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古印度僧人目连之父常年经商,家中骡马成群,财宝无数。其母青提则反之,她最恨出家人。目连一心向往佛、法、僧。
长大后,一次他外出经商,临行时对其母说:“孩儿出外求财,母亲在家要积德积善,对出家人要如同对孩儿一样。”其母应允。谁料目连走后,其母依然如故,凶悍地把登门化缘的僧尼全都赶走,吝啬到一顿饭也不肯布施。半年后目连返家,听说其母对出家人极不友好,遂向其母查问原因,其母一听大怒,斥道:“你竟不信你母亲?我要是对出家人不好,七日之内不得好死,死了坠入阿鼻地狱!”七天后其母果然暴死。目连大恸葬母,随后他抛弃了荣华富贵,归依释迦牟尼,修成了阿罗汉,成了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
目连经打听知道其母死后果真坠入阿鼻地狱。他在地狱找到已变成饿鬼、正受苦刑的母亲,悲哀异常,当即用钵盛饭喂其母。可饭未入口即化成火炭。目连悲号涕泣。如来佛见目连至孝,便对他说:“你虽修成了罗汉,但靠你一人的力量救不了你母亲,须广造盂兰盆会,使天下饿鬼全能吃饱,你母亲才能得救。”于是目连请十方僧众广设盂兰盆会,超度众饿鬼,其母方得脱离地狱。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今年3月5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是藏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gòu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呜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如“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惊蛰节气正处乍寒乍暖之际,根据冷暖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冷惊蛰,暖春分”等。惊蛰节的风也有用来作预测后期天气的依据。如“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的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惊蛰节气人们要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活动的预报,当心冷暖变化,预防感冒等季节性疾病的流行。
惊蛰,是“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但真正使冬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时地中的温度。
迈吉认为,在我们脑子里所积累的各种各样的信息,既可以来自于直接的亲身经历、也可以来自于间接的他人讲述或书本的文字记录。没有必要时时刻刻亲力亲为。我非常同意这样的观点。
人的一生,时间上是有限的,你的精力、物力、财力也是有限的,一切都是有限的。你不可以把这些有限的东西无谓地、无知地消耗掉。“实践出真知”这句话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如果事事都要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真知,那么我们的一生能够得到多少真知呢?我们永远无法超越前人,社会也就无法向前进了。
比如说,我们学习的“勾股定理”、“万有引力定律”等,我们只需要在前人已经证明了的条件下学习就可以掌握了。你有必要再去求证一遍吗?比如说,在北半球春播秋收的规律,你还需要自己去重新证明一遍吗?比如说,砒霜是有毒的,你也去自己证明一遍吗?
比如说,30/120交易系统,我已经做过多次证明给大家看它的概率,这就犹如前面提及的学习一样,你只需要认真看着他人的证明是否符合逻辑就可以了,这就是学习,快速掌握他人发明的东西,日本人很擅长这样的学习,所以尽管日本人没有什么科学的大家出现,但是他们善于应用别人的研究成果,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就是“偷”的积极含义。
我自己的交易学习过程中,也是“偷这偷那”。如果事事亲力亲为,就不会有当下的我。当然,说这些并不是否定实践的重要性,而是想告诉大家,直接的实践和间接的学习同样的重要,要均衡,不要有失偏颇。
偶遇此书实属偶然,但是也很幸运,拍子老师引领我进去价值投资的正途。
此书总体结构分类合理,从理念、价值、市场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但是与作者最后的总结好生意、好企业、好投资,逻辑上又有些矛盾。我更接受作者总结的观点,但是好生意的'标准又笼统的涵盖在价值的篇章中,如此读起来有点绕。我认为好生意也可以理解为好行业,现金的创造能力强(边际增长成本低,销售模式利于现金积累),处于发展的初期和中期,同时具有社会价值。好企业集中在高价值企业的奥秘和经营的观测与守候集中论述。经营的观测主要方法是杜邦分析,而成长的分析集中在销售规模成长和成本控制。好投资的含义作者说了很多,感觉重点主要是市场预期的把握,而预期具体体现是估值。
本书的另一大特色就是思维的发散和对本质的探索。作者的任何论述都从不同思维视角展开,更通透。而且作者的哲学功底也很深厚,哲学的思维方式运用也炉火纯青,包括辩证思维、逆向思维、概率思维等。本质的探索也很到位,例如内在价值的本质是现金的创造能力,财务分析的本质是观测企业经营的状况等等。特别是对投资来说,感觉对本质把握的程度直接关系到个人的投资层次。哲学是所有学科之母,做好投资,哲学也可以是不错的途径。最近也在看赵林老师的《西方哲学史讲演录》,可以更好的理解拍子老师的逻辑。
拍子老师更兼具历史和国学的视角,能够站在更宽广的视野看待投资。一个公司,一个行业,乃至一段社会发展时期,放在历史长河下只是一朵浪花,而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动力和规律却不变。当我们以这样的视角看待投资,更能把握其中的本质规律而不为价格波动所困扰。当然对本质规律的把握要建立在具体的财务分析和经营分析基础上,要落实到具体的报表上。而这恰恰是辩证思维的表现。
