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1、小象从泥坑中拉出汽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雪笼罩了大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明做完了所有的作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阳阳冒雨捆好刮倒的小树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红军征服了大雪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灯光照亮了广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改为反问句
1、你不能这样蛮横无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孙悟空的本领可真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听了老师的一席话,小刚脸红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不会忘记我俩的友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场报告会使听众们感动得热泪盈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改为陈述句
1、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反动军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都是老头子了,还订这些东西干什么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居里夫人只要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不是都可以解决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将下列句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1、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我必须参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我指给您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蔺相如说:“秦王若有诚意换璧,我就把璧交给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常用句子讲解
1、陈述句:简单说就是以句号结尾的。
陈述句用来叙述一个事实,句末标点用句号。有的陈述句表求肯定的意思。如:我喜欢语文课。有的陈述句表示否定的意思。如:我不喜欢语文课。
在说话、写文章中,对陈述语气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只会简单肯定和否定,不能满足表情达意的需要。 让我们比较下面两组句子。
①我喜欢语文课。我会喜欢语文课的。两个陈述句都是肯定语气,但表达的意思有很大区别。
后一句肯定程度减弱了,还含有“现在不喜欢”的意思。
②我不喜欢语文课。 我不大喜欢语文课
两个陈述句都是否定语气,但第句二语气委婉多了,不喜欢的程度也不那么厉害。陈述句使用得很广泛、说话、写文章几乎离不开它,善于揣摩陈述句下 的语意、语气,对提高读、写能力都有帮助。
2、反问句:是句式中的一种。表面上看,是疑问句;实际上说话者是在强调某种肯定或否定的答案,也就是明知故问。这类句式常和“难道”等词联接。通常答案就在句子当中。主要是加强语气,还兼有“顶撞”的效果,与人辩论时犹如“回马一枪”,写作文时用上排比反问,曰:“增强气势”。
3、把字句
“妈妈,把窗户关上。”“你把地图朝左边挪挪。”
这两个句子在语法书上称为把字句。把字句是一种非凡的句式,即由“把”字短语接动词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式。“把窗户”是“把”字短语,“关上”是动词短语,“把窗户关上”一起充当句子的谓语;“把地图”是“把”字短语,“朝左边挪挪”是动词短语,“把地图朝左边挪挪”一起充当句子的谓语。
用把字句和不用把字句在表意上是有区别的。
譬如,“李二嫂哭哑了嗓子”侧重于“嗓子”,“李二嫂把嗓子哭哑了”则侧重于“哑了”;“我们一定要修好淮河”是强调“淮河”,“我们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则强调“修好”。
4、被动句
现代汉语的一种句式。用介词“被”构成的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其结构模式可以记作:甲被(乙)怎么样。
被字句的成立条件:
⑴主语是受事,“被”字所介系的名词是施事。 ⑵动词必须是及物动词。
有时“被”字直接用在动词之前,即施事者省略。过去被字句一般用于表达不幸或不愉快的遭遇,后来突破了这种局限。口语中常用“叫”、“让”、“给”替代“被”,仍称被字句。
5、直接引语
直接引语:直接引语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而间接引语则是转达别人说的话, 因此,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 我 ”要改 为第三人称“ 他 ” 或“ 她 ”。
间接引语
间接引语:引述别人的话时,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引用别人的原话,把它放在引号内,称为直接引语;二是用自己的话加以转述,被转述的话不放在引号内,称为间接引语。间接引语就是由别人转述某人曾经说过的话。
