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做研究,说到做研究,总觉得是件很抽象的事儿,貌似和我这个只有三年教龄的年轻教师没有太大关系,就像优质课评比一般都有几年以上教龄的限制条件一样,资历尚浅,没有做研究的资格。认为现在应该做的就是熟悉日常的教学常规,把精力放在教法和学生身上。
然而,郑金洲老师的《教师如何做研究》让我改变了这种看法:教师的研究可以是对自身实践所作的持续不断的反思,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受到的启发、获得的经验也可以看做是教师的“研究成果”。书中所说的“做研究”不是专业研究者的研究,不需要研究多么高深的教育理论,而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反思,这样说来,教学研究是为日常的教育教学服务的,年轻教师恰恰需要做这样的研究,才能使自己尽快成长。
书中介绍了五种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反思、教学课例。我们对这些形式并不感到陌生,我会把一天中发生的有启发的事情以博文的形式记录在博客中,这不就是书中所说的“教育日志”“教育叙事”吗?看来,做研究是件很具体的事,它离我们并不远,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做,“从你清晨跨进校门起到傍晚离开学校,都会有一些值得你回味的事例”,这些“事例”都是我们研究的素材。当然这是最最基本的研究形式,然而刚刚接触教学研究恰恰应该从“教育日志”“教育叙事”这种基本形式入手。
对教学研究有了新的认识,也从书中学到了教学研究的具体做法和注意事项,这就是我读此书的一点收获吧!教师做研究并不难,难在坚持,我希望我能坚持下去,在这里记录下我的所思所想。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中学语文教师》。
一本书刊或杂志能够成为读者的朋友,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中学语文教师》就是我的挚友。我和它的相识其实很平淡无奇,当我还是学生时,为了走好以后事业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准备,其中有一项就是到校图书室借阅书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而这些,我都通过《中学语文教师》获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中学语文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如今,做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中学语文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同时《中学语文教师》推出的"大语文教育文摘",从大语文的角度,精选报刊精华,为我们及时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开了我们的教育视野。此外,"园丁故事"、"封面人物",不仅有吸引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还让我们认识和了解到像于永正、李吉林、支玉恒、徐根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
据了解,《中学语文教师》已走过20多个风风雨雨,滋润了无数语文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语文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园丁故事动人,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冲锋号。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中学语文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中学语文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中学语文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中学语文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直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意外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间,我想我会一如继往地多读好书,在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同时我想《中学语文教师》也一定将与我携手同行,共同成长,共创未来!
针对有些同学读书时走马观花,读多少、忘多少、丢多少,就像竹篮打水,结果一场空,不得长进。有些同学虽然读书很认真,当时凭脑子也记得一些东西,要用时,则什么都捕捉不到了。【摘录:《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学生是“主人”,教师是“引导者和组织者”。】
那么,怎样指导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呢?我采取了以下几步措施。
新课程期待着老师们重新审视对职业角色的定位,把自己从“神坛”中请下来,能与生为善;把自己从“经验”中请出来,敢自以为非。期待着老师们正确地发掘其内涵,变通地实践其要求,给学生烹调出丰盛的素养套餐。期待着老师们来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规,多一些不拘一格;在课堂上少一些“话语霸权”,多一些百家争鸣。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未来人才的培养目标。面对这个大课题,面对新课改,让我们大胆地去实践,留下我们共同探索的足迹吧!
读书是需要一种环境氛围的。为了让孩子爱上读书,学校在每个教室里贴几句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引发的是学生的理性思考;我也常组织讲故事比赛,读书征文竞赛等活动所激起的是学生的读书兴趣;在教室的花架上放几盆别有情致的花卉和盆景,营造一个美的环境,让学生在欣赏时,不觉中舍弃顽皮和浮躁,使内心回归平静与闲适。通过班级环境的渲染和氛围的营造,对同学们而言,潜移默化中使之产生“我要读书”的内在驱动力。
让教师成为研究者,这是新时代教育给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最近学校推荐了《教师如何做研究》这本书,看后让我感触良多。我想学校的此举不仅是为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更好地适应当代学生吸取知识的需求,为今后我校教师做好教学研究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
教师长期以来就是“教书匠”的代名词,只要会教书,也就完成了教师的基本职责,研究并没有真正与教师的教学结合在一起。拜读完本书后,感觉自己需要做的还有很多,教师做研究,需要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根本方法。在平日的教学中遇到问题时,应积极努力做好解决问题的准备,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积极寻找研究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接下来,我将结合我的教学中的具体实例来阐述读完这本书的体会!去年,学校要求各位老师申报个性化特色教学,当时接到此通知,我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音乐课还能申报什么特色?
