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是20xx年的年度热词,其主要内容是借人们的从众心理,通过模仿成名牌来获取自己平民仿造型产业的发展。山寨文化的核心词是“仿效”,这种潮流出现在强调知识产权,推崇技术革新的现代社会,这值得我们进行思考。
山寨的最终目的是借助已成熟的品牌,营他人之利,说得含蓄点,就像是依附于乔木的菟丝子。说得难听点,这与法律明令禁止的盗版只隔着一层玻璃纸。这种仿效不同于借鉴。借鉴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汲取他人的优点来塑自己新身,其中强调的是博采众长、推陈出新,而绝不同于仿效的一锅端。
这不仅让我联想到罗琳当年掀起的“哈利波特”热潮,在那段时间,出版社每星期都要收到数百篇“魔法石”、“哈利”的故事,但同时,丢掉的废稿也有几十斤。理由很简单,哈利是罗琳的“孩子”,跟风的仿效哪来的真情,一具空壳能站得起来吗?
山寨一词,若从字面上来看,我们很容易联想到打家劫舍的匪徒。若换个角度看,我们就能清楚的感知到这种“仿效”潮流实质的恶劣。为什么国家严厉打击盗版?为什么中国与外国合作时要签署必要的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文件?这是对凝聚了人们时间和智慧的心血的保护,是对饱尝失败终获硕果的创造者的'尊重。说这种“仿效”恶劣,不是夸大其辞。人的价值取向是会受到外界潜移默化的影响的。而这样一种所谓的新兴风潮教的不是锐意进取,不是突破尝试,而是像吸血鬼攫取他人的荣光,无自我可言,无创新可言。若是这种牟利的擦边球成了时代文化的弄潮儿,那么一个社会、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长足发展恐怕要进入另一个寒冬了。
刘备看到的是三国鼎立,唯蜀最弱的局面,在临终前这位深具危机感的王留下的遗言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今天,哪怕是发达国家也同样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我们能在这种情况下困于山寨仿效的泥淖吗?不要以为这只是娱乐大众、平民化的无伤大雅的小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刘备传递到今天的时代精神就是要有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不要在糊弄自己的过程中毁了自己的未来。
著名漫画家蔡志忠曾说:“虽然鸟会飞,云会飘,但还是当自己最妙。”只有当我们举起自己的特色旗帜,鸣响创新的礼花,我们才能真正拥有在社会上立身竞争的资格。
那则新闻说的是《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几个镜头抄袭BBC广播电台,然后央视澄清道BBC已经授权。看罢新闻,我又看了看下面的评论,只见一片讨伐之声震耳欲聋。相当部分的人在说天朝不就是会山寨么,山寨了之后还找借口振振有词云云。当然他们说的远不止我这么客气,这幅咄咄逼人,自轻自贱的德行图真让我真看不下去。想起了鲁迅的那句问话:“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要说有,我不敢相信。要说没有,怎么这么多人这幅德行。
今天我们很多人指责我们今天的企业没有创新,抄袭或是模仿他国的产品或其他……“山寨”一词也便从而层出不穷。至于“山寨”一词典出何处我并不深知,对于类似的含义我更喜欢用另一个词汇“拿来主义”。说起这个词那可是大名鼎鼎,鲁迅就写过同名文章。我们今天很多人都在批判我们去山寨日韩、欧美等等。实际上他们又何尝不曾“山寨”过。仅举一例——日本。日本两次崛起都伴随着拿来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何以重新兴盛?除了美国支持外,拿来主义占了很大的层面。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每年引进外来技术233项目,到了六十年代达到了每年1090项,七十年代每年2091项……“拿来主义,和体西用”成了那个时代日本的.标签。日本大量引进外国的东西,在日语中随处可见的大量的外来词汇的直音,就是快速引进后的成果。拿来主义就是拿来外国的东西,引进后自己改造被超越原作。到了80年代末的日本已经超越了世界很多国家,甚至买下了美国引以为傲的洛克菲勒大厦。拿来主义的功效可见一斑。
但令我不解的是我们很少有人去嘲笑日本的拿来主义,而是佩服他们的崛起。今天我们使用拿来主义了,我们却对自己冷嘲热讽,唯恐落后。还没等我们推陈出新呢,就已经被自己同胞的唾沫淹死了。对于这种麻木的国民心态,真让人担忧。韩国是一个民族自尊心大的有点变态的国度,但是它们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那就是他们的国民性。在90年代末的金融风暴中,韩国一万多家企业***,政府被迫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条件的援助贷款。韩国人视这一天为国耻日,与日军屠戮韩国等同。他们还每家每户都捐款给政府……而再看看我们今天的一些人们,除了谩骂和鼓噪还会什么?这幅不会雪中送炭,只会火上浇油的图景中的人们又是什么样的嘴脸?此刻用以一个感叹的词汇,曰:“德行!”
