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是一种社会责任,是一种个人涵养,是一种文明的传承、美德的延续,是亘古不变的永恒时尚。因为富足,我们有权享受生活,但我们无权废弃和浪费有价值的物质、资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否则,是一种罪过。能变废为宝、节支创收、挖潜资源是智者所为;铺张浪费、挥金如土、今朝有酒今朝醉乃愚人之举。
节俭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是一种可观而必要的储蓄。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在我们国家,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分钱,全国13亿人就能节约1300万,一年就能节约大约50亿;每人每天节省一粒米,全国一天大约能节省32。5吨粮食,如果每人每天吃大米400克,这些节省的大米可供一个人吃81250天,可吃222年;如果每人节约一度电,就可以节约5亿多元人民币;每人节约一滴水,13亿人就可节约126吨。我们不仅是一个大国,有这样一组数据足以表明我们还是一个穷国:我们有着3000多万失学儿童,2600多万绝对贫困人口,1100多万低保对象和上亿流动民工,尽管我国大部分人算得上丰衣足食,但任何人都没有理由去浪费点点滴滴,因为还有很多人需要救助。
其实,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水,对我们来说只是举手之劳,我们何不让此举成为一种习惯利己利人呢!事情看起来虽小,却体现着一份挚诚的责任心和令人尊崇的内在品格。我国13亿人口,如果每人每天每件事都浪费一点儿,长期如此,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人口多底子薄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因此我们办一切事情都必须节俭当头。
“国以俭得之,以奢失之”,节俭对于国家大有利弊,与个人得失也休戚相关。“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诸葛孔明“以俭养德”传为佳话;清代徐荣说:“街头庙脚褴褛身,半是当年奢靡人。”节俭使人安乐幸福,奢侈使人没有退路。贫穷需要节俭,富裕不忘节俭,“当用则万金不惜,不当用则一文不费。”才是适宜消费之道。节俭是兴家立业之本,不仅有其经济意义,更有其道德意义。
中国,一个伟大、独特、充满东方神韵的国度,有十三亿多勤劳的人民在这里繁衍生息。正是因为有了人们勤劳节俭这一美德,国家才得以生存、发展乃至繁荣壮大。
早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就以“勤以修身,俭以养德”著称。那千古遗传的勤劳节俭便为中华赋予了新的灵魂与不屈的力量。
勤,是古代孔子的“韦编三绝”,反复读书,勤以补拙,最后成为圣人;是苏秦的“头悬梁,锥刺股”,勤奋刻苦,努力学习;是匡衡的“凿壁偷光”,为了学习,给自己创造条件,勤奋努力!
俭,是不浪费,是约束,不放纵。就如我们伟大的***总理,他总是以“俭”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件衣服补了又补,事事想着老百姓却不管自己的生活多么朴素,村里的领导要翻新他老家的房屋,可他却说要先把普通老百姓的房子先安排好!又如我们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邓颖超,她小时候过着清贫的日子,那是迫不得已,可长大后,她有了工作,有了丰厚的收入,可仍是那么节俭,衣服旧了、破了舍不得丢。真可谓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我小时候出生在农村,到了忙月看着爷爷奶奶不辞辛苦,早出晚归地干农活,回到家里,他们从不抱怨自己干活是有多么辛苦。他们这种勤劳的精神让我耳濡目染,也养成了勤劳的习惯。如:看到家里有堆积的衣服没有洗,我立马拿去洗净;看到家里有垃圾,就拿扫把马上清理。
我还有节俭这一特点,正是因为受到妈妈节俭美德的熏陶。有一次,我看到妈妈正在清理一些旧衣服,并将爸爸的一件旧裤子拆掉,然后剪起来。我说:“妈妈,把这件衣服丢了吧,都这么旧了。”妈妈笑着对我说:“是有些旧了,但是改小一下可以给弟弟穿!”我又瞅了瞅那件衣服,深感怀疑,就说:“膝盖部位快破了,你还能改得多好?”妈妈二话没说,三下五除二几剪刀下去,架上缝纫机,一件帅气儿童牛仔裤展现在我眼前。我用钦佩的目光看向妈妈,不由自主翘起大拇指说道:“妈妈真了不起!”
从那以后,我家每有小或旧的衣服也都拿来改造一下,变废为宝,有的可以剪成小书包,手机带等等,这些都得感谢于我母亲的言传身教。
勤劳节俭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种美德和精神,我们要从小养成这个美德,勤劳节俭,从我做起!
