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共建和谐医患关系,7月20日至22日永修县人民医院组织全体职工六百余人分批次观看了电影《心灵点滴》。影片讲述了故事主人公帕奇曾是一位有自***倾向的精神抑郁者,在医院治疗的遭遇让他决心立志要当一名医生,把带给病人欢笑作为医治病人的重要处方,通过他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实现了自己理想的感人故事。
影片让大家受益匪浅,心灵受到了一次很好的洗礼。很多同志有感而发,纷纷表示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转变观念,体现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不断改善服务态度,提升服务质量,做一名合格的白衣天使。院长周英勇要求大家牢记医院宗旨,以饱满的热情,纯洁、善良、充满责任感的爱心,热忱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看电视剧《中国式关系》里面讲述的不仅是婚姻关系,亲子关系,家庭关系,职场关系更涉及到了各种人性的探究。
感受一:婚姻出现问题,决定不是一个人的错,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所以凡事学会向内看,在你指责对方的时候,多问问自己有没有要改的地方。
感受二:父母在婚姻关系中起着或大或小的作用。作为父母爱孩子可以理解,但是否也要考虑一下爱孩子的方式方法了?值得深思。
感受三:现代孩子的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父爱母爱同样重要,当你在忙忙碌碌工作拼搏时,也请腾出一点时间来陪陪孩子,倾听一下孩子的心声,不要用你以为对他好的方式来对他好,或许这根本就不是他所需要的。比如金钱,房子,车子等。
感受四:情绪与智商是成反比例的。脾气越大时智商基本为零。所以不要随意暴脾气,说话时也注意一下伤害程度,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感受五:凡事多向内看,多改自己的同时对那些不懂感恩,只知道索取的人,无需理会,直接远离。《欢乐颂》里有句话叫做: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长短。眼界不一样,多说无益。
感受六:永远都不要去考究人的本性,因为它是最经不起推敲和考验的。再借用《欢乐颂》里的一句话:永远不要把人想的太好,也永远不要把人想的太坏,因为我们都是凡人。
感受七:不管男人女人,请一定首先学会爱自己。这个爱自己不是自私的爱,而是全然的接纳自己,所有好的不好的,都坦然接受。好的继续发扬,不好的请不要回避,承认它的存在并学会面对它,和它友好相处,这应该是我们一辈子都需要去修行的。
感受八;没有吃魔石跳跳鱼不要紧。只是不要在你吃完别家鱼付账时后悔就行。因为大不了下次去小跳跳家吃一次。珍惜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
感受九,你真诚待人,别人呢也会诚心待你。学会简单生活。生活才会更简单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寻求关注、认同,在寻求对方在乎的同时,就是在寻求自身的归属感、价值感。对方的完美与丑陋,本身并没有变化,所有的一切都发生在善变的人心中。由于我们从小生长在爱匮乏的环境中,可以说,每个人都是缺少爱的,我们长大成人后,依然在寻找这种被爱的感觉,从对方身上找寻童年在父母身上得不到的东西,以示自己是多么的重要。
《心灵点滴(Patch Adams》,也译作:《妙手情真》,1998年10月美国上映,主演【罗宾·威廉斯】。根据六十年代末期和七十年代初期Patch Adams医生的真人真事改编。
六、七十年代,正是美国医患关系最为紧张时期,Patch Adams医生以先驱者的身份推动了美国医院诊疗模式的根本改变-“治好病人,而不仅仅是治好病”,进而推动了医患关系的改善。他坚信,“同情、加入和心灵相通对医生来说有时比灵丹妙药和技术进步还要重要。”“talking,talking,talking ”!
Patch Adams在少年时期,因为患有忧郁症因此住进精神疗养院,他在出院后便立志要当医生,于是在六零年代末期和七零年代初期进入维吉尼亚医学院就读。
虽然他的天资聪颖,在医学院的成绩非常优异,但是他却非常反对传统医界那种高高在上、不近人情的思想和学院里教授的冷冰冰的,使病人感到孤独无助的所谓专业治疗。他相信欢笑就是最好的处方,他为了把病痛缠身的病人逗笑,于是成天穿色彩鲜艳的花衬衫,有时候会用塑胶医疗用品装成小丑的红鼻子,或是扮成大猩猩,甚至还有一次为了替一位病人实现梦想,他还在游泳池放满面条,让这名病人如愿在面汤里游泳。
他为了带给病人欢乐和希望,可以说是花样百出,无所不用其极,可是他这种离经叛道的思想和做法,却被保守的医学院长视为眼中钉,并且威胁要他退学,不过他仍坚持自己关怀病人、以病人为重的理念,和传统的势力周旋到底,最后终于成功地拿到医科学位,在毕业后成立一个“健康中心”,彻底实践他的理念,为病人建立一个充满关怀和欢笑的医疗环境!
我们总是试图从关系中得到认同,让自己可以回到孩提时代就设下的信念。这些信念将终生伴随我们左右,就像一个定时炸弹一样,随时将被引爆。一旦触碰到这个信念的开关,我们就会有不同的感受,甚至恼火。当我们感受到恼火的时候,我们最常见的反应就是愤怒,以各种抗拒的形式存在,以至于纠结在谁对谁错的问题上,耗费我们的能量和时间。
我觉得这是一本将“亲密关系”归因的书,但在字里行间对如何处理亲密关系给出了方向性的指导。具体如何处理,目前我仍然认为NVC是实用性最好的方法,两者结合着参考、印证、理解让我收获很大。
总体感觉书中蕴含了很多个体心理学的影子。作者也表露出亲密关系只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他也希望大家通过梳理亲密关系,最终达到自身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我觉得这点与个体心理学的最终目标不谋而合。
作者将亲密关系分为五个阶段——月晕、幻灭、内省、启示、灵魂。我分为三个任务——择偶、交流、升华。无论是五个阶段还是三个任务,都存在一条看不见的线将它们串联起来——原生家庭/童年经历。原生家庭、童年经历都是客观存在的,而这些客观对我们主观形成的影响后果——信念,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亲密关系中的“问题”几乎都是双方行为碰撞出来的,行为是由信念指引的,信念是由我们对经历进行诠释后得出的结论。按照这个逻辑,解决“问题”的终极秘密武器,最终将导向重新审视儿时的经历以及当时自己所做的决定。有意思的是,只有当自己的某些意识苏醒,并接纳和承认某些“真理”后,才能进入“审视”阶段;同时坚持“审视”状态也是个需要练习的技能。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