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知不觉之间我认识了迟子建,一个黑龙江省的女作家。
我读了她的散文、小说,越来越喜欢她。她是一个黑龙江省漠河县的女作家,她的文字空灵优美,给心灵以极大的震撼,就仿佛有涓涓细流涌过,弥漫在你心间的只有如同薄薄雨雾般的朦胧,她的语言仿佛是一块土地,可以承载这我的整个心灵,或悲伤或喜。
曾经以为只有郭敬明的语言有这种空明澄澈,如同庭中积水般的洗练,有着美妙的比喻,像是一个知道谜底的谜面,是所有看过的人的共同语言,一种沟通的符号。然而,只有当我真正看过了迟子建的作品我才知道,原来可有有人把任何事物写的美好而自然,把生活中每一处细小琐屑的细致而美好,连一个暗无天日的小镇生活写的都那么的有滋有味。她的比喻自然而优雅,有一种郭敬明澄澈的味道,却又深深的胜于他,语言掌握的娴熟,自然的不加修饰的美好,让人的心自然的.放松,让你的脚步自然的游走在她的作品中。那种感悟单纯、美好。那种没有边幅的辽远和空旷,那种看似无意随和的精巧设计让作品的意境极大的提升,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心灵的家园。
书中描绘了一个在意外中失去丈夫,情感的城堡轰然坍塌的女子,为了让自己的心灵得以平复去旅行,在乌塘那个地方,旅行的车坏掉了,在停歇的过程中,情景交杂之下她决定下车。乌塘的环境就像它的名字一样,由于周围的煤矿甚多,空气中处处都悬浮着煤尘,颗粒,基本上可以用暗无天日来形容,实则小镇的人们生活更加悲惨。煤矿的老板不安章程办事,克扣,压迫工人,出了事故也是什么都没有,工人的工作就像是在鬼门关前挣扎。有的女人成了寡妇思绪混乱,疯疯癫癫,绝非是我们正常认识里所追求的情感。故事由几年前的一次矿难作为背景,当作者得知真相的时候内心也很承受不了这份沉重的情感,决定离去。之后作者终于到了风景区,却有一次发现被生活步步紧逼的人们,犹如被浸溺在苦水中,不容挣扎。
我看到了世界更加黑暗的一面,那些富人可以为了自己享乐而完全不顾平民的生活和安慰,而出于社会底层的人民又是那样的无知和逆来顺受,真是因为知识的匮乏,他们才贫穷,也正是因为贫穷他们的下一代才依旧无知,依旧平穷,依旧被别人压榨。人世间的轮回,存在着诸多的不公平。有钱的人可以不顾人权,而有权势的人则更是可以玩弄人的性命于鼓掌之中,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啊!这是一颗被利欲熏心的黑暗的心。
最近富二代的伤人的时间频频发生,如被网络热议的“我爸是李刚”的时间,在我看来是多么的令人感慨,一个公安局局长的儿子是多么的没有素养,中国的未来啊,祖国的希望啊,我不知道那些所谓的为政者是怎么样想的。或许只有在学校中生活的今天的我,现在的我才有这种想法?当我们被世俗的气息所沾染的时候都会变得可以屈服于权势?或许吧,在这个时代的大潮流之下不得让你坚守,不得让你不屈服,然而当我做着这每一件事的时候我都是那么的不屑,都会以一种冷淡的心去看待。我还可以我行我素的几年,还可以过这种单纯简单的生活几年,所以这几年里我一定尽最大的可能坚守我的个性,我一定不屈服于任何人,不向任何人低头,因为我的灵魂依旧属于我,我不比任何人差,我更没有必要把自己高贵的灵魂和独立的品行淡化、丢掉。我真的希望这劳碌的几年能慢一些过去,能让我在多做自己几年。当然我也不会犟的像一块拔不掉的楔子,我会一点点的学习柳条,曲而不折,然而在心中我一定会一如既往的坚定。
我常常在想,将来我一定专门的挑选所谓的良心活去做,老师、医生、为政者,我一定用尽我毕生的力气做好我的每一个小事。因为今天我在求学过程中,坎坷重重,路途坚信漫长,而我将来一定要尽心于我的事业,把我今天对于学校’教育的不满全部化作动力,去帮助更多的人,因为我知道,对于一个有志气,有报复的人来说,前途是多么的重要,未来是一切的动力,我一定会想今天我的语文老师一样,帮助每一个有发展的学生,为他们的未来铺路,不知是谁说过老师就是人梯。是啊老师是人梯,是辛苦的,不是不惜一切的搞“政治”的,面对学生们稚嫩的笑脸,作为老师又怎么忍心让他们看到自己心灵的死角和社会的复杂呢?因此我一直认为我的语文老师只有一个,我愿意无条件的服从老师,并不是因为我怕他,是因为我敬他,我尊敬他那高尚纯洁的灵魂。遇见语文老师无疑是我人生中最具深远意义的转折,作为对我影响最大的人,他当之无愧,越来越觉得语文老师对我的思想影响的根深蒂固。在这所学校学习的三年,令我最欣喜的是让我遇到了他,我的语文老师。
作为医生,为病患解决痛苦,是我将来工作的首选。因为这可以最大的帮助人们。现今的社会充斥着物欲和金钱的交易,就连原来最高尚的职业,现在都有这明显的潜规则,这让我最嗤之以鼻。我不屑,我鄙弃,那些所谓的高级人才,所谓的知识分子那异于商人,优于常人的伟大人格哪里去了?在现今社会中,那种灵魂纯净的美丽真的很少存在。我不求改变什么,但是遇见我的人,我一定让他们心里一亮,一定让他们心里温暖,一定让他们
