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称这部分诗为“哲理诗”。这类诗简练而隽永: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在艺术上,《繁星》《春水》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特别是在语言上,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冰心,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她认为,母爱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在《繁星》《春水》中,她把母爱视为最崇高最美好的东西,反复加以歌颂: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诗人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把母爱之情传达出来,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这种母爱的颂歌,在《繁星》《春水》里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可以说,正是对母爱的深情赞颂,奠定了这两部作品深沉细腻的感情基调。与颂扬母爱紧密相连的,便是对童真、童趣、童心及一切新生事物的珍爱:
万千的天使,
要起来歌颂小孩子;
小孩子!
他那细小的身躯里,
含着伟大的灵魂。
在诗人的眼里,充满纯真童趣的世界才是人间最美的世界。
不久之前,北京新颁布的地铁安全条例允许视力残障人士携导盲犬进站乘车。这一新政的出台立即引发了人们热议。
在我看来,新条例的实施有着对盲人的`温情体谅,更有社会对生命平等的认真诠释。我们应心怀尊重,为导盲犬让一步,为盲人让一步。
新政一改过去公共交通工具不得出现宠物的严令,为携犬乘车的盲人放行,给盲人的出行提供了便利。由此,我们社会对残障人士合法权益的保障和平等地位的维护可谓又迈进了一步。
有人说盲人携犬乘地铁会影响人们正常乘车。的确,小孩可能因害怕导盲犬而哭闹,过敏者可能因狗毛感到不适,地铁中原本的平静可能被进站的盲人打破……
可这些问题真的已经严重到让人们抵制盲人携犬乘车的地步了吗?
非也。导盲犬之所以被委以“导盲”重任,正因为其训练有素,可为盲人引路护航;而且它们无不是温柔友好,不会给人带来威胁。受惊的小孩应由大人安抚,同时大人也应及时告知孩子导盲犬的重要性,引导其尊重工作犬、尊重盲人。
再者,过敏人士也无需多虑。一只干净整洁的导盲犬并不大可能会给人带来多么的不适。更多的时候只是人们心理作用作祟。我们不妨退让一步,给他们一些平等的尊重。
事实上,盲人的出现不会破坏地铁的秩序。相反,这其实是对社会平等观念的考验。
盲人也是人,也有自由出行的权利。他们克服了对黑暗和未知的恐惧,脱离了亲友的陪伴,独自带着导盲犬穿梭人群,乘坐地铁,这本身就是令人肃然起敬的伟大勇气。我们怎能因为他们的拐杖是一只狗,就要剥夺他们享受平等的权利呢?
允许盲人带导盲犬乘地铁,可以让原本有些冷漠的地铁充满关爱他人的温情,是向人们尘封的心灵洒下的一缕阳光,是点亮社会尊重平等的一只蜡烛。
我们不应排斥携犬出现的盲人,不应该排斥政府为维护公民权益、逐步实现社会平等所做出的每一点努力。
给导盲犬一分宽容,给盲人一分尊重,让看不到缤纷世界的视力残障者也能看到世间爱的曙光,为构建平等和谐社会出自己的一分薄力吧!
