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在窗口前,我看着那棵盆栽,它努力的吮吸着清晨的露珠儿,也许是怕初阳把雨露过早蒸发掉;看看墙上的照片,始终洋溢着微笑;再看看床前的闹钟不紧不慢地走着......这是"幸福"吗?
"幸福"的定义是什么呢? 天沧沧,地茫茫,"幸福"在哪儿? 在大街吗?一对热恋情人相抱相依;小女生牵着宠物在悠哉游哉地散着步;商店老板热情向顾客销售东西,不管顾客买没买东西,他们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微笑;一对老夫老妻手挽手感受现代生活的美好......这是"幸福"吗?
在山间吗?花蕊与花瓣拥抱;大树与树藤拥抱;蝴蝶和蜜蜂与花朵拥抱;小鸟与蓝天拥抱......植物与植物拥抱;动物与动物拥抱.这是"幸福"吗?
在学园里吗?上课时,学生听老师讲课;下课了,老师在办公室改作业,同学们在操场上嬉戏、玩耍;放学了,同学们个个蹦蹦跳跳地跑回家去......这是"幸福"吗?
这些都是"幸福"的定义吗?
这些都是"幸福"的定义吗?如果不是,那"幸福"的定义是什么?"幸福"的定义是......只要自己觉得幸福了,那你就幸福了......这就是"幸福"的定义.对吗?
每一个人都曾问过自己“什么是幸福”,也曾都问过“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而我们给自己的答案总是那么笼统,我想很多人都一样,其实并非知道生活应该如何去过。甚至有的人感叹,生活中每一天都是一个流程,吃饭,工作,吃饭,睡觉...每天这样的流程有些没有意义。
生活不是享受。游山玩水,顿顿大餐,沉浸在高贵的阶层,要吃有吃,要喝有喝,有小秘,有保姆,有保镖。可是对于大众而言,达到这样的幸福付出多少,要付出多长时间,而且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也并非想过,做过就能达到这种待遇,即使成功,想必人已到中年,而中年前的回忆对于享受就是幸福的人而言,不知道损失有多大。当然这只是一种理想,而有这理想的人,有的人做了半辈子,愁了半辈子才达到自己想象的这样富有,而有的人却做了一辈子忙了一辈子也没有享受过富裕。“享受就是幸福,富有就是幸福”这个道理还真实么?
拥有真爱的生活并非就是幸福。很多的人都是活在想象中,总是有那么多的假设,总是在幻想着自己。尤其是感情。谁没有被朋友骗过?谁对朋友没有意见?谁没有跟父母,兄弟姐妹吵过?爱情,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每一个人都喜欢牵着对方的手,走到天荒地老,走到海枯石烂,可是转眼想想,曾对多少人说过这样的话?曾对多少人真心的承诺过要跟对方在一起?可是结果呢?世间有真爱,却不能在一起的事情有,因为利益在一起的也有,为爱殉情的人也有。很多人都懂,拥有真爱生活一生的人有几个呢?如果真爱算的上幸福,难道世界上幸福的人就几个而已么?
难道有一份轰轰烈烈的爱情,有足够花的金钱,这样的生活就是幸福了?或许这样的说法大部分人都会同意,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过难以忘记忘记的爱情,对于钱,有钱就花,没钱就不花,谁都可以做到啊。年轻的时候,这样的生活或许能够坚持,能够继续下去,可是当步入晚年的时候呢?吃喝有了困难的时候呢?难道潇洒一生却要饿死?
呃,那生活要怎么样的生活呢?到底什么样的幸福才是幸福呢?
