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问到如何有这么多时间看书,冯立闭眼想了一会儿,“大概是有空就看吧,我很少拿出整块的时间来读,日常生活往往是见缝插针地阅读,再一个读得多了速度也会上去”。他的作息是“朝八晚十二”型,其实他并没有因为大量看书而耗费太多时间,甚至如某些猜测那样“不通世事”,他数了数,大学生应该体验的生活从打游戏到谈恋爱,从上课到做助教,从实践到旅行,一个不落全都体验过。
他的身上有很多打破人们通常设想的地方,满足着人们的好奇心,其中有一条就是人们对纸质书与电子书乐此不疲的优劣争论,在他这里似乎失去了意义。有的人可能就是喜欢“读书的感觉”吧,提到现在有些人对纸质书的执着,冯立不以为意,“有读书的感觉不等于有效率,读书这东西入门很重要”。
比起读书形式和读书心得,冯立更看重实在的内容和深入的思考。通过对各种学术著的阅读与思考,他写道“读书要读出不同的维度,而不仅仅是停留在阅读的表层,简单阅读就去表扬或批驳某本书的优劣”,在用显眼的数字打头作标题的总结文章里,这样的思考和各个角度的点评才是主角,恍惚间有指点江山的气势。“读书多了写得多其实很容易,读得多了,写得不多但能给别人传递得更多才见功力”,冯立并不只单纯追求知识的输入,他觉得,大学给大家提供了很多知识,但“忽略了传授学习方法”,例如很多人并不知道如何读书写作。在最新一篇《1700本书阅读总结》里,冯立推荐了《如何阅读一本小说》《如何阅读一本书》等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还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结果带到了他担任助教的.课堂上,让自己的学生读书评,练习写作。“说理工科学生不擅长写作,这完全是误解”,在冯立的眼中,不少理工科学生表现优秀,很有潜力,而他也露出一种为人师的喜悦,晃了晃头。
虽然读书、思考甚多,冯立却坦言自己不算是一个成绩好的学生。中学时代,他一度不被看好,但超常发挥的高考和自招还是让他幸运地进了人大国学实验班,学了自己最感兴趣的专业。凡是感兴趣的东西就去学,本科期间他在人大、北大、北师大等学校旁听了20门课,“是像选课一样听课写作业的”,他补充,“比起为了名气去听课,可能真正教得好的老师反而帮助更大”。本科期间对他影响最大的三位老师——讲授社会调研方法的潘绥铭老师、讲授文学阅读的王以培老师和指引音乐赏析的毕明辉老师——都是在旁听课时认识的。
“除了与学习有关的奖学金,其他的奖学金我都拿了”,他带着一点自豪,特别说起自己本科时期参加的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这个项目他带着两个同学一起,写了八万四千多字的报告,获得了全校人文组的第一名。课题与名人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有关,初时没人愿意参加,他只好拉来好友与下铺的哥们儿,三个人一起回到他的老家湖北黄冈做调研。“很多名人啊,李贽、闻一多、黄侃、熊十力……”一连串被写在中国历史上的人名从他的嘴里冒出来,“这些人的故居和讲学之地我们全都跑遍了”,“不过收获最大的应该是呼吁复建了黄侃夫妻的合葬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想必是很多人的梦想,对冯立来说,这也是他正身体力行的东西。