德,是内在的修养;行,是外在的行动。一内一外构成了中华民族一直以来的精神。而当轻蔑地吐出这两个字时,便是对对方最轻蔑的描述。在央视得到授权后播出电视节目,人们侮辱之。若是没有经过授权的拿来主义呢?成吉思汗的铁蹄为欧洲送去了马镫,于是欧洲有了骑士阶级。阿拉伯的航船为欧洲送去了纸张、印刷术、黑火药。于是骑士阶级被摧毁了,文艺复兴了。我们天天歌颂他们了。可是,文艺复兴的后果是什么?是亚非拉美的人民被奴役、被屠***、被掠夺、被殖民了几百年。不得不说,我们的技术输出给自己造了孽。这里我要说的是这些没有人德行的野兽们学习我们的技术时候得到我们授权了么?造纸谁授权的?火药谁授权的?印刷谁授权的?指南针又是谁授权的?……不要说那时候没有产权体制。为什么要遵守保守主义的产权体制?就为了让一个几块钱可以复制的东西卖个几千美元,让人们买不起、让某人成为伪善的世界首富么?而且更为深远的是,产权体制是在西方有能力输出造福人类的技术时候,他们设定的。而我们在技术输出的时候,我们为的是全人类,毫不吝惜的输出。
不可否认,近代以后我们的技术落后了。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拿来主义》)这里的拿来,当然并不是照搬,而是一切有益的,优秀的都可以加以辨别后的拿来主义。
遗憾的是,以今天人的德行看来,我们拿来外国的圣诞节、基督教、一神论、伪善的文明躯壳……是好的,是必须的,是必要的。可我们拿来真正有益于我们的技术,却是山寨的。要知道我们是5000年的文明的国度。在孔夫子讲内仁外礼的时候,在欧洲某棵树上,两个猴子早上在聊天。一个说古德毛宁,另一个回了一句古德猫宁。或讽之,今天我们不文明云云。我想说的是,永远记住是哪些手拄着文明棍的人让我们受了苦,也要记得我们要拿来他们什么。我们要拿来的不是他们的外在的“德行”,更不是他们内在的德行。
虽然这部片很早就有了,但是今天才看完,这是我看过的最震撼的现代战争片,用完美来形容这部片子绝对不为过。
从开头的描述非洲饥荒人民的悲惨一直到战斗准备,战斗打响,坠机,坚持,拯救,结局,影片十分紧凑连贯,让人喘口气都不能,整部电影一气呵成。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很容易让习惯玩COD的玩家误以为自己正在玩COD4或者COD6(当然,其实电影比游戏出的早多了,推测使命召唤现代战争系列很多场景和剧情甚至系统、框架、装备设计都是受了黑鹰坠落的影响,战争的取景拍摄角度、配乐、特效都十分到位,配上战场上各种兄弟情谊和某些不齿的官兵利益冲突(最后装甲车拒载,让游骑兵跑步回基地实在是让每个观众都hold不住了吧,让这一影片简直可以媲美纪录片的等级。这部电影不知道是用了多少血浆袋作为道具,场面之残酷估计也只有《拯救大兵瑞恩》可与之相比。
说到战场上兄弟情谊,这部片子可算是描写得淋漓尽致(当然,历史上美国电影以这种战友情怀为卖点的片子也是很多了。整个故事一开始就是因为一个新兵的失足坠机而展开的,是这个本来没那么麻烦的任务变成了全城皆兵的大仗。但是不得不说,影片自始至终的表达的那种“作为并肩作战的兄弟,我们都要一起回家,无论面对多少颗子弹,我们都要活下去”的思想是最为感人的地方,没有《珍珠港》那种爱情的渲染,就是纯爷们,很man,只有这样的战争能让男儿热血澎湃。我们不要那种为了xxxx目标、为了xxxx胜利那样的上级下达的口号式的风格,我们也不要《top gun》宣扬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精神的风格(小牛一个人击坠N架敌机,我们只要求像黑鹰坠落一样,不管什么任务,也不管什么“执行上级命令是军人的天职”,我们只要兄弟们同患难、共进退,让观众身临其境,与兄弟们一起亲临战场,一起出生入死,而且,更重要的是,大家一起活着回家,这才是真正的人道和人性。
虽,非五岳之尊,但,不减山之雄伟。孤山寨脚下,峰岩重叠,层峦耸翠,上出重霄,下临无地,让人不禁高叹“呜呼,高哉!”沿着丛林古道,顺着陡峭石阶,我们踏上了登山之路。应接不暇的满眼新绿,怪石横生,荆棘牵漫。初春的味道在微微的风中散发着淡淡的香,夹杂着我们昂扬的青春气息,一路欢笑,一路高歌,些许醉意悄然漫上心头。
