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语中,“舍”与“得”是连在一起的。的确,舍得舍得,没有舍便没有得,舍中有得,得中有舍。在很多情况下,要想得到一些东西,就必须舍弃另外一些东西。用经济学的术语说,这是一种“机会成本”;用哲学的术语说,这是“舍”与“得”的辩证法。“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两千多年前的思想家老子通过对名誉、财富、得失等问题的追问和思考,得出一个结论:过分的贪爱必然会付出沉重。
当今这个充满了诱惑的世界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种可能,而我们所拥有的时间却并未增加,于是我们就要学会在有限的时间和无限的可能中正确的选择。
曾经有这样一个秀才,每当他捧起经书诵读时,总有人来打扰他,请他帮忙。热心的秀才于是一再地放下书本,奔忙于别人的事务之中。这样年复一年,他始终考不上功名。秀才的故事,无疑在告诉我们:人所拥有的时间、精力、能力等条件,在客观上制约着我们所能取得成就。当一个人选定一个目标,并且决定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才干都投入进去时,哪怕他的才能并不十分出众,也可能取得出不错的成绩。相反,一个有才华的人,今天学经济,明天入行IT,后天改攻医学……把自己本来十分可观的才华平均分配给了诸多目标,必然哪一行都干不好。正如人们所说的“舍得”,要能够“舍”,才能“得”。
但是,“舍”什么,“得”什么,各人见解就大不相同了。革命先辈们看重新中国的成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于是他们舍弃了个人的享乐,得到了至高无上的光荣;贪官污吏们看重纸醉金迷的生活,于是他们舍弃了廉洁自律的准绳,得到了法律严厉的制裁;科学巨匠们看重人类知识每一点细微的进步,于是他们舍弃了安逸的生活和放松,得到了人们对他们永远的尊重和铭记;奸佞宵小们看重浮云般的名利,于是他们舍弃了诚信和道德,得到了人们对他们的厌恶和唾弃。选择了什么样的起点,就会到达什么样的终点,选择了这条路,就意味着放弃其他路。这种选择,当然是应符合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不应违背当时的法律和人们心中的道德规范。只有明白国家、人民的利益是根本利益之后,一切的选择才不会与之相冲突。在这个基础上,再因人而异,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倾注所有热情,走到你能达到的最远方。
人的一生充满着各种可能,结局却只有一个。决心留下什么,舍弃什么,全在于一念之间。只有放弃的正确,才是选择的成功。不懂得“舍弃”,就永远也不会“得到”。
这是一篇议论文,中心突出立意明确,文章首段明确提出中心论点,即“亲近自然,尽享生命清欢。”全文围绕亲身感知自然的途径所获得的结果、意义行文,层层深入思路明晰。文章思古鉴今,指出文人墨客尽赏山水的情怀自古有之,亲近自然一方面能获得心灵的洗礼与灵魂的丰盈,另一方面,用心感知、触摸自然,更是一种积极的生命姿态,一种高致的精神美学。能够从这两方面分析和论证,显示出该考生对材料的理解和思考已达到了一定的深度。虽然文章后半部分借用了王开岭《按时看日出的人》一文的观点和语句,但运用得还是较为贴切自然,不生硬。反观现代社会,文章呼吁人们投身自然去寻觅生命本色、尽享尘世清欢。末两段稍显拖沓,收束可更简练些。整篇文章紧扣中心,材料丰富,语言简洁并具有古典的诗意美感,书写干净美观。
鸟儿舍弃了温暖的巢穴,获得了广阔的天空。
树苗舍弃了新生的枝条,获得了粗壮的臂膀。
嫩芽舍弃了舒适的土壤,获得了优美的身姿。
其实,舍与得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无用的舍弃,更没有无舍弃的得到。着急赶路的人,是无暇顾及身旁的鲜花与彩红的,目的地才是他最好的安慰。
清末时期的中国战乱不断,动荡不安,中国人受到了侵略和x辱,正在日本学医的鲁迅想拯救饱受折磨的中国,但事实证明,中国人被侵略的不止是肉体,还有精神,那被x片麻木了的心灵。于是他放弃了学业与理想,拿起笔做武器来反抗侵略,表明自己的态度,写出文章作为治病的良药来拯救苦难的中国和已经麻木的中国人。
鲁迅舍弃了自己的理想和曾经的方向,获得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赞美。
我们知道著名的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却难以想象那时简陋的技术和设备以及过程的艰难。她付出了自己的青春,用尽一生的心血,她不图名利,视金钱如粪土,最终年老体衰,头发也已掉光,只为了她所钟爱的事业。
居里夫人舍弃了名利,放弃了青春,获得了世人的赞美,对科学事业的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燃烧过后的烟灰,被人嫌弃的放入烟灰缸,他们非常松散,几乎没有重量和形状,它们懒洋洋地趴在那里,好像在冬眠,其实在烟灰内部,栖息着高度警觉的“鸟群”,任何一阵微风吹过,便乘风而起。
烟灰被点燃,沸腾过后,他们安静,聚精会神,只为携带着全部的能量,抵达阳光能到的任何地方。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放弃是一种智慧,舍弃是一种幸福,放下顾虑与不开心,向着太阳与希望奔去吧!