2015年是冯立在清华历史系读博士的第二年。从人大搬到清华,问到清华有哪些不一样的资源值得同学们珍视,他最先称赞的不是大家引以为傲的食堂和宿舍,而是仿佛挖到宝藏一样得意扬扬地说,清华图书馆能提供的服务超出一般同学想象,比如说可以办北大图书馆的借书证,这一点很多人都不知道,而且清华图书馆的借书期限为8周,远远长于一般学校,特别是还能借很多台版书,这都是其他学校所没有的资源。这样的口袋一旦被打开,话题就一个接一个被倒出来,他仿佛是对自己的玩具了如指掌的小男孩,坐拥数座自己无比熟悉的图书馆,大到历数全国能够外借台版书的高校,小到一个博士生一个月最多能借59本书,侃侃而谈,显得异常满足。他在文章里写阅读速度时说,“没有100本的阅读量无从谈技巧,没有300本的阅读量无从谈速度”,而认识他的人则戏称,他有时候让人觉得“没有读过几百本书无从与之交谈”。
窗外是浅青色的黎明,残余的夜色不忍褪去,草木在夏风的熏染下,浓密茂盛。我从繁重的功课中抬起头,望向窗外,却看见了如此令我心动的景色,也让我想起了那个夏天萦绕心头的几分甜蜜。
“咳,咳,咳”,反复的咳嗽声再一次打断了我的思路,我停下笔,扔掉了不知道验算了多少数学式的演算纸,又重新去看这道困扰了我好几小时的数学题。这时,妈妈听见了我的咳嗽声,从客厅走了过来,手里还拿着感冒药,对我说:“女儿,该吃感冒药了。”我抬起头,接过妈妈手里的药,匆匆吞了下去。妈妈看着我手中一刻不停的笔,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女儿,不会做就放下吧,明天问老师也可以。”我嘴上答应着,手里的笔却没有停。妈妈叹了口气,却没再多说什么,摇着头走开了。
半个小时后,这道恼人的数学题终于被我解开了。正当我想向妈妈炫耀一下时,却看见妈妈正站在厨房里,从锅里端出一碗银耳雪梨羹。妈妈把它放在桌子上,用勺子向碗里添蜂蜜。这时,我忍不住把目光转移到妈妈身上,惊讶地发现妈妈不复往昔美丽,脸上添了许多皱纹,鬓角也染上了白霜。看到了妈妈老去的面庞,我的眼泪禁不住涌了上来。这时,妈妈把银耳雪梨羹递给了我。我接过妈妈手里的碗,赶紧低下头,大口地吃梨,一边吃还一边称赞妈妈做的好吃,尽管我并不喜欢蜂蜜。在梨子冒出的氤氲热气中,我的眼泪还是扑簌簌地掉了下来。但我知道,这眼泪是幸福的`,是那份母爱的甜蜜涌上心头时带给我的喜悦之泪。我并不清楚妈妈有没有看到我的眼泪,但是妈妈带给我的甜蜜,远比解开数学题时的喜悦还要甜上千倍万倍。不管妈妈是否已经不再年轻,但她在我心中永远都是最美丽的人。
那一刻,妈妈带给我的甜蜜流淌过我的心田,那是比世界上最甜的蜜糖还甜的东西啊。我知道,哪怕时间怎样飞逝,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份甜蜜。
——题记
李小坏和张小坏,两个坏大王在一起,日子注定不会平静度过。你总说:“五岁的我第一次看到不到十天的你,又怎么能相信这个奇怪的.小秃瓢儿就是传说中的‘妹妹’?”每每说到这,你总会抬起你美丽的眼眸,看着我。大概,你的感觉和我一样,对这段记忆,既有些许熟悉,又感到十分陌生。
还记得,我们一同坐在草坪上,虽然天空中没有许多繁星,但依然美妙,我们背靠着背,看着被路灯拉长的影子,说着让人长鸡皮疙瘩的冷笑话。嗅着黑夜里泥土的清香,大喊:“我要发芽,我要长大!”那段时光,何时才能够重现。
不久前,你对我说:“高考与我无缘,我已经被保送到了马来西亚。那里,会有樱花吗?”听到这个消息,原谅我无法与你一同欢呼雀跃。是啊,你对樱情有独钟。去日本时,你曾为樱花写诗,“谈笑春日赏仙樱,粉白片片耀眼明”。我却说:“酸,真酸,李小坏同学什么时候也学会多愁善感了?我还是看没心没肺的你习惯些。”你撇撇嘴,说我把你的思绪打乱了,非要我赔你。无奈我只好为你写下后两句“只恐烂漫光阴短,清风掠过已飘零”。如今回想,6月,樱花逝去,你也走了。我欣赏为了梦想执着追求的你,希望你一路顺风。
