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真正被外界景色感动了的情,就无法把景写好。老舍对济南的山水一往情深。1930年前后他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七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据老舍夫人胡絜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文章本是有情物,要让读者感动,首先要作者情真意挚。老舍对济南冬天的赞美热爱,处处流于笔端,溢于言表。有直接抒发感情的,如开篇提到的“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老舍似乎感受到了小山体贴入微的抚爱,对娇媚得似乎弱不胜衣的小山充满了热爱。有创造意境流露深情的,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画出了冬天济南城秀美的睡态,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了作者赞美的真情。
我家在泉城济南,一听这名“泉城”,就知道我的家乡有很多泉。的确,我们济南拥有七十二大名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是我们老济南人的真实写照。
泉城济南有三大名胜: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其中两大名胜都跟泉水有关,“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幅描写大明湖风光的已经成为形容泉城济南的名联佳句。地下汪洋水,形成趵突泉。珍珠随处涌,金线自然牵。济南的美景自不必细说,然而济南不仅圣景繁多,而且才人辈出。医祖扁鹊、南宋杰出女文学家、著名词人李清照;南宋爱国词人、军事家和政治家辛弃疾;古文八大家之一曾巩都曾静生在泉城济南,为泉城济南又平添了一道艳丽的风景。
泉水是济南的灵魂,全市大大小小七千多处天然涌泉,遍泽市区内大街小巷,落户于百姓人家的院落厅堂。走进济南,就仿佛走进了一个神奇的水世界。一股股欢腾喷涌的泉水给这座北方城市增添了活力和灵气,每一处清澈甘甜的泉水无不让人惊讶和感叹。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许正是这水流不尽星罗棋布的大大小小的泉眼养育了我们济南人特有的爽直、善良、纯实的性格,培养出那么多文人墨客。为此,我深为自己是济南人而骄傲而自豪。我爱济南,更爱济南的泉水,济南的魂。
泉水是济南的宝贝,为此,济南政府工作人员正将推动泉水资源整合,准备把三大名胜(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及护城河、五龙潭等整合成“天下第一泉”景区。为此,我们泉城济南还准备进行“泉水” 申遗。我们还将准备在金秋八月举办“泉水文化节”。
泉水是“济南的根,济南的魂”,是济南一张最闪亮的名片。在此,我希望八月的“泉水文化节”能够举办成功,而且办得有声有色。
而我,作为一个济南人,我的中国梦就是希望我们济南通过举办这次“泉水文化节”,能够弘扬世界,尤其是我们的泉水节,希望能够成为世界级的节日。
在此,衷心祝愿的梦想能够成真!
一直以来,以我对写景文的认识,仅停留在它是用优美的语句、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成的文章,顶多摘抄几句好词好句,读起来也不过如此,所以,它一直是我写作的弱项。然而,当我真正走进这篇《济南的冬天》时,却感到一种与众不同的滋味。
我本是喜欢秋天的,记得有一篇文章大概是这么说的:春天繁花似锦,太热闹;夏天骄阳似火,太燥热;冬天万里雪飘,太单调。唯有秋天宁静,却又多彩。可我读了老舍笔下的冬天,观念大变。冬天仿佛是一匹纯白色的画布,老舍的笔给它缀上色彩。虽然只有几处颜色,却恰到好处,让人眼前一亮。如第三段中:“青黑”、“蓝天”、“银边”、“微黄”、“粉色”,难道这不是一幅《薄雪山景图》么?如第五段中:“绿萍”、“红屋顶”、“黄草山”、“灰色的树影”,一幅《空灵水晶图》赫然映入眼帘。
我喜欢用排比,对于我自己笔下的写景文,不写三五处排比是不可能的。而老舍笔下,排比没两句,拟人的手法运用得惟妙惟肖。若第二段:“晒着”、“睡着”、“唤醒”、“放在”、“低声说”,俨然是幅《阳光朗照小山图》。若第四段:“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屋顶上又卧着点雪”,放眼望去,《远山卧雪图》尽收眼底。
老舍没有用太多华丽的语句,却让人实实在在感受到济南冬天朴素又高雅的美丽,让人对冬天的济南心驰神往。济南的冬天是静止的,可老舍用自己的笔把它写活了。
正如巴金所说:“老舍先生永远活在他的作品中,活在一代代读者心中,活在人民中间!”
