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起床!下雪啦!”
我猛地从甜美的梦中惊醒,迷迷糊糊中瞥见窗外的一片银白。
“瑞雪兆丰年啊……”外婆端着一碗家乡的煮豆饼,热气和香气铺面而来。我狼吞虎咽的一扫而空,赶忙穿戴好。
门外,外公正等着我来点燃这雪天的第一挂鞭炮。
我裹了裹身上的棉袄,接过外公手中夹着炭火的火钳,左手因为害怕而紧紧捂住了耳朵,双腿一蹲,瞬间变得十分滑稽,看着我将手臂伸地离鞭炮远远的,外公直摇头:“你这样哪点得燃啊!你还可以再近点嘛!”语气里充满了不耐烦,他便一手拿出打火机,蹲下准备点燃鞭炮。
失败了。我看着不燃的鞭炮,失望到极致。
外公着急的想上前来帮我。我看着一次训练胆量的机会准备擦肩而过,连忙阻止外公,在放鞭炮的安全距离内,我又离这条“红蛇”更近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右手死死的握住火钳,小心翼翼的将烧得发白的炭火放在鞭炮长长的引线上,一秒,两秒……时间仿佛被冰雪凝固,可鞭炮还是没点燃。
我不信邪,进火盆里挑了一块燃烧得正好、通红通红的炭块,紧紧地卡在火钳上,零下几度的天气里我穿着棉鞋的双脚已经冻得僵硬,腿也蹲地发麻,双手竟然也开始不听使唤。鞭炮极其“配合”地没有一点要炸开的迹象。
我倔强的不许外公靠近一步,生怕他把鞭炮点燃。我正挫败地准备退到一旁。外公又在催促了:“你到底点不点啊!胆小鬼!”
外公看着我,直跺脚“算了算了让我来!”我又将火钳放置引线上。思绪又有了几秒的停顿,我盯着引线,心里发麻,但手却没有移开。
“嘶嘶”声响起,白烟冒出,我一下子紧张的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直到鞭炮已经炸开我才猛地把火钳抛在了一边。
鞭炮声噼里啪啦的直撞耳膜,我用双手死死捂住耳朵。硝烟弥漫,我看着外公笑逐颜开。我如释重负地叹了一口气,呼出的气立刻变成白雾,身子也不再僵硬了,我知道,点燃的不只是鞭炮还有我的信心。
雪又开始下了,纷纷扬扬,飘飘洒洒。我伸手接住雪花,却并不感到寒冷,我知道,这鞭炮已经如同我对新的一年的勇气一般炸开!
过年了!我好开心哦!因为吃过年饭以后,就要放鞭炮了。
我最喜欢放鞭炮,一提起放鞭炮我就开心得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了?
终于年饭吃好了,我就催爸爸:“快点!快点呀!你不快点我就一个人去放鞭炮了!”我一边催爸爸,一边穿衣服,穿鞋子,我穿好后打开门,等爸爸,爸爸出来了,只见他一手拿着垃圾,一手拿着鞭炮,我赶紧上前,一把夺过来,拿着鞭炮下楼去了,到了楼下,我等着爸爸,等着不耐烦的时候,突然听到楼上“咚咚咚”的下楼声,我高兴地蹦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我看见哥哥,爸爸和姨爸一起下来了,我急忙跑到放鞭炮的地方,叫他们快点过来放鞭炮,爸爸和哥哥一起来到我这儿,姨爸去倒垃圾了,所以我们等了一会儿。姨爸倒完垃圾,我一边大叫,一边向姨爸招手,姨爸来了之后,我们就开始放鞭炮。
“放鞭炮喽!”我叫了起来。我们首先放一种很细很细的鞭炮,它是我们每年过年的时候放的一种鞭炮,我要了俩根,一只手拿一根。爸爸用打火机点燃了我手中的其中一根,那根的火光不到一秒钟就向前硼,好看极了!我把手中没有点燃的那一根放到那一根前面,顿时那两根的火光一起向前射去,更好看了。我把两根左挥右舞了起来,好玩极了!放完了,我又向爸爸要了两根点燃,我玩得好开心!
