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读安.兰德小说和传记,这位客观主义哲学创始人不断在小说和评论中强调心目中完美的人一定是靠理性精神打造出来的。兰德不同意寻常的世俗道德观,认为很多根深蒂固的观念其实是经不起推敲并且有辱作为人的尊严的。
要优先于分配,否则就无物资可分配了”,她还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问题不是谁能允许我,而是谁能阻止我。”
在阅读安.兰德时,我总是联想起乔布斯:如果安兰德看到乔布斯,她会认为乔布斯就是现实中的霍华德.洛克吗?
安.兰德1982年在美国逝世,而就在两年前,苹果公司股票公开上市,乔布斯作为创办人名列第一位——彼时的乔布斯声名鹊起。乔布斯读过安兰德吗?在公开的有关资料中我尚没有发现,但乔布斯的思维特点,人格、行为方式的确与安.兰德心目中的“天才“形象有很大吻合:饱满蓬勃的创造欲,将理性发挥到极致的专业精神,对世俗舆论指摘的不屑一顾,对朋友、合作伙伴甚至亲友的冷漠……种种特质都彰显了一种安兰德式的特立独行和狂傲不羁。
在电影《史蒂夫.乔布斯》中,编剧艾伦.索金通过乔布斯在三场产品发布会前夕与女儿、合作伙伴之间唇枪舌剑、火药味激烈的对白,塑造出了一个性情乖戾行事偏执自高自大的乔布斯形象,而片中几乎没怎么表现乔布斯“天才”的一面——岂止是没有表现,电影甚至借助他早年合作伙伴沃兹之口,质疑乔布斯的名不副实。这样的观点在网络上其实早有流传,在艾萨克森为乔布斯写作的传记中也有相关记录“:乔布斯一直都善于对员工的工作成果进行再加工。奇怪的是乔布斯要求自己员工所做的事情,自己却从未学过”。
不知是不是因为如今的乔布斯已经成了教主式的存在,艾伦索金不想再进一步表现其被神话的一面,还是索金自身对乔布斯就持有这样的看法。
但索金也并未将乔布斯描绘成一个完全冷酷无情的人。乔布斯与女儿丽莎的父女情一直贯穿在电影的三幕戏中,而随着其年龄的增长,我们也能从电影中感知到乔布斯在父女之间的'关系上释放出更多温暖、友好的一面。从第一幕丽莎童年时,不肯认丽莎,甚至诋毁丽莎的妈妈有可能跟“美国28%的男人睡过觉”,到电影最后,为了求得女儿的原谅,一向对发布会细节较真的乔布斯,甚至可以为了女儿不惜发布会迟到,直到等到女儿的原谅。
另一个让我感兴趣的点是,这部电影聚焦的三场产品发布会的时间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三款产品分别是Mac电脑、Next电脑和iMac电脑,事实上从发布会后的市场销售情况看,前两场无疑是失败的(电影中也给了很明确的提示),乔布斯对于封闭端对端系统的固执偏爱因为技术性因素在当时根本无法实现,而当时的合作伙伴则大谈开放性的种种好处,对于乔布斯的这种“任性”完全无法理解——这或许可以看作编剧对乔布斯天才一面的隐形致敬吧。没有选择iPhne或iPad这种更具现代感的电子产品发布会,也能更容易让观众感知到,纵然是天才也不可能在事业初起时就屡战屡胜所向披靡,或者时运不济,或者技术欠佳,种种因素都会导致这些人的观念在当时无法被理解和接受。
伟大人物的道德问题其实一直以来都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为此保罗约翰逊还写过一本《知识分子》的书,专门揭了一些被后世尊奉为“伟大人物”的黑暗面:哲学家卢梭是个性变态,马克思跟自己的女佣有个私生子,托尔斯泰是个罕见的自私自利者……话说回来,这些寻常道德上的瑕疵并不能否定他们在自身专业领域中的卓越贡献——承认人的多面性和复杂性,是我们理解这些伟大人物的起点。
这不是一部捧臭脚的电影,所以库克听闻有这么一部作品后很是不爽。但之于观众,这却是一部非常优秀的讲述科技大佬的传记片,不仅因为其罕见的叙事结构,更在于电影中有对乔布斯的持平之论!