人,没有一个喜欢被人或事控制着,所以第一点就是自由。当爱情让我们感觉不适的时候,就放弃对方,那句话“长痛不如短痛”,你爱他,他不爱你的爱情,不适合长久的生活。爱情,没有必要轰轰烈烈,爱情就要像溪水那样,清澈长流,顺其自然,只要互相喜欢着就可以,不需要爱的死去活来。
当别人开车豪华车,住着小洋楼的时候,不需要眼红,不需要给自己做个远大的计划,因为这些都没有用。所以要说的第二点就是忙碌,只需要忙碌几天的时间,然后就继续正常工作。我想这点就没有必要细说了。
就是这样,只是做到这两点,幸福其实就是这样——自由,忙碌。这时,或许已经知道了,幸福其实就是平凡,生活最需要的是平凡的幸福。不存在刻意的追求,不会有执着的痛苦,多姿多彩的平凡,没有大风大浪的波澜,却是最幸福的甜蜜。
看了一篇“幸福靠自己寻找”的文章,触动灵感,我也来说说“幸福”。
幸福是什么?《新华词典》的解释是:“生活、境遇愉快美满”;这里的“愉快”是指人的心境,而“美满”则多指人的生活实体状态。《辞海》对幸福的解释是“在为理想奋斗过程中以及实现了理想时感到满足的状况和体验。”这里,将幸福的主体放在“理想”上,无论是“奋斗的过程”还是已经“实现了”,都达成了幸福。在伦理学上,还有一种“幸福论”,认为幸福是人生的目的与道德的标准,而且产生了“快乐论”与“完全论”两种形式的争论。
究竟什么是幸福?我认为无论词典怎么解释,都是抽象的、笼统的;因为每个个体的人,在生活的现实状态中太具体了,不可能有一个标准的公式,来运算形形色色的个体幸福的得数。因此,我认为,所谓幸福,就是只有自己才能感觉的一种相对满足的心理状态。它不一定有“理想”,不一定有“奋斗过程”的体验。有句俗语说,鞋子舒不舒适,只有穿着的人自己知道。一双在别人看来很不错的鞋,自己穿着觉得不舒服,还可能磨起很多血泡,甚至摔交;反之一双看起来不怎么顺眼甚或难看的鞋,却穿起来十分舒坦,别人怎么能知悉你的“切肤”之感呢?这道理很简单,在别人眼里,所有的视觉结果都是表象,君不见,时有耳闻的大腕明星、政界要员、百万富翁的自***,我们能说他们生活、境遇不愉快、不美满吗?能说他们没有“为理想奋斗”的“过程”和“实现了理想时”的“满足”吗?
当然,我并不是说幸福是不需要理想的,关键是理想与现实的状态是否匹配;或者在理想达成后,其心理状态是否满足;也有人有理想,有奋斗的过程,但因为理想与现实之间未能同步,或理想的本身就不具有现实性,因此即便有“奋斗的过程”,也可能难有幸福的体验。
有一个在检察院工作的朋友说,“平淡、满足就是幸福”,如果我们不从人生哲学的角度去思辩,我认为这也是一种朴素的、对幸福的恰当诠释。因为平淡,便没有了那些名利的角逐,没有了尘世的琐碎纠葛;因为满足,便少却诸多苦心孤诣的钻营,少却诸多尔虞我诈的明争暗斗。这其实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人生观,是心灵上的自觉的自我放逐。如同毕淑敏在《提醒幸福》中所说,幸福并不与财富、地位、声望、婚姻同步,这只是你心灵的感觉。毕淑敏在这里对幸福的定义,也是指人的个人感觉。但接下来,她将幸福延伸,“所以,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这段话说的就是一种境界,是形而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产物,我们无需去作更多的注解。
在现实生活中,作为生活主体的人,在不同的状态下,其幸福的标准当然不具有同一性。所谓不同的状态,即每个人自身所处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政治环境、人文环境乃至家庭环境、生活环境等),个人素质(包括先天素质、文化素质以及性格、品行等)以及机遇等,在每个人身上便构成不同的幸福标准,从而形成不同的个体的幸福状态。然而人生漫长,每个人的人生状态总是起伏跌宕,而幸福也不会一成不变从一而终。就如同马斯诺在心理学的'“层次需求论”的原理一样,人的幸福的标准也会在不同的生存状态下发生变化。层次越低时,就越是没有什么境界可言,打个比方:一个极度饥饿的人,在四处无食可觅的情况下,假若发现悬崖上有食物,他一定会千方百计甚至冒死去取,尽管明知可能会摔死。因为这时候,他的第一需求或者说第一层次的需求是食物,那么取得食物的时候就是他感到幸福的时候,当然谈不上什么境界。
因此,关于幸福的定义,我们可以进一步概括为:幸福是指在各自不同的条件下,达到了相对满足的生存状态,从而产生的一种自觉的心理愉悦行为。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