今天再次读了鲁迅先生的《在酒楼上》,总觉得鲁迅先生的文章只读一次很难辄穷其意,必须多次阅读、细细揣摩。《在酒楼上》篇幅虽短小,意蕴却无穷,读罢之后总感觉一团团乌云笼罩在心头,让人实在觉得压抑、沉重。这就是鲁迅啊,看似云淡风轻,实则字字见血,他的笔像一把锋利的刀划在心头,让人直面淋漓的鲜血,深切地感受到切肤之痛。
《在酒楼上》的主人公——吕纬甫,原是辛亥革命时期振臂一呼、力求改革的热血青年,在屡遭现实打击后变得一蹶不振、意志消沉,教着他曾经最厌恶的“子曰诗云”。他对待现实态度极其消极,“敷敷衍衍”“模模胡胡”,作者是将其归为封建思想加以批判的。与鲁迅先生以往的小说不同,作者所批判的对象不再是麻木的未觉醒的老一代中国儿女,而是觉醒了的新一代人。鲁迅先生笔下的这些觉醒者,他们非但没有人性获得自由的欢愉,反而产生了那种“梦醒了无路可走”的更加深刻的悲剧感受,使读者产生共鸣,倍感压抑、沉重。
人要生存,就必须与外部社会打交道,觉醒者亦是如此。觉醒者首先必须获得一定的物质生活保障,否则难以立足。吕纬甫为了糊口度日就不能不教“子日诗云”,否则连每个月二十元的生活费用也无法得到,他也就无法生存。但是,教“子曰诗云”又意味着向现实屈服,走向自我毁灭。这是一种两难境地:要实现自我,与现实对立,就无法生存;要生存,就得向现实妥协、毁灭自我。二者中任何一种都意味着人的毁灭,这蕴含无穷的悲剧感。
然而,作者所表达的是对这种人生态度的`痛斥,他所坚持的正如他眼中之景, “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晴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甘心于远行。我这时又忽地想到这里积雪的滋润,著物不去,晶莹有光,不比朔雪的粉一般干,大风一吹,便飞得满空如烟雾。……”,区别于吕纬甫,鲁迅先生选择了在孤独中砥砺前行。这让整篇文章不流于失望,给觉醒者展现了希望之路。
全世界的公民们:
我们——这个世界上职业最卑微、甚至令人恐惧和厌恶的人群——海盗,在这里向你们倾吐我们的心声!
我们伟大的祖国——索马里,曾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有宜人的气候,成群的牧群,上等的牧场和果林,真主保佑,那可是上好的土地,我们的国家盛产香料,各类水果也很有名,这里的人民彬彬有礼,注重形象,人民安居乐业,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然而,有一天,外来的人改变了这一切,英、法、意三个国家瓜分了我们和国土,我们处于压迫中,经过我们长期的努力和奋斗,我们终于取得了来之不易的独立权,正当我们满怀信心重建家园的时候,外来的人又一次破坏了这美好的和平,我相信真主会惩罚他们的。美军的入侵,推翻了我们的政府,使我们的国家又被各个军阀割据,战乱连绵,使我们再次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美国扶起的过渡政府十分无能,控制不了国家局势,甚至连各国的国际人道救援组织也纷纷离去,导致全国的难民每年成倍增加,而在海上——我们赖于生存的地方,也有外国的`渔船偷渡过来大肆非法捕鱼,真是连一条活路也不留给我们。
迫于生计,我们这些老实的渔民,也不得不干起非法的勾当——当海盗,真主在上,这确实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既是为了生存,又是为了保护我们的渔场,而且,得到的利益也不是全归我们自己所有。我们为家乡铺路,造学校,救济难民,以摆脱内心的谴责,从良心上来说,我们也不愿意干这票,但只有它本钱小,利润高,其实我们何尝不想白天劳作,晚上休息,脚踩土地,陪伴家人呢?可是因为外来人的干涉,这一切的一切都只能成为美好的幻想,他们借反恐之名,行封锁之事,为的只是让他们的轮船少跑些路,多省点汽油罢了。请你们到我们的国家来看一看,有多少人正饱受疾病与饥饿的困扰?有多少母亲的奶水已干?又有多少孩子需要嗷嗷待哺?有多少房屋与校舍被摧毁?又有多少人在战乱中失去生命?在我们这里,到处都是硝烟、枪声,这些都是外来人造成的,是他们逼迫我们去当了海盗,现在却又摇身一变来打击我们,谴责我们,而最令人痛心的是,他们的这种行为却得到的了你们的认可与支持!
我们也不想这样干做,这不是长久之计,也不是什么正大光明之事,我们时刻怀念以前那种安稳的生活,并且渴望再次拥有,我们知道世界上有许多像我们一样的国家,一样的人民,请大家为了我们,想想办法,解决我们的生存问题。帮帮我们的国家吧,听听我们的心声吧!
索马里海盗代表
未知日期,写于海上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