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古筝有关高中作文(描写古筝的作文素材二年级)

回忆古筝有关高中作文(描写古筝的作文素材二年级)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4-11-14 14:43:03
回忆古筝有关高中作文(描写古筝的作文素材二年级)

回忆古筝有关高中作文【一】

绝美的花朵在天空中绽开,周围的一切感到梦幻极致。仿佛时光流转,我又回到了那个夏天。那个堇般灿烂的夏天,我还是那个不知什么的少年,单纯的对每个人都付出的真心,还是那条属于自己的回家的路,还是背后昏黄的落日,还是落叶沙沙的响声,还是耳机里传出的那首寂寞的《轨迹》,和《晴天》里的“咪扫倒嘻啦嘻啦扫啦嘻嘻嘻嘻啦嘻啦扫”……

可是转过头才发现,一切的一切都回不去了,那个单纯得一塌糊涂的我已经消失在了那个夏天的尽头,再也回不去了。

那年夏天的我,背着书包安静的在那条路上孤独的走着,身边没有同学,没有在同学中的欢笑,只是一个人默默地走着。有时候觉得很想找个朋友和我说说话,这样好象太寂寞了。可是那时我并没有觉得寂寞,望望路上来来往往并不多的车辆,那些进出家属院的人们,在树荫下听着叫不上名字的鸟儿的叫声。阳光透过树叶投下阴影,斑斑驳驳的光点,渐次发亮。

我看到那时的我,就那样杨走在路上,远处的背影显得有些单薄,夕阳照在她的身上,杏色的阳光,甜甜的如同果糖。忽然她转过身来,对我绽开笑魇,阳光照在她脸上,她摆摆手对我说再见,于是我们真的就这样再见了。作文

我总是那么喜欢夏天,我有时都觉得那喜欢近乎惨烈,可我还是那样的喜欢着,我想也许是因为我是夏天出生的孩子吧!小四也是很喜欢夏天,说夏天是“凤凰花开的季节”。我从来没见过凤凰花,不知道是什么样子,我想应该是一片火红吧!

本来关于那个夏天我有好多好多话要说,可是要表达出来时却忘记了许多,不知道该怎样来形容,或许那个夏天对别人来说本来就很简单,简单得不值一提,可是我的感受却十分深刻,就那么刻在我的生命里了,那痕迹永远不会消失了。很想看一看小四的小说《夏至未至》傅小司画的那张画??《失火的夏天》,那一定是非常美的景色,那个已经应该可以表达我对那个夏天的感受,可惜找不到。不过我觉得梵高的\'那朵向日葵也有那种火烧的感觉,给人一种迷幻而又热烈的美,让人一看就刻在脑海里了。作文

那个夏天的回忆,已经成为了我记忆中永久的珍藏。当我悲伤的时候,总是久久回忆过去,是那么美好。闭上眼睛,夕阳从我的身边穿过,眼皮上一片血色……

“想回到过去,试着让故事继续,至少不再让你离我而去……”

回忆古筝有关高中作文【二】

回忆母校

在人民路小学上学还是要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在老校生活和学习了四年,之后在新校学习了三年。靠着印象中模糊的记忆,驾驽着我的时光快车,回顾到我的童年时光。

曾经的老校就坐落在现在的重庆小天鹅火锅食府那一栋楼的地方,有四个教学楼,进入大门正中央是一个花坛,道路两边是两排随风飘扬垂柳,往左是放自行车的车区,然后是一些个体育器材,单杠,双杠和跷跷板。右面是一些个用车胎装饰的体育器具,还有一个小操场,再往右就是老师的家属院,学校和家属院没有院墙,可以自由往来,而当时的校长,和教我四年语文的老师,也是我的班主任张翠兰老师就住在那。

再往里走,就是旗杆了,还有主教学楼,最南边的是小学一年级,对面是二年级,然后二楼是三年级,对面是四年级,再往西有一个走廊,穿过走廊往西去就是五年级和六年级了,在五六年级最下方,也就是正对着大门的方向是学前班。最西边有一个往外延伸几米的教室,就是阶梯教室,开家长会或者老师开会时用的。往外来还有一个吊环。这就是人民路小学的老校。