你走后,就只有几分记忆萦绕心头,也才发现,“思念”这个词太抽象,提起笔想写出那种感觉却发现我的文字太过青涩,那是像风一样的味道,只能感觉却说不出来。
你登机的那一天,我没有去,只是给你发了一条短信:摇曳樱花春料峭,花落幽境醉人倒。不知春光省几时,谁料人事也苍茫。你没有回复,我静静揣摩你的心理。闭上眼睛,就出现了你那俊俏又略带稚气的脸,眉目间还流露出神采飞扬。难怪,如樱花一样,你,图满了浪漫,勾勒了想念。
李小坏,过得还好吗?马来西亚很热吗?注意防暑降温哦。心头的几分回忆,是我最美丽的珍藏,我们说好了,朝着自己的梦勇敢向前——别忘了我们的约定。三年半之后,不见不散。
冯立一直保持着这样一个习惯,每读完100本书,就要写一篇总结性的文章,从一个主题入手,或谈谈读书所得,或谈谈阅读技巧,最后还要为这100本书评选出一个前10名的最佳榜单。已是历史系博士二年级的他已经完成了第17个100本读书计划,仔细算一下,相当于一年读200多本书,平均三天读两本。这样的速度,恐怕绝大多数人都是望尘莫及的,更别提长期的坚持了。
在想象中,这样一个读书大神不仅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还有可能有些“呆气”。然而在咖啡馆见面时,他与所有普通的清华同学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有些胖,笑眯眯的,若非要说有什么不同,大概是他身上有一种少见的自信,有点像老北京的侃爷,仿佛见惯一切随时都能说个不停。他几乎可以轻快流畅地回答所有抛出的问题,对人名非常敏感,对读书时间和数量有着精准的记忆,对陌生人的好奇也早有准备,唯独在提及女朋友的时候才从一个分享会的模式中走出来。“我和我女朋友就是在甘阳老师办的一个学术夏令营上认识的”,这是他第一次露出腼腆而放松的笑容,提醒着大家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男生。
谈及读书的缘起,也似乎有些普通。只是觉得大学过了一年有些荒废,想看看能读多少书,冯立很轻松地说,没想到大四上学期就提前完成了三年读完300本书的目标,一读就停不下来了。
他们不走,依旧围在你身边,眼睛盯着黑乎乎的锅盖。你抬头看见我,刚刚还充满愤怒的眼神忽然变的充满愧疚,你一定有些慌乱,不停地在衣服上擦手,然后朝我招招手,小心翼翼地喊我的小名、石头。他们也飞快的仰起头来,看到我,一起笑,我不能分辨那样的笑是善意的还是嘲弄的,便飞快地从墙头上溜下来,撒腿朝不远的新家跑去。
冲进门,大妈正在煮鸡蛋,说:“石头你又跑哪去了,快,来吃鸡蛋。我不说话,闷声接过不烫手的鸡蛋,蹲在地上找了个石头磕几下,蛋壳碎了,露出透人的蛋白,我赌气一样的一口吞下。大妈在旁边爱怜地看着我。过了大半年,我才肯叫她妈。她很疼我,是真的很疼我,她是温和的妇人,也许因为她读过书,大伯又在外面做事的缘故。而你总是在焦虑的时候骂我们这些孩子,好像是我们让你的生活变得困苦。
或许你终于厌倦了,终于不肯再负担,所以那天大妈一开口,你就迫不及待地将我推到她面前,你说:石头是这几个孩子里最听话的,你就要了他吧。大妈把我拉到身边,抚摩我乱糟糟的头发,似乎犹豫了片刻,点了点头。你好像终于松了口气,眼神轻松起来,是那样的眼神,才让我小小的心里忽然充满了怨恨,你把我抛弃了,你不要我了,你为此感到轻松。
家里真的很穷,哥哥和姐姐常常为争一块馒头打得不可开交,寒冷的冬天,我们兄弟姐妹四个人挤在一床被子底下取暖,记忆中的夏天我们总是光着脚度过……
这是你把我送出去的理由吗?
可是你知道吗?
