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我心里似乎极力排斥“多愁善感”这个词,拼命否认它的存在。
我总觉得,我不需要去多想什么。想得简单一点,或干脆什么也不想,那样会比较幸福,比较快乐。
但是,我忽略了——头脑简单的人只拥有卑微的幸福。
假如不曾有那些悲伤,那些失落,那么,就不会有但丁如梦似幻、充满上文精神的《神曲》;假如不曾有那些悲伤,就不会有陶渊明的那让人充满向往的.《桃花源记》;假如不曾有那些悲伤,就不会有岳飞那慷慨激昂的《满江红》......
因为有悲伤,有失落,所以有了在痛苦挣扎后的一番深思,有了在流离失所后的一些对幸福的幻想。
快乐容易冲昏人的头脑,哪个诗人不是在饱受磨难,饱经风霜之后才创出倾国篇章?如果不是那些多愁善感、那些困苦悲凉,又怎么会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这样的千古名句?
所以我说,悲伤比快乐来得更重要,它比快乐更让人刻骨铭心。只有在经历一番痛彻心扉的悲伤后,才换得来一份对生命,对幸福的大彻大悟。
所以,和我一样在这个悲伤与快乐徘徊的年纪的人们,要快乐,请努力快乐吧,要悲伤,也拼命悲伤吧。
在学完苏教版五年级语文《清平乐村居》之后,为了让学生领略到江南水乡其乐融融的场面,感受到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悦和向往之情,我让学生对照课文插图先想象一下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再写下来。突然,一个学生说:“老师,我想把《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改写成一个故事,行吗?”他的建议立刻被其他同学所采纳。“对,我们四年级语文上册曾学过一篇课文叫《但愿人长久》,就是根据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改写的。”“三年级也有,像《李广射虎》、《每逢佳节倍思亲》、《少年王勃》。”经过讨论,师生很快达成一致:一起来改写词作《清平乐村居》。十几分钟后,学生的本上都有了一段或长或短的话。
有学生写道:“南宋有一位爱国词人,名叫辛弃疾。他被朝廷罢官后,在农村隐居了二十年。在乡间,他与山民野老打成一片,过着平凡质朴、恬淡安静的日子。一个夏日的午后,辛弃疾一人在小溪边散步。忽然,他听到一阵亲昵的话语。转身一看,一对年老的夫妻正坐在离小溪不远处的茅屋前,一边喝着酒,一边悠闲自得地聊着天,他们的生活是多么的惬意和幸福啊。辛弃疾不忍打断他们,便停下脚步观赏着这周围的美景。在这条流水潺潺、清澈见底的小溪里小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水面上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绿色的小莲蓬。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老人的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正在小溪东边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心灵手巧,在家里专心致志地编织鸡笼子。天真、活泼、顽皮的三儿子呢,正翘着脚丫子,躺卧在溪边剥着莲蓬,津津有味地吃着莲子。看着这一家其乐融融的场面以及这乡村朴素清新的环境,辛弃疾心中那种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他提起笔写下了《清平乐村居》这首著名词作: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学生对古诗的解读方式是开放的、多元的、个性化的。一首短短的精练的古诗要改写成几百字的记叙文,需要学生与作者的心灵在对话中达到沟通与默契,在与作者进行智与智的互动、情与情的交融、心与心的碰撞的过程中,形成独特的内心感受,从而产生写作上的冲动,最后将古诗词艺术再创造为一篇篇现代白话文。
又有同学写道:“
一天傍晚,辛弃疾来到长满碧绿青草的小溪边散步。溪水很清,水面上举着许多像大伞一样的荷叶,在这些荷叶中间点缀着美丽的荷花,微风吹过,送来一阵阵清香。紧挨着小溪的是一所低矮的茅屋,一对白发老夫妻正坐在茅屋前一边喝着酒,一边用吴地方言亲热地聊着天。几杯酒下了肚,老两口的话多了,老爷
爷望了望老奶奶,带着几分醉意指着正在小溪东边豆地里锄草的大儿子说:‘咱们的大儿子多勤快,地里的农活都快被他全包了。’
老奶奶说:‘二儿子也不错,他心灵手巧,做事麻利。你看,他编出的鸡笼子都可以拿到市上去卖了。’
老爷爷说:‘是呀,就是咱们的三儿子太小了,还不懂事。’
老奶奶说:‘不要急,他早晚会长大的。快瞧,这孩子正趴在溪边的草地上剥莲蓬吃呢。真是太顽皮了。’
‘哈哈哈??’老爷爷和老奶奶不约而同地笑了。他们的笑声也深深地感染了辛弃疾。是啊,生活中的挫折并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心里的快乐、幸福,心里有多美,日子就会有多美。”
