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依然是晴天,风和日丽,又是一个适宜外出转转的好天气。
今年七月初我去过城市绿谷,那里已是初具规模,风景已然很美。今天我再次故地重游,主要是想看看建设的怎么样了。
城市绿谷已经扩展了很大的范围,黑瓦白墙的老式建筑错落有致,花草树木各得其所。现在已是初冬季节,松柏翠竹在万木萧条的映衬下更显得郁郁青青。不仅松柏青青,茶花也是花蕾丛丛、更相开放,给这绿谷增添了几分迷人的色彩。这个园区建成之后不仅供城里人休闲游览,那更是鸟类的天堂,如今好多种的鸟类早已栖息在此、繁衍生息了。这次故地重游,到处都能听到各种鸟儿的欢叫声。
在新建的东区,发现有一个挺拔伟岸的九龙柱,大约有20多米高,四周围绕着四对金童玉女的雕像。这是一个喷泉广场,因为还没正式开放,所以喷泉暂时偃旗息鼓。
虽然园内的几条小河还没完全疏浚,几座小桥还待拆待建,但园内的景点已初具规模。待到完全建成后,一定会更加幽静而美丽!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刘沛(于滨饰是一个年轻的画家,一幅作品让他成为了当时批判的对象,当所有人都远离他时,只有贾如云(曹曦文饰一直陪在他身边默默的照顾他,并不顾别人的眼光嫁给他,最终两人经历重重困难相互扶持携手一生。
故事跨度半个世纪,展现了新疆各族民众之间无法割舍的情感维系,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发生翻天覆地的沧桑巨变。
近日,州粮食局组织干部职工观看影片《乌鲁木齐的天空》,该影片非常真实的刻画了那个时代乌鲁木齐的生活场景。
《乌鲁木齐的天空》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年轻时的刘沛是从内地偷偷跑到新疆的,因为对美术有着执着的爱好,影响到身边的人,从贾如云到更多的甜水巷的那些邻居,他用美用画笔去诠释了生命中真诚和善意,一开始入驻这个大杂院时,不同民族的人有着这样那样的小摩擦,但是刘沛与贾如云逐渐改变了大家。而同时,大家也把他们当做一家人。
打馕师傅马合木提一家是最初甜水井的主人,勤恳善良的马合木提接纳了众多的邻居,感情深厚,哪怕刘沛在那个年代显得有些“来路不明”,但通过刘沛的一支画笔和真诚的心灵,还是让大家成为亲如兄弟的一家人。马合木提的女儿茹仙古丽在学画的过程中因为一时赌气惹出了意想不到的变故,导致刘沛后半生种下严重的心理阴影,也和甜水井的老邻居结下许多“恩怨”,到老越发明显,但是最终大家握手言欢,相亲相爱如一家人。
影片告诉我们,无论街道、建筑物、交通工具、环境、年龄和身边的人如何变化,邻居之间,各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是随着时间在共同增长,共同加深的,这一份厚重的情怀是时间给予我们的礼物,就像现在正在开展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随着我们和结亲对象交流交往的加深,民族情谊在一点点升华,民族感情在一天一天的巩固,我们要继续像爱护眼睛一样珍惜民族情谊,守望相助,荣辱与共。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把春姑娘给盼来了,她迈着轻盈的步伐向我们走来。我们的心情就像春天的天气一样晴朗,因为我们要去春游,这可是我们大家盼望已久的事情了。
早上,我兴致勃勃的来到学校,刚到教室门口,就听见里面热闹极了。我跨进教室门,只见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高高兴兴的谈论着什么,还有的人在追逐打闹……今天早上教室里的情形与往日比起来真是有着天壤之别,因为大家都急切的想去春游。
8:00我们准时出发,经过20分钟的车程后,终于到了绿谷。下了车,同学们都像刚被放出‘笼子’的‘小鸟’一样,无拘无束的‘飞翔’着。进入绿谷,我们都被那迷人的景色陶醉了,我们沿着一条小道径直往前走,突然,一位同学高声喊道:“看,九龙柱。”我们驻足观赏,果然在‘绿海’的中央有一根高耸入云的柱子,这就是无人不知的九龙柱,它的上下由九条龙缠绕着。每条龙都昂着龙头,张牙舞爪,显得十分逼真。我们站在下面抬头仰望着它,不由得被工匠别具匠心的高超技艺以及这九龙柱的恢宏气势所征服,一个个不由得发出感叹:“这龙真如活了一般,生动极了”九龙柱的周围还有8位天真可爱的小神童。它们有的手捧美丽的荷花,有的头顶翠绿的荷叶……神童骑着的大鲤鱼正摇头摆尾的吐着水,在阳光的映照下就像一条条银丝从利于口中喷了出来。
这是已是中午时分,同学们的肚子早就饿的“咕咕”叫了。大家都迫不及待的拿出带来的东西与大家分享.接着我们又欣赏了绿谷里许多宜人的景色有天外飞来的神仙住:有美丽的桃花岛……
