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细雨纷纷,大家总爱窝在家里,让淡淡的忧伤萦绕于周身。而我却不同,热切地期盼着在这阳春三月里,在这百花盛开的日子里,出去走走,看看春天。
一大早,我和爸爸就上山给阿太上坟。“哇!好高的山啊!”我打起了退堂鼓。“你不去,我去喽!”爸爸背着锄头就往山上走,我只好嘟着嘴巴跟上去。啊!山上的景色好美啊!五颜六色的野花竞相开放,一眼望去像一块花地毯,给这儿增添了几分喜气。我一路走一路欣赏着美景:一会儿摘一朵花戴在头上,一会儿跟花儿说说悄悄话,玩得不亦乐乎。爸爸看我那傻样,笑了。
我和爸爸说说笑笑,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到了阿太的坟墓了。一年不来,这里长满了野草,不见泥土的影子。爸爸用锄头把杂草除净,又把供品放在石碑前,把香插在坟墓前。接下来,我们站在石碑前祈祷,希望阿太能保佑我们一家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最后,我们给他烧去纸钱,让他能在天堂里生活得快乐……
我们又给其他已故的亲人扫墓。我们爬到了山顶,往下看,整个村庄都尽收眼底,感觉妙不可言。
扫完墓,已经是傍晚了,晚霞映红了我们的脸。虽然我有些疲惫,但更多的是收获,我看到了春天,看到了大自然的美丽。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传统清明节,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传统的传统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总之,传统清明节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总会让人们想起要出去走走。有了这个想法,于是我就和爸爸我的妈妈一起走出了家门,来到了二中那条路。
走在河边,迎面吹来的是一股沁人心脾的风,就好像是我的妈妈的手在你的脸上轻轻拂过,温柔、温暖,周围的空气充满了春天的气息。让人的心情不由自主的会从阴天转到晴天。领略了春风的柔情,再来看看周围的花和树。在小河旁有一排杨柳,它们随着春风的佛动,而且全树成绿色,就好像是碧玉做成的艺术品。和贺知章的《咏柳》一模一样:“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条。”
有些树是会开花的,那一朵朵的花,从树丛间钻出来,小小的,好可爱。有些树开的是黄色的花,有些树开的是白色的花,好有些树开的是粉色的花。最令我惊讶的是在一簇已经全部枯萎的树枝中,竟然开出了一点点紫色的小花蕊,仿佛是在说,春天到了,我也要加入这万紫千红的世界,和她们一起享受春天的美好。
我们一家人边走边看,快走到东塔公园时,发现了周围的那些不知名的树都长满了一颗颗绿色的种子。望着这些诱人的果子,差点就忍不住要去摘几颗来尝(好吧,那不能吃。)
在这阳光明媚的季节里,每个人其实都应该出去走走,看看这美丽的祖国的河山,心情也许会好起来哦,碧海蓝天吹吹风,出去走走吧,其实好地方一生都看不完,别窝在家当懒虫!
“清明时节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今年的清明节可不像以往充满湿润的雨珠,雨已经停两天,空气清新,正是踏青的好日子。
早上九点,天空中带着一缕阳光,我们一家三口带着好心情出发,登上踏青扫墓的路上。
矶山是我的先辈们墓所在地,我和奶奶等一些家里人在那里会和,一起去扫墓。
快到矶山,大老远就望见我的奶奶在路口等我们一家,我不由自主的向她招手,就算是见面礼吧。下车,就和奶奶走向山上,地上的泥土还很柔软,走起来“脚感”很好;周围的池塘发绿,都被污染,因为周围好像有什么个工厂;空气也不怎么清新,那个工厂所散发废气直冲入鼻。终于走出工厂所在的那座小山,隔着一座小山,来到一个很美的田野,到处都是油菜花,充满浓浓的春意。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就来到矶山上,可能是因为被花的美所迷住吧。山上鞭炮声震耳欲聋,因为这一代坟墓很多。这是。我六伯伯来打这里,一起来祭祀先辈拿出纸钱,草纸在那里烧,烧纸钱后,我的身上就像被煮熟一般,被那纸钱所燃烧的火给熏的。马上就放鞭炮,我赶忙跑到一边,去躲避鞭炮声,我怕嘛。就这样祭祀几个先辈后,就去别人家吃饭去。
吃完午饭后,玩一会就回家,总之,今天一天非常累,一回家就像软蛇一般坐在沙发上,休息一阵。
清明节是那么的“欲断魂”,无数人带着怀念先辈的心情去祭祀他们,祝愿先辈保佑自己:平平安安,具有浓厚的祭祀意义。
一阵细雨,迷茫了我的心。还没有到清明,就出现了“雨纷纷”.遥望细雨飘来的天空,伸手接住,凉凉的,在这四月的第一天,凉透了我的心!
