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念人,所感事》不是我看的李荷西的第一部作品,认识李荷西的文字,还是去年无聊刷豆瓣的时候无意中偶遇的。那时候她在豆瓣上连载一部长篇,看了两三篇后我就彻底沦陷了,不分昼夜地把所有的连载一口气看完,然后我的日程安排里就多了一件事,每周可怜巴巴地坐等她的连载更新,更加丧心病狂的是某天突然接到一个通知,荷西停止连载更新了,因为要出书。她就这么轻易地把我们这些喜欢她文字的人抛弃了。
上个月荷西的公众号里甩出了她新书的海报,我才知道那篇连载的名字叫《没道理的爱情》,拜托,如果我在豆瓣第一眼看到的是这个名字,一定以为又是什么落入俗套的爱情故事,然后就与荷西这么美好的文字擦肩而过了。开始没有买那本书,是有点抱着赌气的心态,不想为抛弃读者那么久的作品买单,直到某天,荷西发了连载里面某个人物的一篇番外,我一下子又掉进了那段追连载的日日夜夜里,然后默默地把购物车里的那本书付了款。哎,没办法,谁让自己喜欢呢,就像呵护一个宝宝的成长一样,呵护一个作品,总要包容它成长途中的任性和不懂事吧。
《所念人,所感事》是荷西之前的作品,明显在驾驭人物和控制结构上还没有《没道理的爱情》那么成熟,所以是一个个小而精湛的短篇,还是以各种各样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勾勒出百态的人生。在荷西的文字里,能看到青春的美好,年少的男男女女们做过的梦;看到现实的无助,在成为世故圆滑的社会人之前吃过的苦和受过的伤;看到时间的残酷,命运经过时间的纠缠,有的各自圆满有的物是人非有的`满目疮痍。所有的故事够真实、够真实、够流畅、不矫情、不狗血。你能感觉到,明明是你生活中可能认识的人、可能遇到的事,可是荷西却能不动声色地组合成一个个清新脱俗的故事。
可能是学生时代偷看言情小说落下的毛病,也可能是青春期追偶像剧时上的瘾,对于爱情故事,我是见识过不少的。所以比起《所念人,所感事》里面的故事情节,我更喜欢的是荷西的语言,对场景的描述,对人物的刻画,真实到让人觉得触手可及,自然到让人身临其境。形容女孩的纯真,她说“眼睛里面可以飞出白鸽”;形容夕阳的美丽,她说“像煮熟了的咸鸭蛋黄”;形容岁月静好,她说“奶茶店的'老奶奶,在生锈的铁炉旁,慵懒的狸花猫舔着爪子”。不需要晦涩的词语,不引用深奥的大道理,简单朴实的文字,经过荷西的排列组合,呈现出一片美好。
荷西是擅长用第三人称的,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告诉你每个人物除了呈现出来的状态之外,还有着每个人的秘密,和不得已的苦衷。比如荷西公众号里发的那篇老胡的番外,老胡是《没道理的爱情》里面一个出现频率可以忽略不计的人物,拍成电视的话这个人物顶多需要一个群众演员。但是荷西的那篇番外让我看到了老胡的心理活动,如果从他的角度着手写,应该也是一部很棒的作品。这就是我喜欢荷西的文字的原因,每个人都是主角,要看你是在站在哪个圈子,从哪个角度看进去,每个人都有美好一面也有平凡的一面,要看你恰好遇到的是哪一面。
说到这,想起一个题外话,有人说我写的东西是心灵鸡汤,抱歉我觉得不是唉,因为我自己也是拒绝听一些大道理的。许知远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个人看这个世界都是带着偏见的。”经历不一样,得到的结论就不一样,把自己总结出来的人生经验,归纳成一段普世标准,强加在别人身上,是不是有点自以为是了。而我更倾向于过程的描述,默默地做一个敏感的观察者和记录者。如果恰巧我们有同样的感受,那我会欣慰、欣喜、心心相惜……
如果有一天,我也能把自己的笔端打磨的足够锋利,能把自己遇到过的人、看到过的风景、听说过的故事,记录、组合、美化、呈现、封存,那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一年一度的国庆节到了,街上就开始热闹起来。一辆接着一辆的小轿车,排成了很长的一条长龙。到处人山人海,满街上都是人。