6.肯定句
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叫否定句。肯定句和否定句句式转换的原则是不能改变原意。转换的要点是否定词的运用:保持原意则加两个否定词;变成相反的意思则加一个否定词。另外要注意反问句也是一重否定。不一定要有“必须”二字。
否定句:表示否定的句子。必须有否定词,古代汉语中否定词可以是副词“不”、“弗”、“毋”、“勿”、“未”、“否”、“非”,可以是动词如“无”。
否定句是把这个句子否定,双重否定句是加两个否定词而不改变句意。
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否定句:小兴安岭不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双重否定句:小兴安岭不能不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我们班得了“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同学们个个感到自豪。
否定句:我们班得了“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同学们个个不感到自豪。
双重否定句:我们班得了“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同学们个个不得不感到自豪。
二、修改病句
常见的语病 a成分(份)残缺
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有的谓语不带着宾语,如果一句话里缺少其中之一,就是成分残缺。 按“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的横式去检查,就可以发现缺少什么成分。知道缺什么成分,才可以对症下药进行修改。
如 :A,看了这部电影,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B,听了老师的一番话,很受教育。
C,通过游览长城,使我受到了教育。 D,少先队员们和积极响应学习雷锋
E,我们募捐活动。F,课文赞扬了默默无闻。
b,用词不当(褒、贬、范围、大小)
说话写文章时,应恰当地选用词语,特别要注要,分辩一些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否则就会犯用词不当的毛病。 如:A,小明办事不调查研究,不和别人商量,他这种办事果断的做法,受到大家的批评。B, 现在市场上商品的数量大大提高了。
C,在班会上,同学们实事求是地揭发了他工作中的优点和缺点。
c,搭配不当:句子中的词语要互相搭配正确,主、谓之间,谓、宾之间,主,宾之间,主要成分和附加成分之间,都要搭配正确。如果句子中的词语不互相搭配,就犯了搭配不当的毛病。
如, A,狂风暴雨从半空中一齐倾泻下来。 B,我的家乡是株洲市人。C,联欢会上,同学们唱起了动听的歌和快乐的舞。
d,词序混乱
一个句子在词语的排列上,要有一定的次序,这样才能表达明确的意思,如果词序改变了,句子的意思就会改变,或者使意思表达不清楚。
如: A,语文对我很感兴趣,我上语文课总时特别专心 B,老师介绍了许多张海迪的.事迹。C,陈春梅的乐于助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e,指代不明
说话写话时,为不避免重复,我们常常使用一些代替人或事物名称的词语——代词。如:我、你、他、它、这、那等等。但是代词不能滥用。如果不该用的时候也用了,或者用得不正确,就会产生指代不明的毛病。
如: A,中午,许敏和童林一起上学,他问他下午的班会将讨论什么问题。
B,动物园里有熊猫、大象、猴子等可爱的动物,我特别喜欢它。
f,五一班和五二班约定,要在他们的教室里举行联欢会。g,苏州、杭州、大连、昆明是我国江南旅游胜地。 h,重复啰嗦。(重复累赘)
句子既要完整、正确,又要简洁、明了。不恰当地连续使用几个形容词,或者堆砌一些不必要的附加成分,都会弄巧成拙,造成句子意思重复,啰嗦累赘。
如:A,爷爷经常向我讲起他小时候过去的辛酸的往事。
B,树上结满了许多又红又大的苹果 C,老师批评我的作文“内容简单,不够丰富”。
i,分类不当
有时候,人们把从属关系的概念,并列使用,这就发生了分类不当的错误。
如: A,妈妈买来了许多蔬菜、白菜、胡萝卜和糖果。
B,星期日,同学们带了面包、鸡蛋、苹果、香蕉、炊具和食品去野炊。
C,我带了课本、笔、纸等文具,按时到校。
11、扩句和缩句
(一)扩句就是给句子添枝加叶,即把只有基本意思、表达简单的句子进行扩充,给其添加一些修饰、限制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
扩句的基本步骤:要先找出句子的主干词语,在句子的主干词语前填加合适的修饰、限制词语。还可以抓住句子的主干词语,自己提一些问题,如果回答了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在进行扩句。
例 ① 老班长钓鱼。
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的老班长在草地的水塘边专心致志地钓鱼。(扩句)
(分析)这句话的意思表达不具体。如果加上修饰限制的成份就会完整地表达清楚了。
方法:先提出问题,什么样的老班长?在什么地方?怎样地钓鱼?然后填上适当的词语,这就是扩句的过程。
②我看着这一幕。
瘦小的我呆呆地看着这感人的一幕。(扩句)
扩句的注意事项:
1、扩句不能另加主干,如:主语“我”不能变成“我们”或“我和某某”。 2、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句型。3、增添的词语要和原句中的词语搭配恰当。4、添加的成分要注意排列顺序。5、还要注意在修饰限制词语后加上正确的“的”“地”“得”。的+名词 ;地+动词;得+形容词,如:雪花飘落下来。鹅毛般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例:燕子飞过田野。
(什么样的燕子?飞过怎样的田野?)