纵然在贫穷,那也是我的家,而你,把我从家里赶走了,不再让我叫***。
对一个五岁的孩子来说,那是一种巨大的痛苦。大妈为我穿上新衣的那天,我一言不发的咬着嘴唇,你说:石头打扮起来就是好看,石头眉眼好。大妈点着头,我却快要把嘴唇咬破了。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你抛弃了我。你真的抛弃了我。我住在大妈家的第二天,你来送你给我做的一双鞋子,我喊了你一声妈,你慌忙说:石头,叫婶。大妈说:孩子想叫什么就叫什么,以后,他就有两个妈。你固执的摇头,不能那样,有规矩的,不能乱了规矩,然后又重复一遍:叫婶。大妈温和而且有耐心地爱着我,爱着一个充斥着屈辱和怨恨的孩子,慢慢地用她饱满的爱将我一点点的改变。我毕竟还小,容易被温暖。我终于叫她妈的那天,她哭了。
七岁,我读小学的时候,我和妈跟着父亲――也就是曾经的大伯去了城里。
兴许是我的缘故,妈对你和那个家越来越照顾,走的时候,体面的房子都给了你,还有那些看起来不错的家具。那天你一直看着我,后来你伸手想摸摸我的头,我躲开了。
第二天,我跟着妈妈离开了生活七年的乡村,离开了你。
对一个孩子来说,忘记真的很容易,城里的生活很新鲜,对我充满了诱惑力。我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改变了一个农村孩子多年的生活习惯,越来越像城里那种洋气的小孩,穿校服,穿白色运动鞋,头发短而整齐,说普通话,我不让妈再叫我石头,而是叫我的学名,张谦。
我没有想到你会来,秋天的季节,街上刚刚有落叶的日子,那天放学回到家,进门就看见了你。我不知道那时候你多大的年纪,看起来像个老妇人,颜色黯淡的衣服,很久没有清洗的头发,还有粗糙的手指。看到我,你充满着慌张和惊喜,怯怯的唤我:石头。
别叫我石头,我粗暴的打断你,我叫张谦。
你一下子不知所措起来,张了张口,没有说出话,妈端着菜从厨房里出来,说:张谦,不许这么和婶说话,婶是来看你的饭桌上竟然有新鲜的玉米,我不假思索的伸手拿了一个贪婪地啃。这是小时候最爱吃的,但那时候你总舍不得在最新鲜的时候摘下来煮给我们吃,总要等到熟得咬也咬不动。妈说:就知道自己吃,婶大老远给你背来的,你这孩子,怎么越来越不越不懂事。
咯噔一下,我猛地被噎住了,手里的玉米吃也不是放也不是,你慌忙站起来捶我的背,我咳了一声,咳出一料玉米。你说慢点吃慢点吃,婶给你拿了好多呢……
我却失去了吃的兴趣,因为是你拿来的,我不想再接受你给我的任何东西――爱,或者其他。你将我送了人,我和你已经没有关系。你住了一晚,一直在和妈说话,我听到你们很少的对话,妈说:孩子在这里,你放心吧,以后想来就来看看。你低声地说:放心放心,不来了不来了……
你就真的没有再来过。
我读了初中,读了高中。那些年里姐出嫁了,哥也娶了媳妇,小妹去了广州打工,你身体不太好……这些事是妈告诉我的,听的时候,我一直沉默着。妈说:你考上大学回去看看婶吧,这些年,她一直惦记你。
我沉默片刻,摇了摇头。太久了,我不知道该怎样和你相处,犹如陌生人,是曾经看过也怨过然后忘记的陌生人。
1998年夏天,我考上了大学。妈又让我回去看你,我还是拒绝了。妈说你肯定会来的,这次,她把我考上大学的消息告诉了你。
你却没来,让人带了3000块钱,。看着这些钱,我不置可否。钱,妈又让人给你带了回去,还带了一些药,你的心脏不好,腰也不好,一到阴天就会疼,妈说3000块钱可能是你攒了一辈子的。
其实你真的不用这样,我已经不再怨你,但是爱你,也已经不可能。大学生活更加忙碌,看世界,谈恋爱,想未来……毕业,工作,继续谈恋爱……不到30岁的男人总觉得自己会有无限好的生活,并努力为之打拼。你终于病倒了,这次,妈没有征求我的意见,而是下命令,张谦你必须回去。