我在这里度过了愉快的五年时光,在这里,我第一次认识了这么多的小伙伴,第一次当班干部,第一次戴上鲜红的红领巾,第一次看到《雷锋》电影。太多太多。

升小学五年级时,学校东面开了一条公路,连学校也要拆迁,暑假过后,就来到了现在的新学校,一整排教学楼显得格外显眼,那时的学校还在发展中,微机室,阅览室等设备仪器都还没有齐全,我的第一堂微机课是在小学五年级下半学期上的,相对于现在的学弟学妹们而言,他们比我们幸福了很多。

怀念老师

给我印象最深的老师当属教了我四年的班主任语文老师张翠兰,张老师为人和蔼善良,而且在教学上认真负责,学生们都很爱听她的课,每次,我们班都是名列前茅,几次语文成绩名列全镇第一。这样的成绩和老师的付出是分不开的,张老师课上和学生们认真探讨问题,课下和学生们打成一片。有时候,我们真想张老师是自己的妈妈。那时的我学习不是很理想,老师多次给我开小灶,培养我的写作能力和技巧,让我增加阅读量,还教会我怎样做人。后来到了高二,我申请成为了学校文学社的成员,短短的一个月内,学校文学社社长大选时,我以“辩论、演讲、写作”三项全能摘得实验中学紫薇文学社社长桂冠,并且成为校报《跋涉》主编。

在这光辉的背后,是张老师为我打的地基,为我埋下了文学的种子,四五年间,这颗种子任凭风吹雨打,经历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成长到现在。

就在前些天,我四处打听,终于和自己阔别五年的张老师见面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老师更没有想到,五年了,还有学生想着自己,并且带着可喜的成绩回来看自己,老师的心里更是乐开了花。我相信我会在文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无论我走到哪里,有多么大的成就,但是,我的文学之基,做人之本,都在这里,这里就是我的出发点,我的起跑线。

当年的,已成为现在的校长,推行素质教育,成立校园文学社,落实社会实践等行为精神正鞭策着新一任的刘校长。我相信,在刘金庆校长的领导下,人民路小学的明天会更加的灿烂辉煌。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刘校长正用自己的言行践行者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十年树木,百年于人,刘校长的慈孝之心一定会感动着、振奋着、激励着成千上万的.学子们,努力奋进,顽强拼搏。

立足当下

小学时学校没有文学社,更没有能够发表文章的地方,如今,刘校长给了学弟学妹们这个机会,有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你们要更加的珍惜。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书,才能提高自己的身心修养,努力成为像***所说的:一个高尚的人,一个通俗的人,一个脱离低俗气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进而成为我们儒家先贤所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如今当我再次踏进人民路小学时,看着那曾经朝夕相处的母校,那曾经学习的班级,玩耍嬉戏的操场,流水般的童年穿溢于我清淡寂寞的心间,童年的点点滴滴凝练成了串串流光溢彩的心结,那些逝去的童年,汇成巨大的黑色波涛,拍向岸边无力的沙粒,沙粒一样渺小的我,在母校的映照下,我不再是太阳底下干薄的一层影,却是朝气蓬勃的森林。

现如今全县各行各业正推出“四德工程建设”,学校定位于写得好,“大德育人,广行一生。”在素质教育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今天,德永远都是第一位,永远都是国人的安身之法、齐家之宝、立国之本、民族之根。德智体美劳是学生的根本,德就是根本中的根本。大德育人,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在课本中学不到的东西,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一定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巨大影响,从而改变学生的一生。

一程风雨,一程阳光;一路耕耘,一路收获;母校走过了一程又一程的路,是一段有一段美好的回忆,又是一载又一载的风华,是一个有一个的故事。这故事串联在一起,成为人民路小学突飞猛进、又好又快发展的真实写照。

回首往昔,我们骄傲;展望未来,我们向往。往事如歌,未来如诗,如椽大笔写不完激情岁月,千言万语抒不尽满腔深情,长歌豪迈待我们挥斥方遒。愿母校能继续植桂培兰不仰千种绿,栽桃育李尤钦万顷材。

“不善弈者谋子,善弈者谋势。”人民路小学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今天,在以刘金庆校长为首的校委会的坚强领导之下,上上下下,众志成城,志存高远,负重奋进,正向着心中的宏伟蓝图而努力奋斗!