黑色的燕子飞过绿油油的田野。
①天空飘着白云。
(什么样的天空?飘着什么样的白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太阳升起来了。
(什么样的太阳?怎样地升起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西北风刮着。
(什么样的西北风?刮得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青蛙爬出来。
(从什么地方爬出来?)
青蛙从洞里爬出来。
(它是怎样爬出来的?)
青蛙从洞里慢慢地爬出来。
(洞是什么样子的?)
青蛙从又黑又湿的泥洞里慢慢地爬出来。
①鸭子游过来。
(从什么地方游过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是怎样游过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溪是什么样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孩子数星星。
(什么样的孩子数星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在什么地方数星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是怎样数星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星星是什么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教室里摆着课桌椅。
(什么样的教室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怎样摆着课桌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桌椅是什么样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______机器______制造______零件。
崭新的机器日夜不停地制造出各种各样的零件。
①______春风______吹遍______大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山村里______闪烁着______灯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周总理______关怀着______战士。
__________________
雨后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真像一座七彩桥。
2、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皎洁的月亮像一个大玉盘高挂在蓝宝石般的天空中。
3、云彩轻轻地飘浮在空中。
云彩像一团团的棉花一样轻轻地漂浮在天空中。
4、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
岸边的华灯如无数的星星倒映在镜子一般的湖中。
5、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拉萨的天空如巨大的蓝宝石一般湛蓝,透亮。
6、远处的.霓虹灯亮了。
远处的霓虹灯像无数的星星一闪一闪的。
7、春天到了,大地绿了。
春天到了,大地如同盖上了一床绿色的毛毯。
8、火红的枫叶纷纷地飘落下来。
火红的枫叶像一只只蝴蝶纷纷地飘落下来。
9、运动员向终点跑去。
运动员像离弦的箭向终点跑去。
10、快迟到了,小明非常着急。
快迟到了,小明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11,秋天的天空好漂亮。
秋天的天空像一幅画,真漂亮。12,他的个子很高。
他的个子像竹竿一样高。
13.小蜜蜂很勤快。
小蜜蜂像辛勤的园丁一样勤快。
14.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像刚出生的娃娃一样,嫩嫩的,绿绿的。
15.他的脸真白净。
他的脸像一张白纸一样,真白净。
16.孩子让我帮助他。
孩子像个跟屁虫一样缠着让我帮助他。
二:把句子改成“被”字句。
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
它们被疲劳和干渴折磨得有气无力。
我不小心把陈明的飞机模型摔坏了。
陈明的飞机模型被我不小心弄坏了。
我把教室打扫得一尘不染。
教室被我打扫得一尘不染。
她赶紧将面糊从窗口倒了出去。
面糊被她赶紧从窗口倒了出去。
汤姆拿着父亲用大麦秆为他做的鞭子,骑在牛背上玩。
父亲用大麦秆为他做的鞭子被汤姆拿着,骑在牛背上玩。
三.把句子改成“把”字句。
我的错误马上被朋友们纠正了
朋友马上把我的错误纠正了。。
曹操被周瑜的军队打得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周瑜的军队把曹操打得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上高是我的第二故乡。
我把上高当成我的第二故乡。
她强忍疼痛,进入网上聊天室,在互联网上打出了救助的信息。
四.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
我们没有近道,是和你们一条道。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毒刑拷打算不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都是你自己找的我帮不了你的忙。
水浇多了,花能不死吗?
水浇多了花会死。
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这么远,箭射不到。
五.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猫的性格难道不是有些古怪吗?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难道不是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吗?