放完了这种后,又放了一种很长很长的烟花,它也是我们每年都放得那种,我招呼哥哥一起来放,哥哥却说他不敢放,我想他胆子真小,于是我对爸爸说:“爸爸,快点点燃,我要放了。”爸爸点燃之后,用大手把我的小手握住。我说:“爸爸,干吗把你的手握住我的手?”爸爸说:“放这个有点危险。”我听了,只好让他握着。开始烟花放了出来,从一个圆圆的孔里砰的一声出来,像一个火球直朝天上飞去,到了天上再慢慢落下来,在落下的过程中,发出了“噼噼啪啪”的声音,好看极了,放完了这一根,又放另一根,我们放了两根,还有两根没放,因为我们留着明天再放。
真的太好玩了,我大叫:“我要放这一个。”爸爸答应了,我就拿在手中,爸爸点然了,烟花立刻砰了出来,我一边拿着一边看着烟花,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放完以后我们就回到家里。
今天晚上放地好过瘾啊!
过年那天早上起,小村鞭炮声此起彼伏。早上起床要放两个二踢脚。中午祖宗被请回家要放两个二踢脚。午饭前要放两个二踢脚。而大规模的放二踢脚是在夜里十一点多。大人叫“发纸”,我不知道是不是这两个字,我觉得应该叫祭祀诸神。那时候,小村里家家户户都在院子里点燃一大堆篝火。长长的木杆吊起鞭、地上摆放几盘礼炮,我戴着骑摩托时候用的头盔,躲在大门洞子里,在花墙上点燃一个二踢脚就躲进门洞,孙公子偶尔放两个擦炮,也制造点声响。鞭炮放完后,一般将近十二点,春节即将来临。即便不到十二点就燃放完,也要等着,到新年联欢晚会主持人报时的时候再放两个。
接下来各处烧香各处磕头,各处倒饺子。
我们村子很小,以前十几户人家,现在老的老,搬的搬,只剩几户人家,一直以来,小村里人心都很齐,干什么都齐心协力,除夕夜鞭炮也一起燃放。十一点左右,家家升起篝火,都站在墙头观望,好像在等一个命令。有的人家耐不住,第一个燃放起了鞭炮,如果这家人缘好,其它人家马上跟上,鞭炮齐鸣。人缘不好就惨了,其它人家都等着,直到鞭炮稀稀拉拉地响完,其它人家再一起燃放。
一年初一村里人聚在一起互相拜年,先燃放鞭炮的那家男人想讨个吉利,笑着问:夜来个哄上是我家先“发”的吧?一德高望重者马上应答:是你家先“放”的。
我每次放鞭炮时都充满了热情。快要过年了,爸爸和耿爷爷都给我买了很多的鞭炮。我的鞭炮有:飞镖烟花、手花、奥运火炬等等。我和我的老表熊志钰每天都在放鞭炮。我们放鞭炮是为了迎接新的一年。
我最有趣的鞭炮是奥运火炬。我的奥运火炬放的方法是:先把引线点燃,再举起来,它要冒出来火的,声音是“霍、霍、霍……”的,火冒出来是桃子的形状,它的颜色是五颜六色的,很美丽,我看见桃子的形状我就想吃桃子了,我忍不住要吃了它。奥运火炬有些时候要出来一点小火,要注意把它向前举,不要举在头顶上,这样才安全。我的愿望是拿着奥运火炬在2008年的奥运会上跑来跑去地玩。
我放了这么多的鞭炮,觉得飞镖烟花威力很大,把外婆房子上的瓦都炸下来了,好危险啊!
今年我放鞭炮放痛快了,心里很舒服。希望明年不要去买危险的炮。
首先得说明一下,在我的家乡,鞭和炮是有区别的。人们通常所说的鞭炮在我们那里叫做“鞭”,而炮呢,则叫做“雷炮”。什么情况下放鞭,什么情况下放炮,也有说道。
先说放鞭。需要放鞭的事很多,但说起来也不过就两件事:喜事和丧事。
喜事很多:结婚生子,起屋上梁,以及逢年过节等等,都是值得放鞭庆祝的喜事。以人生的第一喜事结婚为例。婚庆上放鞭是很重要的事。在我们那里,有时甚至把结婚直接就叫做放鞭。说谁和谁放了鞭,就是说谁和谁结了婚。男人们口头上有句很损的话:我和***放鞭。是说他要和人家的妈结婚。骂出这样的话来,一般双方就要动拳头了。
