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女孩,她小学没有很大的举动,不是很突出,总是在班级里当一个小小的隐形人。小学举行返校时,她逛了一条街选了一只很大很可爱的熊送给她的语文老师。要拍照了,在众人眼下老师却让另一个女生拿着她的熊送给自己将这个画面定格。事后,老师对女孩说:“对不起啊,我知道这只熊是你送的,但是怕你拍照时不太自然,所以让别人代替了。”然后女孩很伤心难过也有对老师以及那个女生的厌恶。于是在初中她努力得到了新老师的关注。再次回到母校时,她以为她已经做得很好了,可老师还是视她为无物,没有理她,即使她一直搭话一直站在老师的旁边。
每每回想起这个亦真亦假的故事,心中总是矛盾,女孩有错,老师也有错,女孩失去了她对老师的宽容而老师却参与了这个让女孩失去对他的宽容的事情。如果不是老师的做法伤到了女孩的自尊,那么女孩也不会失去自己的对他人的宽容。然而,就算老师没有这么做,女孩的心也太小了,无法对任何人宽容,老师也只是将这个事实提前而已。最后的结果,始终不变。
我与这个故事的主人公相似,我的宽容心不大,我会记住对我好的人,更会记住那些对我不好的人。将心比心,虽然我很有理智,但是对于一些对我不好的人,我也不会给予好的态度。这个做法虽然明显得幼稚,但是也是难得的真实写照。
幼年时,看见那些比自己厉害的人,总是瞪着乌溜溜的大眼睛一晃不晃地盯着那个人,好像要把那个人厉害的本事记得清清楚楚,没有嫉妒什么的不良心理,只是内心觉得满足:看,这么厉害的人我可认识哦!长大了,一切都是那么的不一样,一面一面的,对老师的一面,对父母的一面,对朋友的一面……有些甚至是表里不一,面前一套背地一套,让人不得不小心谨慎地对待他人,羡慕渐渐演变成了嫉妒,埋怨自己没有他们那样的特长,埋怨自己……这时的宽容心在不知不觉间已经泯灭。
暑假里看了一本书,里面人物的各种描写都很好,更可贵的就是还有一些不同于上课认真听,下课好好复习的学习方法。我曾一度纠结要不要将书贡献出来给同学们看,找了很多的理由,但都被我给一一否决掉了,最终选择了将这本书隐藏。或许出于惭愧的心理,我又一次将书翻过,找出书中的学习方法,并做好笔记等待一个可以心甘情愿送出的时机。
成长之中,必定会有许多的改变,变的更成熟,更理智,更有责任心。
但是,宽容绝不可省去。
不要数,大家怎么不够好,互相遮掩一下就好;不能看,不用听,有点悲哀不过确保;大家天天相见好,幸福皆因包疪互保,怎能说一早全知道。
来自自由的呼唤,一种挣脱一切束缚,突破一切局限的力量!
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高呼自由;马丁路德金用生命梦想自由……然而,自由是要流血的,于是诗人写下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顾,两者皆可抛。
生命的意义不完全在于自由,但脱离了自由,生命将只是困束思想的牢笼。
有人说过相对自由这个概念。自由是必须在一定范围内的。法律上便是这么规定。这个相对自由伴随着人的意识诞生到现在一直存在着。人类渴望自由,于是不惜一切争取自由。当人类所获取的自由能够满足于自身需求及社会的发展,自由的意识于外界的环境便达到一种短暂性的相对稳定平衡状态。这也就到了一个层次的相对自由。可矛盾永远存在。人的发展导致的整个社会及社会整体意识的进步又让人渴望得到更大的自由空间。于是便出现了变革。像一个朝代的变法和不同朝代因起义改革而导致的替换便是这种变革的产物。人民因通过这些变革而到达另一个相对自由的短暂平衡,继续发展。这样看来,自由便是在不断膨胀的。而社会和意识的发展又会带动下一次更大的自由而发动的变革,周而复始,永无终结。于某方面讲自由便成了一个无法到达尽头的深渊。
生命便因此走在一次又一此的相对自由的路上。便是一在种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的悲凉感慨。
然而,另我们满意的是我们有所前进,有所突破。那个永远无法到达的渴望的尽头成了我们奋进的目标,呼唤着我们挣脱束缚,突破局限,勇往直前。争取自由在成功之前叫做反叛,在成功之后叫做革命。而在辉煌于死亡之间,我们在为自由而流血!
庆幸的是这只是一个过程,一个另我们满意的过程。而生命恰恰也是是一个过程。于是我们满意生命过程中我们流过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阅历在不断地升高,但是人头脑中的礼却淡化了,只是拥有外在表现的礼,只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虚伪表现,内心的仁不复存在了,导致了礼越来越变质了。拿一个比喻来说吧,就好像一个完整的人被分割成了两半,这样怎么还存在上身与下身的协调。自清朝被推翻至今,思想上的礼逐渐被演变成人与人之间的贺礼,就是所谓的金钱。他们的礼就等于不复存在,只是把礼当作金钱来相互交换,这样何谈意义。我举个例子吧,你就拿农村的人来说吧,他们把礼当成黄金与支票间的相互交换,他们就把它总结成了四个字礼尚往来,不错礼尚往来固然重要,但它失去了仁,等于失去了重心。行礼就是他们之间的代名词,似乎是把礼铺上了金砖银瓦,交往联系全都是拿钱来衡量,你想这种礼就是用来表现的么?它还是人与人,自然与人之间的规范么,等同于拿金砖来买关系,这种礼还有价值么。从古至今,古代帝王与将相把礼节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即使在奴隶社会或是封建社会,而现在是建立在平等的社会之上,不能将礼用于金钱间的交换,礼是传承古代文明,是作为人的外在规范,要把握在思想上的礼,这不是封建意识,这是人类在发展与建立友好基础上的。如若没有用来与金钱间交换的'礼,那么礼固然显得纯真,那么何来谈上层对下层人的压迫,因为金钱的礼取消了,只剩下友好与互助。
自战国至清末,任何一位帝王都传承了礼仪中的孝,所谓父为子纲,孝可以作为一个国家及人民的内在素养,它也可以拢统的作为国家繁荣的必然结果,然而,孝也变得淡化了,它也变成了人与金钱间的交换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由此添上了污点,贞节牌坊不复存在了,不知道是什么物质驱使的,或许是钱,但没有孝,它只是一张空头的支票。因此,礼节中的孝是人的自身乃至整个国家的内在表现。
作为人类发展的同时,希望把礼与仁结合起来,要发自内心的,不要把它们建立在金砖和白银的基础之上,如若这样把金钱等同于行礼,那么它只是一张空头的支票,再无意义。
礼是人实践与认识的传承,希望不要将它淡化,将它当成金钱的罐子。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