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在前进,生活也在大变样。我们的思想,我们的眼光也要“与时俱进”。而有些同学的作文所选之事落后陈旧,读者从中根本就不能看出小作者是一个新时代的学生,完全感受不到新时代的脉搏的跳动。比如写好人好事,城市学生写帮助邻居收衣服,帮助烈属老大爷、老大娘跳水之事就显得过时和虚假了。如果写为了美化城市环境,周末去大街上清理“牛皮廨”,假日去参加志愿者活动,为某一有意义活动奉献自己的一份光和热就显得真实得多了,也更具有时代精神,体现出生活的进步。像网络、街舞、模仿秀、WTO、环境保护、和平崛起等流行时尚的材料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像我们杭州每年都举办的一些有影响的活动等生活素材完全可以拿为己用。
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人们,在思想行为等方面会具有许多共性,而每一个人又因为自己的家庭环境、生活经历及内心世界的不同而表现出其独有的个性。一个有关你的故事是独一无二的,一个你对有关身边发生的事情的感受也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学生在选材时都应该表现自己独有的认识和体会。比如说同样是父母对子女的爱,有的溺爱,对子女一味迁就;有的真爱,慈祥中有严厉;有的恨铁不成钢可能横眉冷对,棍棒相加;更有甚者,因为某种原因,对子女的爱以冷酷刻薄的形式表现。“我思故我在”,当你有了自己的思想时,你在写作中就自然会融入更多的个性化的因素,选择个性化的材料,表现个性化的情感与体验。这样写出优秀的作文就不再是难事了。
学生选择什么材料比较好呢?笔者以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选材:
我们知道环境描写在文章中可以起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理、交代时代背景和渲染气氛等作用。如果学生写记叙文时,在文中恰当地加入一些环境描写来推动故事发展,或烘托人物的心情等,往往可以收到十分好的表达效果。如有一学生在作文《力量》中开头写道:
“冷飕飕的西北风像长了舌头,把这条繁忙的大道舔得光溜溜的。路旁的树在风中剧烈摇晃。过往车辆已经慢得不能再慢,仿佛随时都会被风吹走。行人很少,偶尔遇上个人就必定包裹得像婴儿一般严实。他‘夹’着一辆破自行车,逆着风艰难地行驶着,脸上像刀割一样难受。但他心里更难受:揣着的成绩单上,期中考试8门功课4门挂了红灯,想起父母那望子成龙的殷殷企盼……”
小作者通过对凛冽的寒风、随风摇晃的树木、缓慢行驶的车辆、稀少的行人等景物的细致地描写,着力渲染了冷清、凄凉的环境气氛,衬托出“我”痛苦、内疚、沉重、悲凉的心境,使伤感之情更加鲜明突出。
当然,学生在安排环境描写的时候还要考虑到文章的主旨,不能因景伤文。那些在文章中不能起到很好表现力的环境描写是坚决要舍弃的。
有眼不识千里马么?
时代在飞速的发展着,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也愈来愈高。许多良马都处于被就业的状态。
这天,千里马打开百度。对话框里弹出了一个招聘广告,是伯乐为皇室招聘千里马的.。"由于皇室需要,现特在全国范围内为燕昭王招聘千里马一匹,待遇丰厚,条件如下……"千里马看着得意极了,"呵,这不是在全国范围内找我么。"在家里"宅"了这么久,千里马决定去招聘会场看看。
一大早,千里马带着自己的小兄弟——棕毛小马去了会场,"呵,会场上还真是马山马海,"棕毛小马惊叹着:"我说千里马老兄,要不我们也去制作一张履历表,应聘去?"