就这样,此次的春游活动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大家都恋恋不舍的离开了绿谷。
乌鲁木齐,乌鲁木齐,在火车站或飞机场,这个名字是家的声音,安全又熟悉,在新闻中它是危险和不确定,在史料中它被叫做迪化(启迪和教化。时值今日,看此部电影追忆怀念乌鲁木齐过去的民族关系,欣赏本片山寨致命ID的海报,琢磨那些被强调的或被省略的,真有种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的感觉。
场景
电影中熟悉的街景画面让很多乌鲁木齐人感到兴奋,但是全片下来几乎总是美美百货,海德酒店等地,而且片中人物总是如同穿梭如意门一般来回这两个地点,连怪老头刘沛遛弯的地方也是美美,一个在艺术学院生活工作的老头不开车跨越N站来到美美散步真是很不合常理,最荒谬的是茹仙古丽开着车只说了一句话的功夫,又跨越N站从海德到了美美,似乎乌市只有这两地能看了,其他地儿都太不够档次,土得掉渣。发展的力量真是庞大到足以扭曲和统一美学思想,即只有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是美的,好的,凸显着现代化的坚挺和刚硬。
到底是谁?——
电影中甜水巷的几户人家友好和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状态的确是让人羡慕和神往,唯一的争论和矛盾只有后来刘沛一生的疑问——到底是谁把他送进了劳改营?一个政治运动的年代,一个小女孩无心的错误,导向性地告诉观众,这件事没有谁对谁错,时代造就了一些悲剧,那就让它去吧。刘沛不过失去了右手,那些失去生命和尊严的,不在本片讨论内容之列。刘沛的疑问到片尾也没有得到解答,就像这个国度许许多多的其他问题一样泥牛入海。电影最后的晚宴里,众人再度表达了大家一起美好和谐生活的愿望“好好过日子”(live a better life,刘沛也似乎回心转意,和老伴和好如初,与昔日的各族邻居们共同登上红山,发出老年康乐的和谐笑声,whatever啦。
语言
以我对很多当年扎根建设新疆的老人们的认识,他们一般通晓维吾尔语或哈萨克语,有些人甚至说得比我要好。电影所描绘的六十年代,融洽和睦如一家人的甜水巷邻里们,族际共通语是100%纯正的汉语,无口音,无语码转换,无借词。生活在乌鲁木齐一辈子的如云,见到老邻居不过仅仅说了一句yahximisiz(维语“你好”,今天很多人就是不生活在英语国家你也不只会说一句hello吧?
刻板印象
这个院子真的很诡异,刚刚好有新疆5个人口比重较大的族,汉、蒙、维、哈、回(五个代表?,各自戴着自己民族那些刻板印象符号,蒙古族憨厚实诚靠得住,维族做馕又大男子,哈族善良好客又放牧,有个安静到只有一句台词的妻子,回族就是做生意,全场搞笑的任务就交给了他们,以小丑化的地方方言填充着电影的边边角角,那么汉族呢?汉族为什么没有这些符号了呢?
今日,我有幸和同事们再次一起观看了献礼建党90周年的“本土”电影——《乌鲁木齐的.天空》。
该片以现实与回忆相互穿插的艺术手法,讲述了上世纪60年代,汉、维、哈、回、蒙古等多个民族的兄弟姐妹住进乌鲁木齐甜水巷1号大院后共同生活,团结友爱的感人故事,展现了半个世纪中乌鲁木齐城市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折射出时代的进步和民族关系的融洽,描绘了一幅新疆民族大团结的和谐画卷。从某种意义上说,《乌鲁木齐的天空》是新疆民族大团结的缩影,是体现新疆社会和谐的经典力作。
我认为《乌鲁木齐的天空》这部影片有很多看点。
一、语言特色突出。此片对话以汉、维语言为主,又夹杂着回、哈、蒙古等语言特点,平实中透着华美,朴素中蕴含风趣。如“羊烈士”的故事,“不下奶”的述说,“裸体画”的评论等等,让人忍俊不禁。影片全程采用字幕(中、英的方式,也给观众听懂对白,理解剧情提供了保障。
二、民族特色分明。剧中除了语言之外,还在服装、饮食、文化、建筑、信仰、人物性格等方面体现了民族特色,如维吾尔族男子的小胡子,回族男子的小白帽,哈萨克族男子的小毡帽均显示出各个民族的特点;维族人爱吃馕,穆斯林吃活羊,蒙古人爱喝酒等饮食文化在片中得到了展现,还有剧中的清真寺等建筑风格也体现了穆斯林文化。
三、本土文化明显。据了解,影片中除了两位领衔主演之外,其余演员都是新疆本土演员,导演和编剧均是新疆人。剧中的取景也主要是在乌鲁木齐。因此,剧中的人物刻画和剧情的演绎始终弥漫着新疆的本土气息,让人看了感到真实、自然、纯朴、有趣。
四、故事感人。这是最大的看点,剧中如“刘沛勇救落井儿童”,“画家卖表为母婴买营养品”,“茹仙古丽寒冬打奶子摔倒在地”,“哈萨克人吾奴别克命令小羊跳崖自尽”,“蒙古人巴图尔通过人情买古巴糖”,“贾如云先结婚后恋爱”等几个小故事把民族团结亲如一家的氛围演绎得淋漓尽致。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