夏天,越来越热。
茶余饭后,我们习惯搬一把椅子坐在梧桐树下乘凉。这时,外公总是在我们身边坐下,又滔滔不绝地讲起他以前的事情。对于这些话,弟弟妹妹们早就听烦了,只有我还坐在那里,目不转睛地盯着外公,津津有味地听着。
“我们小时候没有饭吃,早上很早就起来,走两三个小时才到得了学校;下午放学了去山上挖野菜、割猪草,又走很远的路去卖菜,回来都是6点了,这时候把作业做完,9点钟才吃饭,桌子上只有一盘菜,一小块肉,要是动作不搞快点,菜就被别人吃了……星期六星期天到山坡上去放牛、放羊啦,啊哈,我们把鞭子扔了就爬到树上去打游击战,要么跑河里打水仗……”外公语气慢了下来,望着天,好像很怀念童年。
确实也是,外公很倔强,几乎从来没有改变过。现在生活好多了,爸爸妈妈想把他们接到城里去,把地交了。外公倒是很不乐意,他坚持说:“我还没有老到那种程度,我还走得动,我还能干活,好好的田留着不种太可惜了。”爸妈也没有强求,外公日常生活恢复正常,只是逢人便说自己没有老。从那以后,我们一家经常提着大包小包去看外公外婆,但是外公总埋怨妈妈不该买这么多东西。但我们来的时候,他总要抓一只鸡来炖。
中午,太阳最毒的时候,外国在田里劳作,双脚踏在淤泥里,仔细查看着稻谷,好像它们会走丢一样。看着外公辛苦耕耘的情景,我真想喊几声,让全世界都听到:“喂,你们看见了吗?我有有个世界上最好的外公!”
外公确实老了,老得我都啃不动了。不过我一直把他当成榜样学习着,我要像他一样做一个勤劳节俭的中国人。
最近我听说中国的北方又发生了旱情。据农业部发布的消息说:全国作物受旱面积达1。46亿亩。全国43%左右的冬小麦遭受旱灾。有398万人、195万头大牲畜因干旱而发生饮水困难。从网上我们也看到了那些干枯的河流,原本绿油油的冬小麦很多已成了干草,平整的麦田也变成了一张久经风霜的老人脸,田里布满了纵横交错的皱纹,看到这些画面确实使人感到十分震惊!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北方干旱呢?直接原因是因为有些地方有100多天没下雨、雪了,是天气造成的干旱缺水。由此可见,水与人们的关系是多么重要啊!我们知道: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是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特殊资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也就没有文明的进步。
然而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奇缺的国家,人均拥有水量是世界的第109位。如果我们再不合理的利用水资源,我们就将会面临淡水资源危机,使人们得不到清洁的饮用水。所以,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事业和责任!
节约用水,人人有责。所以,只有大家都注意节水了,水荒才能远离我们而去,生活才会安定和谐,环境才会优美舒适。在明白这些道理后,我们就要从自身做起,动员全家开展一水多用,采用节水型家用设备,以实际行动响应节水号召。同时,我们还要做好节水的宣传工作,告诉大家,让大家都来节水。聚砂成塔,节水成河,这也是我们为社会做贡献!
说起勤俭节约话题,似乎老生常谈,众所周知,但仍有不少年轻人特别是中学生会疑问:什么是勤俭,又因何而节约?在建成小康社会突飞猛进的今天,人们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消费理念也日益更新。当在校园里提倡勤俭节约时,似乎不协调,也不合情理,大有牵强附会之说。
校园里,住宿生享受到了生活补助费的待遇,“吃饱吃好”已经成为现实。近几年,民生工程中又实行了学生“营养餐”优惠政策,更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在校生活的质量水平,真正实现了“吃饱吃好”的质量标准。然而,资源浪费在校园里凸显出来!同学间吃喝攀比,乱吃零食,不珍惜粮食,不能节约用水用电,损坏公物等行为屡见不鲜,种种不良习气在校园滋生蔓延,给教育带来新的挑战课题。
作为新时代教育战线上的教师,有义务担当起这种新课题的挑战责任。勤俭节约这种美德承接下去,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艰辛努力。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俭是一个人良好的个人修养的体现。三国时诸葛亮曾在《诫子书》中说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正体现出节俭对于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要作用。事实上,自古以来,凡品德高尚者,大都注意勤俭节约。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官至参知政事,仍保持富不忘贫、贵而能俭的品德。明代清官海瑞死后,点其行囊,只有“俸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其俭素之德,令人赞叹。而***总理又以“简朴”为座右铭,成为令人敬佩的领袖。不难看出,节俭对于修身养德是大有禅益的。对青少年进行勤俭节约养成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我们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节俭行为。
节俭,是我们的优良传统。虽然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都不把节俭放在眼里,总是随意造成浪费,但阿姨的节俭至今令我记忆犹新。
记得我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常常是一本本子没用完或是只写了一两页就丢掉,阿姨看见后,就生气地问我:“紫怡,你的本子怎么没用完就扔掉呢?”“因为这些本子都破破烂烂的,有些连封面都没有,不抛掉干嘛。”阿姨听了,严肃地对我说:“紫怡,你知道吗,在阿姨小时候,都是天不亮就去山上采药,再拿着采的.药到药铺里换钱去买本子,那个时候哪里有你现在这么幸福。”阿姨一边说一边把我写完了的页数撕掉,然后再把没写的集在一起装订成册,最后把破的封面用透明胶布粘好。看着这些“新本子”,我不由得脸红了,今后一定要养成节俭的好习惯。
过了一段日子,妈妈介绍阿姨到北京的一位人家当保姆,每月xx元,并且包吃包住,阿姨觉得条件不错,就去干了。一晃新年到了,阿姨也要回来了,我高兴地想象着阿姨身穿名牌衣服,脚蹬高跟靴的漂亮样子回来。可是,结果令我大吃一惊,阿姨居然还穿着妈妈在阿姨临走前给的几套衣服,脚上穿着一双普通的黑色靴子。阿姨见到我,连忙从行李里拿出许多布娃娃、北京特产、漂亮衣服……妈妈看见阿姨从行李里拿出这么多东西,心疼地说:“妹妹,你怎么买这么多的东西呀?”阿姨听了,笑了笑,说:“呵呵,过年嘛,应该买一些礼品嘛。”“可这也太浪费了,你赚钱也不容易啊!”“哎呦,钱是可以再赚的嘛,辛苦一点又不是不可以。”妈妈听了,也不说了,只是心疼地看着这些东西。
这就是我的阿姨,对自己很节俭,可是对别人却很大方。
莎士比亚说:“勤是幸福的左手,俭是幸福的右手,两者均可致富。”若是不懂得勤俭,你与幸福便渐行渐远了,这会是你想要的结果吗?