回村的路途漫长而陌生。等在车站的是已经年过40的大哥。妈快不行了,他说,就是咽不下那口气,在等你。
你真老,满头的白头发,可是大哥说你才六十四岁,你看起来像八十四岁。
你的一双手干枯得只剩下皮。我站在你身边,这眼前的情形心酸,忽然想喊你一声妈,像小时候那样,可张了张口,喊的却是婶。
你听见了,伸出手摸索着我的手,我弯下身来,你想说什么,可你太虚弱了,我只得将身体弯得更低,低到你的耳边。
断断续续,五个字,你说了好半天:石头,别怨妈……
石头,别怨妈,五个字,我的心像撕开了一道口子,二十几年光阴覆盖的痛,就那样一下子被撕裂。你的手一松,我慌忙去握,终于握住,硌得我的掌心生疼。
你就那样走了,听到哭声一片,我呆呆地俯在你身边,握着你瘦削的手指,久久没有眼泪流出。
那晚我和大哥为你守灵,大哥是个有些讷言的汉子,断断续续的说:石头,那些年,因为你,我一直生妈的气,不是气他把你送走了,是气她送了你而不是我……
我是出生在中间的孩子,上有哥姐下有妹。出生时就身体不好,多病,吃饭时总抢不过他们。大妈没有孩子,又看我们生活艰难,想过继一个抚养。那时哥己多少懂着生活,晓得大妈家里富裕,哭着喊着要过去。而我们家乡的风俗,过继给人的也应该是长子。为了我,你却硬是违了这个例……
你一定要将我送出去,我不知道那一刻你的心有多疼。而你在失去我的那么多年里,我始终是你生命里的一道伤口,再也没有复原,你爱了我一生,想了我一生,也疼了我一生。你还能拿什么爱我呢?在生活的苦难面前。
而如今,我又能拿什么回报你呢?
在生命的无情面前。
大哥说:妈是想你想的,把心想坏了。
眼泪终于开始流下来。在你的面前,第一次,我哭得像个不懂事的孩子。
五岁的时候,你说我不能再叫***,要叫你婶,管大妈叫妈。五岁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了,你把我送给了大妈做儿子。五岁的时候,我常常趴在低矮破旧的院墙上,看着我曾经的兄弟姐妹围在你身边,等着一锅粗面镘头出锅。一双双肮脏的小手迫不及待的伸出来……你驱逐着他们,愤愤地说他们是一个个小饿死鬼。
他们不走,依旧围在你身边,眼睛盯着黑乎乎的锅盖。你抬头看见我,刚刚还充满愤怒的眼神忽然变的充满愧疚,你一定有些慌乱,不停地在衣服上擦手,然后朝我招招手,小心翼翼地喊我的小名、石头。他们也飞快的仰起头来,看到我,一起笑,我不能分辨那样的笑是善意的还是嘲弄的,便飞快地从墙头上溜下来,撒腿朝不远的新家跑去。
冲进门,大妈正在煮鸡蛋,说:“石头你又跑哪去了,快,来吃鸡蛋。我不说话,闷声接过不烫手的鸡蛋,蹲在地上找了个石头磕几下,蛋壳碎了,露出透人的蛋白,我赌气一样的一口吞下。大妈在旁边爱怜地看着我。过了大半年,我才肯叫她妈。她很疼我,是真的很疼我,她是温和的妇人,也许因为她读过书,大伯又在外面做事的缘故。而你总是在焦虑的时候骂我们这些孩子,好像是我们让你的生活变得困苦。
或许你终于厌倦了,终于不肯再负担,所以那天大妈一开口,你就迫不及待地将我推到她面前,你说:石头是这几个孩子里最听话的,你就要了他吧。大妈把我拉到身边,抚摩我乱糟糟的头发,似乎犹豫了片刻,点了点头。你好像终于松了口气,眼神轻松起来,是那样的眼神,才让我小小的心里忽然充满了怨恨,你把我抛弃了,你不要我了,你为此感到轻松。
家里真的很穷,哥哥和姐姐常常为争一块馒头打得不可开交,寒冷的冬天,我们兄弟姐妹四个人挤在一床被子底下取暖,记忆中的夏天我们总是光着脚度过……
这是你把我送出去的理由吗?
可是你知道吗?