如果一个公司能够百年不衰,那么这个公司是卓越的,这个公司的传记值得人们去研究与学习。如果一个公司的伟大其核心在于创始人,那么这个创始人的传记才是值得被书写和传颂的。我想乔布斯正是这样一个创始人。
苹果公司为什么伟大呢,就像乔布斯说的那样,“我想做一家能够传世的公司,这家公司以创造伟大的产品为第一使命,其他都是次要的。不是因为你赚到钱了才做出伟大的产品,而是因为你做出了伟大的产品,顺带赚到了钱。”这就是乔布斯的价值观,也是他主导苹果公司期间公司的价值观正因为此,在他引领下的苹果公司成为了全球市值最高企业。
“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呢,还是想抓住机会来改变世界?”这是乔布斯对斯卡利说的话,乔布斯是个想去改变世界的人,融合了艺术家和企业家的性格。斯卡利却是个十足的企业家,他信仰的是“资本的本质是追逐利润”。这造就了他们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导致了斯卡利的出局。
苹果公司里几乎都是被乔布斯笼络来的顶尖人才,为什么顶尖人才这么重要呢?因为一流的梦想家需要一流的设计师和一流的工程师等等一流的人才才能完成伟大的产品。
苹果公司的后乔布斯时代,希望苹果未来的每一位掌舵人,能够有乔布斯这样的信念——苹果公司是为了改变世界而存在,绝不是别的什么。
千千万万年轻人从大学起就憧憬着有一天可以成为像乔布斯,比尔·盖茨,拉里·佩奇等那样引领时代潮流的人。乔布斯被认为是计算机业界与娱乐业界的标志性人物,他经历了苹果公司的几十年的起落与兴衰。在所有伟大的硅谷创业英雄里,乔布斯是我们无法绕过的一颗闪亮的明星。
伟大的人都有一个伟大的梦想,乔布斯的梦想是改世界。在他去印度旅游时看到人们在田间用最原始的工具工作时,他就想让每个人都能拥有一台电脑。他在经营苹果公司的过程中也体现出“出售梦想而非产品”的商业理念。
在书中他和沃兹被称为“苹果双”雄,他们两人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沃兹在电脑方面很有天赋,在创业之初他提供了主要的技术支持。乔布斯与斯卡利被称为“活力二人组”而斯卡利很擅长销售。在他回归苹果的时候,他也坚持打造自己信任的,优秀的团队。他提倡和优秀的人一起工作。
他有着聪明的头脑,小小年纪就学会了自己组装电脑,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电子教育,也能胜任雅利达(美国最早的电视游戏公司工程师的工作。同时他还有出色的口才,他能说服沃兹和他一起创业,斯卡利来苹果出任CEO。
令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书中还提到:乔布斯在管理上有一种神奇的、使人信服的魔力。他每次提出一种主张总能通过几句铿锵有力的话,让大家相信那是唯一正确的方向。有的员工把这种魔力称为“光晕效应”,还有一种说法是“现实扭曲”。这是一种强大的能力,拥有这种能力的人一定是充满自信,非常有才能的人。
他的管理理念有:和优秀的人一起工作,注重质量,在产品中注入美学因素,了解消费者需求而不掌握消费者反馈意见,连接相关事物,不追求复杂,鼓励他人另类思考,不招俗套的员工,出售梦想而产品。
乔布斯的人生是可遇不可求的,他个人的能力之强是我们无法拥有的。他令我敬佩的是,他很现实他最求名利。在他贫穷的时候他会追求金钱,在他创建苹果公司后他极度最求权利。他能一边对员工咆哮,一边又能激发员工们的工作热情。
刚出生就被生父母遗弃,因为未婚先孕,尽管都是高学历高知,不被长辈认可。后被只有高中学历的老乔夫妇收养,生活在一个工薪阶层的家庭,被视如己出。
