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读书笔记不仅能提高阅读书、文的效率,而且能提高科学研究和写作能力。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图书馆的作用,不但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
静态描写,要绘出景物的外形、内涵、色彩和神韵;动态描写,要对事物的动作、声响、神态作细致的描绘,达到景物传神、生动、鲜活的效果。在写景的时候,要把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有机结合,使景物既有静态的美,又有动态的美,才能深深地感染读者。例如:在《第一场雪》一课中这样写到:“大雪整整下了一夜。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靑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这个片段的描写作者就利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活灵活现地写出了雪后的美景。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就要生既要有静态描写,又要有动态描写,做到动静结合,构成完美的整体。
一件事情,无论大小,都发生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环境(地点)里,还有一定的人物参加,并且有其起因、经过和结果。因而这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就被称为事情的六要素。
我们要写好一件事,就必须写清楚这六个要素,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有条不紊地叙述清楚。
一要让别人看清楚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二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在什么地方;
三要交代哪些人干了这件事,哪些人和这件事有关系;
四要让别人看清这件事是怎样发生的;
五要交代清楚事情的经过;
六要让别人看到这件事最后怎么样,起了什么作用。
只有把六个要素一一写清楚,文章的内容才算完整,眉目才能清晰,这样也才能很好地把中心思想表现出来。不然的话,读者就会对文章所写的事情不甚了解,甚至糊里糊涂,以致影响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我们写记事的文章,不能单纯地把事情说一遍就完了,而要写出事情所含的积极意义,使文章有个正确的中心,使人读了能受到启发和教育。
有位小作者写了一篇题为《难忘的一件事》的作文,是这样写的。
放学以后,我在家里做作业。李小虎和赵云峰叫我和他们一起去踢小足球。为犯规不犯规的事,我和李小虎发生了争吵。趁我不注意,李小虎突然推了我一下,我摔了一跤,痛得我直叫唤。赵云峰教了我一个“绝招”,也趁李小虎不留神的时候,摔了他一跤。赵云峰拍着手笑着说:“好一个标准的后滚翻!”我望着李小虎那狼狈的神色,也笑了。 从此,我和李小虎不要好了。当然,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又和好了。
这一件事真使人难忘啊。
这篇习作的中心思想是:“我”学了“绝招”使李小虎也摔了一跤,抒发了“我”高兴的心情。由于这一“高兴”是建筑在别人痛苦之上的,所以这一中心不能给人以教育和启发。这样的文章就是没有积极意义的。
其实,根据原文提供的内容,这篇文章可以写出同学之间应当团结友爱或有错就改等思想意义。
比如确定“团结友爱”这一中心,可以简介发生矛盾的缘由,将“老师的帮助”“我们和好”的过程展开写,在叙述的过程中又注意突出同学之间应当团结友爱这一中心,这样写,文章就有了积极的思想意义。
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自然容易写出积极意义来,但我们经历的事大多是一些平平淡淡的和细小的事情,这些小事不起眼,隐含的思想意义不显露、不容易看出,又如何写出它们的积极意义呢?
这就必须在动笔写作前,要把它前前后后的经过想清楚,从中去寻找、去发现新的、美的、有意义的东西。只有想清楚想明白事情中包含的意义,才能把生活中的平凡琐事写得使人读来有耳目一新之感,受到启迪,得到教益。
有些同学觉得有些亲身经历过的事,如自己做的错事之类,写不出它的积极意义。这是因为他们缺少以小见大的思想认识水平,即从小事中见到大的东西——好的思想,好的品质等等。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去发现“大”,这就要多观察、多思考。
小朋友在成长过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会因为各种原因惹祸、捅漏子。这些事留给自己的印象最深,教训也大。假如能把自己对错误的认识、受到的教育、懂得的道理写出来,自己的思想就提高了一步,让伙伴们读读,从中也是会受到启迪的.。这样写,文章就很有意义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写好景物描写的文章,就要学会观察,平时积累素材。在具体的习作中,如果打算写某一处的景物,绝不能凭想象,应该深入实地,仔细观察,积累写作素材。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我们应向学生渗透一些常见的观察顺序:
(一)、选好角度,定点观察。定点观察就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进行观察事物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选好合适的观察点,选取恰当的视觉角度,把观察到的景物,限制在某一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对准目标,不变位置依据一定的顺序,然后再从这一点出发进行观察。这种观察法,定点定位直接对准画面,最适宜于典型环境里的自然景物或风俗人情的描写,就好像是摄影拍照的特写镜头一样焦点醒目。运用定点观察之后的定点描写,可以把景物描写得独具特色,个性鲜明,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实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鸟的天堂》中,作者巴金有这样的描述:“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榕树,枝***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一般。”“榕树正是茂盛的时期,它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么美丽的南国的树。”作者立足在船头,随着船身渐渐逼近的时候,目光集中在大榕树的长势上,定点对大榕树形态的具体观察,看清了这一株奇特的大榕树的真面目,枝干“不可计数”,足见十分茂密;“枝上又生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卧在水面上一般。”观察了大榕树的整体形象;观察了大榕树与众不同的神态美,“那么多的绿叶”,不是一片片清晰可辨,而是“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这就是作者自始至终把观察的目光定点在大榕树上,对榕树的枝、叶、根的形状、颜色、位置进行细致观察。然后从外形描写入手,浓墨重彩,逼真地表现出了榕树的勃勃生机。
(二)、移步换景。在进行观察时,观察点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情况也就各不相同,得到的感受也就大不一样了。正像北宋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写的那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让学生使用动点观察法,就是连续移动观察位置,从不同的观察角度,观察同一景物的表现方法。动点观察有两层含义:一是观察点要连续不断地移动;二是移动观察点要有顺序。这种观察法适合观察正在发展变化着的景物。由于作者对景物连续不断深入细致的观察,清清楚楚地了解到了景物各方面的不同形态和色彩,描写起来就得心应手,有话可说了,既可描摹景物的形状,又可显示景物的神采,使景物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当你来到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点,最好先看看全景,对整体有个初步的印象,然后迈开你轻快的脚步,向前走去,这样随着你脚步的移动,眼中的景物在不断变换,这就是“移步换景”法。如《颐和园》一课,作者就以不同的观察点来描写园中的景色:或立足公园大门,或驻足万寿山下,或站在万寿山上,或立于昆明湖堤岸,描绘的是一副副异彩纷呈的图画.颐和园面积宽广,作者不能一眼就能把景物看完,所以观察点必须移动变化,这样才能细致地描绘出园景。
(三)、抓住描写对象的特点进行观察。虽然每处景物都离不开山和水,离不开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但是每处景物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就是同一处景物,因季节不同,其特征也不一样。观察时如果抓不住特点,写出来的文章就会千篇一律,无法感染读者。因此,无论是写春花的绚丽,还是写秋叶的'静美,是写江海的波澜壮阔,还是写小河的潺潺流水,都要认真观察,把握它们的特点,了解景物的全貌,围绕一个中心来写。例如:学校的小花园里,花香与读书声相伴,特点是幽静美丽;操场上有单杠、双杆和篮球场,同学们在锻炼身体,它的特点是热闹。另外有些景物还要一边对比一边观察,才会发现这一事物的与众不同之处。比如,观察树叶,如果不对比,只盯着一种树叶看,你会以为绿就是它的最大特点了,可是一比你就会发现,松叶如针,柳叶如眉,枫叶似鸭掌,这才是它们真正的特点。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