各家店的老板,都抓住这个黄金时期。使出自己的“独门绝招”,来吸引顾客,有的到处发传单,有的在店门口搭起了舞台,有的甚至拿起喇叭到处吆喝起来,还有的干脆在车子上装个音响到处喧闹。
街边的餐馆、小吃、夜宵摊,等等。生意都异常火爆,好多餐馆、夜宵摊、小吃,多排起了很长的队伍。我们家也不例外,前厅和厨房都忙得晕头转向,就连走起路来也要小跑一阵。即使这样还是忙不过来,我和姐姐也都上了阵,帮忙收桌子、洗碗、扫地,连吃晚饭的时间也都没有,等客人酒足饭饱以后,我们就开始打扫卫生,和打扫厨房。厨房里的碗都堆成了大山我们又去帮忙洗碗,我们家的几个池子里都放不下,而且地上还堆了几大堆碗甚至都快有我一个人这么高了。等打扫完这些以后,我们还要去擦桌子,之类的活。
时间过得真快呀,已经一点多了妈妈一直让我们去睡觉,可是我一直不想睡。没办法只好听老妈的命令,我立即去刷牙、洗脸、洗脚。然后再立刻爬床上去睡觉。妈妈还要继续忙、准备明天的工作。今天早上听妈妈她说:“昨天晚上她忙到了四点多才睡觉,八点钟就起来了”。
这次国庆节虽然我没出去旅游,但是我能帮助爸爸妈妈,我很开心。我以为家里出了一份力了。
国庆节对每个中国人来说是个充满喜气的日子,66年来中国人民铸就了又一部辉煌的历史。在国泰民安的今天,节日的南通城被装点得妩媚动人,分外妖娆,到处扬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通城的人们在同一片蓝天下休闲、旅游、购物、聚会……尽情享受着金秋的阳光和欢乐。
你瞧,濠西文化广场人流如织,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无数盆鲜花组成了一个个美丽的花坛,把广场装点得犹如五彩缤纷的大花园。平时很少显露身姿的音乐喷泉,在这举国同庆的日子里,也一显身手,随着音乐翩翩起舞,远远望去,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蓝的天空中飘浮着五颜六色、形态各异、千奇百怪的风筝,有的像喝醉了酒的醉汉打着旋儿;有的犹如展翅高飞的雄鹰,用它敏锐的眼睛寻找着猎物;有的好似花仙子——蝴蝶,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人们在这里放飞希望,放飞理想!
狼山风景区、濠河风景区人流量扶摇直上。不想玩得太累的人们多数选择了水上游。濠东绿地有一块白沙滩,由于孩子们爱玩沙,久而久之那里便为城市里的“沙滩浴场”,思想汇报专题孩子们常来这里堆沙、做沙雕、打水仗,着实过了把瘾。
南大街作为市区的主贸街人山人海,各大商场门前“擂台”高筑,歌声此起彼伏。南通书城内熙熙攘攘,人们利用国庆长假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
山美、水美、人美、景美的南通让人来了就不想走,走了在梦中游。
在外人看来,田春卡夫卡每天机械枯燥的生活,是难以理解的无趣的。但他自己却乐此不彼的重复着这种生活。我想也许是,这种需要高度自律的生活,能给他带来一种强自我掌控感,从而获得对充满许多未知生活的安全感。卡夫卡自称是世界上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通过刻意的高强度的训练,把自己的躯体变的强壮,看起来像个十七岁的年轻人。通过阅读,在这个年纪也比同龄人拥有更多对世界的了解与想象。强壮的外表,让他看起来年纪偏大。丰厚的知识积淀,让他谈吐显不凡见识。这些在卡夫卡到甲村图书馆后,在图书馆前台与大岛的对话中,许多关于文学书籍的交流观点中都能提现,他对事物拥有自己独到犀利的见解。高度的自律,加上对世界丰富的认识,给他带来独自出走的勇气。每个人的人生都注定会有一段,孤独的出走都旅行,可能是为了诗和远方,可能是为了冒险,也可能是为了逃离现在都生活。不管怎样,我都佩服卡夫卡,佩服那些能够为了某个明确的目的,而去做大量简单枯燥重复的动作,直到成功的人。
