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百善孝为先。我的家人都是农民出身,最高学历不过初中,可是我却觉得他们把“孝”这个字理解得非常透彻。
奶奶六十大寿,爸爸和伯伯们决定自家人庆祝庆祝。
一大早,妈妈和几个伯妈就到菜市场买回了新鲜的鸡鸭鱼肉,大包小包地提回家。一回家,贤妻良母们就忙开了,看着她们忙得不可开交,奶奶也想去搭把手。看出奶奶的心思,我们这些小辈连忙把奶奶拉回椅子上坐下,坚决不让她做事。不一会儿,爸爸和伯伯们就回家了,他们买回了很多礼花,简直可以和过年时礼花媲美。晚上,我们把桌子铺好,把丰盛的饭菜端上桌,把奶奶请上正席,每个人都坐下后就开始吃饭。看着满桌的菜,奶奶说起了她从生下四个孩子到迁居湖北再到现在。在座的所有人都静静地听奶奶说着,说着她那看似漫长实则只是沧海一粟的人生。
酒足饭饱后,爸爸搬出礼花,一一点燃,每一次炸响,天空就开出一朵缤纷的花儿。望着那五彩缤纷的天空,我不禁感慨万分。看着身旁的奶奶,她那布满皱纹的脸,笑起来仿佛一朵绽放的花儿。
看完美丽的烟花,大家开始为奶奶开生日蛋糕。蛋糕是姑妈买给奶奶的,打开蛋糕,上面大大的“松鹤延年”和一只栩栩如生的仙鹤映入眼帘,大家将蛋糕插上蜡烛,叫奶奶许愿,奶奶犹豫了好一阵才合掌许愿。
吃完蛋糕,大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一一祝奶奶生日快乐,看着奶奶从心底里发出的笑,我们欣慰极了。
“孝”,有些人一辈子都参不透,他们未曾明白的是:“孝”在路上,在路上的每一处,“孝”无需大张旗鼓,只需你用心去做,去。
每次,独自漫步在悠长悠长的小路,总会看见,老人的孩子搀扶着他们走,过马路,这些场景都历历在目,我想这样的场景一定会再现的。
古人说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有个小女孩,她长得不是很好看,皮肤偏黑黄,个子也不是很高,看起来像一只瘦小的猴子,五官也不是很精致,看着难以让人觉得赏心悦目,也许这就是她受到“语言暴力”的原因吧。
她们班的两个男生,从不当着她的面说她难看,但却选择了在背地里偷偷地说,无论是他们所在的班级,还是操场上,甚至是他们托管,都知道她的名字,外号叫作“校花”。她刚开始也不清楚,直至有一天她去操场玩,听见他们的讥笑,“我告诉你们啊,我们班有一个校花,哎哟,可美可美了,长得像笑话一样。”她回想起数次在班级里,总有不认识的人,指名来找她,看了她却也不说话,打量她一下,便开始笑,从一开始捂嘴偷笑到后来的放声大笑,还能隐约听见“校花,哎哟,笑死我了”之类的话,再飞速地跑走,怕是迫不及待地向班级同学分享自己的新发现吧。这么一阵联系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小女孩失落地低下头,眼泪一滴滴顺着脸往下流,到后来忍不住了,捂着脸开始大哭,透过指缝看到操场上的人诧异地看着她,指指点点的。忽然,她的肩好像被人拍了一下,一回头是那个传播谣言的男生,只见他一脸歉意地站在那里,拉着衣角,紧张的像是一年级新生刚要被人戴上红领巾一般。“对不起。”他涨红了脸,向那个女孩说道。她瞪大了眼睛,内心不太想原谅他,但思考了一会儿,还是扯出了一个难看的笑容,“好吧,我原谅你了。”
后来,流言渐渐地消失了,女孩当做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她选择了宽容,而生活也宽容了她,终于,流言消失了,最后也就只有那个小女孩和两个男生记得。
这个小女孩就是刚入初中的我。这样一个戏剧性很强的故事就真切地发生在我身上,以宽容结束了“校园暴力”,宽容是我能想到最好的解决方法,同时生活也向我证明,这也的确是人际交往的关键。
“父母”,多么神圣而熟悉的字眼。古往今来,有无数的人赞美其品行的伟大、高尚,却忽略了孝顺的子女。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孝子,如董永、黄香。可能有人说,他们都是古代人,我们望尘莫及。
其实,要做到“孝”很容易,不必惊天动地,只需要一点时间和一丝精力而已。曾在十年前,就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发生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他的母亲死的早,是父亲一手养大了他。他一直记得父亲在母亲死的时候对他说的一句话:“孩子,只要你能有出息,就算我累死了也无所谓了!”从此,憨厚的父亲总在劳作,很少说话,只是要交学费和的时候才多少一两句。他的记忆里,就只剩下那句话了。他觉得,只有不断的学习,将来才能有出息,才能让父亲欣慰。不负众望,大学毕业后分到家乡政府,当了一个普通科员,那年他25岁,父亲60岁。5年后,他被提拔为镇长,那年他30岁,父亲65岁。他越来越忙,而父亲已经是风烛残年了。3个月后,父亲死了。他临死前只说了一句:“儿子,我只希望你的生活无忧,在我年老时多陪陪我,而不是当大官,忙大事……”说完,老人便咽了气。儿子当场留下了悔恨的泪水。
其实,做大事,有名望,并不是父母们所需要的。他们只是希望在晚年的时候,子女能多陪陪自己。
父母之恩,可比天地。为了他们,我们多陪陪他们,又有何不可呢?