《济南的冬天》听这个题目,你一定会觉得很熟悉吧!前几天,我在老师的帮助下,真正地阅读了这篇文章。写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在老舍笔下的这篇《济南的冬天》真是栩栩如生。就连我读着读着,也仿佛置身在济南的冬天下。
在《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当中,老舍先生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用他的那支神笔,以山、水为主描写对象,用了准确、优美的文字,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抒发了自己对祖国山河热爱之情。让人读后回味无穷,令人真的想去感受一下济南的冬天是不是很温情、暖和安适。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当我阅读完这一句后,我就非常喜欢这一小段。这段话写得很可爱。老舍先生把济南比作婴儿,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比作“小摇篮”。用了比喻、拟人的方法,再现了这一“理想境界”的明净,温暖和舒适的特点。
冬天,在我眼里,在我笔下,是一个冷静、庄严、到处都是寒风呼啸的季节。可是,冬天,在老舍先生的眼里,笔下,却是一个温情、暖和安适的季节。我不喜欢冬天,但自从我读了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后,我就开始喜欢上了冬天。冬天,虽然是寒风呼啸,大雪纷飞。但是,正是这个季节,能考严我们的毅力,让我们变得更坚强,更有意志力。我喜爱冬天。
试看,偌大的一个济南,在作者笔下,竟然可以放在一个由四面群山环抱而成的小小摇篮里,而水天一碧的宏伟景色,只不过是一块“空灵的蓝水晶”。这是景物的远者大者。再看,“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这是景物的近者细者。远景大景,使人视野开阔,顿感心旷神怡;近景小景,叫人近看谛听,更觉景象真切。而且远景大景,还可以冲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而近景小景,又能够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病。古诗云:“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这是说的非远观不能看到高山居然有色,非近听无以觉出流水竟然无声。这说明,写景手法,远近大细,不可偏废。运用得宜,就可以兼收其效。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写景时,不但远近并用,大细兼行,而且往往是由近而远、由细而大,或由远而近、由大而细,写来衔接紧密,推进自然。比如第五段的写景,就是由近而远,由细而大的:先写水冒着点热气,再写水藻,再写垂柳,再写水面的上空以至于半空中、天空上。而第四段的写景,则是由远而近、由大而细的:先写城外,再写城外的山坡,再写山坡上的小村庄,再写小村庄的房顶上的雪。这种写法,既符合叙述的逻辑顺序,又适应读者的视觉需要,无怪乎作者乐于采用了。
我的家乡是美丽的泉城——济南,在这几年的光阴似水、日月如梭中,济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物质上的变化。回想当初,父母一个月几百块钱的工资是远远不够用的,我们只能在外面租房子住;几把椅子,一个桌子,一张床,一座老式的电话机,应该就是我们的全部家当,连一个电视也是奢侈的愿望,他仿佛永远都是一个美丽的梦想,仿佛永远都不会实现;大街上,只有几座高楼独树一帜地站着。再看如今,父母的工资原来越多,电视机、电脑,这些以往连想都不敢想的`东西早已变成了现实,数字电视、轿车早已“闯”进了千家万户,他们仿佛是一场春雨,悄然无声的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大街上,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辆辆汽车川流不息,好一派繁华的景象!