卡夫卡的成功出走,除了靠他自己的智慧勇敢和能吃苦外,我觉得重要的还有他遇见了能够理解他,并愿意帮助他的人。第一个是,让他觉得像他姐姐的樱花。第二个是,帮助他躲避警察抓捕留在甲村图书馆的大岛。第三个是,支持鼓励他爱他,让他找到自我热爱生活的佐伯,同时也是他的母亲。
说到我的老家唐河,我觉得最美的地方就是“友兰湿地公园”。
在今年国庆节放假的第二天,我独自来到了湿地公园。一进大门,穿过宽阔的欢乐广场,矗立着的巨石凭着它近五米的身体夺去了我的目光。几个醒目的红漆大字刻在上面:友兰湿地公园。
站在大理石阶梯上,我俯望着下面的景色。阳光普照在大地上,给万物镶上金边。黄色的、紫色的、艳红的,各样的花儿都绽放着,把最美的姿态展现给我们。我怀着兴奋的心情,连蹦带跳地下了阶梯,淹没在那齐膝的野草丛中。黄色、艳红色的是美人蕉,宽大的叶子衬着娇美的花瓣,在阳光下显得更加妖艳;还有一种紫色的花儿,一丛丛的,密匝匝地盛开着。尽管我不知道它们是什么花,但“味道”一定不错,不然也不会吸引大群的蜜蜂来了。踮起脚尖朝远处望去,我的目光又停在了小湖上。碧绿的湖水被阳光照射,变得波光粼粼,好似比那仙女衣上的亮片还要光亮。这些景色是多么安静,又那么热闹。
我绕到小路上。蝉鸣声充斥着我的双耳,还有那飞舞着的彩蝶,样样都那么美好。忽然间,一个东西掉到了我的头上,非常轻。微褐色皮里包着绿色的种子,多么小巧可爱。我抬起头,路两边挺拔的栾树上都挂满这种果实。是啊,现在已经是秋天了。
再往前走,穿过摇晃的吊桥,经过五彩缤纷的格桑花丛。随着风的节奏跑过了很多美丽的景点后,我有些累了,便在经过一个亭子时停了下来。走进那个红色的亭子,我在连椅上躺了下来,望着湛蓝的天空,我想起刚刚经过的任何一个地方,嘴角不由地向上翘起,已经好久都没有这样放松过了。我喜欢这样自由的感觉。
不知不觉中,太阳快要落山了。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夕阳把我的影子拉得很长。下次有机会,我定还来这美丽的仙境——友兰湿地公园。
《所念人,所感事》不是我看的李荷西的第一部作品,认识李荷西的文字,还是去年无聊刷豆瓣的时候无意中偶遇的。那时候她在豆瓣上连载一部长篇,看了两三篇后我就彻底沦陷了,不分昼夜地把所有的连载一口气看完,然后我的日程安排里就多了一件事,每周可怜巴巴地坐等她的连载更新,更加丧心病狂的是某天突然接到一个通知,荷西停止连载更新了,因为要出书。她就这么轻易地把我们这些喜欢她文字的人抛弃了。
上个月荷西的公众号里甩出了她新书的海报,我才知道那篇连载的名字叫《没道理的爱情》,拜托,如果我在豆瓣第一眼看到的是这个名字,一定以为又是什么落入俗套的爱情故事,然后就与荷西这么美好的文字擦肩而过了。开始没有买那本书,是有点抱着赌气的心态,不想为抛弃读者那么久的作品买单,直到某天,荷西发了连载里面某个人物的一篇番外,我一下子又掉进了那段追连载的日日夜夜里,然后默默地把购物车里的那本书付了款。哎,没办法,谁让自己喜欢呢,就像呵护一个宝宝的成长一样,呵护一个作品,总要包容它成长途中的任性和不懂事吧。
《所念人,所感事》是荷西之前的作品,明显在驾驭人物和控制结构上还没有《没道理的爱情》那么成熟,所以是一个个小而精湛的短篇,还是以各种各样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勾勒出百态的人生。在荷西的文字里,能看到青春的美好,年少的男男女女们做过的梦;看到现实的无助,在成为世故圆滑的社会人之前吃过的苦和受过的伤;看到时间的残酷,命运经过时间的纠缠,有的各自圆满有的物是人非有的满目疮痍。所有的故事够真实、够真实、够流畅、不矫情、不狗血。你能感觉到,明明是你生活中可能认识的人、可能遇到的事,可是荷西却能不动声色地组合成一个个清新脱俗的故事。
