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开头很温馨,快要生产的母亲布罗娜正在教Ben唱海豹精灵的歌,小男孩很盼望妈妈生出小宝宝,一家人快乐的生活,妈妈也说Ben会成为一个很好的哥哥。这是母子最后在一起的夜晚,半睡半醒间,妈妈临产,含着泪离去,留下了小妹妹西尔莎。六年过去,西尔莎还不会说话,Ben认为西尔莎的出生导致母亲的离去,一直对妹妹不友善;父亲康纳则一直沉浸在妻子离开的痛苦中,对两个孩子疏于看管。严厉的奶奶担心两个孩子的成长环境,坚持把他们带回城市的家中。Ben和西尔莎都不适应,于是一起逃走,寻找着回家的路。在路途中,他得知西尔莎是海豹精灵,远离水就会变得虚弱,如果不返回大海,穿上海豹衣并唱出海豹精灵的歌,西尔莎就会死去,他对西尔莎的爱一步步释放出来。一开始他打算独自回家,看到跟来的西尔莎十分不情愿,发现摆脱不了后就像拴着小狗一样带着妹妹到处走,到解开绳子,同意妹妹拿着妈妈最后的礼物——海螺,再到主动背起虚弱的妹妹避雨,自己被荨麻蛰伤,西尔莎找来药草,他有些自豪的夸赞妹妹聪明,他的心一点点对妹妹敞开,也越来越像一个哥哥。爱与追寻,成长与别离——观《海洋之歌》有感
当西尔莎跳进水池,大狗咕噜拖着Ben去寻找西尔莎,绳子意外断开,Ben开始了独自的冒险,这是他飞速成长的一段旅程,在漆黑漫长的隧道里,临近出口的地方,他看到了离去时的母亲,失去母亲的痛苦一直深埋在他的心底,母亲的影像消失后,Ben有片刻的怔忪,然而寻找和解救妹妹的决心依然强烈,他很快找到出口。
影片里没有真正的坏人,严厉挑剔的奶奶眉宇间藏不住对孩子的爱和担忧;即使是所谓的反角女巫玛查,亦不过是一个想要保护孩子又无奈的母亲。每个人又都不快乐,因为悲痛而压抑麻木的父亲康纳,把伤痛藏在内心深处的Ben,想要靠近哥哥,寻找归途的西尔莎,两个看着自己孩子痛苦而无能为力的母亲,不得已离开家人的布罗娜,甚至奶奶生活的城市里每一个带着面具的人,都有自己的伤心和无奈。面对痛苦,有的人选择逃避,女巫玛查用罐子吸走人们的各种情绪,想要让他们忘却痛苦,而这样的人也不再完整,由于麻木,会变成石头。Ben内心深处藏着丧母的悲痛,女巫诱惑他丢掉痛苦,想要用罐子吸走他的情绪,被他拒绝,能够直面痛苦,保留自我,这是一种了不起的成长。
Ben还有着对水的畏惧,不会游泳的他前两次入水都是被大狗咕噜强行拖进去的,而最后为了救濒死的妹妹,他克服了恐惧,跳入深海,去寻找海豹衣,最后成功的救活了妹妹,这是他进一步的成长。
影片将Ben的成长逐层推进,有了前面的铺垫,当最后母亲出现,跟他们正式道别时,Ben虽然悲伤,但是可以承受,并最终从失去母亲的伤痛中走出来。片中有三对母子,布罗娜和Ben,奶奶和父亲康纳,女巫玛查和变成石头的麦克利尔。奶奶和玛查,康纳和麦克利尔互为映射(康纳十分高大,麦克利尔更是巨人,两人都沉溺于失去爱人的痛苦;奶奶和玛查的外形亦有相似之处),奶奶和玛查都不忍看儿子受苦,各自做着自己的努力,但是都无法真正解救他们;而落入水中,与咕噜和西尔莎走散的Ben,在独自的冒险中开始了飞速的成长。谁的人生都不会一帆风顺,低谷的时期往往是要自己咬牙挺过去,别人的帮助始终有限,唯有自己的成长和成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不禁想到了上个月上映的期待很久的国产动画电影,画面和配乐虽有可圈可点之处,但是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反而故事混乱,剧本拖了后腿。一部好的动画电影,主题往往离不开“爱与成长”,如何合理安排情节,深入浅出的`诠释好这个主题,才是最关键的环节,画面、特效、配乐这些技术因素不过表达的手段,主创们不妨再简单纯粹一点。
《海洋之歌》是一部让我惊艳的电影,画面细节做的非常棒,单是Ben一家居住的有着灯塔的小岛,配色就会根据情节的氛围做不同的变化,开头失去布罗娜之后,一家人都在压抑中度过,天空会有发乌的云彩,天空和海水的颜色会有一定的灰调,整个小岛是孤独和死气沉沉的感觉;奶奶带两个孩子离开时,风雨交加,颜色更暗,跟Ben的心情更呼应;而当妹妹得救,妈妈正式道别以后,西尔莎选择留下,父亲从悲痛中走出来,一家人开始了新的生活,小岛整体的色彩开始变得柔和明快。这段时间在学习绘画,刚好学到了色彩理论,对于色彩可以反映不同的情绪和氛围,通过电影有了更为直接的了解。本片配乐同样厉害,声音和画面结合起来,能很好的塑造氛围,在玛查发怒,追逐着Ben的一段,同场的孩子有被吓哭和叫出声的,可见功力之深厚。