济南的变化不仅突出在物质上,还突出在“景”上。回想当初,在马路旁,几棵大树稀疏地站在路旁,河里的水又脏又臭,路过的行人总是失望地看一眼,然后,捏着鼻子,失望地叹口气,摇了摇头,匆匆地离开了,最令人恼的还是下雨后,路旁经常会有许多小水洼,只要一不小心,就会失足跌入其中,真是一个个不折不扣的“陷阱”啊!所以人们都小心翼翼地走过去,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一点儿也不敢放松,只有奏国旗,才会长长地吁出一口气,再看现在,一排排大树整齐地站在路旁,连成了一片绿荫,仿佛一个个守卫边疆的战士,河水清澈见底,还有许多小鱼儿在嬉戏,纵目四顾,山色风光连着碧波荡漾,不禁让人吟出“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来一味凉”的佳句。
济南这样大的变化,来自于全城人们不懈的努力,宝贵的坚持,辛勤的汗水,就让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济南,将祖国建设得更美更好!此外,我们更应珍惜现在的幸福时光,快乐生活,展望更美好的未来!
成长在一座四季分明的城市,我早已习惯于依靠天气预报来决定穿着,随着季节的更替计算时光。我常怀疑自己会很轻易地忘掉生活中细微的冷暖。来到徐州已近三年,在寒潮频频肆虐的当下,偶然间再一次读到老舍先生的作品《济南的冬天》,竟觉得每一寸细枝末节都温暖了起来。
济南的冬日是响晴的,没有风声也不见烈日,总是洋溢着平和的温柔;济南的小山是秀气的,把整个城市平静地环抱在中;济南的雪是体贴的,就那么妙的一点小雪,是古城冬景中最优雅的点缀;济南的水是温热的,要在冬天把所有的绿都满满呈现出来,让人觉得新鲜的暖春很快就要到来。寥寥数百字之间,济南的山水草木,处处都充满了生命的喜悦和温和的保护:舒适的小摇篮,俏丽的白花,娇羞的薄雪,剔透的蓝水晶……此情此景,溢于言表。老舍先生用最温情的笔触勾勒出明媚的济南,把心中的温暖描摹给每一个人听。
北中国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是令人肃穆的。苍凉沉郁的气候环境,硝烟弥漫的割据战争,中国北方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国整体的民族气质。天子脚下历尽繁华的北京,码头密布痞气十足的天津,海天一色豁然开朗的大连,沃野千里物产富饶的太原,甚至身居要塞衢通南北的徐州……这诸多城邑之间,偏有一座与世无争、温润如玉的济南城,正似绵延千百里的灿烂和苍翠、沉静和秀丽,都被安详的容纳在这一圈环抱之中。在这环抱的中央,所有的灵秀和单纯仿佛都悄悄融化、蒸发了,就算寻觅不得,也可以随时体会到那样的气息在周围氤氲。也许济南正是拥有了这些珍贵的温晴,才无愧为一处宝地。
文学大师老舍先生的文字中,透露出平静的张力。虽不足千字,却有丰富的人文气息荡漾在字里行间,让人读来不胜欣喜。据老舍先生的夫人胡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那些盎然的春意,那些温柔的小雪,那些静卧的小村庄,处处映衬着作者温和平静的心境和典雅的生活态度。可惜,即使是老舍先生本人,也仅仅拥有那么一段风景秀丽沿途欣赏的时光,然而生命中拥有过这样的平淡美好——即使不算长久,也足可以称得上无憾了吧?
今天的济南依然被称为“最慢的城市”。诚恳的土壤,静默的街巷,城里的人们目光坦然,步态自如,仿佛只是一边散步一边发呆,要让自己的心灵澄澈起来。似乎对济南人而言,生活唯一的目的就是享受这份无关紧要的心情。即使偶有人形色匆匆,可是转瞬间,城市就被他抛到身后去了,互不挽留。焦虑不属于济南人,那份毫无顾忌的闲适和清逸,实在令旁人羡慕不已。
所谓的“城市性格”,正是在四季更替和历史的变迁中逐渐形成,又在文人墨客的笔下逐渐呈现,为人所熟知的。老舍先生在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以他生动而传神的笔触,渐将他的第二故乡相册般一页页翻开。文字里的风景总是能给读者留下久久回味的想像和油然而生的向往,《济南的冬天》能成为其中最经典的节选单独成文,最美之处莫过于于文末的点睛之笔:“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只淡淡的一句,无需华丽的言辞和冗杂的修饰,跃然纸上的,正是这份纯粹而朴实的珍爱。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