可能是学生时代偷看言情小说落下的毛病,也可能是青春期追偶像剧时上的瘾,对于爱情故事,我是见识过不少的。所以比起《所念人,所感事》里面的故事情节,我更喜欢的是荷西的语言,对场景的描述,对人物的刻画,真实到让人觉得触手可及,自然到让人身临其境。形容女孩的纯真,她说“眼睛里面可以飞出白鸽”;形容夕阳的'美丽,她说“像煮熟了的咸鸭蛋黄”;形容岁月静好,她说“奶茶店的老奶奶,在生锈的铁炉旁,慵懒的狸花猫舔着爪子”。不需要晦涩的词语,不引用深奥的大道理,简单朴实的文字,经过荷西的排列组合,呈现出一片美好。
荷西是擅长用第三人称的,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告诉你每个人物除了呈现出来的状态之外,还有着每个人的秘密,和不得已的苦衷。比如荷西公众号里发的那篇老胡的番外,老胡是《没道理的爱情》里面一个出现频率可以忽略不计的人物,拍成电视的话这个人物顶多需要一个群众演员。但是荷西的那篇番外让我看到了老胡的心理活动,如果从他的角度着手写,应该也是一部很棒的作品。这就是我喜欢荷西的文字的原因,每个人都是主角,要看你是在站在哪个圈子,从哪个角度看进去,每个人都有美好一面也有平凡的一面,要看你恰好遇到的是哪一面。
说到这,想起一个题外话,有人说我写的东西是心灵鸡汤,抱歉我觉得不是唉,因为我自己也是拒绝听一些大道理的。许知远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个人看这个世界都是带着偏见的。”经历不一样,得到的结论就不一样,把自己总结出来的人生经验,归纳成一段普世标准,强加在别人身上,是不是有点自以为是了。而我更倾向于过程的描述,默默地做一个敏感的观察者和记录者。如果恰巧我们有同样的感受,那我会欣慰、欣喜、心心相惜……
如果有一天,我也能把自己的笔端打磨的足够锋利,能把自己遇到过的人、看到过的风景、听说过的故事,记录、组合、美化、呈现、封存,那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让人觉得“孤寂”的书名,是当初吸引我去翻阅这本书的原因之一,而另一个原因就是这本书据说曾被翻译成二十三种以上的语言,还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上停驻了近二十年。一翻作者简介,发现书的作者是一位心理学家,难道这是一本心理学书吗?随手翻阅一下,却发现语言很平实,还有一些真实的事例,于是,我开始了此次阅读之旅。
一向以来,作为特教教师的我,当被其他人问起职业时,他们都会追问两句:是小学还是中学教师啊?是教什么的?当了解真相后,大都会“夸”上一句:很有爱心的工作啊!“爱”这个字眼似乎总会在我耳边响起。固然,在他人,甚至是自我看来,做教师的都要有一颗爱心,而做特教教师的,这颗“爱心”的分量应当还要重!所以,我也曾单纯地认为,只要抱着对学生的爱,就能胜任这份工作了。但当我读完《少有人走的路》第二部分“爱”时,顿时哑然失笑,我对于“爱”的理解看来是有失偏颇的。
诚如书的作者说道:“爱是自律的原动力”、“爱是长期的和渐进的过程”、“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我,也是爱他人”。看来,爱不仅仅是为了促进他人心智成熟,还是为了促进自我心智成熟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像这样,对于“爱”的一系列的阐述,顿时让我觉得心域宽阔了许多。这又让我突然记起导师在我们新教师带教会上提及的“爱”的意义:“用爱打开心灵”!是啊,要走上心智成熟的旅途,要让自我的心灵更充实丰腴,就必须要怀有“爱”意。
要爱我们的学生,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要爱我们的家人,这样才会拥有一个完整的人生!
要爱我们的工作,这样才会找到自我的人生价值!
要爱我们的生活,这样才会让热情和自信充满每一天!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