结婚放鞭名堂也多。男方迎亲的来到女方,女方家要放一架迎客鞭,姑娘起身走,要放一架送女鞭。在从娘家去婆家的路上,遇路拐弯分岔要放鞭,叫做记路鞭;逢水过桥要放平安鞭;遇到不吉利的事,如送葬的,也要放鞭冲晦气。新娘到了婆家门口,婆家要放落轿鞭。这架鞭一放,新娘就是婆家的人了;拜过天地入洞房,要放一架落心鞭,在农村娶个媳妇不容易,一家人都要操碎心,媳妇总算进了门,一家人也就落心了。
至于丧事,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年轻人去世,或者小孩夭折,这是真正的丧事。这种丧事多半是不放鞭的,即使放鞭也放的很少,鞭也很短促,一如逝者的人生。
另一种丧事是老人去世。通常被叫做白喜事。我们那里有个更通俗形象的说法:顺条路。似乎老人去世是顺便去什么地方走走,有顺其自然,必由之路的意思,而言下之意则是说无需悲伤。因此,老人的丧事是当喜事办的。既是喜事,鞭也就放得很多。老人落气要烧纸放鞭;停丧期间每来一拨客人吊唁,主人都要放一架鞭;给死者盖棺时要放鞭;起棺(抬棺的人把棺材抬起来时)时要放鞭;送葬路上遇岔路和过桥要放鞭;把棺材下到坑里时要放鞭,封土后,插上花圈,亲友跪拜,再放一架鞭,是安魂,也是诀别。
放鞭的规矩多,有点不好把握。因此,一般人家操办红白喜事时,会请一个专门管放鞭的人。此人对于放鞭的一些道道了如指掌,算得上这方面的“专业人士”。放鞭人胳臂上挂着一个椭圆形的浅口提篮,提篮里装着大大小小的鞭,在不同的时候和不同的地方,他会取出不同大小的鞭燃放。放鞭还是个技术活,技术好的放鞭人胆大心细,他们可以将鞭点燃后,一直拿在手上放,放到只剩下一点点长了,才朝上一扔,剩下的一些鞭在空中就炸了。也有胆子比较小的放鞭人,怕鞭伤到自己,点燃后,便马上扔出去。
记得小时候,我和一帮孩子常常跟着婚丧喜事的队伍跑,为的是捡哑巴鞭,(哑巴鞭并非真的哑巴,而是在燃放的过程中,引线没有被引燃而没有爆炸,我们捡着后还是可以燃放的`。)有时候鞭太脆,炸得干干净净,我们捡不着哑巴鞭,就只好“抢鞭”。一些胆小的放鞭人,往往给了我们这帮孩子“抢鞭”的机会。他把鞭点燃后往地上一扔,我们会一拥而上,用脚猛踩正在燃放的鞭。这么一踩,把鞭踩熄了火,我们就可以得到大把大把的哑巴鞭。放鞭人是十分讨厌我们这帮小孩子的,他们总是一边放鞭,一边驱赶我们。
放鞭人驱赶我们,主要是为了让鞭顺顺当当地燃放干净。我们那里有个迷信的说法:鞭燃放得断断续续,或者中途熄火,是不吉利的,预示着主人家往后不顺利。因此,放鞭人要极力阻止我们“抢鞭”,以保证鞭能够顺利燃放干净。
再说说炮。我们那里,雷炮放得很少,我记忆中好像只在白喜事和过大年的时候才放雷炮。白喜事是在坟堆好后,送葬的人要离开时才放几个雷炮,叫做冲天炮,说是老人要归天了,提醒各路神仙让个道。过大年放雷炮,是在大年初一的早晨出行的时候,叫做迎春炮。好似要把寒冷的冬天赶走,把沉睡的春姑娘惊醒。而且雷炮也不是家家都放的,放雷炮的人家,家境和心境都相对较好。
的确,从放鞭炮这件事上,是能够看出人们日子过得好坏的。拿过大年来说,那些缺衣少食,气运不顺的人家,一般是不怎么放鞭的,更谈不上放炮了。倒不是穷得连一架鞭几个炮都买不起,是没有那份心情。
在我的印象中,八十年代中期,有那么两年,大年初一的早晨,乡村鞭炮放得最为热烈。那两年,土地刚刚承包到农户,国家的政策鼓励发家致富,税费也相对较轻。农民获得了相对的自由,农村的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加上老天爷风调雨顺,因此,那两年,家家户户都获得了大丰收。更为重要的是,农民有了自己支配劳动成果的权利,他们收获的粮食,除了上交一些公粮,多余的,想吃就吃,想卖就卖;他们喂养的生猪,也不一定非要卖给供销社,自己可以***了吃肉或者卖肉。他们屋里有了不少陈粮,手头也有了几个活钱,日子过得有甜头又有盼头。那两年的除夕夜,农村的鞭炮都是整整放了一夜啊!