"不用,我自己就是最好的履历表。是金子在哪都是会发光的,何况我千里马在哪都是金光闪闪的。走,回家等等通知去。"千里马掉头飞奔回了家里,等待着主考官伯乐的三顾茅庐。
而彼时毫不起眼的的棕毛小马已经着手制作履历表了。他很努力的分析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并在老博士的指导下制作了精美的个人介绍,满怀学习的投进了招聘官方邮箱。获得应聘资格后,棕毛小马在伯乐面前更是努力地表现着自己。他的自我推销很受伯乐赏识。
众马被通知在家里灯火皇室的通知。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着,猴年马月的某一天。伯乐携皇室秘书来到了千里马的小茅屋旁。隔着窗子,千里马看见了门外的伯乐先生,高兴地吹着口哨起身去开门。"您好,伯乐先生,我是千里马,已经做好应聘的准备了。我们马上走……"千里马兴高采烈地说着。
"对不起,请问棕毛小马住这儿吗?"伯乐笑着问道。
"哦,是的。可是这有什么关系呢?对了,他应该送送我,"千里马疑惑的喃喃着,依旧很开心。
"不,是这样的。皇室的招聘会上他的表现很出色,所以皇帝录用他了,"伯乐示意让棕色小马出来。
"可是,可是,我才是千里马呢,他不是……"千里马极力争辩着。伯乐并不理他,带着棕毛小马去上任了。
看着他们与远去的背影,千里马又气又恼,"哼,有眼不识千里马!"他关上门,开始等待下一个"伯乐"的拜访。
后来呢?有人在问千里马后来怎么样了,呵呵也许在等待伯乐中"宅"着呢。
很多同学知道在文章中表现或倡导某种优秀的品质,从而使自己的文章立意较为深刻。但大多数时候只是在文章中倡导,没有通过具体的真实可感的事例或情节来表现这些品质,不能感染读者。其实,使用足够的细节描写可以让文章显得富有情趣和个性化。一篇没有细节描写的文章就像一块没有加料的比萨饼——它能喂饱你,但你并不爱吃。学生所写出的文章需要足够的细节描写来丰富文章的内容,进而让人感到你是在写事实,而不是说大话。
(一)、变空泛为具体,加强细节描写。不少同学的文章只有空洞的叙述或议论,缺乏具体的描写,读起来味同嚼蜡。如有位学生在习作《那一刻,我流泪了》中写道:
“我来到粮库工地上,看到父亲扛着沉重的麻袋,非常吃力地走着,汗水浸湿了他的衣服,我感动得流出了眼泪。”
我们看了这段文字之后,是不会陪着流泪的。不难发现,上面这段文字不具体,不细腻,非常空洞。麻袋有多重?父亲扛着麻袋的样子怎样?父亲是如何吃力地向前移动?我内心有怎样的想法?这些细节都没有表现出来,作者的情感没有找到寄托。当然也就不能够引起我们内心的情感共鸣。不妨这样改动:
“我加快脚步向粮库工地走去。近了,近了,远处传来机器的轰鸣声。突然,一个瘦弱矮小的身影闯入了我的视野,小山一样的麻袋重重地压在了他的身上,他的身体被压成了弓形,他的双手紧紧地攥着麻袋口,身子努力地向前倾,迈着蹒跚的脚步一步一步向前走着。只见他来到输送机前,把沉重的麻袋卸下,深深地喘了口粗气,慢慢转过身来。刹那间,我惊呆了,那个人——我的爸爸!
望着爸爸那疲惫不堪的身影,望着他那被汗水浸透的衣服,我鼻子一酸,眼泪一个劲地在眼眶里打转儿。以前,我是多么幼稚啊!我从来都没有体会到父母挣钱的艰辛,没有想到手里花去的钱是父母用血汗这样换来的。这几年,腰疼的毛病一直折磨着爸爸,但爸爸总是没日没夜地拼命地干活赚钱养家,任劳任怨。爸爸才四十岁出头的人,看上去却像五六十岁的老头儿。额头过早地爬满了皱纹,鬓角过早地出现了白发……我的眼泪禁不住夺眶而出,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我们来比较一下原文与修改后的文章。上段中加点的语句“加快脚步”表现了我去看父亲的急切心理,说明我和父亲之间的心理距离很近,为下文流泪作了很好的铺垫。“我惊呆了”写出了我看到那是父亲的一刻的合理反应,为文章增添了真实感。“瘦弱矮小”“看上去却像五六十岁的老头儿”“额头过早地爬满了皱纹,鬓角过早地出现了白发”等语句表现了父亲为了我、为了家庭的过度操劳的结果。而 “小山一样的麻袋重重地”“身体被压成了弓形”“双手紧紧地攥着麻袋口”“身子努力地向前倾,迈着蹒跚的脚步”“深深地喘了口粗气,慢慢转过身来”等语句则从情态、动作等方面把父亲沉重的负担表现得淋漓尽致。正是有了这样的细致入微的描写,文章才具有真实的强烈的感染力。最后在“我”的情感达到高潮时,流泪自然水到渠成。
可见,变空泛为具体就是要认真观察生活,把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行为、语言、心理等细节通过形象生动的词语描写出来。将人物的内心情感融入到这些动作神情、言语、心理之中。
春秋十余,光阴似箭,转眼我从一个年幼无知的孩童不变为了一名初三的学子,生活的点点滴滴,一朝一夕,处处充满着温暖,细细回忆才发觉温暖,就这么简单。。温暖在母亲的行动中。。我以为我疏忽了母亲行动中带给我的温暖,但也许我并没有吧!平时忙于工作的母亲每天忙的晕头转向,平时的我看着也是格外的心疼,也许是不想让母亲太累我慢慢的学会了做一些生活中的琐事,尽量自己能做的事情就不去麻烦母亲,一次我已经烧好了水准备洗头发,好不容易有时间的母亲走到了我的面前说:“好久没给你洗头发了,妈妈给你洗吧。”我本想让母亲休息休息可母亲执意要给我洗头发,拗不过他只好就依了她,母亲细心的为我倒水,为我是谁的冷热,为我轻轻揉洗,为我轻轻梳头发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点点滴滴,母亲都在尽心的去做,母亲用那温暖的眼神望向我,问我梳得疼不疼我不禁落下了泪水。母亲用她的行动教育者我带给我无限温暖。。温暖就在母亲的话语中。