邵雍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勤为人的一生之本,若是好逸恶劳,便是农人惰于深耕易耨,商人疲于乘时趋利,工人懒得计时效功,读书人无力笃志力行。无法效力于自己的工作,这种在世上苟且偷生的人,对社会人群有何用处?
若是为人勤奋,但不知节俭,便如同牟叔庸所说:“勤以得之,俭以守之。勤而不俭,无异于左手取而右手丢。”将勤奋以得到的,因不知节俭而丢失,最终仍是一无所获。这样将先前的勤奋努力尽化为乌有,岂不可惜?由此便可知俭的重要性。
勤,是不怠惰的努力求进;俭,是当用则用,当省则省。勤俭的最佳代表人,当今非陈树菊女士莫属。她每日清晨即起卖菜,勤于工作,所赚取的虽仅蝇头小利,却从不浪费一丝一毫,节俭持家,多年来所积存的财产,确是不容小觑。她曾说:“钱要用在需要的人身上,才能发挥最大的用途。”她将长期以来的存款尽数捐献,回馈社会,更是将勤俭的真谛发挥到极致。勤俭不只可修身、齐家,更可推及至治国,甚至平天下。倘若人人都懂得勤俭,国家怎会频临衰败、***的绝境呢?
富兰克林说:“勤俭使事情容易,懒惰使事情困难。”想要成功,勤俭便是第一要务,古今中外的成功之士,如孔子、比尔盖兹等,哪一个不是为人勤俭的?力行勤俭二字,向成功迈进吧!
不知大家是否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家杂志社举行“打造节约型社会”有奖征文活动,应征的稿件堆积如山。作者中不乏专家、名者,也有很多真知灼见。但出人意料的是,特等奖却由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学生获得。为什么呢?因为他是唯一一个把征文稿件打印在正反两面纸上的人。
听完这个故事,我想有一些人会对此感到不屑吧,那是因为他们对奢侈浪费的现象已经见怪不怪了。我们时常看到,有些人只不过是洗洗手,却把水龙头开得很大;时常看见在空无一人教室里风扇还在呼呼作响;时常目睹美酒佳肴摆了一桌,顷刻间却成为垃圾。“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以勤俭节约为荣,奢侈浪费为耻。试问,当节俭被放入史册,当浪费成为了时尚,我们不该感到悲哀吗?
回顾历史的长河,我们还清晰的记得,从嘉兴南胡的破旧船只到南昌城头的第一声枪响,从力挽狂澜的遵义城头到运筹帷幄的陕北窑洞,从决定中国命运的三大决战到黎明前的歌乐山,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又怎能让奢侈浪费凌驾于节约朴素之上呢?
节约是一种财富,是那镶嵌在如宝石的美德上最朴素的东西。我们不曾忘记,明朝清官海瑞用“公以生为明,俭以养其廉”为勉励;我们也还记得,周总理那件破了又补,补了又穿的睡衣;我们也曾听说过,德国前总理科尔毫不犹豫地舔掉盘子里剩余的汤水。这是节约的感召,节约的力作,节约的呼唤!
今天,时代呼唤精神动力,民族需要精神空间。但“加快建设节约性社会”不是一句普通口号,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行动。它需要一沙一石的凝聚,一草一木的积累;它需要让每一份资源都得到合理利用;它需要我们树立一个观念,那就是: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我国虽说是一个资源总量丰富的大国,但就人均占有量而言,我国却是一个穷国,而且能源的浪费现象还在持续不断,难道真的要让子孙后代去讨残羹冷炙吗?树立节约意识,提倡节约,迫在眉睫。
怎能忘,节约飞扬传四海,辉煌永驻;榜样辈出笑华夏,前景更佳。当看到水龙头里的水哗哗直流时,你主动伸手拧紧;当离开教室看到未关的电灯时,你顺手关上;当别人让你使用一次性筷子时,你毅然拒绝。从平凡的生活小事做起,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让节俭蔚然成风。
朋友们,节约的星星之火已在校园燃起,节约的圣洁之花已在祖国大地绽放,节约的理念已在你我心中。行动起来吧,叩问心灵,崇尚节约,奏响节约的主旋律,开创华夏的新篇章!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