗话说‘看景不如听景’,但是在这里,我却要告诉大家:“照景不如看景,听景不如看景。”
衡山的最高峰是祝融峰,海拔米,位于北纬27度18分6,东经112度41分05。祝融峰是根据火神祝融氏的名字命名的,相传祝融氏是上古轩辕黄帝的大臣,是火神,人类发明钻木取火后却不会保存火种和不会用火,祝融氏由于跟火亲近,成了管火用火的能手。为了纪念他对人们的重大贡献,将衡山的最高峰命名祝融峰。
我还没有攀登过美丽的衡山。有时间,我一定要回家乡攀登衡山,再看看家乡的变化。
我的家乡位于宁夏省固原市西吉县新营乡小沙河村,那里春、夏、秋、冬都美不胜收。
春天,天气渐渐暖和了,家乡的小河解冻了,“哗啦哗啦”地唱着歌,山变绿了,远远望去,整个村庄着上了绿衣裳,山上的小动物们也苏醒了,大地焕然一新!农民伯伯又开始忙碌了,翻地、播种、施肥,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他们播下希望的种子。
夏天,山上一片葱绿,茂密的树林,满山的鲜花,随处可见。走在山间的小路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风景,边采路边的野花,边听蛐蛐儿吱吱的叫声,可真美妙!
这时,农民伯伯已经开始收割麦子了,风儿吹打着金灿灿的麦浪,尽管农民伯伯拭着脸颊的汗水,但难以掩饰他们丰收的喜悦……
秋天,更是一番美丽的景象,山上一片金黄色,树叶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落了下来,一阵微风过后,恋恋不舍地在空中舞动。农民伯伯又开始忙着挖土豆,看!那些白白胖胖的土豆翻晒在地里,尽情地吸收着秋天的阳光,从农民伯伯乐呵呵的表情可以知道,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忙里偷闲的妇女们开始缝棉衣,缝棉鞋。准备让他们可爱的孩子过一个暖洋洋的冬天。
不知不觉中,冬天来了,虽然山上的树枝变得光秃秃的,但是,一场大雪过后,洁白的雪与它们构成了一幅美好的景象。好一派“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样子。忙碌了一年的农民伯伯,也该在这个季节歇息一下了,他们围着热烘烘的火炉,尽情地享受着丰收过后的喜悦。调皮的孩子穿着自家缝的棉衣、棉鞋,找一块空地开始滑雪、打雪仗、堆雪人、做蛋糕,不要小看农家的孩子,他们想象力可丰富哩!他们给这个季节增添了许多诗情画意。
我的家乡似一幅和谐的画卷,我永远会记住她。啊!我爱你!我的家乡!
十月黄金周假期,风和日丽,爸爸妈妈带我回乡下探亲。因为是第一次回乡下,我的心里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我的家乡位于阳江市郊的东南面,是远近闻名的对岸港。
车子离开市区走约30分钟的路程后,就来到了这个小乡村,我一下子被那如诗如画的景色迷住了。
路的两旁,一片黄澄澄的稻穗随着微风翻滚着,农民伯伯正忙着收割,旁边几头小牛在慢悠悠地游荡着。一群小孩光着脚丫在水田里一边捡稻穗,一边玩耍着。站在村外往前远眺,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错落有致、鳞比栉次的房屋。路宽阔极了,行人也非常多,是一条人口密集的小乡村。村前是港口码头,放眼望去,海无边无际,鱼帆星罗棋布。早晨,云雾弥漫,站在港口码头看日出,这时,太阳公公微笑着从海天相接的地方徐徐上升,霞光万道。海面上波光粼粼,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再加上渔帆穿梭往来,形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画,使人联想到“孤帆一片日边来”的优美意境。
夕阳西下时,火烧云映红了整个天空,落日的余晖洒在码头停靠的渔船上,岸边的倒映像“海市蜃楼”。劳累了一天的渔民带着喜悦的笑容,个个抬着一筐筐鱼到码头的市场上卖。小贩们讨价还价,争先恐后。不远处机声隆隆,归晚的渔船忙于靠岸……眼前的美景绘成了一幅自然、繁荣的乡村风景画。
我的家乡是个渔米之乡。村里强壮的男人出海捕鱼,勤劳的妇女田间劳作,儿童们也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汇成一幅“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乡村风景图。村民半渔半农,生活富裕。家乡虽然是农村,但也像小城镇,码头附近有小小的集贸市场,这是海产品的交易点,怪不得村民们戏说这里是“海上丝绸之路”。
家乡的乡村生活美不胜收,犹如一幅栩栩如生的风情画,让人陶醉,让人流连忘返。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