对初入价投的学习者,本书也给出了中肯的帮助。例如第九章中对年报的阅读提示,初学企业分析的问题卡片,这些都是具体操作有着巨大的帮助。还有第一篇章中对投资者进阶之路的阐述,对价投整体轮廓的认知,对信息的解读及认知偏差都是非常不错的启蒙。因为作者也是从初始到进阶到今天的成就,他的经历和观点对我们来说是很好的借鉴。
另外惊叹之处就是拍子老师的悟性绝对高水准,成书之时入市刚满七年,能达到如此的认知水平和投资成绩,绝非一般资质的人所能达到。特别佩服其哲学和历史的修为,能在投资上运用如此自如。看来我们也只能靠勤奋来补拙吧。
当然对书中很多地方的理解还限于皮毛,因为本人的相关知识的积累和实践经历的缺乏,本来之前计划是具体深入到“好生意”的分析,但现在计划是补充经济学常识,企业变迁史,社会经济发展史等宏观的常识,把地基打好。价投之路不好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就是拍子老师所谓的“一个散户的自我修养”。
这本书是关于股市价值投资之道的,作者理论结合实际,讲述了投资价值、股市价值等相关的内容,非常有实操行。
正确的方法与幸运的方法的区别在于:正确的投资方法即使是放在以几十年为一个单位的不断循环中也是经常有效的,而且时间越长越体现出必然性。
大多数人总是用最多的时间来研究最容易变化的东西,却从来没有意识到投资中“不变性的因素”才是股市获利最重要的因素。
如果没有对投资基本规律这个“1”的充分掌握,则类似专业知识这种无数的“0”就都没有太多的意义,千万别忘记了投资本身就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领域。
投资的核心在“资”上,决策是基于某种“资产”的性价比,而投机的“机”可视为所有“机会”的统称,可以与资产本身的价值毫无关系。在投资者看到,短暂的波动毫无意义;但在投机着看来,这种波动是可以利用的。
投机者更看着能带来扰动的因素,而投资者更关注资产所含有的稳定价值,一个最不容易或最小幅度受到意外扰动的资产才是好资产。所以,对投资者来说,成功的关键是理解资产价值和衡量某种普世规律,而对投机者而言,则需要敏感于各种变化和转换中稍纵即逝的机会。
所以投资者需要厚积薄发,而投机者需要敏锐的直觉。他们的本质上都有苛刻的要求:投机贵在善于捕捉变化,而投资贵在领悟不变性的东西。从现实的层面来衡量,投资者生活在一个更安慰的世界里,而投机者就要忙绿很多。
所以真正具有智慧的人会做一些短期看来很傻但长期会成为赢家的事情,小聪明的人会做一些短期看来有利可图但长期必成为输家的事情。
人,都是在不断的观察和实践中成长,直接的实践获得经验,间接的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渐渐树立起是非观。你知道了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比如说,手不能放在散热器上,否则要被烫伤;向奶奶展露一个甜美的笑容会得到一块巧克力……。这样的是非观,经过长期的积累、丰富、系统化,就成为了价值观。
价值观中的东西,不可能全部是正面的东西,也有负面的东西 -- 那些不符合客观事实的东西。比如说,“地球是圆的,没有上下之分”这样的客观事实是你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告诉你的,这样的新知识和你上学之前学到的上下概念便产生了极大的冲突,以至于你需要花很多的时间才能消化这样的新知识。这就是说,价值观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
迈吉问你,“你是否认识这样的股票投资者,他们十分清楚一个有分红派息的含权股票就是要比没有这种特征的股票更具投资价值?”“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股民,他们觉得评价一个股票的价值,只需要阅读和分析该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
这样的人,往往总是如此自然地以固有的思维模式(价值观来看待各种问题,以至于他人提出的看待问题的其他方法,他们完全不愿意认可和接受,不论你拿出有效的证据、活灵活现的演示,对他们来说似乎毫无用处。
科学实验证明:尽管很难,一个人还是完全有可能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看待客观,前提条件是首先必须完全释放掉此前所学会的那些根深蒂固的看待事物的定式思维。
我说过“舍与得”的关系,那就是你不舍得放弃,就无法得到。你的手如果一味地抓着你的所谓的价值观,你哪里还有空余的手去抓那些新的、更合理的价值观呢?我也说过,当你学习新的东西的时候,你必须放下脑子里那些固有的东西,如此你才可能有一个“公正”的心态去对待新的东西。我还说过,要真正做到主观贴近客观,你还必须清空自己的心灵,如此才可能不给本色的客观涂上自己的“色彩”。
据传,古时候有一个叫目连的人,其母生前悍恶,死后被关在阴间牢房里,他探监时,经常送食物给母亲吃,但均被看守的狱卒小鬼给吃掉了。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 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后,再洒一把黑芝麻送去给母亲,看守狱卒见这稀饭黑乎乎的,问道:" 这是什么?", 目连随口答道∶“这是黝垢."(福州话“九”与“垢”谐音看守信以为真,认为这粥很脏,不敢吃。
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连的母亲这年也正好二十九岁,闽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称为“上九”,十九称为“中九”,廿九称为 “后九”,所以这粥便叫“后九粥” 。以后又以粥的`颜色黝黑,叫“拗九粥”,以目连孝顺母亲,又叫“孝九粥” 。
不管是正月廿十九,还是二十九岁,都是目连的母亲落难的年月,于是福州人逢九就犯忌,认为“九” 是厄难的岁月,所以,凡逢“九”岁数的人要吃太平面,出嫁的女儿,也要给父母送“九”,以求父母平安、健康。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