最后,衷心的祝愿我们的祖国国泰民安,繁荣富强!我的母校乘势而上,再创辉煌!祝愿我的老师们工作顺利,幸福安康!学弟学妹们鲲鹏展翅,御风远航。

回忆古筝有关高中作文【三】

落叶在卑微的人格里辗转,像是要说些什么,人不耐寂寞,不想听懂,于是加快步伐想要摆脱一切。

回家的日子,以为落得清闲。然而世事难料,诸多烦碎困扰于心。生活本是不易,有加之人情,如同明镜染尘,虽有空明之心,却终究看不真切。

一夜,听过了雨湿琵琶的忧伤,在叶尖轻旋的雨珠顺势而下,写满了情绪。在懒散之间,黎明的初晓划开了天际,曙光晕开了看似结局的`结局。以为自己看淡了一切,放下了一切,到头来,诸多的行为见证了自己只不过是那个痴迷红尘最深的凡俗。手握着佛珠,口念着梵经,心却不虔诚,注定一生只是那个浮沉的蚍蜉。

我在梦里摇曳属于我的梦想,尽管她对我冰心如故,我依旧如初。二十三载,梦想这片叶子曾经飘落为尘泥,又吐绿于枝头,反复多次俨然成了规律。

我意欲在这片文字里书写我的青春记忆,也许有悲伤令人扼腕的感情,也许有催人奋进的积极进取历程,也许有消极颓败的失意时光,无论什么,交汇在一起,编织成两个字成长。我会感谢每一个人,每个与我的人生轨迹交合的,是你们让我得到了成长。

回忆古筝有关高中作文【四】

总喜欢一个人,寂寞的拥抱自己。多想追溯着你的脚步,陪你做一场亘古的梦。可人生就是这样,走着走着就散了。思念与时间终究是个不等式,解集或许永远只是个谜。

还记得一年前那个刻骨铭心的夏天……

好像一把枷锁束缚着我们,令人窒息。谁都没有开口,任沉默诉说着无奈。分别就此定格在彼此心中,我苦笑着仰望天空发呆,思绪空白一片,我不敢往下想,因为我怕。

是你先打破了这死一般的沉寂:“那个,要分开了吧。”“嗯。”“以后要好好照顾自己,脾气要改改,还有要多个心眼,别整天傻乎乎的。”“好了好了,这我都知道,你还是这么啰嗦,听的我头都大了,嘻嘻。”“我这是为你好,拜托。”…天渐渐昏暗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天而降。你撑起花折伞,我们游走在那个空荡荡的操场,或许是最后了吧。我没有像往常一样牵着你的手,而是依偎在你的身旁。风吹散了雨滴,模糊了我们的视线。我望着眼前这个女生,幸福中有着莫名的陌生。

残朵诉说着我们无言的友谊,我理了理被风吹得乱七八糟的刘海,转过脸傻傻地冲你微笑。你淡淡的说了句:“我永远是你寂寞时的归宿。”谁知,我竟被感动得热泪盈眶,你小心翼翼地为我拭去了泪水,嘟起嘴埋怨我怎么又哭了,我呆呆的幻想着,没有她我该怎么办?我惆怅的扫了一眼校园,这个承载了我们记忆的天堂,此刻竟是那样的苍老。我们在它的怀抱中成长,它却在我们的茫然中老去。“喂。”“啊?”我被这突如其来的一个字吓了一大跳,思绪又回到了现实中。“不如我们许下一个约定好不好?”“嗯,约定什么呢?”“就约定我们做一辈子的好朋友!”“呵呵,好啊,那我们拉钩。”“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哈哈……”爽朗的笑声洋溢在空虚的操场上。雨中,两个稚嫩的少年,期待着下一站的幸福……