理解诗词中的意境是改写古诗词的关键。以上两篇改写《清平乐村居》的习作,就是学生在理解古诗意思、理解背景,吟诵古诗中走进作者,产生心灵共鸣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领悟、体验和表达的结果。如果说学生没有真正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没有深切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是不会写出这么优美感人的文章的。
通过改写古诗词,既加深了学生感悟古诗词美的意境,启迪想象,在眼前展开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又教给了学生阐事明理,为人处世的道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可以说,“改写”以古诗词作为一个起点,让学生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设想象中的图画,真正走到了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境地。
此后,学生就对课文中的古诗词格外关注起来。只要是自己有话可说的古诗词,学生就会忍不住地写下一些话,或叙述,或抒情。我根据学生的要求,在每学完一首古诗词之后增设了十几分钟的“我来改写古诗词”的活动,在这期间,学生可以大声朗诵自己改写的内容,然后由全班同学来评价,这成了一次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学生越来越爱改写古诗词了,同时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古诗词内容也比以前理解得更深刻了。
下面是学生改写其他古诗词的部分内容:
《游子吟》
孟郊是唐朝的一位诗人。他有一位可敬的母亲。有一次,孟郊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裳。夜很深了,母亲还在微弱的灯光下一针一线地缝着。也许是年纪大了,眼睛花了,也许是她缝了很久,太累了,瞧,她不时地放下针线,揉揉眼睛,再用拳头捶捶自己的后背。可尽管这样,母亲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她在想:这次郊儿外出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我要把衣服缝结实些??。
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儿子送到村外。她望着儿子说:“郊儿,出门在外要学会照顾好自己。还有,要早点回家!”孟郊牵着母亲长满老茧的手,看着母亲饱经风霜的脸,感激的泪水不住地流淌。太阳出来了,路边的小草更显得生机勃勃。孟郊抚摸着昨夜母亲为他缝制的衣服,注视看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母亲年纪大了却还在为我操劳,她的恩情我这一辈子恐怕也报答不了啊!怀着对母亲的感恩,孟郊在50岁那年写下了一曲动人心弦的母爱颂歌《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又到了。人们一大早就起来了,他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身处异乡京城的大诗人王维看着家家户
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远在家乡的亲人。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王维都要与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可如今自己离开了家乡,孤身一人在长安谋取功名,就连过节也不能回去与亲人团聚,又是多么让人难过啊!??此时此刻,家乡的亲人们正在登高团聚,欢度重阳节,他们在“遍插茱萸”的时候一定会想起我这个异乡游子的。想到这里,王维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就在学生兴致勃勃地进行古诗词改写,津津有味地修改着我们古典文学的精华之作时,我也曾经担忧:这种方式是否会使学生把古诗词独特的文体特点给抛掉、变掉呢?但实践的过程证明了这种担忧并不存在。首先,每次改写都是建立在学生对原作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能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合理的想像;其次,改写之后,我很注重新作与原作的比较,引导学生感悟诗词的独特魅力;最后,诗词改写变的只是原作的外壳,而不是其精神内蕴。它是理解原作、触摸作者内心世界的拐杖,它也是与文本对话后的自我创新、自我展示。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感悟、体验积累的过程。这要求教师能够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在让学生大声吟诵古诗词的同时,不断地为学生提供感悟和表达的机会,引领学生亲历阅读过程,走进文本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感受语言的色彩,触摸作者的心灵,体验文本的情感,尽情地读,大胆地说,自由地想,欢快地写,才能真正丰富学生情感,涵养学生性情,完善学生人格,展现学生个性,提升学生生命价值。
假如可以重新来过?