这是一部成人倾向的电影,至少不适合太小的孩子,他们对于声音画面的感知可能更为敏感,有些场景会感到害怕,而关于离别,不是所有年龄段的孩子都能承受,计划带孩子观影的父母还是慎重考虑下吧。我很庆幸是独自观影的,可以专心的电影的美,也可以在结尾母子离别时放肆的泪流满面。
可同样被称为君子的,还有高雅的兰。
予独爱兰之高雅脱俗,清新不凡。虽说莲洁身自好,但在炎炎夏日,荷塘便成了它的天下。粉嫩或透白的花瓣成了夏日的主宰。荷塘边,到处都是赏莲的人群,它那娇柔的'花瓣,成了取悦人们的工具,沉浸在赞赏声中。而兰,只需一寸方土或一个花盆,给它水分和土壤,它就能高雅地活着,活得不带一点娇色,不带一丝妩媚,只是静静地在一方角落,观望着世间的风尘凡事。
兰,错落有致,别具一格。抽出几片嫩嫩的叶子,淡淡的青绿,像翡翠,像碧玉。它的清淡之绿,像蘸足了水的绿墨轻轻染上,巧妙地运用过渡色,从端点沉淀下来,如古典美女的秀眉,细长而不妖娆,纤柔而不缺刚强。
兰的种类繁多,可不论它的外形如何,都象征着清新、脱俗、淡雅的君子之风。金嘴兰植细叶长,花长在茎的最顶端,从正面看,花朵好似张开双臂拥抱和平的火鸟,只是太小被隐藏到了绿叶之中,好似不愿太过张扬显摆。寒兰与墨兰相反,它的花长在茎叉上,花瓣又细又长,其中的一片还带有淡红的小点,但它的颜色淡雅,与绿的颜色相近,并不那么有意要在绿叶中去凸显自己作为花的尊贵。
古代文人墨客有不少写花赞花的诗词名句,而其中李白的一首《孤兰》更是写出了兰可贵的品质与高洁的精神。“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这里李白以兰香自喻,感慨知音难觅的寂寞心情。是啊,兰高雅清廉的独特个性,那些艳丽的花有几枝能懂呢?我想,后来有兰友之说,也怕是缘于这句吧。
兰,花之君子者也。开于夏秋,却无盛夏的火热与秋的悲伤。披一身高洁,吟一曲坚贞,不念世俗之虚无,"长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她是一种精神、一种艺术、一种情怀与境界。
这几天看了中央电视台的一个节目:《森林之歌》,感觉不错。看这个名字也可以知道这是与森林有关的一个节目,这个节目是介绍我国的森林分布情况以及森林具体细节包括其中的.动植物的片子,客观的讲,拍的非常不错。
以前看科普片,经常看《discovery》系列,这个系列的片子,拍的非常专业,介绍的语言通俗易懂,可以看得出录制人员非常的敬业,他们为了拍摄一个侯鸟的专题,可以跟踪一群侯鸟五年,用五年的时间来拍一个专题,这种敬业精神非常让人敬佩。敬佩的同时,不免有些遗憾,常常在想为什么我们的国家不能拍出这么好的东西?
我想这跟整个社会大环境有关,我们的整个社会处在一种急公近利的浮燥之中,在我们的学历水平在逐步提高的同时,人们对于对于不能给自己带来直接利益的知识的兴趣却在下降,对于能够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和开阔眼界的知识的追求停滞不前,很少有人能够有人静下心来做这样费时费力又不挣钱的事情,起码在中国是不挣钱的事情。
但是看了《森林之歌》以后,感觉这个系列的片子拍的很有水平,画面清晰流畅,情节生动、不呆滞(刻板、呆滞是中国科教片的固疾),拍摄内容和介绍文稿很明显经过专家指导,而且从画面上看得出拍摄这组片子也是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历时起码一年以上,可以说跟国外的片子相比不差,基本没有可挑剔之处。
如果非要说不足的话,那就是内容还是偏少,森林之中可介绍的东西还有很多,该系列可以说是管中窥豹吧,不能让人尽兴。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有人投资继续去拍。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