如今,泛白记忆里的那抹笑,是我们永远的专属味道。多少次,独身一人徘徊在灰色的回忆中,记得我们曾把约定埋葬在这里……

回忆古筝有关高中作文【五】

古筝是一件古老的民族乐器,战国时期盛行于“秦”地,司马迁的《史记》所记载《李斯列转.谏逐客书》中所引资料,颇有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李斯《谏逐客书中》述及秦国乐舞的一段说:“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叩缶、击瓮而就症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筝乃“真秦之声也”,故而历来就有“秦筝”之名,但是若从行文来看,又有值得我们推敲的地方,那就是“击瓮、叩缶”与“郑卫桑间”对举,而“弹筝、搏髀”又与“韶于、武象”对举,因此接下去就有“今弃叩缶,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的犯戒。这儿的对举显然不是为了文采,而所对举的乃是“乐”于“舞”的形式和内容,所谓“郑卫之音”,就是“桑间濮上”,乃是郑过和卫国的民间音乐,就由此可见“叩缶、击瓮”乃是秦国当时的民间音乐,就是“韶虞”就是“韶箫”,也就是孔子听了后赞之为“三月不知肉味”的《韶》。

据说此乐为大虞所作。以上所指的.乃是音乐;这音乐显然不是民间音乐,而是宫廷音乐。由此可见,至迟于嬴政当政之时,秦国已用“韶箫”替代了筝,筝当时属于宫廷所用的乐器了,它理当比缶、瓮高雅一些。至于“搏髀”,于之想对举的乃是“武象”。这《武》,也就是《大武》,乃是乐舞,是周人歌颂武王伐纣的。由此可见,“搏髀”当是秦国的宫廷乐舞。李斯所举之例,证明秦国宫廷所用的歌、舞、乐都是别国的,为反驳政治上不用客卿张本。其那文已经提及,李斯进呈《谏逐客书》乃是公元前237年,因此,筝在秦国的流行当是在此之前。筝的产生就相对完善也就理当比李斯书《谏逐客书》要早一些。

关于筝的命名,有两种说法,一说乃是有瑟分劈而来,另一说乃是因发音铮铮而得名。《集韵》就持“分瑟为筝”之说:“秦俗薄恶,父子有争瑟者,人各其半,当时名为筝”。当然除了父子争瑟的说法而外,还有兄弟争瑟,以及姊妹争瑟的说法。这些大同小异的传说也正好说明这些说法的不可靠。此外就常识而言,瑟分为二就就成了破瑟,岂能算筝?若将瑟破为二而修补成筝,恐怕远比制作筝、瑟要难吧?另一种说法是因为其发音的性质而得名,刘熙《释名》中“筝,施弦高,筝筝然”,就持此说。说筝因“施弦高”而发音“筝筝然”,这音色显然乃是对瑟的音色舒缓而言的,这就把筝与瑟联系起来了。确实,我们的民族乐器可以因乐器的来源而命名(例如胡琴,也可以因研制方法而命名(例如琵琶,更可以因为音色而得名(例如巴乌,这儿的筝因音色发音“筝(铮筝然”,而得名也未尝不可。从后文来看,起初的筝与瑟并不密切,这就失去了筝瑟音色对比的意义,从而使此说显得难以使人全信。

以上所说筝的命名,也涉及到筝的起源。既然“分瑟为筝”之说不可信,那么出事的筝呀就不是破瑟而成的了。那么筝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

汉·应邵《风俗通》载文:筝,“谨按《礼乐记》,五弦,筑身也。今并、凉二州筝形如瑟,不知谁所改作也。或曰蒙恬所造。”

从应邵的《风俗通》所载可知,汉以前的筝其制度应为“五弦,筑身”,但是当时“并(山凉(甘肃二州筝形如瑟”,应邵不知何人所作的改革,还记下了“蒙恬所造”的传闻,这又是说明,汉代在西北地区已经流传瑟形的筝了。

唐代的杜佑在《通典·乐四》中说:“筝,秦声也。傅玄《筝赋序》曰:“以为蒙恬所造”。今观其器,上崇似天,下平似地,中空准六合,弦柱拟十二月,设之则四象在,鼓之则五音发,斯乃仁智之器,岂蒙恬亡国之臣关思哉。并有附注说:“今清乐筝并十有二弦,他乐肯十有三弦。轧筝,以竹片润其端而轧之。弹筝用骨爪,长寸余,以代指。”

