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隔壁住着一位李阿姨,她是个寡妇,有一双儿女,从她的`脸上显然看得出来因为要抚养两个儿女长大受了很多苦。她大约四十多岁,但是她脸上的皱纹却很多。我对她没什么好感,甚至说是讨厌,大概原因是什么呢,具体我也不知道。
每天傍晚的时候,李阿姨总会来我们“客串”一下。她自己一个人住在家里,两个儿女因为工作经常在外,很少回家,除非逢年过节时候她的儿女才会回到家里小住几天。所以,李阿姨每天都会来到我们家里坐坐,想是找个人来说说话,陪陪她。可是,她和我母亲的话题不尽是些无聊八卦。这不,她们现在又在说了。
李阿姨说:“我说呀,你知道吗?今天我去买菜,你猜怎么着,菜价便宜了很多,我一下就买了很多回来。”母亲也跟着笑起来说:“那不就赚了。”李阿姨:“是呀是呀”,李阿姨越说越激动。我觉得,不就是今天的菜便宜了几毛钱,瞧她高兴的那样,简直是夸张过头了。可是,她们接下来的话题不再是菜价猪肉价上的碎碎念了,而是……李阿姨似乎压低了声音:“你知道吗?林家的女孩好像交到男朋友了。听说,那男人家里很穷。”母亲也压低了声音来应和她:“是吗?那女孩,我见过她长得还算不错,怎么找了个这样的人家,简直是浪费呀。”在一旁的我的表情简直无法用一个准确的词语来形容。我想,如果我家里万一发生什么关系不和之类的,七七八八和她有关。
但是经过那件事情后,我对于她的看法完全改变了。
小区正在举行捐款活动,说是给要给山区的孩子献爱心。听到消息的人们纷纷来围观。人是来了,但是大家都无动于衷。不知过了多久,人群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很熟悉的人影,那不是别人,正是邻居家的李阿姨!她讪讪然,手里伸进了上衣的左口袋,拿出了很那么厚的一踏钱,把她迅速地放进了捐款箱里。李阿姨脸上挂着少有的微笑:“给山里的孩子买点好吃的吧!”此时,我觉得她那一米五五的身材在我的心中突然间的高大了起来,她脸上挂着的微笑完美的不可挑剔,眼角的皱纹又深了那么几分,仿佛是她善良的烙印。她还是那个为了几毛钱的菜价卖的便宜而高兴了一上午的李阿姨吗?她还是那个爱在人家背后碎碎念的李阿姨吗?不。这一切转变了。后来,由于李阿姨开了一个好头,在围观的人都陶自己的腰包纷纷捐款给山区的孩子们。
经过这件事,我对于李阿姨的态度简直来了个180度转变。对于她在菜市场上讨价还价,她在背后碎碎念,不再是厌烦和讨厌,反而觉得这是李阿姨可爱的表现。
这个月,我爸爸接到的电话特别多。要知道,如果他不打电话给别人,几个月也接不了十个电话呢。我隐隐约约猜到,应该是广告推销电话吧。可是爸爸对付***扰电话,一向都是要么不接,要么统一回答:“请把普通话说标准了再打,都不知你讲什么?”实际上,普通话说不标准的人是爸爸自己呀。
今天,爸爸接了电话,很耐心地重复说过话——肯定是对方听不懂他的普通话了。是北京那边打来的,问爸爸要不要给我继续上网课,还发了很多短信过来。
暑假开始后,爸爸给我买了四个网课,他想让我接触一下初中上课节奏。买完他就忘了,要上课时也不接陌生电话。看到短信了,才去一个一个下载APP,遇上我有事情上不了课,他就叫我看回放。我觉得网课时间太长了,爸爸就说买错掉,换一个短的看吧。
说到网课,最早是我上网搜解题时接触到,付了费可以接受老师一对一解答。爸爸就说,现在资讯真发达,不会念书的人是可以花钱找名师辅导。我也喜欢网课老师的渊博和有趣的'讲课,只是爸爸教会我,再好的老师也是帮我答疑解惑,学习靠自己去思考,悟性是别人教不会的。
至于线下补习,爸爸是很反对的。他说,课堂上老师慢慢教都学不会,课后找别的老师去突突,有什么用呢?再说了,一个学生不能去学校上了一天课,回来又上课,还叫不叫人活呢。
有个网课老师跟爸爸约秋季班,被爸爸拒绝后,老师说:“家长,我要纠正你的观念,孩子是需要辅导的",害我笑了几天。
我让晴晴选走一个网课送给她用,剩下几个,我可能不会再去打开它。我没时间呀,舞蹈考级、海峡两岸交流活动、节目主持、预习初中数学……全堆在七月底八月初呢。
希望网课机构不要再打电话来了,我怕爸爸会说出"请把汉语说标准来",这样会把我带坏的。我已经很热衷于帮爸爸接陌生电话,也会说普通话什么的了。我不要学坏啊!
