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霾的天空像被淡墨笼上了一面薄纱,如今正值中秋,却感不到一丝清意的凉爽,只是一种怪异的.闷热迎面扑来,沁入心底,我却坐在路边的石凳上,有体无魂,嘈杂的噪音四处环绕,我却不以为然,哎!也许太孤独了,太落寞了,我抬起僵硬的双腿,向前走去……
到达洞庭湖边,那里的湖面就如静子一样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似乎听到了一些小虫在窃窃私语,再往前走,经过一条羊肠小道,风吹地杂草瑟缩,花儿凋谢,生命的力量再此低下了头,转过弯——豁然开朗,金黄烂漫的一片坐落在这里,那些黄色的小精灵风随风而起,姿态轻盈,在天空中悠扬的漫步,这是一片枫树林,中间镶满了道路,原本孤独的我步于其中,心情不由的变得舒适,我向四周环视,无处没有落叶,他们都无规则的平躺在冰凉的大地上,我丝毫感觉不到落叶衰老的气息,只是那种声明中富有弹性的活力和热情沁人心脾,只感到一种力量由心底而起,有感而发.
一片片落叶簌簌落下,,不经意间与枫树摩擦一下,似乎在与它告别,嗯!还有一种感觉,想说但却表达不出来,我再次放眼于落叶——为什么它们在大地上不会感到寒冷?也许是——对啊!它们之所以有这么高的热情是因为还有另一批新的生命在等待着它们,可以说蓄势待发,这些落叶,不会感觉自己老了,只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幼小的生命,在这宽阔的世界上无尽地探索!
落叶啊!你给了我无穷的启示,在这世界上,失败了没关系,但只要你对成功怀揣着更高的热情和希望,不久的将来,美好会归属于你的,落叶啊,在那艰辛的人生道路上,你别忘了,要把最标致的风景贮藏于心中,他永不磨灭…….
一朵小花,一片树叶,短暂一生,却体现出一个博大的世界。草木枯荣,花开花落,诗人们总要叹“昨夜西风调碧树”“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然而“泪眼问花花不语”,花草依旧遵循自然规律,泰然自若地生长、调零。
花中最具代表的要属昙花了。昙花只开一夜,是最初的一夜,也是最后的一夜。它极端美丽:雪白如银的花瓣,光茫四溅,几乎要灼伤人目;倩雅幽香,弥漫四周,似乎迷醉了观花者。它一夜尽情绽放无悔,花期虽短,却徇烂至极。
总觉得昙花是极配荆轲的,易水上慷慨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昙花性情也是极刚烈的,绽放一生的美丽,没有一丝保留,坦然面对昙花一现的悲凉,宛如一位舞女在表演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舞蹈,每一个动作都有惊心动魄的美,在辉煌中怒放!
草木中的梧桐与昙花实在相差甚远。梧桐是常见的平凡的树木,安静地生长——发芽、长叶、落叶,由嫩绿变为深绿,再由黛青色变为枯黄,总是静悄悄的,从不惹人注意。我家楼下便有几株梧桐,它们生长在道路两旁。淡淡夏日,它们便撑起一地阴凉,沉默地守护着人们,如同慈爱的'母亲将幼子揽于怀中。鸟儿常藏匿在浓密的绿荫中,满意地“啾啾”唱着,树也高兴起来,满树的叶子哗啦哗啦,像在笑似的。
然而秋天终究到了,梧桐叶片片金黄,可它依旧安静地立着,看黄叶一片一片地落下,偶尔有轻微的“沙沙”声,是树叶向树干告别,不哀怨,不忧伤。服从自然:奉献一生后终要死去,为下一季的绿叶准备养料,“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昙花与梧桐,是两种迥然不同的植物,一个如火如荼,一个安静沉默。它们都在奉献啊!只是方式不同。昙花汇一生之力,求一次惊天动地的绽放;梧桐聚四季的能量,每一天都在默默付出。它们服从自然又抗拒自然,洞悉自然又糊途自然。在生命的轮回中或绚丽或静美地绽放!
本文是一篇比较规范的议论文。作者从直接感知自然的角度入笔,开篇灵活运用命题材料,在对比之中提出“觉知自然要躬行”的观点,审题准确,立意鲜明且易“令普罗大众”接受。接着反向假设,运用排比反问句式,罗列苏轼、李白、***等事例,论据相对充实,论证较为有力。然后很有分寸地指出,光靠“影视、文字”感知自然是不够的,“唯有亲临自然,才能寻得自然的真谛”,归因分析合理到位。
更为可贵的是,文章在辨证地肯定“电视、手机”对感知自然“有积极意义”的同时,努力探究感知自然的意义所在,揭示出人类妄想“控制自然的野心”及其导致了“自然的心”离我们越来越远的后果,针砭时弊,引人思考。
另外本文标题和观点皆化用古诗,简洁典雅又略有变化。标题用“感知”,紧扣命题材料;论点用“觉知”,有些哲学意味,颇见匠心。结尾处,“要感知自然,诸君自请上路”,呼告亲切,嘱托殷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看天光云彩,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唤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这是一篇议论文,中心突出立意明确,文章首段明确提出中心论点,即“亲近自然,尽享生命清欢。”全文围绕亲身感知自然的途径所获得的结果、意义行文,层层深入思路明晰。文章思古鉴今,指出文人墨客尽赏山水的情怀自古有之,亲近自然一方面能获得心灵的洗礼与灵魂的丰盈,另一方面,用心感知、触摸自然,更是一种积极的生命姿态,一种高致的精神美学。能够从这两方面分析和论证,显示出该考生对材料的理解和思考已达到了一定的深度。虽然文章后半部分借用了王开岭《按时看日出的人》一文的观点和语句,但运用得还是较为贴切自然,不生硬。反观现代社会,文章呼吁人们投身自然去寻觅生命本色、尽享尘世清欢。末两段稍显拖沓,收束可更简练些。整篇文章紧扣中心,材料丰富,语言简洁并具有古典的诗意美感,书写干净美观。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