以上两条资料颇值得我们注意,应邵乃东汉末年(二世纪末,三世纪初人,他所记的“五弦、筑身”,乃是按照《礼乐记》的记载,并非亲眼目睹,而他所见的“并、凉二州,筝形如瑟”,却未提及其他地区筝形是否有异。唐代末年的杜佑,乃是九世纪人,他在《通典》中比较详细地说明了当时筝完全如瑟的形制,这形制也符合正统礼器的标准。当然,杜佑同时也提出了对“蒙恬造筝”这一传说的疑问。

筝究竟是否为蒙恬所造?近年有人认为蒙恬乃文武全才,他造筝也完全具有可能性。但是根据年代来看,蒙恬造筝并不具备这种可能性。蒙恬祖父蒙骜,死与公元前240年(秦王政七年,此时蒙恬不过是20多岁的青年,即使青年的蒙恬有制筝的才华,制成后却要它在短短数年内就流行秦国,并成为当时秦的宫廷乐器,看来不具有这种可能。更有人说,筝乃蒙恬筑长城时所造。这一说法就更不具备可能性。因为蒙恬修长城,乃是秦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灭齐国以后之事,这比李斯呈《谏逐客书》至少要晚十六年!亦有说蒙恬所造为“笔”,古繁体“笔”与“筝”近似,因为记载失误,于是以讹传讹有此说。

应邵《风俗通》说,筝乃“五弦、筑身”。但“筑”是什么样式,历代文献都语焉不详。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具汉筑明器。这具筑之所以说他是明器,是因为该器虽然髹以黑漆,却是用独木雕成。实心,不利于共鸣,若用来演奏,无法获得足够的音量。此外,该器通长约34厘米,用来演奏显然太短小,而《同典》载,唐代的筑长四尺三寸,汉筑演变至唐代虽然有异,但相差也不至于如此悬殊。这些理由都足以证明它是明器,该器犹如有柄的小瑟,筑面首位各钉以横排竹钉,一排五个,这就与《风俗通》的记载相符。这具明器筑的样式与瑟相同,似乎又说明瑟、筑、筝的样式是极其相似的。

假如真的瑟、筑、筝的样式雷同,那么我们只能认定筝与瑟的差别除了音色有别而外,外在的差别主要在于弦数,即:瑟有二十五与五十弦之分,而唐代的筝仅为十二弦与十三弦,当时的筑也发展成为十二弦与十三弦,那么筑与筝之间的区别又在何处呢?《通雅》在筝下注明“踏步筝用骨爪,是、长寸余,以代指”;而在注筑时引《释名》的说法:“筑,以竹鼓之也”。如此看来,其实、差别主要在于筝是弹拨乐器而已。当然,《通雅》还在筑下注明:“似筝,细项”,这“细项”便成了筑与筝形态上的主要差别。原来初试的筑,是要以左手握住颈部而用右手击奏的,故而“细项”,唐代已长四尺余,显然无法握持,这细项看来乃是保存了旧有体制而已。《通雅》在筝这一条目下还注上了“轧筝以竹片润其端而轧之,弹筝用骨爪。长寸余,以代指”的说明。这一注释在于说明CHOU(手部诌去言与轧筝本是同一器物,其名称的差异仅仅是一为弹奏、一为拉奏而已。

当然也有人认为中国的筝乃传自外国。日本的田边尚雄在他的《东洋音乐史》中就提出了筝是战国末期从西方传入秦国的观点。日本的另一学者林谦三则认为田边尚雄的论据不足。

从以上讨论可知,无论是筝似筑还是筑似筝,筝的初试形态至今并未弄清楚。因此,筝的起源至今依然还是个谜,还需要我们继续探求。关于筝的起源的探求,显然是无法从文献中寻求根据的,看来必须求助于考古的新发现。

总之,筝很可能来源于一种大竹筒制作的五弦或少于五弦的简单乐器。年代当在春秋战国时期或春秋战国之前,不可能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秦代。筝、筑、瑟的关系,既不是分瑟为筝,也不是由筑演变为筝,而很可能是筝筑同源,筝瑟并存。五弦竹制筝演变为十二弦木制筝,筑身筒状共鸣结构演变为瑟身长匣形共鸣结构,可能是参照了瑟的结构而改革的。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