有些母亲总是宠着孩子,不管孩子做错了什么都维护他,纵容他,以为这样就是爱孩子,为孩子好。不,你错了,你这样只会害了孩子,维护—————会让孩子从小不会独立自主的生活。纵容——————会让孩子习惯小时候的坏习惯,这样长大就会误入歧途的。
如:一个要被枪决的人让他对他的爸爸说最后的一句话,他说:“我最恨的就是我的'妈妈,。”你知道他为什么会恨他的妈妈吗?因为他从小就是一个手脚爱乱摸别人东西的人,而他的妈妈却纵容他去做,使他从小习惯了乱摸别人的东西。长大就做错了事。这一切都是他妈妈的纵容。是他妈妈一手造成的。他恨他妈妈。
我希望天下的母亲读了我这篇短文后不要再宠自己的孩子了。这样只会让孩子恨你。
俗话都有说:慈母多败儿。
我的母亲,其实并不是贤妻良母型的女人,但在父亲的上班时间调整后,却不得不尝试着做起饭来。
于是我那只会煮泡面的母亲便开始在绮丽的黄昏中,独自守着袅袅的炊烟,为我煲着各式米粥。母亲学做米粥的过程并不漫长,在烧焦了几次米饭,烫了几个水泡之后,也可以像模像样地为每天披着一身夜色、风尘仆仆赶回来的我端上一碗乳白的、热气腾腾的米粥了。也就是这时起,母亲身上沉睡多年的女人的天赋被这浓浓的米香唤醒,频频出现在菜市场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家里的电锅也像京剧脸谱一般每天变幻着各式花样。而我则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母亲每天带给我的惊喜。
米粥清香温暖,尤其是在冬季。还记得那个冬天我提早回家,本想和母亲打个招呼,却在看到眼前的一幕时保持了沉默。我看到了天下最美的女人。她一手拿着大汤勺在锅中来回搅拌,一手拿着本菜谱慢慢研究着,她时不时用手臂拭去欲滴的汗水,用小拇指勾起遮眼的碎发,围裙系带在风扇的吹动下不安分地鼓动着。落日金色的余晖映着她,窗棂把她的影子分割成不规则的几块,映在地上,更映进了我的心里,在心底无限放大……
上了初三,总是在兵荒马乱的复习之夜,在一堆堆耀武扬威的习题试卷缝隙中,一手撑着深不可测的夜,一手写下无尽的题海。而这时,总会有那熟悉的温感,那熟悉的味道来唤醒我濒临窒息般钝重的脑袋——母亲端着一碗核桃杏仁粥进来。我接过粥,细品它散出的热流、溢出的暗香,陶醉于这无与伦比的米粥。可当我看到母亲指甲上因剥核桃留下的斑驳痕迹,我却哽咽,沉默了。
“妈,你为什么喜欢煲米粥?”
“米粥有营养,对身体好哩!”妈妈回答道,却神情突转,顿了一顿,“再说了,你最近压力也大,放学后又不往家里跑……班主任找我谈过,说你不在状态……我很担心,又不敢对你说过激的话……只能煲好粥,等你回家……”
我捧着这碗米粥,突然感到无比的重量。我低头,埋进碗里,盈眶的热泪一下子就被热气蒸发。咬牙颤抖着,极力掩饰着自己的情绪。而母亲却拍拍我的背,一把把我搂入怀中。
原来母亲并不喜欢煲粥,而是把她那颗对儿子关爱担忧的心放在锅中慢慢的煎熬。当我在外面挥霍青春,却不知母亲在家守着锅粥焦急等待,而母亲唯一能做的,就是将对儿子的爱渗入浓浓的米粥中。
米粥,这特别的米粥,映着夕阳下母亲忙碌的身影,在袅袅的炊烟中,轰然沉入我记忆的余晖中。
薏米粥、杏仁粥、银耳粥,慈母粥……
在我的家乡,有一件骇人听闻的恶性案件,为了不使文章显得黑暗血腥,我只简单说一说。
有一对邻居,不知怎么,两家结了仇怨。南边一家人回家时总要经过北边一家人的门前。南边人一出现,北边那户人家有一位老奶奶就要大声地骂南边的人,骂得很难听。南边的人脾气也好,一忍就是几年。但是,自古忍字头上一把刀,就在某一年,老奶奶骂完南边人就回屋了。南边人的男人忍不住了,拿了一把刀就出门了,从此,北边人就消失了,南边的男人也进了监狱。
这个事件让人唏嘘感叹,震惊非常。不过一点小矛盾,最后竟然升级成为刑事案件,毁了两家人。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结局呢?结了仇怨该怎么办?报仇对吗?
古人有“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子不复仇,非子也”,圣人孔子也说父母兄弟之仇是一定要报的。圣人都这样说了,难道报仇真的是对的?
中国法律并没有废除死刑,但是国际形势是倾向于废除死刑的。废除死刑是出于人道,出于尊重上天赐予的生命。但是恶劣的案件让人咬牙切齿,不死难平民恨。
《小窗幽记》里有一句话:天下可爱人,都是可怜人;天下可恶人,都是可惜人。这句话饱含慈悲,中国人自古信佛,何不以佛心相待。放下仇恨,放下心灵的枷锁,宽恕他人。我想你的仇人早已经得到教训了。雨果说,最高贵的复仇是宽恕。我们何不做个高贵的人。
法律是报仇的一种手段,法律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的准则。通过法律追求公平的报复是对的,因为报仇造成刑事案件是错的,这种报仇误人误己。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