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在一本格非的随笔集里知道有马原这么一个人,他们都属于“先锋派”的代表之一,可是我对任何的“派”全没有兴趣,首先,因为他们的文化涵养及个人修养远不能与周作人那一代人比;其次,我没有精力消化如此多的书,只能以精髓为挑选的标准。所以,一直也没有翻过马原的任何文章。
这次之所以谈起马原,却是因为最近看到他的一次接受电台的采访。马原不再写小说了,他讲,文学的意义在于能够得到社会认可,然而如今的人们因为生活的压力,并且业余生活的越来越丰富,对文学便逐渐冷淡了,曾经在中国文坛颇有影响力的余华、苏童等等已很少在人群中被提起,所以,马原也有了退出文坛的意思。
如果用实用主义的价值观来分析,马原的想法似乎没有错,现如今,确实人们已经惯于以此来判定一个人存在的意义,以及一件事的对错。然而,我觉得这种价值观未免太狭隘了,尤其是将其作用于对文学的裁定上,其实是很不妥当的。首先,文学不同于一般的事物,它发端于精神层面,亦主要作用于精神层面,它不会带来丰厚的物质利益,甚至于有时与物质利益两不相干,所以绝不能以物质的积累来换算它的价值,文学虽然有必要通过像普通商品一样的推销手段流通向社会,然而,文学真正的价值,在于它不属于商品的那一面,就譬如说,郭敬明身价千万,却绝不等于同他创造出来的文学价值。文学的特质,对于一个有志于文学创作的人来说,这是首先应该明白的。
其次,文学的作用不具有时效性,即它不象别的物质当即就发生结果,因为各个人的悟性有差别,反响参差不齐,不可能形成一种壮阔的声势,同时,每个人在同一时间接受着来自各方面的讯息,受着各方面的讯息的影响,也使得初期的效果远不如自己的估计,所以,在我看来,文学的社会价值需要难以预计的时间的积累而成,另外,也需要无限制的期待读者思维的成熟,然而,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的本身的价值却是自存在以来永恒的蕴藏在里面的,它并不会因为外界的冷落或者不公允的评价而减损,所以,作者要自信,要宽容,及理智。譬如说,卡夫卡生前并不象后来那么受文学界关注,然而,他的作品本身的价值并不会因为他突然的声名雀起而与之前有所差别吧。
所以,只要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就一定有懂得欣赏它的人群,哪怕这个人群目前只有两三个人,那也是很荣光和有意义的。记得在龙应台的一本书里提到德国的某报社,它从来不因为世事的变幻和人们价值观的复杂多变而修改自己办报的宗旨,于是,多年来,它一直保持着稳定的读者群。如果,他能始终坚定自己的信念,那么他会变成一个强大的轴心,如果他总是左顾右盼,便必然使自己陷于被动而终于被淘汰。
穿越时空的距离,透过苍凉的陵冢,仿佛能看到咸阳原的荣辱兴衰,听到古陵主人战马的嘶鸣声……
夜黑风高,月明星稀,沉睡已久的君王伸伸懒腰,整理好衣裳,拿上佩剑,打算不带左右独自出行。
近年来总被外客打扰,实在无趣,只能在这夜深人静之时出来走走。
走到咸阳原边,听到一顿呵斥,嬴政于是停下脚步,仔细听起来:
人人都说你小子雄才大略,我和你爷爷也都觉得你颇具帝王之相,可你怎会迷恋上祀神求仙,靡费天下?你任用奸佞,残害忠良,逼死太子!你可知,大汉至你最盛,可也由你而衰啊!
嬴政听得出来,这是阳陵的刘启在训斥茂陵的刘彻呢,听到祀神求仙之言,心中一紧,感慨道:都道是朕焚书坑儒,却不知坑的只是害人的术士!