舍——舍弃,得——得到,人生路漫漫,我们必须学会舍与得。“舍得”是一门艺术,是一种精神境界。“舍得”需要智慧,需要勇气。
宋代词人苏东坡讨厌官场上的黑暗与险恶,不愿同流合污、随波逐流,便舍高官得清闲。美国作家海伦·凯勒又聋又哑且双目失明,她能成为一名作家,是因为她舍弃了与伙伴们玩耍的机会,休闲娱乐的时间才得今日之辉煌。
我们不能只得不舍,要有收获,必有付出,付出便是一种舍。虽然它有代价,但人们在此方面付出时定能在彼方面得到数倍的回报。
黄继光胸口堵枪眼、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为潜伏忍火烧,这些“最可爱的人”所付出的一条条宝贵鲜活的生命。他们生命的舍去重于泰山,得到的是祖国安全的保障,是亿万人民的幸福生活,个人生命的“舍”比起这种“得”来微乎其微。
日常生活中的“舍”与“得”无处不在。学生们经常遭遇到的“舍得”是学校的选择,就读专业的选择。我们中学生面临的则是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的选择,为了国家用工的需要,我们有时必须舍弃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那些成名成家的人前半生,求功名,求建树,追求绚烂,是“得”的过程。后半生,需要急流勇退,放弃以前的一切执著,回归平淡,这是“舍”的过程。我国历史上“舍”得最漂亮、最潇洒、最动人、最不朽的莫过于陶渊明、朱希真,一篇《归去来兮》、《一个小园儿两三亩地》将手边功名的舍弃是何等飘逸!不要以为只有能“取得”的人是大智大勇,那些能毅然割舍的人,实在具有更高的智慧与更大的勇气。
“舍”与“得”是一个不等式,二者不可兼得,解好这个不等式的唯一标准是:舍功名得安闲,舍平淡得超俗,舍小义得大义,舍小家得大家。
生与义的舍与得,舍去生命得到义,更得到了人性的光辉。——题记
对与每个人来说,生命是最可贵的,而时间则是生命的计时器,它的流逝意味着生命也在流逝。当然,不排除极少部分人认为财富是最重要的,但是在他们即将失去生命而无法挽回时,他们才恍然意识到生命的可贵。
然而在一些人心中,有另一种财富,它在他们的心中与生命的地位是不相上下的,那就是道义。当他们陷入生与义的两难时,这就一种最为艰难的选择——生与义间的舍与得。
鱼,亦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2000多年前儒家的思想核心,孟子在生与义之间,他选择了义,即使生命也是可贵的。而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的佳话也被人们所传颂。
其实,我认为人的生命是可贵,但人有了生命,是为了实现价值,而在你选择义的时候,也是生命价值的体现,也许你会失去生命,但得到的却是比生命更为可贵的价值。如果拥有生命而抛弃义,那么生命也是没有意义的,如果在加上为非作歹,那么生命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所以,生与义之间,生的舍去,而换取义是一种高尚的境界。
“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陨大地,魂归长天。”这是在2007年“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上对牺牲在蓝天白云下的空军战士李剑英的颁奖词。2006年11月14日,他在驾机训练结束返航时,遭遇群鸽撞击,飞机发动机熄火。此时只要他选择跳伞,那么他完全可以脱身,但他为了确保觌面6个自然村中人民的生命,他选择了迫降,与飞机共存亡。不幸发生了,飞机爆炸了,李剑英壮烈牺牲。从飞机熄火到他牺牲只有16秒钟,为了保卫人民,他让自己的生命改变了航向,使他永远离开了自己的岗位,长眠与蓝天白云间。一生巨响将生命的价值扩大了,使英烈的灵魂得到升华,这就是生命的价值,这就是生与义间的关系。
生与义其实是相互的,在选择了义的同时,也得到了生命的价值,生与义的舍与得是个两难的境界,但也是个崇高的境界。焦裕禄舍去的是自己的利益,得到的却是千万人民永远的怀念;雷锋舍去的是自己的利益,得到的是人民的赞赏,人民引以为荣;烈士们舍去的是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是祖国的复兴……他们舍去的都是自己的利益,却也实现了人生的价值,难道这不是最崇高的境界吗?
人类在地球村里住了几千年,义是维护人与人间的和谐,只有义才能使这个地球村更加的和谐。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