纵然在贫穷,那也是我的家,而你,把我从家里赶走了,不再让我叫***。
对一个五岁的孩子来说,那是一种巨大的痛苦。大妈为我穿上新衣的那天,我一言不发的咬着嘴唇,你说:石头打扮起来就是好看,石头眉眼好。大妈点着头,我却快要把嘴唇咬破了。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你抛弃了我。你真的抛弃了我。我住在大妈家的第二天,你来送你给我做的一双鞋子,我喊了你一声妈,你慌忙说:石头,叫婶。大妈说:孩子想叫什么就叫什么,以后,他就有两个妈。你固执的摇头,不能那样,有规矩的,不能乱了规矩,然后又重复一遍:叫婶。大妈温和而且有耐心地爱着我,爱着一个充斥着屈辱和怨恨的孩子,慢慢地用她饱满的爱将我一点点的改变。我毕竟还小,容易被温暖。我终于叫她妈的那天,她哭了。
七岁,我读小学的时候,我和妈跟着父亲――也就是曾经的大伯去了城里。
兴许是我的缘故,妈对你和那个家越来越照顾,走的时候,体面的房子都给了你,还有那些看起来不错的家具。那天你一直看着我,后来你伸手想摸摸我的头,我躲开了。
第二天,我跟着妈妈离开了生活七年的乡村,离开了你。
对一个孩子来说,忘记真的很容易,城里的生活很新鲜,对我充满了诱惑力。我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改变了一个农村孩子多年的生活习惯,越来越像城里那种洋气的小孩,穿校服,穿白色运动鞋,头发短而整齐,说普通话,我不让妈再叫我石头,而是叫我的学名,张谦。
我没有想到你会来,秋天的季节,街上刚刚有落叶的日子,那天放学回到家,进门就看见了你。我不知道那时候你多大的年纪,看起来像个老妇人,颜色黯淡的衣服,很久没有清洗的头发,还有粗糙的手指。看到我,你充满着慌张和惊喜,怯怯的唤我:石头。
别叫我石头,我粗暴的打断你,我叫张谦。
你一下子不知所措起来,张了张口,没有说出话,妈端着菜从厨房里出来,说:张谦,不许这么和婶说话,婶是来看你的饭桌上竟然有新鲜的玉米,我不假思索的'伸手拿了一个贪婪地啃。这是小时候最爱吃的,但那时候你总舍不得在最新鲜的时候摘下来煮给我们吃,总要等到熟得咬也咬不动。妈说:就知道自己吃,婶大老远给你背来的,你这孩子,怎么越来越不越不懂事。
咯噔一下,我猛地被噎住了,手里的玉米吃也不是放也不是,你慌忙站起来捶我的背,我咳了一声,咳出一料玉米。你说慢点吃慢点吃,婶给你拿了好多呢……
我却失去了吃的兴趣,因为是你拿来的,我不想再接受你给我的任何东西――爱,或者其他。你将我送了人,我和你已经没有关系。你住了一晚,一直在和妈说话,我听到你们很少的对话,妈说:孩子在这里,你放心吧,以后想来就来看看。你低声地说:放心放心,不来了不来了……
你就真的没有再来过。
我读了初中,读了高中。那些年里姐出嫁了,哥也娶了媳妇,小妹去了广州打工,你身体不太好……这些事是妈告诉我的,听的时候,我一直沉默着。妈说:你考上大学回去看看婶吧,这些年,她一直惦记你。
我沉默片刻,摇了摇头。太久了,我不知道该怎样和你相处,犹如陌生人,是曾经看过也怨过然后忘记的陌生人。
1998年夏天,我考上了大学。妈又让我回去看你,我还是拒绝了。妈说你肯定会来的,这次,她把我考上大学的消息告诉了你。
你却没来,让人带了3000块钱,。看着这些钱,我不置可否。钱,妈又让人给你带了回去,还带了一些药,你的心脏不好,腰也不好,一到阴天就会疼,妈说3000块钱可能是你攒了一辈子的。
其实你真的不用这样,我已经不再怨你,但是爱你,也已经不可能。大学生活更加忙碌,看世界,谈恋爱,想未来……毕业,工作,继续谈恋爱……不到30岁的男人总觉得自己会有无限好的生活,并努力为之打拼。你终于病倒了,这次,妈没有征求我的意见,而是下命令,张谦你必须回去。