我以为我没有注意过母亲的话与中带给我的温暖,但也许我并没有吧!平时的我常常上学很晚才放学学习也会到深夜,平时的母亲看着也很心疼,每一次母亲都会在一旁陪着我。但时间久了再加上她的唠叨我渐渐烦了。一次我长在房间写政史作业,翻来覆去的'翻着书但还是翻不到,正好母亲又在这是进入了我的房间。在一旁看来看去问我:“渴不渴妈妈给你弄点水。”我没理她不一会她又进来了拿着一盘水果走到我的面前说:“来先吃点”本就烦心的我大爆发大声的冲他喊到:“你有病啊,我哪有时间吃水果没看我正忙着呢吗,作业都写不完还吃水果”我一个用力把水果打翻在地母亲见装红了眼圈但没说什么只是收拾了地上的水果做出了房间。
我哭着闹着不想写了母亲走了进来看见母亲的脸我突然想起刚刚母亲因我而落泪,在母亲的一番开导下我对母亲说了对不起。看着母亲满是微笑的脸不禁对刚刚的大喊十分愧疚。
母亲用温暖的话语开导着我,带给我无限的温暖。。在我眼中温暖亦如此。在生活中,在平时中,在点点滴滴的爱中,只要你细细品味就会发觉温暖就这么简单。
写记叙文要有真情实感,说实话,写真事,抒真情。唯有真情方能动人心弦,感人肺腑;唯有真情,才能使文章有灵魂,使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作文心理学认为,情感的触发点往往与作者在特定时间内的特定环境中的特定情绪息息相关。只有把这种“睡着的情绪唤醒起来了”(日本作家小泉八云语),才能真正激起人物的内心情感波动。有一篇考场作文《我需要母爱》,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小作者流露了真情,勇于自我剖析,且写出了独特的情感体验。作者从自己放学回家写起,当听到母亲遭车祸的噩耗,跌跌撞撞赶到医院时,母亲已经永远地闭上了眼睛。望着母亲头发散乱、满脸污垢地躺在急救室里,作者内心的情感似泻闸的洪水奔流而出:
“妈妈,你就这样走了,我和爸爸怎么办?我只是一个孩子,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你难道真的忍心就这样永远离我而去吗?我需要你对我的爱,哪怕是一天、一小时、一分钟、一秒钟都可以啊!妈妈,我的好妈妈……妈妈,你生前事事关心我、照顾我,而我却只顾自己玩耍,从未关心过你、孝敬过你,我真是太自私太吝啬了……妈妈,如果来世你能再做我的妈妈,我会加倍珍惜你对我的付出的每一点爱,请让我来世再报答你吧,我那善良而又美丽的好妈妈……”
这一句句或内疚或自责的话语,句句饱含真情,句句感人肺腑,倾诉着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催人泪下。
要想拨动情感的触发点,作者必须要将真实的自己融入到叙事中去,真正做到“以我手写我心”。在叙述的过程中,努力使自己或是故事中人物的内心情感回归到事件发生之时。这种情感是真实可感的,不是虚拟编造的。在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人物的内心情感的起伏,心理活动的微妙变化,头脑中获得的体验等都要符合生活逻辑。这就要求学生要体验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新课程标准十分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是很有道理的。拨动情感的触发点,学生就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素材积累,尽量选择那些自己对学校、社会有体验的材料来写作文。类似的经历会激发人的情感的触发点的。我现在所教的学生曾于前年中秋节参加军训活动,第一次有了与家人分别的经历。本学期在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他们十分有感触。结果在随笔中很多同学都情真意切地写出了由于分离而思念亲人的真实感受。
要想拨动情感的触发点,作者还要善于抓住读者的心理。因为写作就是在和读者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学生如果认识到了这一点,就会在叙事中想方设法巧设情节、渲染细节、刻画人物心理等。而不至于将叙事仅作为自己个人的无序的、随意地表达。
从前你们都说我是活宝,说我幽默,你们知道么自从大学毕业后我一直想给你们联系。可你们也知道我家境不太好、父母都很要强、家规又严,都少次同学聚会我都想去,可。唉!一言难尽。每次都是刚出门就被父母叫回来。还记得么,有一次为了同学聚会我偷跑出去,被母亲叫回,我没回去。唉,别提了那晚上我一晚没回家。
还记得我们一起度过的日日夜夜,多少次我们兄弟为了义气受了伤,多少次背着父母去偷玩﹖还记得从前的誓言么。朋友有难一起走,兄弟有福一起享。兄弟,你们在哪了,你们工作的好不好。我们说过十年以后再相见,可除了我和大宝,你们都去哪了。去国外发了财,没时间回来;还是你们根本忘了我们这些兄弟。现在我的父母不限制我的自由了,你们快回来吧。
兄弟我们都说过的'话,难道都忘了么,我们曾一起拜关公、一起许下了誓言;一起在操场上奔跑、一起向老师提意见。
还记得刘宁老师么,他已经去世了。他是12月5号去世的,刚赶上快过年的时候。他去世时我和大宝都给他抬了棺材。连他的坟头都是我们堆得,你知道他的遗言是什么么,就是希望能见你们一面。
朋友,那些时间、那些岁月、那些时光你们都忘了么?如果还记得,回来看看我和大宝吧,我们仍在以前的住址等着你们。如果没把我们忘掉,回来看看我们两个和乡亲们吧,我们随时欢迎你们。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