首先,什么是幸福。不少人认为,幸福的前提在于金钱与地位,就像电影中男主人公先前对生活的态度一样。我并不否认金钱与地位对个人幸福的影响,但如果过分强调金钱与地位的作用,甚至把它们与幸福划等号,那就未免太狭隘了。现金的社会总是要寻找到一个衡量的标准,经济学家把幸福用人均gdp表示,社会学家把幸福用社会福利表示。但是作为一个个体,作为一个有感情的人本身,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拿一个外在的,物质的标准去衡量我们内心的幸福。把幸福同外在世界绝对地挂钩,把幸福具体为形形色色美好的东西,以一种绝对理想化的观念定义去诠释幸福。这样做的后果是,我们太不幸福了,因为外在世界常常让我们失望,让我们不知所措。就像电影开头,在大家都在家中过圣诞节,举家团圆的时刻。男主人公在办公室窗前看着来往的车流最后决定步行回家时,他也许也开始对自己这样
——对金钱和地位痴迷追求的生活进行了些许的考虑。
提了这么多,只是觉得我们不应该把幸福绝对地物质化,绝对地外化,这就是有点“远水救近火”的意味了。心灵是同幸福感最接近的地方,哪里才是我们最应该挖掘的。我不知道幸福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因为太复杂了。所以,对于幸福,让我们的心灵去评判,静下心来,拂去浮华,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
说完幸福,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影响我们内心幸福感的几大因素:事业与爱情。人生总让我们面临权衡取舍,就像电影中男主人公在机场要做的选择。去伦敦意味着事业的成功,而留下来是意味着收获爱情。在电影中,导演对这个两难的选择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选择后者。那么对于我们来说又应该如何去选择呢?
我们渴望成功,我们希望我们有自己的一番事业,我们要求自己的生活富足。但这一切的一切都取决于我们的最终追求。因为何为成功,是由我们自己定义:成就事业是为满足内心的追求;富足的生活的也许只是我们追求的基矗当我们往忘却了我们最终的目的而满目目的地在路上奔波时,我们因该停下脚步,思索我们最终的追求。成功,事业,富足的生活,这一切的一切也许只是我们追求幸福的一种手段,一个过程。正如上面所说,幸福,才是每一个人发自内心最自然的呼唤。
同样,如果把幸福看作我们最终的追求的话,那么我们面临取舍的时候就应该以此作为出发点。比如对于事业和爱情,也许有的人认为事业成功给自己带来的幸福更多,那么选择投身自己的事业中去,反之则选择属于自己的那份爱情。
所以,由于每个人的幸福感不同,对于爱情和事业的选择并不同,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反观现在的社会,我们仿佛走进了如电影开始时候男主人公的极端。我们更多的是浮躁,是对物质生活的过度向往,对所谓成功的意味追求。也许褪去浮华后,我们才意识到我们失去了内心的温存,感情和幸福。反观自己,我们选择的这门职业和人生规划的课程,我们对于我们未来的人生规划的`是自己从事什么样的事业,自己拿多少薪水。我们真的很少谈及我们的感情,我们很少扪心自问,什么样的生活是我们感觉最为幸福的生活。当我们的周围充斥着财富排行的消息,当我们周围都是谈论对今后事业的美好规划的时候。我们忘却了我们的感情,我们忘却了我们最终的追求,我们忘却了为我们的幸福尽心规划。作为这门课程的最后作业,也是给我们了当头棒喝。
当然,事业与爱情并不是两个相矛盾的事情,在很多时候反而相互促进。拥有成功的事业不仅为爱情提供了扎实的物质基础,而且更显得这份爱情的伟大;同样,在追求事业的路上,一份甜蜜的爱情又化去了多少艰辛。
对于不同的人,职业的成功和爱情的价值都是不同的,我们无法衡量成功的事业在幸福生活中的分量,也无法说爱情可以拯救人生。这一切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真实的情况也不会电影中所展示的非此即彼。更多的应该是在事业与爱情的天平上寻找平衡点。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祖先,中国文化的精髓中就有中庸之道——不走极端,不偏激,在两难选择中试图去寻找平衡。
在温馨的电影中我们结束了我们的课程,但是,对人生幸福的思考也许才刚刚开始。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