她,是一个高级白领。对她的母亲百依百顺,只要是有利于母亲的东西和母亲需要的,只要不过分,她都一一顺从。母亲常年劳作,脚有些不停使唤,她就替母亲买足疗器;母亲念旧,想回老家看看,她立马请假陪母亲回去……有一次,母亲打电话说腿摔了,她立即去向主管请假,主管不答应,说不能违反规定,坚决不批,她急了,大大声吼道:“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既然如此,那我就不干了!”说完,她急冲冲的奔向医院,陪母亲挂号,问诊,上药……直到看到母亲熟睡后,她才松了一口气,母亲后来知道了,无声的落下了泪……后来,她一直无微不至的照顾母亲,知道母亲离世。
相比当镇长的儿子,身为普通员工的女儿对长辈的孝顺是否更实际呢?其实,从小事做起,在点滴的生活小事上,让父母少操心,便是我们对他们最好的孝顺了!
正所谓“孝在平常”!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在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远,相信在来日方丈,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所以行销在当前!
在新三字经里,有四句是这么写的:能温习、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黄香是汉代湖北安路县的一位孝敬长辈给而闻名千古的好儿童。他九岁母亲过世了,从小孝敬父亲。夏天,他将蚊帐放好,铊带扇凉后才让他父亲睡下。冬天,黄香先睡到父亲床上,用体温取走寒气才让他父亲睡下。黄香不仅以孝闻名,还以博学多才闻名,当时有人称赞他为“天下无双,江夏黄香”。孔融让梨也是一个千古流传的好故事。讲的是东汉文学家孔融四岁时,一个客人送了他们一打筐梨。他父亲让他先挑,可他却挑了个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他却说:“我最小,应该吃最小的苹果。怪不得他长大了那么有成就。孔融这种做法也是孝呀!如果说一个人不知道孝敬父母,我们可以肯定,那是做不好人的。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有道德的人。”所以他们都是儿时尽孝的楷模,我们要学习他们。
曾在报纸上看到,一个苦孩子的报道:家境贫困,父亲病逝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海药坚持读硕士生、博士生。是的,他的志向很远大,可他的母亲呢?最后只有去买血了!你认同他的做法吗?我反对!我认为他是一个极其自私的孩子!试想,求学的路很漫长,现在又有多种方式可以实现深造的理想,如边就业,边深造,一则可以减轻家庭的负担,又可以贴补家用,一则可以实现深造的理想,何乐而不为呢?何必要依赖透支父母的健康生命来完成自己进一步的深造呢?很难想象,一个把自己的利益置于母亲的健康之上的孩子,又怎能成为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呢,又有哪些方面值得其他孩子去效仿的呢?
再座的同学们,我想问你们几个问题:你是否有为你的父母洗过脚,擦过背呢?你是否有为你的父母分担过家务呢?你是否每天都在以自己的行动,减少他们的操劳,表达自己的孝心呢?或许你会问怎样才是为父母尽了孝心呢?也许,别人家的孩子会从远方给父母捎来获取高额奖学金的喜讯,而你只会在父母愁苦时给他们唱着温暖的童谣;也许,别人家的'孩子献给父母的是大赛的金质奖章,而你父母收到的只是老师的一次次表扬;也许成年的孩子每月会给父母邮寄数以万计的钱款,而你只是将父母给你的零花钱悄悄攒起来,想着下学期的学费可以由“自己”来付……你不必为此感到难堪,因为在孝的天平上,他们是等值的!他们同样可以使你的父母欢心鼓舞啊!
最后,我想用一句曾经令我感动,并想代表所有的儿女对天下的父母说的一句话来结束我今天的演讲:
爸爸、妈妈,您的前半生我无法参与,您的后半生我将陪伴到底。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