嬴政无心再听下去,于是继续向前走。这是他的习惯,与皇宫相比,他更喜欢外面的辽阔天地。
不远处,传来阵阵丝竹声,还夹杂着笑声,不用猜,这肯定是李唐家的宴会,自从李唐家落户咸阳原后,隔三差五就要举办一次宴会,以显示自己的家底殷实和富贵大气,这一点嬴政很是不喜欢,自己的秦皇兵马俑是何等的磅礴大气,被世人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可曾像这样显摆?要不是被后人无意中发现,他倒是真想永久地埋在地下,护佑这大好山河。
不过,李唐家的这座陵倒是真的大,占地面积足足有200平方公里,除了李世民外,还有一百多个忠臣良将在这里聚集,自是热闹非凡。
想到这儿,嬴政心中甚是难过,一起长大的蒙恬现在不知身在何处,这是他最推心置腹的臣子了。突然之间,他开始怀念统一六国之前的日子了,李斯、王绾、王翦及蒙恬父子,包括赵高,那时的赵高还不会玩弄权术,还是他如左膀右臂一般的小高子,机灵干练,很是讨人喜欢。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化的呢?嬴政叹了口气,继续向前走。
无边无际的游荡有点令人惆怅,若没有雷厉风行、***伐决断之果断,怕是不会有人在这荒野里游走的。嬴政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外出,再大的宫殿对他来说都是小的.。
走着走着,不想到了乾陵,这也是李唐家的地,是李世民的儿子李治和他的皇后的家,这位皇后就是大家熟知的一代女皇武则天。
嬴政很是赞赏武氏的,觉得很有他高祖母宣太后的风采,谁也不知道若没有她,大唐会是怎样的发展走向,令人称道的大唐风采还会不会如此闪耀。但更令嬴政佩服的是那一樽无字碑,功与过,都留后人评判去吧!
然而,他也很反感,武氏时期的酷政也是远近闻名,虽然残暴也是后人给他的标签,但他心里始终坦荡荡。商君之法,核心在于大仁不仁,法不诛心,故他***之人多为有违法之行为,虽然也有无辜连坐的,可这为国家律法所致,非他一人之过。可任用酷吏,制造莫须有,真是令他不齿。
嬴政倏尔记起25岁那年,郑国渠成之时轻装便履去赶水头,那个时候多么的年轻,多么的朝气蓬勃啊!
此时的嬴政无心再向前了,准备另选道路返回。谁知刚走不多时,便听到一群人高谈论阔,心想,谁人敢在此处喧哗,于是向前走近了一些。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读一本好书,就如喝一杯咖啡,喝完后就会体会到其中的美好和醇香,所以读完后就肯定会有一些感受。
《姥姥语录》是著名主持人倪萍写的,写的是她与99岁姥姥共同过的日子的书。当我读完《姥姥语录》这本书后,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看着书中的姥姥竟会情不自禁的想起自己那前不久已经去世的姥姥。书中的姥姥是一个很慈祥又很可爱的'姥姥。她爱吹牛,她爱骂人,但是骂人的话只有两个词,加上她一把年纪了,更多人都愿意逗她,让姥姥骂他。其实我姥姥和她很像,每次当我犯错或调皮的时候,我姥姥总是骂我‘败家子’,骂完以后就会问我饿不饿渴不渴,想吃什么之类的问题。倪萍的姥姥爱叫人起床。老年人睡得少,所以她一大早就起来,然后开始轮流叫人起床,她会大叫‘起床啦’如果没有反应,她会用大冰手去冻你,如果还不齐,她就会掀开你的被子。倪萍对姥姥很孝敬,为了让姥姥穿新衣服,就说单位回收旧衣服,一件旧衣服一百块,姥姥相信了,把自己所有的旧衣服都拿出来,还到表妹家收回50多件。为了不让姥姥整天没事干而整天昏睡,倪萍还特意给姥姥分配工作。倪萍对姥姥所做的一件件事都可以充分体现出倪萍对姥姥的关爱和孝敬。怎能不让人感动呢?
倪萍能在自己的姥姥生前为姥姥做这么多,对姥姥这么孝敬,让我很羡慕,因为我已经没有机会为姥姥做一些孝敬的事情了。以前每当过节的时候,我会和妈妈一起去老家看姥姥,那时候姥姥就会一大早搬着板凳在门口坐着等我们,看到我们时,会很开心的站起身来招呼我们,屋里饭菜都准备好了。每当这时候我都感觉很幸福,真想一直在姥姥身边。吃过饭,我和妈妈想帮姥姥收拾,姥姥总是板着脸说:”我有那么老吗?老到什么都需要你们帮忙的地步吗?“这个时候我们谁也不敢再帮忙,因为姥姥已经生气了。姥姥就是这么可爱。可是姥姥终究是老人,每个老人都会面临着去世,姥姥当然也不例外,就在前不久姥姥永远离开了我们,看着姥姥那像熟睡的脸,我想起姥姥总爱对我说的那句话‘小静啊,什么时候你有时间多陪我几天啊?’姥姥对我那么好,她的这一个小小的愿望我都没有帮他实现,如果在姥姥生前我能为她做一些事该多好啊。姥姥也是这样期望吧,但是直到她老去我都没能为她做任何事,还真是可悲呢。虽然会很,但却弥补不了什么。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倪萍对姥姥的一片孝心,而且也让我及时明白了:如果你想为你的亲人做一些事就要抓紧时间,不要等失去机会了才在原地独自后悔。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