四月,春暖花开的日子,却也是我最不喜欢的季节。因为四月的清明,是一个让人伤感的,让人久久不能释怀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我的心都会沉浸在不能言表的悲伤之中。那种心灵的痛苦,让人难以呼吸,有种想要窒息到没有力气再看看这个世界的感觉。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那种一辈子都无法弥补的遗憾,曾经让多少文人志士感怀万千,赋出无数伤感的让人肝肠寸断的诗词。来不及感怀流年岁月带来的涟漪,平静的生活就在这里终止。红红的蜡烛衬托着黑暗的颜色,一生一世被浓缩在闪烁的烛火里。我不知道走了的人是否还能感知亲人的思恋,而活着的人却毅然坚守着这个古老的习俗,用自己的方式,抒发着对遥远地方逝者的感怀!
天空中的雨下的越来越大,好像要把这个闷热的世界洗刷一遍,雨声夹杂着树叶的沙沙声,揪的我的心一阵一阵地痛。十八个风雨飘零的岁月,我一直活在对亲人深深眷恋的梦镜中,时时梦回故乡,站在故乡炙热的黄土地上,花空心思想要把热土忘怀。可是,梦随时跟随着我,成了我生活中的三分之一。还记得那个叫做“梅花山”的地方,山上没有梅花,听说哪里曾经打过仗,父亲活着的时候,最爱在雨过天晴的时候带我们几姊妹去捡弹壳。深过膝盖的野草丛中,我们捡到了生锈的弹壳还看见了长长的蛇,惊喜之余更多的是惊吓。可是,战战兢兢的我们,还是热衷于雨后捡弹壳的生活,那种刻骨铭心的惊险,让我们做梦都在和蛇搏斗。
美好的岁月总是失去的太快,在我还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父亲就离开了我们,独自一个人躺在了山坡上冰冷的土地里。我不知道四月的天气他们哪里下雨没有,是不是也吹了风,吹的心都凉了;是不是也下了雨,浸湿了眼角!都说那是一个没有痛苦的地方,我也希望真的是这样。至少要有一种花在开,这种花的名字叫“思恋”,白白的,没有一丝污渍。开在每一个亲人的心里!
清明时节,看花开花落;清明时节,悟人生之道,自古忠孝两难全,百字孝为先。做一个有孝心的人,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空悲切!
夜里雨声,闲读宋词,听北宋词人晏殊浅吟:“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翻过几页,又听见晏殊第七子晏几道叹息:“舞烟眠雨过清明”。
心里蓦地一惊,春社已过,清明又至了。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古时也叫三月节,有2000多年历史。“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万物由阴转阳,吐故纳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
在现代人眼里,“清明”与扫墓祭奠的联系则更紧密。这是因为,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后来,唐玄宗被这个故事感动,于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且列为当时“五礼”之一。寒食与清明仅隔一天,为图方面,人们干脆决定在清明扫墓,到明清时,清明扫墓更为盛行。新中国成立后,人们也选择在这天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辈。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历来有扫墓的习惯,每到“清明”,家家户户的后代子孙就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鞭炮等到祖坟墓地,将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将纸钱焚化,鸣炮祈祷,为坟墓培上新土,栽几株鲜花或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还必须在墓前吃掉酒食才回家。
年年清明都逢雨,那雨像漫天飞舞的泪花!也习惯了在清明节看雨、淋雨;如果哪一年破例遇上个大睛天,心,总觉得这个节不圆满,有些残缺。也许,也只有这样的情与景,才能给逝去的灵魂一丝慰藉吧!
逝者已去不可追,请君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无限的感伤将被抒发,祭祀者的泪珠将串成一段段湿漉的回忆,暖春的微风抹不净伤感人的眼睛。人生漫长的旅途不会停歇,宗脉的延续是一串加粗的省略号,老人的白发便是清明节最醒目的问号,孝顺与赡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是炎黄子孙对清明的最佳诠释。让孝敬之心日日在,坚持善待自己的父母与老人,在暖春四月的某个清明,立于拂起万千愁绪的细风中,才不至于面对死气沉沉的墓碑,空余幽幽的哀叹和无边的自责,背负一团心冷在风里哀号盘旋。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