半山腰上,牵手瀑布。缓缓水流,恰似害羞的姑娘,潺潺水声,诉说着柔情衷肠。虽无诗仙笔下庐山瀑布的磅礴,但这千丝万缕的缠绵,让人心头的醉意,难消散,但更浓。
再向上,人流渐稀,但台阶依旧,连绵不绝,层出不穷。最初的兴致,被这蜿蜒曲折的羊肠之路蹂躏的所剩无几。如若自己,必已放弃,索性下山。但同伴间似乎有种向上的魔力,彼此激励,相互搀扶,我们累并快乐着。登上顶峰的意念占据了观赏风景的心情,醉意渐淡,而友谊愈烈。
到了!我们终于到了!我们终于到顶峰了!极目远眺,群山环抱,恰若称兄道弟的我们,彼此依靠。呐喊,向着蓝天,向着白云,向着远方呐喊,将堆积在心中的郁闷、烦躁、无奈通通喊出来,将沉睡在心中的愉快、幸福、希望通通喊起来。交错的古木,纵横的小路,穿梭的人流,尽在眼底,全在脚下。醉了!醉了!被这翠绿欲流的景色,被这和谐融洽的友情灌醉了。
回望来时的曲折小路,如同回首自己已逝的曾经,那些一深一浅的脚印已被风吹散,不留痕迹,留下的只有回忆。一路上,我沿着自己的目标攀登,有时候,会忘了踮起脚尖,张望四周的风景。奔波的路线就是我生命的轨迹,或曲或直,但都满载了我人生珍贵的记忆。有人悄无声息的闯入我的视线,也有人在不经意时漠然离开。或欢聚、或悲离,不能苛求,亦不能挽留。在顶峰,双目微闭,双臂相张,任我的`心在这山间驰骋,领悟人生,感叹时光。
早就知道“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这句话,而今,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开始经历。恰若爬山,终有路人相遇,有的擦肩而过,有的相视一笑,有的只言片语,有的相伴一段,但终究都会在某个岔路口说句“再见”。人生的路上,我也面对别离,而现在的我还没学会一笑而过,我有无奈,有惆怅,当然也有祝福。曾经的经历就是我们此时的回忆,虽然未来我们或许不再相遇,但你们来过的痕迹注定不会褪去。我们是因缘相聚,又是因梦分离,笑过、哭过、闹过、累过.......肯定不曾后悔过。
未来,我不知道自己还会遇到谁,更不知道会在哪个时刻哪个地点与谁分离,珍惜是我唯一能做的努力。珍惜那些闯进我生命中的每一个人,哪怕是匆匆的一瞥,都是弥足珍贵。
在顶峰,望着我的同伴,我的嘴角微微翘起。感谢你们还在,庆幸不是自己,我承认这座山,自己还没有勇气独自征服,是你们让我看到了这样的风景,经历了这样的人生。我们是在最美的时候相遇,相信我们也会创造出最美的回忆。
在孤山寨的顶端,年少的我们,曾经约定一起走20xx……
那一天,我和同学们背着换洗衣服,带着生活用品,提着各种小吃,兴高彩烈地乘车来到了五云山寨。面对这青山环抱的古式山寨,我们都睁大了眼睛四处观赏着这难见的山乡风光。可不久,便被那两个从部队来的教官楞住了。别看他俩长得慈眉善目,可是对待我们这群小鬼却各有各的章法,各有各的励害!
就说第一个晚上吧,我们因兴奋过度,当晚一夜都没睡好觉。第二天早晨个个头晕得不行,拿起饭盒摇摇晃晃地来到操场上排对。这时,两个教官昂首阔步地向我们走来冷笑着说:“你们昨晚玩得很爽吧!”同学们听了都觉得纳闷:他是怎么知道的?教官看了看我们,然后走到室长面前,只听“拍”的一声,每个室长都挨了一下,然后他俩头也不回的转身走了。我们在那儿足足站了半个小时才放我们去吃饭!
虽然如此,但开心的事也不少:推豆浆、编织、机器人、服装设计……可好玩了。但令我最难忘的还是推豆浆。只见那磨盘如“泰山”那么重,推的任务就只有我和另一个大男子汉来担任了。推了很久,热汗淋漓、腰酸手痛,雪白的.豆浆终于从磨盘里流了出来。在老师的指导下,过滤、烧煮,不久热腾腾的、雪白的豆浆终于盛在了我们的饭盒里,虽然没有放糖,但大家喝着却觉得格外香甜,因为那是我们自己做出来的呀!
我们最不希望的一天还是来了。在告别会上,教官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这时我们才明白了教官的严励才是对我们最大的爱。因为,现在的我们不吃点苦,将来是不能有所作为的!
汽车开动了,透过车窗看着渐渐远去的教官的身影,同学们都默默地流下了晶莹的泪珠。再见了,敬爱的教官!再见了,美丽的五云山寨!再见了,这梦幻般的世界!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