假如可以重新来过,我会怎样?记得小品《不差钱》有一段经典台词:“眼一闭一睁,一天就过去了。眼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随着一阵大笑,有的人就在思考中产生哲理。朱自清说过:“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是啊,在时光的流里,除徘徊外,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但是,如果有人能给我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我一定会……
忆往昔,几度春秋中,好像只有一件事令我难以释然,抛弃那些无用的大道理,我要把我这个遗憾吐露给我遥远的朋友——小忠恕。
“二月春风似剪刀,冬风像把青龙偃月刀。”在那个极其寒冷的冬日,从小学教室中传出一阵稚嫩的吵闹声:“你快承认吧,你再不承认,我就让警察叔叔把你抓走。”我与忠恕正在吵闹,有人会问了,你们为什么会吵架呢?这还要从一开始说起……
我的好朋友——忠恕,他本名不叫忠恕,只因为当时我们才二年级,却将:“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一句出自《论语》,直到现在我还一知半解的,但那时却被他常常挂在嘴边。后来,我便送给了他“忠恕”这一名号。
从稚嫩的三年幼儿时代到朦胧初知的小学时代,我们一直就是好朋友,用一个流行词来说就是“小伙伴”但我后来确实被这个小伙伴惊呆了。
在二年级即将结束时,忠恕同学已经像个小大人了,我与他的关系已经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在期末中,他钢笔没色了,他将一种寻求“help”的目光投向我时,我作为好朋友,当然该出手时就出手,将我爱不释手并且崭新的一支蓝钢笔借给了他,这可是我爷爷送给我的生日礼物。
下课后,他将钢笔还给了我,并笑嘻嘻地说:“你这支钢笔很漂亮,在哪买的,我也去买一支。”我告诉他:这是我爷爷送给我的生日礼物。他说:“我真羡慕你有一个这么好的爷爷。”我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发下试卷后,忠恕告诉我他考得不错,并问我考得怎么样,我心里想:三年级就要开始了,即将要分班了,我与忠恕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会被分开吗?
终于,在分别的\'前一天,我们写毕业留言时,我诧异的发现:我的蓝钢笔没有了!天哪,我记得,我的蓝钢笔昨天还安稳的睡在我的铅笔盒中,今天怎么就不见了呢?
我按照柯南思想来推断,谁知道我有这支钢笔呢?谁又有盗窃这支钢笔的动机呢?
是前排小王,还是后排小孙,难不成是角落里的的小胖,不可能吧!他挺老实的,再说他也不知道我有这支钢笔呀!
我将目光扫遍教室一周,最后将嫌疑人一个一个排除后,我将目光落在忠恕身上,他可是我最好的朋友呀,可别人一没动机,二没时间,除了他,还会有谁呢?难怪他这几天都不与我在一起了,嗯,一定是他!我一直将他作为好朋友,他竟这样!
于是才有了才开始的那一幕。
后来,二年级结束时,因为这件事,我都没有跟他说过一句话,开学时,听说他出国了,那时的我,还不知国外是多么远,在我眼里,从家到学校就是世上最远的距离了!
直到小学毕业时,我在早已蒙上厚厚一层灰的书橱中找到了那支割断了我与忠恕友谊的钢笔,那厚厚的一层灰,仿佛就是在我眼上的一层灰,我竟没有辨别友谊是非的能力,我的身体如同一只煮熟了的大虾,遍体通红……
朋友啊,假如可以重新来过,我会吹开眼上的那层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我仿佛明白了忠恕那一句挂在嘴边的话,现在的我竟想回到我永远回不去的曾经。
朋友啊!你原谅我了吗?
那天一整天,天气阴沉沉的,正如我的心情一样沉闷。我感到我的身体不舒服,但我不想开口对爸爸说,因为我和爸爸不怎么说话,我总觉得他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姐姐和弟弟,等到给我的时候已所剩无几。我甚至有点恨爸爸。
晚上我终于坚持不下来了,头上直冒汗。爸爸好像看出了我的难受,他给我拿来了体温计先让我测一下体温。一测,39度。这下爸爸慌了,他二话没说,背起我就去村外的医疗点。我家离医疗点有一段坑坑洼洼的土路,走起来很艰难,但我可以感觉到爸爸走的很稳,很快。他边走着,边不停的叫我的名字。这时天空下起了小雨,爸爸就脱掉了自己的外套盖在我的头上。趴在爸爸的背上,我感觉到爸爸已经走的很艰难,但他在努力保持着平衡。我晕晕乎乎的\',但仍能嗅到爸爸身上所散发出的那种浓浓的泥土混合着汗水的特有气息,爸爸的气息,爱的气息。我的思绪随着细雨在慢慢的飘。我的心变得好暖好暖。
到了医院,医生说要打点滴,爸爸马上给我找来床位让我躺在上面,他嘱咐我不要乱动,然后我看见他在医院里来回的跑找医生护士,为我打针,他不时的过来看看我,摸摸我的额头,问我需不需要吃东西……
点滴整整打了一夜,在这一夜中,每当我睁开朦胧的睡眼,总能看到一个身影坐在我的床边,我知道那一定是爸爸,是他在照顾我,我的心里暖暖的,还有一丝歉意。
假如时间可以停留,我多想停留在父亲陪我的夜晚,那个让我一辈子都难忘的夜晚,因为那个夜晚我彻底的懂得了父亲,懂得了一个不去刻意表达爱但却是很爱我的父亲。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