到现在,我还在怀念那两年的鞭炮声。
五六岁时,我和爸爸一起回老家,那时,我还是个非常胆小的小女孩。在车上,爸爸给我讲了许多他小时候的事情,看着我一脸羡慕的表情,爸爸笑着对我说,你在那儿也能认识许多小朋友,可以玩游戏。可以玩?太好了,我最喜欢玩了,我抱住老爸,一阵猛亲。
很快,我们便到了,我兴高采烈的跑下车想看个究竟,乡下真好,闻不到汽车的尾气味,也听不到汽车轰隆隆的噪音,只能听到小鸟的叫声,只能闻到泥土的清香和柴火饭的香味。 嘻嘻,你看我又馋嘴了。
我很快结识了几个好朋友,他们给我带来了许多礼物,有红薯干、花生糖、糯米糕、甘蔗还有小橘子,乡下人家,就是热情好客。
吃过晚饭,我便约他们去后院的竹子林玩,我们玩了好多有趣的游戏,不过,正真有趣的还在下头呢。
我们玩捉迷藏游戏时,我不小心踩到一个很滑很陡而且还铺了许多落叶的坡,双脚不听使唤的向坡下冲,我吓得大叫一声:“救命呀!”在屋里喝茶的爸爸和伯伯一听,赶紧冲过来,发现我正气急败坏地站在坡下面,一手抱着根大柱子,一手拍着胸口,嘴里还喘着粗气,哎呦呦,吓死我了,要不是有这根大柱子挡着,说不定就滚到田里去了。
乡下真好玩,我真想再来玩一次。
过年喽!过年喽!因为过年能尽情的放鞭炮,所以我特别喜欢!
今年过年,我们全家都去二奶奶家——三界招士湾,那是一个山青水秀的好地方。那里有开阔的田野,放鞭炮是最好的地方。小村里面有一家小店,里面各色的鞭炮、烟火吸引了我,有许多各色的烟火、鞭炮,有希奇古怪的恐龙蛋、小调皮、小水泡、美好时光……真是应有尽有,让人眼花缭乱。
在这些烟火、鞭炮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恐龙蛋了,因为它的导火索比其他的要长一些,所以点燃后,我有足够的时间撤离,这样很安全。我以为放鞭炮是创造一种喜庆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给我们带来欢愉和吉利。然而,了解鞭炮的起源,就会知道古代人放鞭炮的历史。鞭炮在古代是一种驱瘟逐邪的工具,这就使得燃放鞭炮的习俗从一开始就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其实,这完全是由古人的误解所致。古时候,人们途经深山露宿,晚上要点篝火,一为煮食取暖,二为防止野兽侵袭。然山中有一种动物既不怕人又不怕火,经常趁人不备偷食东西。
人们为了对付这种动物,就想起在火中燃爆竹,用竹子的爆裂声使它逃远的办法。古人说它是使人得寒热病的鬼魅,吓跑它,即驱逐瘟邪,才可得到吉利平安。到了唐初,瘟疫蔓延,有个叫李田的人,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点燃后发出更大的声响和更浓烈的烟雾,结果驱散了山岚瘴气,制止了瘟疫流行。
这便是装硝鞭炮的最早雏形。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以及浙江温州等地是著名的“花炮之乡”,而且还远销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燃放鞭炮已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人们除了辞旧迎新在春节燃放鞭炮外,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婚嫁、建房、开业等,也要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这都是爸爸妈妈告诉我的,原来放鞭炮有那么多知识啊!放鞭炮!放鞭炮!我更喜欢了!嘣……啪……劈哩啪啦……劈哩啪啦……
今年很特别!我们全家在广西兴安的一个老爷爷家里过年。他们这儿有个习惯就是过年要放鞭炮。于是,我们大清早的就出去帮他们买鞭炮了。
过了没多久我们就买好了。但是由于我太兴奋了,便拿了一盒小炮出来放。我小心翼翼的把炮拿出来,生怕鞭炮走火,连忙把鞭炮扔得远远的。顿时,只听见“啪-啪-啪-啪几声巨响鞭炮就炸响了。我的这一举动被一个叔叔看见了,他不急不慢的走来说:“哎哟!你怎么这么胆小,看叔叔的!”叔叔拿着小炮在盒子上一刮“嗖嗖嗖”地小炮的被点着了,然后过了一分钟左右,小炮“啪”地一声炸了!我看没什么危险也跟着去试了。我大模大样地拿着小炮在盒子上一刮,小炮便发出嗖嗖”的声音点着火啦!我听这声音马上眼疾手快的把小炮扔的三丈之远,然后用手死死的捂住耳朵,看见有许多的青烟从里边冒出来。最后,“啪啦”一声结束了它的小炮生涯。
这次在外面过年真太有趣了!要是明年还有的出来旅游过年我一定会来的!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