1、 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红四团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汽轮发电机厂的工人师傅把一台台进口钻机熟练地安装好了。______ _ _________
4、 语文老师给大家讲了一个关于小红帽打败大灰狼的故事。___________ _________
该生语言基本顺畅,亦有真实感受,扣住了本次作文要求的关键词语——“我”、“翅膀”,可是它又是一篇颇为典型的考场空泛之作,因为老师读完后,不禁为他(她)今年的高考语文作文分数担忧。原因有:
其一,下笔前心中没有规划,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凑够800字,大功告成,或许对分数也没有具体的期待;如此作文中心难以突出;
其二,不懂剪辑素材,因为思想的散乱而使作文中旁逸斜出的文字太多,跳跃性的思维方式使语言碎片化、夸饰化、娱乐化,如此作文内容难说充实;
其三,虽然该生选材(父亲的送学、我的复读)大有可做,但是脑中一团乱麻,条理不清也是“理固宜然”;
如果他(她)扣住六年前父亲的送学、一年来复读的`不易,将这其中感悟到的“希望”“力量”以具体的细节生动地展现,删掉旁枝杂叶,最后再交代这“希望”“力量”是父母送与子女的羽翼,让他们在生活的艰难中闯出一片天地,这种深沉的爱谱写了生生不息的赞歌,作文分数该是另一个档次了。
2.开学以来的随笔和大作文反映出来的问题:
①立意浅俗,情感单薄;
②面面俱到,没有角度;
③只见概述、不见细节;
④选材俗套、没有“独我”
⑤匠气十足、难求突破
⑥文体不明、情感泛滥
“将一些琐屑的没有意思的事故随便填成一篇,以创作丰富自乐。”——鲁迅
如:写自己能从呱呱坠地粗线条一直拉到15岁;写爱好,能把从小到大的兴趣班(放弃的、坚持的、硬逼着的、感兴趣的等等)一一道来;叙事只停留于事件本身(如:夜遇劫匪,“我”吓得怕死;帮助小孩子被孩子的妈妈误会,感叹:今天真倒霉;或者就是痛说成长史,把自己骂个狗血喷头;撷取记忆中的画面,只剩下初三为搏功名而长跑、做题,功利心污染了立意);在“难忘的记忆”中“为赋新词强说愁”,常见得伤感的泪水让少年男女变得孱弱,情感在雷同虚构和无病***中走向苍白;写作在应试训练中成为流水线上的同一规格,上面还都打着“货真价实”“训练有素”的标签;当学生的语言变得愈加华丽丽,我们却看不到有性格的主体、对自身生活的洞察、对精神层面的追思……
我们语文老师有责任亦应该让孩子们把荡漾在心底最柔软的丝丝缕缕心甘情愿地编织成有个性的华章,让他们有创作的习惯、思考的深度、生活的热情和美好的记忆,而我们收获为师的喜悦和骄傲。
3.教师的反思——万丈高楼平地起
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要从高一开始;
规范学生的写作章法要从高一开始;
引导学生的思想认识要从高一开始;
指导学生的写作技法要大盘明晰、具体而微;
整合所有素材、读写结合探求新天地,教师要成长为“灯塔”一般的巨人。
我们要扎下深深的生活的根须,才能培植起自己的大树;要架起高高的知识的灯塔,才能使之舟冲出死寂的港湾,搏风击浪,扬帆远航。
——梁衡《黑箱·灯笼·灯塔》
我们任重道远,唯有埋头苦干!慧心巧干!
4.简单介绍梁衡《黑箱·灯笼·灯塔》
我认为写有三法,简称之:黑箱、灯笼、灯塔。
“黑箱法”指“ 知其然,但不必知其所以然”。现实生活中用此法的是多数;
“灯笼法”是“研究过语法、修辞、文体,懂得一些为文的技巧和规律,指导的风格类别。”
写作除了多读书、多实践使有内容外,还要知道一些写作的基本路数,有一个灯笼照路。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