组里其它老师开始陆陆续续上报了,我也着急起来……一天上四年级的课时,有位叫刘琳的学生递给我一本非常精致漂亮的小本,并对我说:老师,这是我的音乐本,上面记录着许多我会唱的歌曲,还有贴画等等!我眼前顿时一亮,心里也是窃喜了一下!课后,我想我何尝不让同学们都来准备一本自己心爱的音乐作业本,上面可以有音乐作业,可以有自己喜欢的歌曲,可以有师生的话语,可以有对歌曲的设想,可以有老师留下的笔迹等等,如果每位同学都有一本这样的作业本,会将我们的音乐课堂延伸的更广泛,也搭建起了师生联系的平台,作为音乐个性化特色也未尝不可呀!于是,我开始准备在一个班实施起来,后来拓展到我所授的6个班,每位学生人手一本,这些小本都是孩子们喜欢的,上面的字迹工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各班能达到98%的完成率,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孩子们没有把它当作一种压力,反而总是期待着一周一次的音乐作业,孩子们没有压力,我的动力就更大了。每天,我除了上课就是头也不抬的批改作业,每本作业本我都会留下评语,和孩子们交流,贴上笑脸等等。
虽然那段时间感觉很辛苦,但内心是幸福的。作业中,我鼓励学生创新,如:《春天举行音乐会》一课后,我布置的作业就是描绘一幅你心中的春天美景,孩子们呈现的美景各不相同,都表达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也是一种开拓思维方式的过程;如上完歌颂老师一课后,我让孩子们说说自己最喜欢的老师,孩子们各抒己见,让人感动不已,也因此了解了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当然,除了这些作业,还有我们课后的一些乐理知识,孩子们都写的工工整整,干干净净,生怕自己会写错。学期末时,学校对个性化特色教学还评了奖,我的做法的确让领导大伤脑筋,评的过程中领导各执一词,但最后我还是很荣幸的被评了一等奖,这里面包含了校领导和老师们对我工作的肯定和期许,其实,在此过程中,我想我所付出的辛劳已经得到了回报,孩子们给我精神上的回报是谁都替代不了的,这种做法我一直在延续,以后还会更好地走下去。
通过自己教学中的感悟,再结合受,感觉自己从事教师行业的动力越来越大。我们这一代教师的任务和史命是光荣的,一方面,我们需要继承上一代老教师的优良教学传统,又一方面,面对教育改革的浪潮,我们必须走在教育的前沿,适应时代的需求,积极做好教学研究,为后一代教师做好榜样。所以,从现在做起,务实教研,争取为学校的艺术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为教师要坚持记教学随笔,教学随笔是在一种在无意识的形态下回顾自己行走的历程,留下自己的心灵轨迹。正如一位哲人所言:“走别人的路,虽然省力,却很难留下自己的足迹,走自己开辟的路,却充满着奋斗的欢乐和笑声。”回顾2003年以来我用教学随笔记录课改的历程,记录和教师一起研究的过程,记录教学的'点点滴滴,如今当我翻阅自己近80万字的随笔,我享受到更多的还是幸福。
书写教学随笔就是在大海边捡拾一个一个美丽的贝壳,只要我们坚持去捡,一定会满载而归。从我书写教学随笔的心路历程中告诉我:坚持就是一种品质,在坚持中拉长自己的人生幸福,享受幸福的教育。在书写随笔中梳理自己思考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感受到教育教学的幸福所在。让我们在书写随笔中进行反思,在书写教学随笔中享受幸福的教育。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借助科研提升反思的效果,在反思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学校科研中坚持书写随笔,享受幸福的教育。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