上学时,觉得没意思,时常恶作剧打发无聊,一度被当作问题学生对待,养父坚持认为他不是一般的孩子,有着他人没有的天分,学校应该因材施教,听从小乔布斯的意见顶着巨大的生活压力供他读贵族学校。
受养父的影响,小乔从小就对电子设备有浓烈兴趣,老乔传授给儿子的,不仅是他对电子产品的痴迷,还有他对工艺精致的完美追求。他常常对儿子说:“制造一件东西的时候,要做好它的每一个部件,然后细致、用心地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即使这个部件是安装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也不可应付了事。”后来的乔布斯这样评价自己的养父:“他可以修好任何东西,让它们重新变得有用,还能将任何机器拆开,再重新组装起来。这可以说是我在制造业方面的启蒙。发现我开始对电子设备感兴趣后,他就总给我带回来一些东西,让我练习拆开和再组装。”这些都对,后来乔布斯在苹果产品上精益求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中的乔布斯叛逆、非主流,与克利桑?布伦南恋爱了,几年后,他们有了一个女儿,但是并没有结婚,而且那时的乔布斯还不承认是自己的女儿,直到DNA检测确认无误,如同一般的渣男一样,对女儿丽萨的成长,几乎是缺席的,也完全没有对其教育的意识,具体可见丽萨写的《小人物》。
在入读俄勒冈州波特兰的里德学院六个月后因经济压力而退学,成为雅达利电视游戏机公司的一名职员。借住朋友家(沃兹家)的车库,常到社区大学旁听书法课等课程,几经波折,成为雅达利公司的工程师。常常与沃兹尼亚克一道,在自家的小车库里琢磨电脑,他们梦想着能够拥有一台自己的计算机,随同朋友韦恩一起创办了苹果公司——那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开始研制苹果1号电脑,2号电脑,三号电脑以她的私生女丽莎命名,不过以失败告终市场,之后继续他们的开发和创作。
乔布斯极度强势和追求完美等因素被逐出苹果公司后,在苹果公司最低谷之时又被请回,之后的苹果此之前强盛期更甚,也就在那期间我开始变成果粉,不过并不了解乔布斯的这些经历,也不清楚他的产品具体优势有哪些,只是为了使用省心。因为乔布斯给人的感觉与中国人都熟知的乔帮主很像,于是国人亲切的称他为“乔帮主”。之后乔帮主成为迪士尼最大的***,他看好皮克斯,认为它是一家卓越的公司,而且能够帮助公司保持卓越的地位,后来证明他是对的。之后的他一直带着极大的热情和完美主义带领苹果走过一个又一个突破,直到逝世。
不能不说,乔帮主真的是个天才:苹果快烂了,他回去了,于是苹果又恢复了鼎盛,甚至更甚一筹;迪士尼内虚了,他带着公司加入了,于是迪士尼重新焕发了生机,重新拥有卓越的品质。这不能不说乔帮主的确拥有无与伦比的激情,和最为特立独行且先进的理念,这种理念集合了魅力、人才、创意、激情和情意,让乔帮主成了不得不让人佩服,不得不令人认可的天才!
他一直都是个灵魂人物,拥有极度的自信,简洁和完美主义,他警示:对产品本能的丧失,是公司战略坟墓的开始!对我们的启示是:只有保持对自己工作的热爱,你才是活着的`!
引用乔帮主的一句话:“我们或许只有机会做真正伟大的几件事情,并把它们做好。我们谁也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我也不知道,但我感觉必须趁年轻,多取得一些成就!”
读传记的意义在于拓宽自己的见识,增加生命的宽度。毕淑敏说过:“人在低潮时,要读多书,看一些传记,一来增长知识,顺带还可以瞧瞧别人倒霉的时候是怎么挺过来的!”这也许可以成为我们阅读的意义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