回村的路途漫长而陌生。等在车站的是已经年过40的大哥。妈快不行了,他说,就是咽不下那口气,在等你。(
你真老,满头的白头发,可是大哥说你才六十四岁,你看起来像八十四岁。
你的一双手干枯得只剩下皮。我站在你身边,这眼前的情形心酸,忽然想喊你一声妈,像小时候那样,可张了张口,喊的却是婶。
你听见了,伸出手摸索着我的手,我弯下身来,你想说什么,可你太虚弱了,我只得将身体弯得更低,低到你的耳边。
断断续续,五个字,你说了好半天:石头,别怨妈……
石头,别怨妈,五个字,我的心像撕开了一道口子,二十几年光阴覆盖的痛,就那样一下子被撕裂。你的手一松,我慌忙去握,终于握住,硌得我的掌心生疼。
你就那样走了,听到哭声一片,我呆呆地俯在你身边,握着你瘦削的手指,久久没有眼泪流出。
那晚我和大哥为你守灵,大哥是个有些讷言的汉子,断断续续的说:石头,那些年,因为你,我一直生妈的气,不是气他把你送走了,是气她送了你而不是我……
我是出生在中间的孩子,上有哥姐下有妹。出生时就身体不好,多病,吃饭时总抢不过他们。大妈没有孩子,又看我们生活艰难,想过继一个抚养。那时哥己多少懂着生活,晓得大妈家里富裕,哭着喊着要过去。而我们家乡的风俗,过继给人的也应该是长子。为了我,你却硬是违了这个例……
你一定要将我送出去,我不知道那一刻你的心有多疼。而你在失去我的那么多年里,我始终是你生命里的一道伤口,再也没有复原,你爱了我一生,想了我一生,也疼了我一生。你还能拿什么爱我呢?在生活的苦难面前。
而如今,我又能拿什么回报你呢?
在生命的无情面前。
大哥说:妈是想你想的,把心想坏了。
眼泪终于开始流下来。在你的面前,第一次,我哭得像个不懂事的孩子。
当天色逐渐转黑,车站几乎无人时,我的那辆公交车才开着车灯姗姗来迟。此时,已经是六点半了。从学校到我家的'公交车只有一路,二十分钟一班。以前都是妈妈来接我,前几天她天天开会,让我自己回家。所以,今天我想都没想就出来等车了。错过了六点那一班,我只好再等二十分钟。
正值下班高峰期,车子在车流中也是堵了又堵,大家都十分烦躁。一个孩子的哭声增加了人们的不安,他只有两三岁光景,像我的弟弟一般大。他肯定是饿了!车厢越来越拥挤,空气闷得令人窒息。此时,弟弟一定是吃饱饭在妈妈怀里撒娇了。弟弟很可爱,自从他出生后,妈妈的魂都被他牵走了。以前,我是妈妈心中的唯一,可是,现在不一样了!要不是因为弟弟,妈妈多晚都会来接我的。想到这里,我心里空落落的。
好不容易下了车,在夜色中步入小区,我摁响了楼宇的电话。居然是第一时间得到响应!我上了楼,钥匙刚插进门锁还没转动,门就开了。妈妈扑上来,一把将我抱住:“哦。天啊!你到底去哪儿了?我们都差点报警了!”“啊?”我一时懵了,半天才挤出一个字。
“你放学为什么不打电话!我们还以为你去哪儿了!你要是再晚一点回来我们就去报警了!我们让老师再全校广播,你没听见吗?”妈妈情绪很是激动。“广播?”我忽然想起来,刚才在车站还有同学对我说老师找我,我不当一回事……这时爸爸说话了:“你不知道啊,***妈刚才去你学校那儿转了好几圈,来回几趟都没有结果,真是急死人了!”
我不知自己的一次迟归,在爸爸妈妈那里,却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望着父母心疼和责备的眼神,我心里满是愧疚。弟弟过来拉我的衣袖,我抱起他,亲了亲。
贴着弟弟的脸蛋,再看父母逐渐绽放的笑脸,几分甜蜜悄然涌上心头:原来,在他们心中,我竟是如此重要,不可取代!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